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笔者通过二十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管理及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策略:1.榜样感染,以身作则;2.持之以恒,反复训练;3.激励评价,树优培差;4.家校合力,纠正坏习。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榜样感染;反复训练;树优培差;家校合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 积千累类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俗话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对于年龄还小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认知水平低,在学习和生活上,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性格不稳定。如果不重视加以引导,那他们的行为就很可能向不好的方面发展,成为不良习惯,而坏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去纠正了。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优良行为、学习风尚等综合素质是他们健康长远发展的关键前提。小学生可塑性强,还比较听话,容易训练和引导。所以,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教师和家长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通过一定的方法及手段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劳动学习卫生等行为和学习习惯。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笔者就二十多年从事的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管理及实践,谈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榜样感染,以身作则
学生一天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而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接触最多的老师,其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依靠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刚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正处于初步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阶段,他们善于模仿,易受感染,教师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事事约束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平时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一举一行来逐渐感染影响他们,使还处于朦胧阶段、辨别是非能力弱、情绪还不稳定的小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榜样影响熏陶作用下,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行为举止都是正确的,如老师无论大小事情言谈举止,老师要能时刻注意树立正确形象,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老师在以身作则并时常给学生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以身边的人为模范榜样,还经常给学生讲名人故事,让学生思想受洗礼,给学生以启迪,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尊自爱,笔者平时通过开展“我身边的榜样”“向礼仪之星学习”等各种德育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取长补短,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感染并逐步形成。
二、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养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它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而且还需及时强化。比如,我们要养成定时起床的生物钟,也不是三两天就能养成的,必须长时间都在同一个时间点就起床,才能慢慢养成健康而又稳定的生物钟,从而就能不用闹钟也会在那个时间段就醒来了。所以说,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重复。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俗话也有说:“有志者事竟成,百说不如一练。”可见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坚持不懈、持之有恒的精神。对于自制力差的小学生,必须反复强化巩固训练才能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觉,逐渐养成习惯。如,开学后,笔者十分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姿势,严格要求学生要做到“身体坐直头摆正,手捧着书本眼睛看着字,挺胸昂首眼向前”;要求学生把书本等学习用品分门别类摆放;在学生排队参加大课间时,要求学生要快、静、齐,听从老师口令,养成老师口令一停,学生队列就要形成的文明有序习惯。同时,笔者还结合小学生能力增长所需,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形成,提出具体而切实可行的要求,每天对学生的学习纪律仪容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督促,使学生从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学习习惯,从基础的习惯上循序渐进训练养成高级的文明习惯。如,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等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习惯中更好地发展自我。
三、激励评价,树优培差
老师与学生在一起相处就如在一个大家庭里,如果师生和睦相处,关系和谐融洽,那更有利于引导和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学生自然感受到并乐于接纳老师的批评教育和管理。 为了建立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年来,笔者一直注意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接触交往,老师在观察到学生正确或不良表现时,如果能及时进行评价和导向,就更能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笔者经常利用国旗下讲话课间操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等活动时间,及时讲评学生的道德行为情况,及时指出不足及以后要注意的地方,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彰,营造互学互帮互评共成长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表扬学习勤奋、刻苦守纪、吃苦耐劳的学生,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通过个别谈话及号召他的好伙伴与他玩耍谈心, 以优秀生帮助等方式方法,深入了解其内心反应,进行长期的行为矫正。此外,还通过多方式多角度的评价和激励,让学生反思自己,自觉感悟从而主动纠正不好的习惯。
四、家校合力,纠正坏习
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学生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正面教育,但学生在校外接触及感受到的负面影响,又把老师辛辛苦苦的教育抹掉不少了。所以,为了清晰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可利用QQ群、校讯通、微信群、电话、上门家访等多种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并增进情感的交流,及时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把学校老师在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和个别学生的表现告知相关家长,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笔者曾任教过一个学生,经常课后喜欢在课堂上讲话,课后也经常动手去欺负别人,从来不肯独立做作业,老师发现此情况后马上与家长沟通交流,告知家长,孩子这些坏习惯的危害及以及培养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老师与该学生耐心谈心,让该学生明白上课扰乱课堂课后欺负别人是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个孩子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督促和教育帮助下,也逐渐把不良习惯改掉了。
总之,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和训练,在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管理和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反复强化训练,持之以恒,并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树优培差,让学生有榜样、有目标,并通过家校合力、同抓共管,真正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内化,逐步使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林.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初探[J].读与写,2013.7.
[2]姚双.优秀是一种习惯—— 在教育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10(9).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榜样感染;反复训练;树优培差;家校合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 积千累类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俗话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生。”“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对于年龄还小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认知水平低,在学习和生活上,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性格不稳定。如果不重视加以引导,那他们的行为就很可能向不好的方面发展,成为不良习惯,而坏习惯一旦形成就难以去纠正了。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优良行为、学习风尚等综合素质是他们健康长远发展的关键前提。小学生可塑性强,还比较听话,容易训练和引导。所以,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教师和家长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通过一定的方法及手段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劳动学习卫生等行为和学习习惯。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笔者就二十多年从事的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德育管理及实践,谈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榜样感染,以身作则
学生一天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而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接触最多的老师,其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依靠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刚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正处于初步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阶段,他们善于模仿,易受感染,教师的行为习惯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时时处处事事约束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平时的一点一滴的小事,一举一行来逐渐感染影响他们,使还处于朦胧阶段、辨别是非能力弱、情绪还不稳定的小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榜样影响熏陶作用下,逐步形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行为举止都是正确的,如老师无论大小事情言谈举止,老师要能时刻注意树立正确形象,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老师在以身作则并时常给学生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以身边的人为模范榜样,还经常给学生讲名人故事,让学生思想受洗礼,给学生以启迪,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尊自爱,笔者平时通过开展“我身边的榜样”“向礼仪之星学习”等各种德育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取长补短,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感染并逐步形成。
二、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养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它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而且还需及时强化。比如,我们要养成定时起床的生物钟,也不是三两天就能养成的,必须长时间都在同一个时间点就起床,才能慢慢养成健康而又稳定的生物钟,从而就能不用闹钟也会在那个时间段就醒来了。所以说,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重复。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俗话也有说:“有志者事竟成,百说不如一练。”可见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坚持不懈、持之有恒的精神。对于自制力差的小学生,必须反复强化巩固训练才能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觉,逐渐养成习惯。如,开学后,笔者十分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姿势,严格要求学生要做到“身体坐直头摆正,手捧着书本眼睛看着字,挺胸昂首眼向前”;要求学生把书本等学习用品分门别类摆放;在学生排队参加大课间时,要求学生要快、静、齐,听从老师口令,养成老师口令一停,学生队列就要形成的文明有序习惯。同时,笔者还结合小学生能力增长所需,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形成,提出具体而切实可行的要求,每天对学生的学习纪律仪容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督促,使学生从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学习习惯,从基础的习惯上循序渐进训练养成高级的文明习惯。如,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等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习惯中更好地发展自我。
三、激励评价,树优培差
老师与学生在一起相处就如在一个大家庭里,如果师生和睦相处,关系和谐融洽,那更有利于引导和巩固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学生自然感受到并乐于接纳老师的批评教育和管理。 为了建立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年来,笔者一直注意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接触交往,老师在观察到学生正确或不良表现时,如果能及时进行评价和导向,就更能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平时,笔者经常利用国旗下讲话课间操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等活动时间,及时讲评学生的道德行为情况,及时指出不足及以后要注意的地方,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彰,营造互学互帮互评共成长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表扬学习勤奋、刻苦守纪、吃苦耐劳的学生,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通过个别谈话及号召他的好伙伴与他玩耍谈心, 以优秀生帮助等方式方法,深入了解其内心反应,进行长期的行为矫正。此外,还通过多方式多角度的评价和激励,让学生反思自己,自觉感悟从而主动纠正不好的习惯。
四、家校合力,纠正坏习
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家长。学生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正面教育,但学生在校外接触及感受到的负面影响,又把老师辛辛苦苦的教育抹掉不少了。所以,为了清晰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可利用QQ群、校讯通、微信群、电话、上门家访等多种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并增进情感的交流,及时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把学校老师在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和个别学生的表现告知相关家长,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笔者曾任教过一个学生,经常课后喜欢在课堂上讲话,课后也经常动手去欺负别人,从来不肯独立做作业,老师发现此情况后马上与家长沟通交流,告知家长,孩子这些坏习惯的危害及以及培养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同时老师与该学生耐心谈心,让该学生明白上课扰乱课堂课后欺负别人是不文明的行为;还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个孩子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督促和教育帮助下,也逐渐把不良习惯改掉了。
总之,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和训练,在小学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管理和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反复强化训练,持之以恒,并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树优培差,让学生有榜样、有目标,并通过家校合力、同抓共管,真正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内化,逐步使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林.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初探[J].读与写,2013.7.
[2]姚双.优秀是一种习惯—— 在教育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学刊,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