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以来,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训受到高度重视。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简称,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和研训活动。如今,校本培训已被视为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不仅着力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技能,更着眼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迅速成长。为此,我们在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中,始终突出“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的特点,积极探索构建校本培训的新模式,不断地丰富研训内涵,促进教师成长。
一、宣传发动——举旗子
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必须使培训提高成为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成为他们追求成功的自觉需要。校本培训应注重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动机,唤起教师终身学习的积极情感,形成不断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要重视做好宣传发动,高举“发展旗帜”,走“发展道路”,有效统一教师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构建起学习发展的共同体。首先是创造条件,引导教师积极“走出去了解,走出去接触”,感受当今教研的滚滚洪潮和教研的空前繁荣,树立必要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排除“盲目的自恋、自信和自居”。同时,以开展“造就智慧型教师,构建学习型学校”读书活动为契机,举行“教师专业发展大家说”、“我与新课改同成长”等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反思,剔除不良教研风气,消除不正教研认识,帮助教师形成“教研是帮助教师排除职业倦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统一正确认识,有效地发挥了良好教研文化的正确导向功能。其次,宣传发动必须重视成就价值的展示,教育幸福的体验,已让教师产生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所以,我们积极运用“场论”等群体心理学观点,启动教师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机制,增强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可能出现的“培训懈怠”或“心理拒斥”现象,将自我驱动和人际互动统一起来,构成教师校本培训的动力体系,内外结合,持续运作,形成了“参与教研为乐、建树教研为荣”的氛围。
二、学习互动——厚底子
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升华于实践,实践的逼近和急需是理论得以发展与创新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广泛涉足于中外教育教学理论的沃土,吸纳众家之精髓,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积淀,才可以日趋专业化。“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在强化学习方面,倡导互动学习,倡导博览群书,引领教师们在“向书本、向同行、向实践学习”的持续学习中积淀厚实的文化底蕴。一是打造学习“共享平台”。主要包括“学术沙龙、课改茶座、名师论坛”三种形式,由教导处每月组织教师进行深度会谈、案例分析、实验体验等活动,每次一专题,并规定每人每周至少学习两篇以上的课改理念文章,做好札记及批注。同时,在鼓励订阅杂志的基础上,定期邀请专家、骨干教师开讲座等。二是重视建设和而不同的学习文化。我们把“文化场”的建设作为校本培训的重头戏。积极鼓励教师与书本为友,创造机遇与大师对话,引导教师向同行学习、与写作结缘,将校本教研引向深入。1.与经典为友。我们针对教师阅读现状,精心选择并向全体教师推荐现当代教育名著,及时更新教育图书,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并通过举办读书征文活动,引导教师阅读的同时,内化吸收。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读书成果,交流学习体会,进一步培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为教师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2.与写作结缘。我们号召全体教师努力做实践的思考者,更要做理论的总结者。引导教师不仅多读、多思、多实践,还要多总结、多练笔,主要方式有心灵感悟、案例赏析、教育随笔等。我们坚持业务学习笔记检评、期末考核工作制度,使学习逐步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习惯,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迅速更新,夯实了专业成长的基础。
三、分类促动——压担子
课改倡导尊重学习的个性,同样,校本培训也应立足教师发展水平的差异,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培训策略。为了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着力构建“骨干教师主动引领辐射、中年教师主动梳理提升、青年教师主动承接跃升、年轻教师主动融入发展”的研训体系,突出“强化骨干引领作用、夯实中层队伍素质、加强后进教师指导”的原则,努力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中层教师的支撑促进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合理实施教师分类培训计划,给所有教师增加合理的发展压力。对新教师的培养:建立“导师带教”制度——抓好实践考核环节——加强跟踪指导工作;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结对子——传帮带——挑尖子;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铸师魂——确立奋斗目标,练内功——夯实技能基础,览群书——构建知识结构,作总结——升华实践经验,学创新。实行“三个分类”培养模式,旨在贯彻人本化管理模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外,特别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12345”培训计划。通过这样的分类带动实施策略,全体教师都有受关注、受尊重的内心体验,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发展的紧迫性,提高了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展示驱动——搭台子
“一次成功的体验,可以激起数十次的参与欲望。”为了让教师品味到校本培训的甜头,让他们体验到发展的成功喜悦,我们采取了展示驱动的办法,为教师搭建广阔的展示、交流平台,促使他们在展示中交流,在交流中分享。一是架设成长台阶。为了让教师们能“与专家零距离接触、与名师面对面交流、与新秀无保留切磋”,我们聘请名师或骨干教师来校开设专题讲座,答疑解惑,让广大教师在与专家直接交流、思维碰撞中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得到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同时,利用“蹲点教研”的机会,邀请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学,问诊课堂,把脉问题。开展同课式研讨,同一教学内容由两三位教师同时上课,先通过对每节课的深入观察、比较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再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并举办“常态课例研讨和优秀课例赏析”活动,执教老师与听课教师共同切磋。另外,我们还与实验学校结对互助,让教师轮流走出去,接受新信息。二是创设亮相舞台。坚持以活动促活跃的理念,建立教科研奖励制度,强化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动力。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级业务比赛等,选择业务能力强、素质好的教师承担省和市课题研究实验班教学任务,选择课题实验有一定成果的教师开课题实验汇报课。“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新教师业务汇报”、“全员教学比武”、“课改互动平台”等交流,评比,汇编活动,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搭建亮相的舞台;开展“教学能手评选”等教育教学比赛活动,通过观摩、研讨、竞赛、考核、评比等形式,给青年教师以成功的机会,让其从中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
校本培训是一种专业发展需要的氛围,是一种专业发展需要的文化,是一种专业发展需要的制度。“校本培训”正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因此,校本培训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不断丰富培训内涵,积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宣传发动——举旗子
要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必须使培训提高成为教师内在的发展需求,成为他们追求成功的自觉需要。校本培训应注重激发教师个人的学习动机,唤起教师终身学习的积极情感,形成不断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要重视做好宣传发动,高举“发展旗帜”,走“发展道路”,有效统一教师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构建起学习发展的共同体。首先是创造条件,引导教师积极“走出去了解,走出去接触”,感受当今教研的滚滚洪潮和教研的空前繁荣,树立必要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排除“盲目的自恋、自信和自居”。同时,以开展“造就智慧型教师,构建学习型学校”读书活动为契机,举行“教师专业发展大家说”、“我与新课改同成长”等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通过系统深入的学习、反思,剔除不良教研风气,消除不正教研认识,帮助教师形成“教研是帮助教师排除职业倦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统一正确认识,有效地发挥了良好教研文化的正确导向功能。其次,宣传发动必须重视成就价值的展示,教育幸福的体验,已让教师产生不断发展的持续动力。所以,我们积极运用“场论”等群体心理学观点,启动教师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机制,增强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可能出现的“培训懈怠”或“心理拒斥”现象,将自我驱动和人际互动统一起来,构成教师校本培训的动力体系,内外结合,持续运作,形成了“参与教研为乐、建树教研为荣”的氛围。
二、学习互动——厚底子
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又升华于实践,实践的逼近和急需是理论得以发展与创新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广泛涉足于中外教育教学理论的沃土,吸纳众家之精髓,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积淀,才可以日趋专业化。“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在强化学习方面,倡导互动学习,倡导博览群书,引领教师们在“向书本、向同行、向实践学习”的持续学习中积淀厚实的文化底蕴。一是打造学习“共享平台”。主要包括“学术沙龙、课改茶座、名师论坛”三种形式,由教导处每月组织教师进行深度会谈、案例分析、实验体验等活动,每次一专题,并规定每人每周至少学习两篇以上的课改理念文章,做好札记及批注。同时,在鼓励订阅杂志的基础上,定期邀请专家、骨干教师开讲座等。二是重视建设和而不同的学习文化。我们把“文化场”的建设作为校本培训的重头戏。积极鼓励教师与书本为友,创造机遇与大师对话,引导教师向同行学习、与写作结缘,将校本教研引向深入。1.与经典为友。我们针对教师阅读现状,精心选择并向全体教师推荐现当代教育名著,及时更新教育图书,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并通过举办读书征文活动,引导教师阅读的同时,内化吸收。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读书成果,交流学习体会,进一步培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为教师的生命发展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2.与写作结缘。我们号召全体教师努力做实践的思考者,更要做理论的总结者。引导教师不仅多读、多思、多实践,还要多总结、多练笔,主要方式有心灵感悟、案例赏析、教育随笔等。我们坚持业务学习笔记检评、期末考核工作制度,使学习逐步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习惯,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迅速更新,夯实了专业成长的基础。
三、分类促动——压担子
课改倡导尊重学习的个性,同样,校本培训也应立足教师发展水平的差异,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培训策略。为了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着力构建“骨干教师主动引领辐射、中年教师主动梳理提升、青年教师主动承接跃升、年轻教师主动融入发展”的研训体系,突出“强化骨干引领作用、夯实中层队伍素质、加强后进教师指导”的原则,努力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中层教师的支撑促进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合理实施教师分类培训计划,给所有教师增加合理的发展压力。对新教师的培养:建立“导师带教”制度——抓好实践考核环节——加强跟踪指导工作;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结对子——传帮带——挑尖子;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模式:铸师魂——确立奋斗目标,练内功——夯实技能基础,览群书——构建知识结构,作总结——升华实践经验,学创新。实行“三个分类”培养模式,旨在贯彻人本化管理模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外,特别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实施“12345”培训计划。通过这样的分类带动实施策略,全体教师都有受关注、受尊重的内心体验,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发展的紧迫性,提高了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展示驱动——搭台子
“一次成功的体验,可以激起数十次的参与欲望。”为了让教师品味到校本培训的甜头,让他们体验到发展的成功喜悦,我们采取了展示驱动的办法,为教师搭建广阔的展示、交流平台,促使他们在展示中交流,在交流中分享。一是架设成长台阶。为了让教师们能“与专家零距离接触、与名师面对面交流、与新秀无保留切磋”,我们聘请名师或骨干教师来校开设专题讲座,答疑解惑,让广大教师在与专家直接交流、思维碰撞中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得到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同时,利用“蹲点教研”的机会,邀请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学,问诊课堂,把脉问题。开展同课式研讨,同一教学内容由两三位教师同时上课,先通过对每节课的深入观察、比较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再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并举办“常态课例研讨和优秀课例赏析”活动,执教老师与听课教师共同切磋。另外,我们还与实验学校结对互助,让教师轮流走出去,接受新信息。二是创设亮相舞台。坚持以活动促活跃的理念,建立教科研奖励制度,强化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动力。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各级业务比赛等,选择业务能力强、素质好的教师承担省和市课题研究实验班教学任务,选择课题实验有一定成果的教师开课题实验汇报课。“骨干教师风采展示活动”、“新教师业务汇报”、“全员教学比武”、“课改互动平台”等交流,评比,汇编活动,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搭建亮相的舞台;开展“教学能手评选”等教育教学比赛活动,通过观摩、研讨、竞赛、考核、评比等形式,给青年教师以成功的机会,让其从中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
校本培训是一种专业发展需要的氛围,是一种专业发展需要的文化,是一种专业发展需要的制度。“校本培训”正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因此,校本培训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不断丰富培训内涵,积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