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倡的一个主要课题,为了贯彻新课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就必须了解和分析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全面深入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及实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针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一、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1.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難时进行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比较复杂难学的知识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对于学习能力差、没有掌握说明文学习方法的学生来说更是困难。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的《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短时间归纳出那种图形可以折叠成正方形时,如果每位同学自己总结,既费时,又不能找全,所以,此时教师可以趁势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将各自找到的内容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交流,不仅可以很快完成学习任务、节省课堂时间,还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学会学习方法。
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进行合作学习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此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组,一起合作学习,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析正误。在意见不统一时,组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是否顺利有效取决于小组结构的合理与否。
1.小组规模
小组成员规模要适中,组员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程度和机会。小组规模并非越大或越小越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适当调整人数。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运用两人小组互助识记生字效果最好。高年级分析课文,最好运用四到五人的合作小组,人数适中,既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得到更多的交流信息,又可以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交流时间。
2.成员构成
组内成员以“异质”为主,组间以“同质”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特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建组。“组内异质”是为了利于小组成员开展互助性活动,有利于促进组内每个成员学习方法、社会认识、个性等方面的提高;“组间同质”是为了保证各小组间大体均衡,使各小组可以大致公平的进行合理竞争。
3.明确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小组合作角色。如合作小组的小组长、记录人、整理人、汇报人等,一定时间后,互相交换角色,这样就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事做。通过互换角色,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是教师总结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
1.教师评价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小组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导向、指导、诊断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了解当前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改进学习策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教师应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和导向性。评价时要兼顾小组和学生个体。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可以导制学生小组之间竞争性行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组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评价以学生个体为对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2.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组间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合作交往能力。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学生汇报完各组讨论结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各组的表现,也可以评价自己组内组员参与的积极度等。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
1.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精神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教师要鼓励学生以一种合作者的眼光来分析人、观察人,让学生明白合作小组的同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合作精神。例如:可以通过有关合作的游戏,如:足球、篮球等,使学生明白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明白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然后启发学生,学习也是如此,也需要合作伙伴,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合作技能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倾听、质疑和组织主持小组学习的能力。
(1)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在小组其他成员发言时,要认真倾听,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不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并能在别人发言后做出相应的评价。
(2)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质疑。当别人的发言听不懂时,可以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有不同的观点,也可以和其他人进一步探讨。
(3)传授学生组织、主持小组学习的技能。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并能够组织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五、合作、竞争与个体化学习整合
每一节课,教师都必须选择一种教学模式或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适用之处。理想的课堂应当同时使用竞争、合作和个体化学习教学模式。然而,这并不是说要均衡地使用三者。在教学中比较困难的任务最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难度较低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个体化努力来学习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一些练习或复习的任务可以用竞争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研究表明,在理想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占整堂课大约60%~70%的时间;个体化学习大约占整堂课时间的20%;竞争性的学习约占整堂课时间的10%~20%。
如果没有竞争、个体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运用,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就得不到完全的释放。只有将它们整合到一起运用,每一种教学模式才能变得更加有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辽宁省西丰县和隆乡小学)
一、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1.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難时进行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比较复杂难学的知识时往往会遇到困难。对于学习能力差、没有掌握说明文学习方法的学生来说更是困难。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的《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短时间归纳出那种图形可以折叠成正方形时,如果每位同学自己总结,既费时,又不能找全,所以,此时教师可以趁势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将各自找到的内容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交流,不仅可以很快完成学习任务、节省课堂时间,还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学会学习方法。
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进行合作学习
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此时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组,一起合作学习,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析正误。在意见不统一时,组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是否顺利有效取决于小组结构的合理与否。
1.小组规模
小组成员规模要适中,组员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程度和机会。小组规模并非越大或越小越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适当调整人数。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运用两人小组互助识记生字效果最好。高年级分析课文,最好运用四到五人的合作小组,人数适中,既可以促进思维的碰撞,得到更多的交流信息,又可以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交流时间。
2.成员构成
组内成员以“异质”为主,组间以“同质”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特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建组。“组内异质”是为了利于小组成员开展互助性活动,有利于促进组内每个成员学习方法、社会认识、个性等方面的提高;“组间同质”是为了保证各小组间大体均衡,使各小组可以大致公平的进行合理竞争。
3.明确分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小组合作角色。如合作小组的小组长、记录人、整理人、汇报人等,一定时间后,互相交换角色,这样就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事做。通过互换角色,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是教师总结评价,也可以是学生自评、互评。
1.教师评价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小组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导向、指导、诊断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了解当前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改进学习策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教师应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和导向性。评价时要兼顾小组和学生个体。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可以导制学生小组之间竞争性行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组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评价以学生个体为对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供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2.学生自评、互评
让学生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组间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合作交往能力。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学生汇报完各组讨论结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各组的表现,也可以评价自己组内组员参与的积极度等。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
1.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精神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教师要鼓励学生以一种合作者的眼光来分析人、观察人,让学生明白合作小组的同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合作精神。例如:可以通过有关合作的游戏,如:足球、篮球等,使学生明白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明白团队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然后启发学生,学习也是如此,也需要合作伙伴,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培养合作技能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倾听、质疑和组织主持小组学习的能力。
(1)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在小组其他成员发言时,要认真倾听,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不插话、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并能在别人发言后做出相应的评价。
(2)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质疑。当别人的发言听不懂时,可以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有不同的观点,也可以和其他人进一步探讨。
(3)传授学生组织、主持小组学习的技能。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并能够组织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五、合作、竞争与个体化学习整合
每一节课,教师都必须选择一种教学模式或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适用之处。理想的课堂应当同时使用竞争、合作和个体化学习教学模式。然而,这并不是说要均衡地使用三者。在教学中比较困难的任务最好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完成;难度较低的任务,学生可以通过个体化努力来学习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一些练习或复习的任务可以用竞争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研究表明,在理想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占整堂课大约60%~70%的时间;个体化学习大约占整堂课时间的20%;竞争性的学习约占整堂课时间的10%~20%。
如果没有竞争、个体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整合运用,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就得不到完全的释放。只有将它们整合到一起运用,每一种教学模式才能变得更加有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辽宁省西丰县和隆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