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需求了,所以需要积极地创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找到一套可以让地理教育和学生素质教育共同发展的方法,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
一、创新原则
创新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过程,它应该是整个教学结构里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创新教育改革时,应与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相结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还应该改变自身思维,勇于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成绩,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初中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到达新的高度[1]。
二、创新策略
教育方式的创新绝不是单一方面的努力就可以成功的,一定是多方面都尽善尽美才会形成一个好的教育模式。
1.重塑师生关系
在过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不难看出,大多数教师还是采取师传生受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拥有课堂最高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非常容易紧张,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专心地学习知识、消化知识。教师也只顾着机械化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初中地理的学习,认为这是无所谓的一门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更难对地理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堂“独裁者”这个角色走出来,去靠近学生,了解学生,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这样才可以消解掉学生的负面情绪,才会慢慢找回学习的兴趣。
2.优化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渲染课堂氛围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在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应该多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来进行对知识的探究。教师可以提出問题,让学生组成小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积极地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进行干预,如果发现学生的讨论方向已经偏移,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路径上。学生通过将所有讨论得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归整,尝试通过这些线索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最终由老师进行点拨,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激发兴趣、引起讨论、把控方向、引导探究、引导验证的作用,而学生也在扮演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辩明问题、厘清问题、解决问题的角色。这样分工明确的课堂无疑会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会慢慢觉醒自己的主体意识、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爱上学习。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首先要明确它的概念,它不仅是一种教育原则,还是创新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策略。教师要明白,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是有自己个性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针对学生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设置学习目标时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不能一概而论。例如,一些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或者学习任务时,可以相应难一些;知识基础一般的学生,给他们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就应该相对简单一些。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完成自己的作业或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成就感,收获自信。经过时间的发酵,学生的这份自信心一定会转化成饱满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质量[2]。
4.巧用多媒体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利用3Dmax给学生渲染地球运动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运动的变化。多媒体技术可以让一些抽象化的知识具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5.课外互动
地理这门学科其实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展开参观相应的博物馆、野外考察等课外活动,让学生明白地理这门学科是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的。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例如,可以在组织学生野外考察的时候,让学生赤脚感受河水与岸边沙子的温度,亲身体会相同太阳的辐射下,水与陆地温度的差异这一知识点,这可以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结语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落后就有被淘汰的风险,教育这一领域也不能免俗。在当下这个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原动力,切不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不求改变,只会让教学效率越来越低,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只有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更好地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闵亮.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20(5):23.
[2]王卫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创新教学法的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9(11):26.
一、创新原则
创新教育,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教育过程,它应该是整个教学结构里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进行创新教育改革时,应与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相结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还应该改变自身思维,勇于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成绩,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初中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到达新的高度[1]。
二、创新策略
教育方式的创新绝不是单一方面的努力就可以成功的,一定是多方面都尽善尽美才会形成一个好的教育模式。
1.重塑师生关系
在过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不难看出,大多数教师还是采取师传生受这种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拥有课堂最高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非常容易紧张,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专心地学习知识、消化知识。教师也只顾着机械化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初中地理的学习,认为这是无所谓的一门课。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更难对地理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课堂“独裁者”这个角色走出来,去靠近学生,了解学生,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互动,这样才可以消解掉学生的负面情绪,才会慢慢找回学习的兴趣。
2.优化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渲染课堂氛围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在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应该多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来进行对知识的探究。教师可以提出問题,让学生组成小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积极地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进行干预,如果发现学生的讨论方向已经偏移,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路径上。学生通过将所有讨论得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归整,尝试通过这些线索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最终由老师进行点拨,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发挥着激发兴趣、引起讨论、把控方向、引导探究、引导验证的作用,而学生也在扮演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辩明问题、厘清问题、解决问题的角色。这样分工明确的课堂无疑会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会慢慢觉醒自己的主体意识、积极性和求知欲,从而爱上学习。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首先要明确它的概念,它不仅是一种教育原则,还是创新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策略。教师要明白,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是有自己个性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针对学生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设置学习目标时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不能一概而论。例如,一些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或者学习任务时,可以相应难一些;知识基础一般的学生,给他们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就应该相对简单一些。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完成自己的作业或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成就感,收获自信。经过时间的发酵,学生的这份自信心一定会转化成饱满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质量[2]。
4.巧用多媒体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已经配备了多媒体,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利用3Dmax给学生渲染地球运动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运动的变化。多媒体技术可以让一些抽象化的知识具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5.课外互动
地理这门学科其实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展开参观相应的博物馆、野外考察等课外活动,让学生明白地理这门学科是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的。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例如,可以在组织学生野外考察的时候,让学生赤脚感受河水与岸边沙子的温度,亲身体会相同太阳的辐射下,水与陆地温度的差异这一知识点,这可以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结语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落后就有被淘汰的风险,教育这一领域也不能免俗。在当下这个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原动力,切不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不求改变,只会让教学效率越来越低,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只有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更好地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闵亮.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20(5):23.
[2]王卫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创新教学法的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