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化的课堂,其主要目标在于增进学生的自主、尊严、价值及统整,因而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重视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哲学的综合,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经验、情感及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的自我世界与周围客观世界的联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五个方面来贯彻这一理念,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 人文化 学习主体
教育,历来承担着政治、道德的教化及知识的学习这样双重的任务。这两大任务,在政治学科中,无疑是表现最为明显和充分的。但在目前的政治教育中,由于对应试目的的过分强调,其本应包含的人文精神及教化功能有意无意地被弱化乃至被剥离了,这显然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缺乏人文精神,忽视人文价值的政治课堂,必然是枯燥乏味的,这同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如何将上述两大任务有机地统一起来,尤其是统一到目前应试色彩浓重的政治课教学中?尝试就是:构筑人文化的政治课堂。
所谓人文化的课堂,其主要目标在于增进学生的自主、尊严、价值及统整,因而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重视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哲学的综合,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经验、情感及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的自我世界与周围客观世界的联系。简而言之,人文化的政治课堂,就是要以政治课堂这么一个载体,统合科学、文化、人生、教育,以实现学生政治、道德素质和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贯彻这一理念,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或综合文、史、哲各门学科的内容
政治学科和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追求精深,而政治学科,尤其是中学阶段的政治课教学,其着力点我认为更在于博大。纵贯千古,横及八荒,皆可为政治所用。例如,在讲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时,我谈到了宋词,谈到了同属豪放派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岳飞的《满江红》。这两首词都有慷慨豪迈之气势,这是普遍性,是共性。但苏词虽有“大江东去”之雄壮,“人生如梦”、“多情”之句却难掩文人特有的无奈及善感,是一种文人之豪;岳词《满江红》的气势却是一路激越、金戈铁马,读来有金石交击之声,是英雄有血无泪的宣言,是一种军人之豪、烈士之豪。这就是特殊性、个性。融合百家服务于政治教学,以政治内容的“点”去带动并探索更为广阔的知识的“面”,在我们今天这个工具性、理性盛行而人文思辩相对缺失的时代,其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文化陶冶、抑制功利主义倾向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追索存在的价值,寻找自己精神的家园。
二、重视社会责任,激发家国情怀
政治是一门社会科学,其所关注与着眼点,多系于国计民生。所以,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应紧扣国家、社会,突出人文性。人文的核心是关怀。何为关怀?就政治及国家、社会层面而言,就是要有那种“兼济天下”的情怀,有那种无论是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都不曾失却的忧国忧民。讲到政治常识中的祖国统一、“一国两制”问题时,会有学生提出:我们为什么不能失去台湾?我想,如果我们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台湾是我国的宝岛,是东南数省的屏障,且系南北海运之安危,进而唤起学生的海权意识(我国虽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但历来是一个大陆强国,且我国大陆又为岛链所因,无法直接面对大洋,唯有台湾东南,有直通太平洋的宽阔水道,据有台湾,我们的面前就会豁然开朗),那么我们将不必再多置一词,而学生们也将领会两岸统一的价值及意义。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很多,但激发其爱国情怀,却是政治永远的魅力,也是政治教师的责任。
三、让学习主体创造美并感知美
学习是美,思维是美,美需要创造,也需要体验。黑格尔曾经举过这么一个意味深长的例子: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自己活动的结果。外人很难理解男孩的行为及感受,却不知小男孩认为自己正在创造着并感知着美,而水中圆圈就是人间至美,所以乐此不疲。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的角度而言,政治课堂教学自然也应让学生产生美的感知, 而这种美感又应产生于创造性的活动及由此产生的心灵体验(这种心灵体验可以是思维本身,也可以是因思维所得而生的成就感)。简而言之,人文化的政治课堂,就是要给学生以创造的机会,并在创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讲到经济常识中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时,学生对于“即使每个企业的生产都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也难免整个社会的生产具有盲目性”难以理解,因为学生难以有现实的机会去体验。为此,我让学生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并把它写下来,然后全班作一下统计。很明显,虽然每个同学都力求使自己的“志愿”更科学、更适合自己,但整个班级的“志愿”却呈现出一种无序性、盲目性。至此,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也就不再难以理解了。在这里,学生自己参与了活动,并且通过活动进行着思维,在思维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美学的角度而言,学生创造了美,又体验了美,这正是人文的要义。所以,人文课堂,应该能诱使学生往自己思维的池塘中不断地扔下石块,并乐于欣赏自己思维的波纹。此时的学习是美丽的,而美丽又同时被感知和体验着。
四、平等地交流,构筑互通的传播渠道
人文化的课堂教学,传播者和受众的地位是平等的,其角色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以及可以转换的。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承认这样的事实:一是学生是有创见的,这种创见对教师而言同样有意义;二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接受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所以生生交流有时会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更利于问题的解决。作为主要传播者的政治教师,自然有责任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及信息,并同时负起政治道德教化的职责,这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看,追求人文化的政治课堂,仅有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致力于让学生也成为知识及信息的加工者、传播者,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所谓师生双边交流,也决不仅仅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同时也是学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观点的评判者、提出者以及传播者,课堂氛围是和谐的。所以,人文化的课堂教学,也是教学民主化的体现和要求,而民主本身既是政治学科教学的内容,其课堂实践又合乎政治道德教化的要求。记得一次在讲到“扩大内需”时,我提到了大学扩招,并提高相应费用的例子。但是,学生却对此提出了异议:大学扩招,并提高相应费用,大大增加了家庭的预期支出,这就使得家庭必须紧缩当前支出,为将来子女上大学作准备。这将导致内需的缩小而不是扩大。应该说,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我当即对此表示赞赏,并借机复习相关的哲学知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我相信,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还是交流及讨论本身,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关注教学中的“弱势群体”
前文已提到,人文核心是关怀,关怀应该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必然会体现出差异性,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会有部分学生在成绩上相对薄弱。他们不应是我们关怀的荒漠。构筑人文课堂,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争取成功并感受成功。教育,其本身其实是一种深深的关怀和提携。对于成绩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这种关怀和提携可以表现为:1、让他们有平等的机会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评价,并成为观点、信息的提出者和传播者;2、注意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多矛以肯定,尤其注意放大和传播他们经过思考所得的有价值的观点及思想;3、通过语言及神态传递自己的关心;4、注意授课用语的规范和清晰,语速适当。对于重点难点要适度重复,这对于薄弱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问题,他们能从中读出关心和爱护。无论如何,教师教学的成功在于全体学生的成功,我们不可能通过扩大学生的差距来证明教师的价值和教育成功。
人文化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要融合科学、文化、人生、教育于一体,在整体中追索教育的真谛和价值。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想借政治课堂这个载体去探索和实践人文教育的要义。
(作者单位:674200 云南省永胜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自主 人文化 学习主体
教育,历来承担着政治、道德的教化及知识的学习这样双重的任务。这两大任务,在政治学科中,无疑是表现最为明显和充分的。但在目前的政治教育中,由于对应试目的的过分强调,其本应包含的人文精神及教化功能有意无意地被弱化乃至被剥离了,这显然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缺乏人文精神,忽视人文价值的政治课堂,必然是枯燥乏味的,这同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如何将上述两大任务有机地统一起来,尤其是统一到目前应试色彩浓重的政治课教学中?尝试就是:构筑人文化的政治课堂。
所谓人文化的课堂,其主要目标在于增进学生的自主、尊严、价值及统整,因而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重视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哲学的综合,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经验、情感及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的自我世界与周围客观世界的联系。简而言之,人文化的政治课堂,就是要以政治课堂这么一个载体,统合科学、文化、人生、教育,以实现学生政治、道德素质和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贯彻这一理念,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或综合文、史、哲各门学科的内容
政治学科和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追求精深,而政治学科,尤其是中学阶段的政治课教学,其着力点我认为更在于博大。纵贯千古,横及八荒,皆可为政治所用。例如,在讲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时,我谈到了宋词,谈到了同属豪放派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岳飞的《满江红》。这两首词都有慷慨豪迈之气势,这是普遍性,是共性。但苏词虽有“大江东去”之雄壮,“人生如梦”、“多情”之句却难掩文人特有的无奈及善感,是一种文人之豪;岳词《满江红》的气势却是一路激越、金戈铁马,读来有金石交击之声,是英雄有血无泪的宣言,是一种军人之豪、烈士之豪。这就是特殊性、个性。融合百家服务于政治教学,以政治内容的“点”去带动并探索更为广阔的知识的“面”,在我们今天这个工具性、理性盛行而人文思辩相对缺失的时代,其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文化陶冶、抑制功利主义倾向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追索存在的价值,寻找自己精神的家园。
二、重视社会责任,激发家国情怀
政治是一门社会科学,其所关注与着眼点,多系于国计民生。所以,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应紧扣国家、社会,突出人文性。人文的核心是关怀。何为关怀?就政治及国家、社会层面而言,就是要有那种“兼济天下”的情怀,有那种无论是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都不曾失却的忧国忧民。讲到政治常识中的祖国统一、“一国两制”问题时,会有学生提出:我们为什么不能失去台湾?我想,如果我们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台湾是我国的宝岛,是东南数省的屏障,且系南北海运之安危,进而唤起学生的海权意识(我国虽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但历来是一个大陆强国,且我国大陆又为岛链所因,无法直接面对大洋,唯有台湾东南,有直通太平洋的宽阔水道,据有台湾,我们的面前就会豁然开朗),那么我们将不必再多置一词,而学生们也将领会两岸统一的价值及意义。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很多,但激发其爱国情怀,却是政治永远的魅力,也是政治教师的责任。
三、让学习主体创造美并感知美
学习是美,思维是美,美需要创造,也需要体验。黑格尔曾经举过这么一个意味深长的例子: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自己活动的结果。外人很难理解男孩的行为及感受,却不知小男孩认为自己正在创造着并感知着美,而水中圆圈就是人间至美,所以乐此不疲。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的角度而言,政治课堂教学自然也应让学生产生美的感知, 而这种美感又应产生于创造性的活动及由此产生的心灵体验(这种心灵体验可以是思维本身,也可以是因思维所得而生的成就感)。简而言之,人文化的政治课堂,就是要给学生以创造的机会,并在创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讲到经济常识中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时,学生对于“即使每个企业的生产都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也难免整个社会的生产具有盲目性”难以理解,因为学生难以有现实的机会去体验。为此,我让学生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并把它写下来,然后全班作一下统计。很明显,虽然每个同学都力求使自己的“志愿”更科学、更适合自己,但整个班级的“志愿”却呈现出一种无序性、盲目性。至此,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也就不再难以理解了。在这里,学生自己参与了活动,并且通过活动进行着思维,在思维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美学的角度而言,学生创造了美,又体验了美,这正是人文的要义。所以,人文课堂,应该能诱使学生往自己思维的池塘中不断地扔下石块,并乐于欣赏自己思维的波纹。此时的学习是美丽的,而美丽又同时被感知和体验着。
四、平等地交流,构筑互通的传播渠道
人文化的课堂教学,传播者和受众的地位是平等的,其角色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以及可以转换的。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承认这样的事实:一是学生是有创见的,这种创见对教师而言同样有意义;二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接受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所以生生交流有时会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更利于问题的解决。作为主要传播者的政治教师,自然有责任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及信息,并同时负起政治道德教化的职责,这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看,追求人文化的政治课堂,仅有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致力于让学生也成为知识及信息的加工者、传播者,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所谓师生双边交流,也决不仅仅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同时也是学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观点的评判者、提出者以及传播者,课堂氛围是和谐的。所以,人文化的课堂教学,也是教学民主化的体现和要求,而民主本身既是政治学科教学的内容,其课堂实践又合乎政治道德教化的要求。记得一次在讲到“扩大内需”时,我提到了大学扩招,并提高相应费用的例子。但是,学生却对此提出了异议:大学扩招,并提高相应费用,大大增加了家庭的预期支出,这就使得家庭必须紧缩当前支出,为将来子女上大学作准备。这将导致内需的缩小而不是扩大。应该说,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我当即对此表示赞赏,并借机复习相关的哲学知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我相信,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还是交流及讨论本身,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关注教学中的“弱势群体”
前文已提到,人文核心是关怀,关怀应该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必然会体现出差异性,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会有部分学生在成绩上相对薄弱。他们不应是我们关怀的荒漠。构筑人文课堂,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争取成功并感受成功。教育,其本身其实是一种深深的关怀和提携。对于成绩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这种关怀和提携可以表现为:1、让他们有平等的机会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评价,并成为观点、信息的提出者和传播者;2、注意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多矛以肯定,尤其注意放大和传播他们经过思考所得的有价值的观点及思想;3、通过语言及神态传递自己的关心;4、注意授课用语的规范和清晰,语速适当。对于重点难点要适度重复,这对于薄弱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问题,他们能从中读出关心和爱护。无论如何,教师教学的成功在于全体学生的成功,我们不可能通过扩大学生的差距来证明教师的价值和教育成功。
人文化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要融合科学、文化、人生、教育于一体,在整体中追索教育的真谛和价值。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想借政治课堂这个载体去探索和实践人文教育的要义。
(作者单位:674200 云南省永胜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