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上保险中委付制度的几点思考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_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委付制度是海上保险中一项古老而有效的制度,它来自于长期的海上运输实践的需要,为鼓励海上运输贸易、稳定海上运输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委付的概念、委付的法律性质、委付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对委付的法律效力和实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了几种讨论。即,可以允许多次委付,委付是否被接受对于保险公司的赔偿义务并无影响,委付被错误接受后也是允许撤销的。
  关键词:海上保险、委付、委付的法律性质、委付的构成要件
  一、委付的概念
  海上保险合同的委付制度是海上保险的一项传统制度,也是海上保险所特有的具体理赔方式。自15世纪以来,为各国保险法所确认并付诸实施。我国《海商法》第249条规定:"保险标的发生推定全损,被保险人要求保险人按照全部损失赔偿,应当向保险人委付保险标的。保险人可以接受委付,也可以不接受委付,但是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接受委付或不接受委付的决定通知被保险人。委付不得附加任何条件,委付一经保险人接受,不得撤回。"英国《1906年海上保险法》、《日本商法典》①等也规定了相关的内容。
  所谓委付(Abandonment),是指发生保险事故,造成保险标的推定全损时,被保险人明确表示将保险标的的一切权利转移给保险人,而请求保险人赔偿全部保险金额的法律行为。世界各国海上保险法规均设有委付制度,目的是解决海上保险标的在发生推定全损后的索赔问题,使被保险人"由推定全损之情形而获得实际全损之结果"。
  二、委付的法律性质
  笔者认为,委付是一种特殊的要约。其特殊性表现在:一、法律未为要约设定前提条件,而根据《海商法》的规定,委付必须以发生推定全损被保险人要求按照全部损失赔偿为前提。二、要约的内容一般由要约人自主确定,而委付的内容是特定的,被保险人在作出意思表示时必须明确表示其愿意将保险标的上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移给保险人,请求保险人按照实际全损赔偿,被保险人对于法律的此项规定别无选择。三、就一般的要约而言,要约可向多人发出,一个有效的要约原则上要求受要约人是特定的,承诺人是由要约人确定的,而根据《海商法》的规定,委付只能向保险人或经保险人授权的人作出,其受要约人不但是特定的,而且明确具体,被保险人只能向保险人提出委付,没有选择余地。四、根据《海商法》第二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委付不得附带任何条件。因此,委付也不能负有期限。而要约不但可以附条件,也可以附期限。
  三、委付的构成要件
  一般认为,要约的有效条件包括: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而考虑到委付是一种特殊的要约,笔者认为一个有效的委付除应具备要约的一般要件外,也应遵循:
  1、委付不得附带条件。这是委付生效的法定条件,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是"谋迅速解决当事人间法律关系",否则有违法律设立委付制度以迅速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初衷。
  2、委付应及于保险标的物的全部。在推定全损发生后,被保险人假如决定委付,就应将保险标的物的全部予以委付,不能一部分委付,一部分不委付。根据我国台湾地区海商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委付应就保险标的物之全部为之。但保险单上仅有其中一种标的物发生委付原因时,得就该一种标的物为委付请求其保险金额,这可称简为"委付不可分"。②
  四、委付的法律效力
  如上所述,委付是一种特殊的要约,保险人对是否接受委付有选择权。只有经保险人承诺,委付才发生法律效果。关于委付的法律后果存在两种立法例,一种是保险人接受委付的,被保险人对委付财产的全部权利和义务转移给保险人,如我国《海商法》第二百五十条的规定。另一种是保险人接受委付后取得保险标的的权利,而不负担其义务。如MIA1906第63条第1款规定,假如委付有效,保险人有权接管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一切剩余利益,以及与其有关的所有财产利益。因此两种立法例对保险人接受委付取得保险标的的权利方面是相同的。一般认为,此权利包括保险标的的物上请求权,但不同于代位求偿权,保险人向第三人追偿所得若大于对被保险人的赔付,多出部分仍归保险人而非被保险人。既然保险人可能因委付而取得更多的利益,作为一种利益平衡的手段,让保险人承担保险标的物上的义务符合公平原则,故笔者赞同我国《海商法》第二百五十条的规定。
  (一)保险人拒绝委付后,被保险人能否再次向保险人委付的,即能否多次委付?
  对此法律并无明文规定,笔者认为应当准许被保险人多次委付。根据MIA1906第62条第5款的规定,保险人对于委付的接受可以明示,也可以以行动默示。保险人在收到委付通知后仅保持沉默,不构成对委付的接受。可见,保险人可以明示或作为的默示作出承诺。而我国《海商法》第249条规定:"保险人可以接受委付,也可以不接受委付,但是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将接受委付或不接受委付的决定通知被保险人。"所以,在中国法律下,保险人虽然没有接受委付的义务,但是却负有在合理时间内将自己的决定通知给被保险人的法定义务。法律设立委付制度的目的在于迅速解决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为此,应允许被保险人多次向保险委付保险标的物,因为保险人收到委付通知后保持沉默并不会产生法律效果,被保险人的再次委付并不损害保险人的利益,而被保险人的再次委付就产生了迅速解决双方法律关系的机会,这是符合立法的目的。
  (二)保险人拒绝委付对被保险人索赔的权利有何影响?
  我国海商法只明确规定了保险人接受委付后的法律后果,对于保险人不接受委付时的法律后果则没有作出规定,只是在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引发的《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124条规定:"保险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二百四十九条的规定不接受委付的,不影响被保险人要求保险人按照全部损失赔偿的权利。"为了提高这一规则的法律层级效力及实现我国海商法对委付法律后果规定的完整性,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加入如下规定:"保险人拒绝接受委付,则与保险标的有关的一切权利义务不发生转移,被保险人仍然是其所委付的财产的所有人,基于该所有权的权利和义务仍归被保险人享有或承担。保险人拒绝接受委付,不影响被保险人要求保险人按照全部损失赔偿的权利。".
  (三)发生错误接受委付的情况时应当怎样处理?
  有观点认为,保险人一旦接受委付,便不得撤回,即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退还委付的财产。即使后来发现保险标的的损失不是由于其承保的危险造成的,或者推定全损不成立,或者被保险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者被保险人没有交清保险费等,被保险人仍有权要求保险人按全损赔偿。另有观点认为,基于错误而发出和接受委付通知的行为都是无效的。本身无效的委付通知不能仅因保险人接受了委付而成为权利的基础,正是因为错误会导致委付通知无效,因而同样也会导致对该通知的接受无效。笔者认为,既然委付是要约,保险人接受委付,双方之间成立委付合同。对错误接受委付如何处理在《海商法》、《保险法》未作特别规定时,应适用合同的一般规则。根据《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要约虽可撤回,但撤回要约应在承诺之前,既然保险人已接受委付,即作出承诺,此时不存在撤回要约,而是根据该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在保险人接受委付后委付不得撤销,而应为撤销。委付合同可因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而无效,也可因《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原因而可变更和撤销。
  注释:
  ①《日本商法典》第834条规定:"船舶存否不明达6个月时,视为船舶去向不明;定有保险期间时,保险期间虽于前款期限内届满,被保险人仍可委付。但是如果证明船舶在保险期间为灭失的,其委付无效。"日本的该项规定带有古老的委付条款的痕迹,不利于简单便捷地解决当事人在船舶失踪情况下的委付关系,导致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不稳定,其他各国均不再设立此例外条款。
  ②《海上保险委付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作者:孙霞峰。
其他文献
摘 要:民事时效制度包括诉讼时效与取得时效两类,我国《民法通则》已经确认了诉讼时效制度,但是我国目前没有立法确立取得时效制度。取得时效制度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其具有不同于诉讼时效制度、善意取得制度和公信制度的独特之处,并且在我国确立该制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取得时效 必要性  我国是否应当建立取得时效制度,学界否定派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设立该制度会刺激无权占有人私占公共财产,与我国道
期刊
摘 要:现今社会,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水上的交通安全事故,而其中沉船沉物事故的发生则可能会对水上交通、船舶安全和水域环境造成重大威胁,甚至引起公众恐慌。所以本文将重点介绍沉船沉物的概念及其危害,并罗列我国沉船沉物应急打捞的相关法律规定,在此基础上分析沉船沉物应急打捞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沉船沉物 应急打捞 法律法规 法律依据  一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
期刊
摘 要:最近一些年来,由于民意频频影响到司法审判,民意进入司法是否具有正当性已经成为讨论研究的热点命题,本文从民意的概念以及特征入手,对民意进入司法的正当性从理论上和制度上进行研究,证明民意进入司法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助推器,认真听取公众意见,建立完善司法公开司法民主机制以及和谐的司法民意关系,是最终实现公平正义之路。  关键词:民意;司法;正当性  现代法治有两项最基本的标志,一是要有制订得良好的
期刊
摘 要:《1906年海上保险法》中有九条关于保证的规定,而我国《保险法》和《海商法》中都没有对保证的详细规定,甚至连保证这一概念都没有做出规定。本文介绍了海上保险保证制度的起源、含义,分析了违反保证的后果,并针对我国保证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海上保险保证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海上保险、保证、1906年海上保险法  一、海上保险保证制度的起源  英国海上保险中的保证最早出现在17世纪三个涉及
期刊
摘 要:法国的刑事和解是法国立法者为了解决其诉讼程序的繁杂及效率低下而在起诉与不起诉之间所做的选择,是一种非典型的公诉替代方式,其从诞生开始就因为该制度与法国某些传统的诉讼理念和原则相冲突,一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尽管如此,该制度却还是因在提高诉讼效率与解决案件纠纷方面良好的司法效果而最终在法国被广泛适用和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法国治理刑事犯罪不可或缺的重要程序之一。现今各国的理论与实践都在探索保
期刊
摘 要:现代网络飞速发展,虚拟的网络空间给现实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时代,著作权保护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对此,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和手段去保护。  关键词:网络侵权 著作权 保护  引言  伴随着数字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作品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已成为更普遍的现象。然而这种崭新的传播方式在给公众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传统的著作权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侵犯著作权的现象频频出现。  一、网络环境下
期刊
摘 要:互联网上曾有句名言:"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①。 "人肉搜索"在这几年来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一种深层的、真实的、高效率的搜索方式。然而,对事实真相的探寻,或多或少影响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本文从认识人肉搜索的概念、与隐私权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对人肉搜索进行法律规制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志在于让人们认清人肉搜索,保护普通公民隐私权的同时,发挥"人肉搜索"的正面的作用,并对其加以
期刊
当前,随着全党全社会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检察机关反腐败查办贪污贿赂、侵权渎职等职务犯罪大要案的任务逾加繁重而艰巨。面对自侦案件侦查机制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惩治职务犯罪工作向高层次提升的新形势,检察机关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职务犯罪自侦工作内部协作机制(以下简称自侦工作内部协作机制),对此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建立自侦工作内部协作机制的必要性  自侦工作内部协作机制,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国家的法律
期刊
摘 要:侦查工作是法定的专门机关工作人员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的解决社会纠纷的专门性工作,是侦查机关同犯罪分子之间进行的特殊矛盾运动。由于侦查工作的特殊属性,使得在实践活动中需要遵守既定的法律规定、特殊的方法和严格的程序,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法律、方法和程序的限定下灵活运用技巧,保证完成侦查任务。在这一具体的实务工作中,战机性与主动性相结合便促进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战机性与主动性的重要性可见一
期刊
摘 要: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是指在海上保险合同中,保险人赔付被保险人的损失后所取得的代位被保险人向造成海上保险事故的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基于此,我国《海商法》、《保险法》、以及《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都规定了保险代位求偿权。以下,笔者将就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几个问题作出探讨。  关键词:海运保险 代位求偿权 时效  一.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概念  (一)我国相关立法规定  在我国,有关保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