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为促进常州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我们常州市新北区开展了初中学校心理保健师的培训,盛请相关领域的名师专家前来开讲点评。专家之言,寥寥几语,却四两拨千斤,拨得云开见日出。
最近在看郑金洲老师编著的《课改新课型》,期中导论提到要重构课堂,在课堂重构的要点中提到要树立个性化的教学观,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中小学课堂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几个方面: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②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③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当提到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时,我就联想到老师们总是在关注学生这个,关注学生那个,那老师的内心世界是否也需要关注呢?假如老师内心出现问题是否会影响到对学生的关注呢?我们政治教师的心理是否更需要关注呢?这便与我们的心理保健师的培训是相一致的。
很明显,前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等。这样的答案在网上可以找到数千条。但是最后一个问题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好像就发现了一条,实在是少之又少。能发现的就是政治教师们出现的疑惑,比如:我是一个政治教师,有时候感觉很迷茫,教材中很多的东西很空泛甚至与现实……比如,政府以人为本,是人民的政府之类的,讲的时候自己感觉都没有说服力;又比如宽容、诚信等道德观念,现在社会上大部分成年人都做不到,家庭和学校里也同样出现着很多的反例,包括父母、老师、甚至校领导身上都有,学生耳濡目染,就我们上政治课的时候讲讲要宽容、要诚信等,实在苍白,毫无说服力等等。这样的困惑同样存在在我们学校的政治老师身上,在打听了本专业的大学同学、其他学校同行的情况后,我得出以下结论:
目前我国的政治老师们对于自己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一种无力感。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对教学内容的不信任、不认同,又不得不拼命寻找论据去说服自己和学生做到信任和认同。这便带来了内心的挣扎和煎熬,这便是一种痛苦。
这种无力感会出现这样的一些表现:课堂上化身为传教士,对于教学内容朗朗上口、念念有词,视其为自己的立身依据,课堂结束后又对自己所讲的内容全盘颠覆,或在内心,或溢于言表,或讽刺、或挖苦,或直接记载在博客或空间上;又可能在上课的时候就对自己所传授的内容表示出不信任、不认同,对于学生的提问不回答、或以讽刺、挖苦的口吻来回答,对于学生的怀疑表示认同等表现形式。
这种情况会带来这样一些危害:
1.导致学生的非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生的眼睛更加亮,学生一向是以老师为权威,当他们发现你是如此面前一套、背后一套的时候,不信任就产生了。而一批自我意识尚不够强烈的学生,则产生了模仿的行为,消极、虚伪、无责任感等在他们身上就生根发芽了。学生摇摆的道德观念很可能因政治老师课堂道德建构的缺失而最终无法形成。
2.导致社会道德的缺失。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会造成以后对社会的不信任。学生在校的道德缺失,会造成以后在社会上的道德缺失。而道德的缺失,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也就接种而来了。
3.导致自身职业幸福感的丧失。一部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电影引发了一场全国上下上班族们对快乐工作的探讨,是的,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上的需求就变得亟待解决,六七十年代那种老黄牛吃苦耐劳的工作状态我们不能丢失,但快乐地创造着社会财富何尝不是更令人享受的呢?然而目前政治教师们身上的这种无力感、这种对工作的厌恶感又如何能产生一种快乐感,从而产生一种幸福感呢?职业幸福感的丧失,工作效率的高低显而易见。
所以,笔者认为,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该这样做:
1.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政治教师同样是教师,因而无法逃离教师的职业道德。现实社会是存在很多缺德现象,但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理应承担起继承和宣扬传统道德的责任,否则,谁来承担?有肩就得挑担子嘛。
2.应认清历史的发展过程。每个社会都存在其不合理的地方,也正因为不合理,社会才在不断地努力发展着。我们目前的社会也同样如此,短期内感觉是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从长期来看,何尝不是越来越好呢?
3.应认清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你给他消极的态度,他以后面对不如意的人生会更加消极;你给他积极的态度,在他面对不如意的时候,才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这才是解决问题也有的态度。少年弱则中国弱;而少年强,则中国才能强。让我们的少年们有颗强壮的心来面对未来的现实的世界吧。
最近在看郑金洲老师编著的《课改新课型》,期中导论提到要重构课堂,在课堂重构的要点中提到要树立个性化的教学观,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中小学课堂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几个方面: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②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③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当提到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时,我就联想到老师们总是在关注学生这个,关注学生那个,那老师的内心世界是否也需要关注呢?假如老师内心出现问题是否会影响到对学生的关注呢?我们政治教师的心理是否更需要关注呢?这便与我们的心理保健师的培训是相一致的。
很明显,前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等。这样的答案在网上可以找到数千条。但是最后一个问题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好像就发现了一条,实在是少之又少。能发现的就是政治教师们出现的疑惑,比如:我是一个政治教师,有时候感觉很迷茫,教材中很多的东西很空泛甚至与现实……比如,政府以人为本,是人民的政府之类的,讲的时候自己感觉都没有说服力;又比如宽容、诚信等道德观念,现在社会上大部分成年人都做不到,家庭和学校里也同样出现着很多的反例,包括父母、老师、甚至校领导身上都有,学生耳濡目染,就我们上政治课的时候讲讲要宽容、要诚信等,实在苍白,毫无说服力等等。这样的困惑同样存在在我们学校的政治老师身上,在打听了本专业的大学同学、其他学校同行的情况后,我得出以下结论:
目前我国的政治老师们对于自己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一种无力感。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对教学内容的不信任、不认同,又不得不拼命寻找论据去说服自己和学生做到信任和认同。这便带来了内心的挣扎和煎熬,这便是一种痛苦。
这种无力感会出现这样的一些表现:课堂上化身为传教士,对于教学内容朗朗上口、念念有词,视其为自己的立身依据,课堂结束后又对自己所讲的内容全盘颠覆,或在内心,或溢于言表,或讽刺、或挖苦,或直接记载在博客或空间上;又可能在上课的时候就对自己所传授的内容表示出不信任、不认同,对于学生的提问不回答、或以讽刺、挖苦的口吻来回答,对于学生的怀疑表示认同等表现形式。
这种情况会带来这样一些危害:
1.导致学生的非健康成长。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生的眼睛更加亮,学生一向是以老师为权威,当他们发现你是如此面前一套、背后一套的时候,不信任就产生了。而一批自我意识尚不够强烈的学生,则产生了模仿的行为,消极、虚伪、无责任感等在他们身上就生根发芽了。学生摇摆的道德观念很可能因政治老师课堂道德建构的缺失而最终无法形成。
2.导致社会道德的缺失。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会造成以后对社会的不信任。学生在校的道德缺失,会造成以后在社会上的道德缺失。而道德的缺失,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也就接种而来了。
3.导致自身职业幸福感的丧失。一部徐静蕾的《杜拉拉升职记》电影引发了一场全国上下上班族们对快乐工作的探讨,是的,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上的需求就变得亟待解决,六七十年代那种老黄牛吃苦耐劳的工作状态我们不能丢失,但快乐地创造着社会财富何尝不是更令人享受的呢?然而目前政治教师们身上的这种无力感、这种对工作的厌恶感又如何能产生一种快乐感,从而产生一种幸福感呢?职业幸福感的丧失,工作效率的高低显而易见。
所以,笔者认为,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该这样做:
1.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政治教师同样是教师,因而无法逃离教师的职业道德。现实社会是存在很多缺德现象,但教师特别是政治教师,理应承担起继承和宣扬传统道德的责任,否则,谁来承担?有肩就得挑担子嘛。
2.应认清历史的发展过程。每个社会都存在其不合理的地方,也正因为不合理,社会才在不断地努力发展着。我们目前的社会也同样如此,短期内感觉是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从长期来看,何尝不是越来越好呢?
3.应认清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你给他消极的态度,他以后面对不如意的人生会更加消极;你给他积极的态度,在他面对不如意的时候,才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这才是解决问题也有的态度。少年弱则中国弱;而少年强,则中国才能强。让我们的少年们有颗强壮的心来面对未来的现实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