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惩治预防腐败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来源 :今日财富·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一、腐败现象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腐败,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与社会的公平公正背道而驰。腐败现象的存在,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阻碍社会发展,影响社会和谐。不反对腐败,公平正义无法体现,社会和谐无从谈起。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
  (一)腐败现象破坏市场经济制度,影响经济建设效能,危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腐败现象对经济领域的影响最为直接,它严重扰乱和直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首先,腐败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原则。腐败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是公共权力进入市场,干扰市场公平运作,左右资源合理分配,腐败官员为行贿人谋求不合理利益,并从中获取好处。对于那些有关系有能力贿赂公权的不法经营者而言,是快速获取暴利的“法宝”;而对于那些守法经营者和没能力没关系通过贿赂公权获取再分配资源的人而言,腐败剥夺了他们公平竞争的机会。其次,腐败造成了资源浪费。腐败现象不仅使大量国家资金和资源流入腐败分子的腰包,而且腐败造成政府官员不办事或乱办事,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形成潜在的资源损失和浪费。
  (二)腐败现象损害党和政府的廉洁形象,离间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削弱党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群众基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在于脱离群众。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主力军作用,实现共建共享。而腐败现象践踏了党的纲领,亵渎了党的宗旨,损害着党和政府的声誉和威信,败坏了党的形象,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离间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削弱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群众基础。
  (三)腐败现象破坏社会公平正义,侵害群众利益,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动摇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所谓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与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而腐败现象恰恰践踏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侵害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加剧各种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丧失平等的发展机会,让社会失去公平正义,使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难以协调,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目的难以达到。腐败现象具有极强的社会传染性和腐蚀性,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就会像瘟疫一样传播开来,最终将导致人们思想混乱,社会纷争动荡,动摇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二、惩治腐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反腐败斗争具有内在的统一,反腐败斗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政治保证作用。
  (一)反腐败斗争能够保证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落到实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党和政府正确的方针政策是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再好的政策如果得不到贯彻落实也只是一纸空文。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消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钻政策空子谋取私利等种种消极行为,有利于保障国家经济改革发展政策的令行禁止,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进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反腐败斗争开展得好,党风正,民风淳,党和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就能在各个地方和部门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经济社会就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反腐败斗争抓得不力,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不但正确的经济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还导致社会不和谐,社会矛盾增多和激化,影响和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反腐败斗争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进入矛盾的多发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矛盾有所增加。其中有些社会矛盾是由于党员干部漠视群众的正当要求和合法权益引起的,有些甚至是由于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直接引发的。近年来某些地方在出口退税、土地征用、矿山开发、工资发放、村民选举、拆迁补偿等方面都发生了影响较大的社会群体事件,造成了局部地区比较激烈的社会矛盾。加强反腐败斗争,逐步减少乃至消除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合法的政治、经济利益得到合理实现,有利于保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使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比较协调,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三)反腐败斗争能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根本途径。腐败现象直接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导致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机关产生不满情绪,直接损害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反腐败斗争,严厉惩处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其它各项合法权益,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赢得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和拥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都表明,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
  三、切实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原则,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扎扎实实做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强化宣传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把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针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开展以先进典型为重点的示范教育和以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的警示教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法纪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遵守纪律、廉洁从政的自觉性,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将法律党纪钢性监督的他律行为内化为高度的自律行为,把外在的强制转化成内在的自觉,使不敢腐败不只是出于对受到惩处的畏惧,更重要的是出于对人民赋予权力的珍惜和对自我人格的珍重,让廉洁自律意识在心底扎根,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营造敬廉、崇廉、保廉的社会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教育党员干部牢记:马行千里不失蹄,只因步步谨慎;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长鸣。
   (二)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就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以预防为主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抓住防止谋取非法利益这个重点,着力建立健全防治腐败的长效机制;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建立健全有效监督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一是通过领导干部思想觉悟的提高【下转138页上接135页】、精神境界的净化,能够经得起金钱、地位、美色的考验,即使有腐败的机会,也能自觉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达到不想腐败。二是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通过各种机制约束,使领导干部腐败的动机难以转化为腐败的行为,达到不能腐败。教育党员干部牢记:“贪”字近乎“贫”,“婪”字近乎“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按照《决定》的要求,着眼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结合工作实际要进一步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治理群众反映突出的以权谋私、买官卖官、“三乱”和吃、拿、卡、要、借机敛财等问题,认真解决在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建设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等纠风专项工作;使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得到认真治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切实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人员着力开展专项治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因此,我们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穿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中,长抓不懈。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玉米螟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而且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为此在应用白僵菌、赤眼蜂两种生物防控玉米螟技术的同时,又将投射式杀虫灯和性诱捕器这两种物理防控玉米螟技术配套组装进来,形成一整套绿色防控玉米螟集成技术,解决化学农药防治玉米螟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关键词】绿色防控;玉米螟;技术    昌图县是著名的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大县,玉米种植面积每年
期刊
【摘要】本文以笔者对江西省弋阳县的实地调研为基础,从农村消费的角度深入分析家电下乡的影响。并对家电下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作出改善,同时对全省及全国其他地方家电下乡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家电下乡;农村消费;农民    弋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2009年弋阳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52元,2010年为5372元,比前一年上升了13%。而2010
期刊
【摘要】在分析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教材使用等方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美术欣赏模块的教学革新策略,以全面贯彻以美术教学为载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美术;欣赏模块;艺术素养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入的变革,其中欣赏模块的革新尤为显著。新课程改
期刊
突破辽北战略是辽北振兴的重要举措,铁岭人如何在经济上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如何探寻新的发展坐标,如何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如何实现黑土地上承载着的梦想?突破辽北战略的路径选择:  一、实现辽北突破,必须在可持续发展上寻求突破  把握发展理念,实施跨越式发展。这对铁岭意义重大。因为你相对落后,想赶超就必须跨越式发展。铁岭把握发展第一要义,要在抢抓机遇上有所突破,要牢固树立希望在开放、出路在改革、灵魂在
期刊
过去十年,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发展得又好又快,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引发出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向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的改革。  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使教学管理部门科学、全面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便于广大教师从中总结经验,找出差距,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发展的前提下,要求我们转变以往的教育模
期刊
【摘要】自然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自然观形成的强有力的推动剂,近代科技的发展揭示了大自然的内在规律,马克思有机会看到一个有a机的、整体的及运动着的自然界,为马克思的自然观提供了科学技术基础。本文旨在考察科技在马克思自然观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能更好地运用马克思自然观解决当代的生态危机。  【关键词】马克思;自然观;科技    自然观是解决人类“观自然”的问题,人类如何看待自然就会如何对待自然;当代人类
期刊
乡镇广播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基本框架,为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各地发展的水平不尽相同,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怎么样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站的积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再立新功。谈点粗线地看法:  一、广播站的作用和优势  广播作为党的喉舌,是联系党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传播科学理论、发展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阵地,是传播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
期刊
【摘要】毛泽东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可以简要地将之概括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它们是我们党主要的优良传统,根本的精神力量。我们应该发扬优良传统,争创新的辉煌。  【关键词】服膺真理;服务人民;谦虚好学;艰苦奋斗    毛泽东在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之际写道:“一九四九年七月一日这一个日子表示,
期刊
【摘要】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有了客观冷静的认识。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关键词】基层组织建设;先进性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对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意义重大。  一、党的基层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搞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本人就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了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的调查,对流口镇横路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调整方式、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相关原理,提出一些思考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农民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