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学习法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被广泛使用,但是部分教师不能够有效发挥合作学习法的教育价值,造成该教育方法的使用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基于此,将以“小组分配合理化”“合作探究情境化”“比赛竞争效率化”等合作学习法使用的细节为例,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合作学习法,希望能够为其他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法;小组分配;合作探究;比赛竞争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各教育阶段的教师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法就在此时进入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近几年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使用反馈来看,其能够发挥有效的教育教学价值,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小组分配合理化
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只有合理的小组分配,才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地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而合理化的小组分配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小组之间要具有同质性、小组内部要保持异质性。人本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组当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同时,各小组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同质性,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其次,小组规模要适中。有效的沟通是促进合作高效进行的前提,如果小组的规模过大,那么成员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也就会造成合作学习法使用低效的现象,而成员人数过少,则不能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使用意义。
例如,在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内学生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不同,对数学理论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同进行成员的分配,每组成员约4~5人,既保障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共同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节课,也能够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沟通,促进合作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不难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法,教师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应用原则,对成员分配进行合理规划,才能够保障合作学习过程的顺利开展。
二、合作探究情境化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自己的管控能力还很薄弱,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如果放任学生完全自主学习,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盲目学习的现象,最终造成合作学习低效甚至无效。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要起到教育引导者的作用,设定合作学习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
例如,在“年、月、日”这节课中使用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预先设定(1)为什么有的人年年过生日,有的人却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2)一年有12个月,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等问题,构建任务情境,使学生在该问题情境的引导下,更具有方向性地进行合作学习的探究。不难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定的学习情境,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比赛竞争效率化
相对千变万化的语言文本内容和具有异国风情的外文知识,理论性、逻辑性极强的数学知识难免会造成教学氛围的枯燥乏味,小组成员在进行团队合作学习时也没有较强的学习激情。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比赛的形式来促进合作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在求胜心理的驱使下,提高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并在取得胜利时,收获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例如,在使用合作学习法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20道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如169 853;465-235;559 24等,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20道题目进行计算,比赛哪个小组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计算出这20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最后,教师对获得第一名的小组进行奖励。不难看出,教师以竞赛的形式来锻炼学生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团队荣誉的驱使下提高计算速度和质量,实现合作学习法的价值。可见,通过比赛竞技的形式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使学生提高协调团队分工的能力,为实现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法,教师要依靠学情进行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依靠教学内容进行合作探究情境的设定,依靠有效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合作学习模式的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开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217.
[2]邓黎明.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才智,2015(15):102.
编辑 郭小琴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法;小组分配;合作探究;比赛竞争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各教育阶段的教师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法就在此时进入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近几年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使用反馈来看,其能够发挥有效的教育教学价值,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小组分配合理化
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只有合理的小组分配,才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地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而合理化的小组分配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小组之间要具有同质性、小组内部要保持异质性。人本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到一个组当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同时,各小组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同质性,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其次,小组规模要适中。有效的沟通是促进合作高效进行的前提,如果小组的规模过大,那么成员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也就会造成合作学习法使用低效的现象,而成员人数过少,则不能体现出合作学习的使用意义。
例如,在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内学生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不同,对数学理论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同进行成员的分配,每组成员约4~5人,既保障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共同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节课,也能够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沟通,促进合作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不难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法,教师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应用原则,对成员分配进行合理规划,才能够保障合作学习过程的顺利开展。
二、合作探究情境化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自己的管控能力还很薄弱,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如果放任学生完全自主学习,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盲目学习的现象,最终造成合作学习低效甚至无效。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教师要起到教育引导者的作用,设定合作学习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
例如,在“年、月、日”这节课中使用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预先设定(1)为什么有的人年年过生日,有的人却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2)一年有12个月,哪几个月有31天,哪几个月有30天?等问题,构建任务情境,使学生在该问题情境的引导下,更具有方向性地进行合作学习的探究。不难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定的学习情境,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比赛竞争效率化
相对千变万化的语言文本内容和具有异国风情的外文知识,理论性、逻辑性极强的数学知识难免会造成教学氛围的枯燥乏味,小组成员在进行团队合作学习时也没有较强的学习激情。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比赛的形式来促进合作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在求胜心理的驱使下,提高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并在取得胜利时,收获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例如,在使用合作学习法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20道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如169 853;465-235;559 24等,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20道题目进行计算,比赛哪个小组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计算出这20道题目的正确答案,最后,教师对获得第一名的小组进行奖励。不难看出,教师以竞赛的形式来锻炼学生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团队荣誉的驱使下提高计算速度和质量,实现合作学习法的价值。可见,通过比赛竞技的形式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使学生提高协调团队分工的能力,为实现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法,教师要依靠学情进行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依靠教学内容进行合作探究情境的设定,依靠有效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合作学习模式的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开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217.
[2]邓黎明.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才智,2015(15):102.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