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近年来,中共松江区委紧紧围绕建设“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要求,以建立健全党内关爱机制为抓手,扎实推进和深化“双结对”主题实践活动,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关爱党员、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建立党内关爱机制的背景和动因
在2005年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区委在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中发现,松江的党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困难群体:一是老年党员增多。党员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全区60岁以上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42%,村、居民区更是高达60%以上。由于年老体弱、没有收入来源、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等原因,使得相当一部分老年党员生活困难。二是下岗、失业党员数量增多。由于企业转制改制等各种因素,使得相当数量的党员下岗、待岗。这些党员大多为“4050”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再就业的难度大,再加上家庭负担沉重,生活普遍较为困难。三是因病致贫的党员较多。由于许多党员尤其是农村干部年轻时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党组织拼命工作,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得的收入和报酬却很低,许多人是积劳成疾,再加上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绝大部分村干部只是在职时享受社会保障),导致生活困难。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的困难党员约有959名。他们为党奋斗、为民奉献,为松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理应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
如何建立党内关爱机制,使每一个党员都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当中,已经成为全区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区委落实了三项工作:一是成立了工作小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动排查走访困难党员家庭,与困难党员广泛谈心交流,了解掌握实际情况。二是在基层党组织普遍开展“关怀困难党员、增强党的凝聚力”的互助活动,使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明确建立党内关爱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六项长效机制,保证了党内关爱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全体党员尤其是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基层干部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
二、建立党内关爱机制的基本做法
开展党内关爱活动贵在经常,重在实效。全区各级党组织围绕区委提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认真研究建立健全党内关爱的长效机制。
1、深化党内关爱机制,发挥帮困基金长效帮扶作用。2008年1月14日,区委组织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基层党委、党工委摸清本单位困难党员的底数,并建立困难党员台账,进一步完善“双向互动”式的思想帮困、“雪中送炭”式的物质帮困、“授之以渔”式的就业帮困等三项工作机制。区委组织部对各单位党内帮困基金的建立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门督查,并根据各单位困难党员数量和帮困基金的使用情况,在2006年下拨区管党费81万元的基础上又下拨60万元,进一步充实各单位的党内帮困基金,更好地发挥基金长效帮困的作用。
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20日,全区受帮扶困难党员2108名,帮扶活动实际投入资金1489.9万元,其中,使用党费87.37万元,行政支出881.2万元,其他各类捐赠521.3万元。在加大组织帮扶、关爱力度的同时,区委组织部进一步号召和倡导党员互帮互助,尤其是注重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为他们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利用自身的经济、信息等各类社会资源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营造党内和谐的良好氛围。
2、完善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松江区建立健全了元旦、春节、“七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基层干部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走访,发挥示范作用。为了认真做好春节前的走访慰问党员工作,区委组织部发出了《致全区党员的慰问信》,安排专项资金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此外,在走访各基层单位的基础上,安排组工干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每年“七一”、元旦春节前后,区委常委等四套班子领导都分别走访我区部分困难党员、群众家庭。区领导在走访时要求全区各级党员干部要心系群众,关心困难党员、群众,各级组织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困难,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同时,区委组织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基层单位落实配套资金,加大走访慰问工作的力度,在摸清困难党员底数的基础上,确保在春节前走访慰问每一名困难党员。走访慰问时要杜绝层层陪同的现象,避免重复慰问。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20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共走访慰问困难党员2189人,其中:各类党内先进48人,劳模、先进工作者28人,患重特大疾病639人,下岗失业161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走访242人,组织部门干部走访360人。结成各种帮扶“对子”789对,参与结对帮扶的党员1907名,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274名,组工干部110名。
3、健全党员服务网络延伸机制,发挥服务阵地就近帮扶作用。松江区委进一步加强了党员服务中心网络建设,充实中心工作人员,在松江工业区、泗泾镇、中山街道等三个单位率先试点,延伸服务站点至村(居)、文化活动中心和“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集聚区,实现就近帮扶。此外,岳阳社区(街道)党工委还在26个居民区全部建立了“爱心超市”和“党员诉求站”,并明确其宗旨是“倾听苦恼,回应需求;维护权益,解决困难;推动工作,共建和谐;传承先进,凝聚党心”,建立健全了党员相约、利益诉求、组织关怀、矛盾调处和凝聚服务等工作机制。在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服务内容上,强调人性化关怀,根据老年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大病重病党员、在职党员等各类党员的不同情况,注重多样化服务,让党员感受“家”的温暖。
4、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发挥相关部门的力量整合作用。由组织部门牵头,整合劳动、财政、民政、团委、妇联、工会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共同服务于党员关爱工作。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困难党员就业培训工作,增强有就业愿望党员的就业技能,帮助推荐就业,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增强困难党员自立自强的能力;联合区民政部门共同摸清困难党员的基本情况,探索利用公益组织等社会机构的力量帮扶困难党员;联合团区委开展青年党员与老党员结对活动,重点是关心独居的老年党员,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慰藉;借助区妇联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加大对女党员就业技能培训和創业扶持力度,帮助更多的党员脱贫;联合区总工会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推荐下岗失业党员再就业等等。
5、完善“双结对”活动机制,发挥结对帮扶作用。松江区委以规范化、实效性为工作标准,进一步深化“双千”活动,强化思想沟通和精神慰藉的功能,在扶持创业和推荐就业方面取得新进展,注重处理好党内帮扶与关心困难群众的关系。区委组织部专门发文探索建立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机关党组织与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结对、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村、居民区党组织以及“机关+企业”与村(居)结对等工作模式,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参与党内关爱、帮扶工作。
6、完善激励、关怀机制,发挥载体的示范辐射作用。一是继续做好老党员的健康体检活动,坚持每年为100名老党员体检。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服务功能,在为老党员体检的同时,给老党员送上亲人般的关爱。二是办好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班,设立农村党员创业扶持资金,帮助农村党员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示范效应。2007年共下拨资金34万,覆盖到6个镇22个村。从2008年开始增加到50万,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集中力量激励和扶持党员推进有发展前景的致富项目。三是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健康体检。区委组织部年内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体检各一期,体现党组织对老干部、老党员的关心。
三、建立党内关爱机制的初步成效
松江区委探索开展的党内关爱活动,在全区广大党员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些党员表示,在党内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政治上关心党员,开展党内关爱活动是生活上帮助党员,滴水之恩涌泉报,党的恩情比海深。开展党内关爱活动后,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有了提高,组织的亲和力有了增强,党员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
1、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载体有了新拓展。通过党内关爱活动,各级党组织在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理念上有了新突破。过去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往往比较重视思想政治上的疏导,而在解决党员实际困难的工作力度上还不够。建立党内关爱机制的实践表明,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既要加强思想教育,又要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既要提倡无私奉献,又要兼顾个人利益。观念的转变使党员教育管理的载体和内容更加丰富,各级党组织不仅关心党员的思想,而且关心党员的生产生活;不仅重视党员的教育,同时重视党员的正当利益和需求,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叶榭镇东石村老党员陈永法,看到区委组织部有关领导冒雪前来看望,热泪盈眶,连声道谢。老人由于疾病行动不太方便,但是只要党组织一有号召总是积极响应。村里开展党员电子身份认证工作,他坚持不麻烦组织,让老爱人推车到村里,配合做好此项工作。
2、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党内关爱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困难党员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组织的温暖,使他们对组织更加信任、更加爱护。通过开展党内关爱活动,党组织不仅把党员紧紧地团结在身边,而且把广大群众牢牢地吸引在自己周围。石湖荡镇东港村老党员朱金明说,自2003年得病以来,组织上经常来看望,在思想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帮助,感謝党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并表示全家一定会自强、自立,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走出困境。
3、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得到了整体性推进。党员服务群众是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区委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实现党员服务群众的全覆盖。随着党内关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许多单位和部门在开展“千名公务员结对千户困难家庭”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党员和困难家庭结对”活动,使“双结对”活动的成果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延伸。中山街道在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服务群众作表率”的活动中,2300多名党员家庭积极响应,亮出党员身份,投身为民服务行列。许多受到过党组织关心和帮助的党员感慨地说:党组织没有忘记我们,把温暖送了过来,作为一名党员,决不能忘了党的宗旨,要把党的温暖继续传递下去,为党增辉。
■ 责任编辑:石岸
一、建立党内关爱机制的背景和动因
在2005年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区委在工作实践和调查研究中发现,松江的党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困难群体:一是老年党员增多。党员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全区60岁以上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42%,村、居民区更是高达60%以上。由于年老体弱、没有收入来源、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等原因,使得相当一部分老年党员生活困难。二是下岗、失业党员数量增多。由于企业转制改制等各种因素,使得相当数量的党员下岗、待岗。这些党员大多为“4050”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再就业的难度大,再加上家庭负担沉重,生活普遍较为困难。三是因病致贫的党员较多。由于许多党员尤其是农村干部年轻时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党组织拼命工作,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得的收入和报酬却很低,许多人是积劳成疾,再加上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绝大部分村干部只是在职时享受社会保障),导致生活困难。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的困难党员约有959名。他们为党奋斗、为民奉献,为松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理应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
如何建立党内关爱机制,使每一个党员都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当中,已经成为全区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区委落实了三项工作:一是成立了工作小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动排查走访困难党员家庭,与困难党员广泛谈心交流,了解掌握实际情况。二是在基层党组织普遍开展“关怀困难党员、增强党的凝聚力”的互助活动,使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明确建立党内关爱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六项长效机制,保证了党内关爱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全体党员尤其是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基层干部充分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
二、建立党内关爱机制的基本做法
开展党内关爱活动贵在经常,重在实效。全区各级党组织围绕区委提出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认真研究建立健全党内关爱的长效机制。
1、深化党内关爱机制,发挥帮困基金长效帮扶作用。2008年1月14日,区委组织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基层党委、党工委摸清本单位困难党员的底数,并建立困难党员台账,进一步完善“双向互动”式的思想帮困、“雪中送炭”式的物质帮困、“授之以渔”式的就业帮困等三项工作机制。区委组织部对各单位党内帮困基金的建立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门督查,并根据各单位困难党员数量和帮困基金的使用情况,在2006年下拨区管党费81万元的基础上又下拨60万元,进一步充实各单位的党内帮困基金,更好地发挥基金长效帮困的作用。
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20日,全区受帮扶困难党员2108名,帮扶活动实际投入资金1489.9万元,其中,使用党费87.37万元,行政支出881.2万元,其他各类捐赠521.3万元。在加大组织帮扶、关爱力度的同时,区委组织部进一步号召和倡导党员互帮互助,尤其是注重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为他们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利用自身的经济、信息等各类社会资源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营造党内和谐的良好氛围。
2、完善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松江区建立健全了元旦、春节、“七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假日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基层干部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走访,发挥示范作用。为了认真做好春节前的走访慰问党员工作,区委组织部发出了《致全区党员的慰问信》,安排专项资金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此外,在走访各基层单位的基础上,安排组工干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每年“七一”、元旦春节前后,区委常委等四套班子领导都分别走访我区部分困难党员、群众家庭。区领导在走访时要求全区各级党员干部要心系群众,关心困难党员、群众,各级组织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困难,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同时,区委组织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基层单位落实配套资金,加大走访慰问工作的力度,在摸清困难党员底数的基础上,确保在春节前走访慰问每一名困难党员。走访慰问时要杜绝层层陪同的现象,避免重复慰问。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20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共走访慰问困难党员2189人,其中:各类党内先进48人,劳模、先进工作者28人,患重特大疾病639人,下岗失业161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走访242人,组织部门干部走访360人。结成各种帮扶“对子”789对,参与结对帮扶的党员1907名,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274名,组工干部110名。
3、健全党员服务网络延伸机制,发挥服务阵地就近帮扶作用。松江区委进一步加强了党员服务中心网络建设,充实中心工作人员,在松江工业区、泗泾镇、中山街道等三个单位率先试点,延伸服务站点至村(居)、文化活动中心和“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集聚区,实现就近帮扶。此外,岳阳社区(街道)党工委还在26个居民区全部建立了“爱心超市”和“党员诉求站”,并明确其宗旨是“倾听苦恼,回应需求;维护权益,解决困难;推动工作,共建和谐;传承先进,凝聚党心”,建立健全了党员相约、利益诉求、组织关怀、矛盾调处和凝聚服务等工作机制。在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服务内容上,强调人性化关怀,根据老年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大病重病党员、在职党员等各类党员的不同情况,注重多样化服务,让党员感受“家”的温暖。
4、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发挥相关部门的力量整合作用。由组织部门牵头,整合劳动、财政、民政、团委、妇联、工会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共同服务于党员关爱工作。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困难党员就业培训工作,增强有就业愿望党员的就业技能,帮助推荐就业,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增强困难党员自立自强的能力;联合区民政部门共同摸清困难党员的基本情况,探索利用公益组织等社会机构的力量帮扶困难党员;联合团区委开展青年党员与老党员结对活动,重点是关心独居的老年党员,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慰藉;借助区妇联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加大对女党员就业技能培训和創业扶持力度,帮助更多的党员脱贫;联合区总工会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推荐下岗失业党员再就业等等。
5、完善“双结对”活动机制,发挥结对帮扶作用。松江区委以规范化、实效性为工作标准,进一步深化“双千”活动,强化思想沟通和精神慰藉的功能,在扶持创业和推荐就业方面取得新进展,注重处理好党内帮扶与关心困难群众的关系。区委组织部专门发文探索建立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机关党组织与经济薄弱村党组织结对、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村、居民区党组织以及“机关+企业”与村(居)结对等工作模式,组织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参与党内关爱、帮扶工作。
6、完善激励、关怀机制,发挥载体的示范辐射作用。一是继续做好老党员的健康体检活动,坚持每年为100名老党员体检。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服务功能,在为老党员体检的同时,给老党员送上亲人般的关爱。二是办好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班,设立农村党员创业扶持资金,帮助农村党员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示范效应。2007年共下拨资金34万,覆盖到6个镇22个村。从2008年开始增加到50万,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集中力量激励和扶持党员推进有发展前景的致富项目。三是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健康体检。区委组织部年内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体检各一期,体现党组织对老干部、老党员的关心。
三、建立党内关爱机制的初步成效
松江区委探索开展的党内关爱活动,在全区广大党员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些党员表示,在党内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政治上关心党员,开展党内关爱活动是生活上帮助党员,滴水之恩涌泉报,党的恩情比海深。开展党内关爱活动后,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有了提高,组织的亲和力有了增强,党员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
1、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载体有了新拓展。通过党内关爱活动,各级党组织在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理念上有了新突破。过去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往往比较重视思想政治上的疏导,而在解决党员实际困难的工作力度上还不够。建立党内关爱机制的实践表明,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既要加强思想教育,又要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既要提倡无私奉献,又要兼顾个人利益。观念的转变使党员教育管理的载体和内容更加丰富,各级党组织不仅关心党员的思想,而且关心党员的生产生活;不仅重视党员的教育,同时重视党员的正当利益和需求,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叶榭镇东石村老党员陈永法,看到区委组织部有关领导冒雪前来看望,热泪盈眶,连声道谢。老人由于疾病行动不太方便,但是只要党组织一有号召总是积极响应。村里开展党员电子身份认证工作,他坚持不麻烦组织,让老爱人推车到村里,配合做好此项工作。
2、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党内关爱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困难党员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组织的温暖,使他们对组织更加信任、更加爱护。通过开展党内关爱活动,党组织不仅把党员紧紧地团结在身边,而且把广大群众牢牢地吸引在自己周围。石湖荡镇东港村老党员朱金明说,自2003年得病以来,组织上经常来看望,在思想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给予帮助,感謝党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心,并表示全家一定会自强、自立,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走出困境。
3、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得到了整体性推进。党员服务群众是开展“凝聚力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区委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实现党员服务群众的全覆盖。随着党内关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许多单位和部门在开展“千名公务员结对千户困难家庭”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党员和困难家庭结对”活动,使“双结对”活动的成果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延伸。中山街道在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服务群众作表率”的活动中,2300多名党员家庭积极响应,亮出党员身份,投身为民服务行列。许多受到过党组织关心和帮助的党员感慨地说:党组织没有忘记我们,把温暖送了过来,作为一名党员,决不能忘了党的宗旨,要把党的温暖继续传递下去,为党增辉。
■ 责任编辑: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