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构筑人文化的政治课堂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85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文化的课堂,其主要目标在于增进学生的自主、尊严、价值及统整,因而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重视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哲学的综合,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经验、情感及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的自我世界与周围客观世界的联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五个方面来贯彻这一理念,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 人文化 学习主体
  
  教育,历来承担着政治、道德的教化及知识的学习这样双重的任务。这两大任务,在政治学科中,无疑是表现最为明显和充分的。但在目前的政治教育中,由于对应试目的的过分强调,其本应包含的人文精神及教化功能有意无意地被弱化乃至被剥离了,这显然不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缺乏人文精神,忽视人文价值的政治课堂,必然是枯燥乏味的,这同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如何将上述两大任务有机地统一起来,尤其是统一到目前应试色彩浓重的政治课教学中?尝试就是:构筑人文化的政治课堂。
  所谓人文化的课堂,其主要目标在于增进学生的自主、尊严、价值及统整,因而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重视文学、艺术、历史、政治、哲学的综合,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经验、情感及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的自我世界与周围客观世界的联系。简而言之,人文化的政治课堂,就是要以政治课堂这么一个载体,统合科学、文化、人生、教育,以实现学生政治、道德素质和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贯彻这一理念,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或综合文、史、哲各门学科的内容
  
  政治学科和自然科学不同,自然科学追求精深,而政治学科,尤其是中学阶段的政治课教学,其着力点我认为更在于博大。纵贯千古,横及八荒,皆可为政治所用。例如,在讲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时,我谈到了宋词,谈到了同属豪放派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岳飞的《满江红》。这两首词都有慷慨豪迈之气势,这是普遍性,是共性。但苏词虽有“大江东去”之雄壮,“人生如梦”、“多情”之句却难掩文人特有的无奈及善感,是一种文人之豪;岳词《满江红》的气势却是一路激越、金戈铁马,读来有金石交击之声,是英雄有血无泪的宣言,是一种军人之豪、烈士之豪。这就是特殊性、个性。融合百家服务于政治教学,以政治内容的“点”去带动并探索更为广阔的知识的“面”,在我们今天这个工具性、理性盛行而人文思辩相对缺失的时代,其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文化陶冶、抑制功利主义倾向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追索存在的价值,寻找自己精神的家园。
  
  二、重视社会责任,激发家国情怀
  
  政治是一门社会科学,其所关注与着眼点,多系于国计民生。所以,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应紧扣国家、社会,突出人文性。人文的核心是关怀。何为关怀?就政治及国家、社会层面而言,就是要有那种“兼济天下”的情怀,有那种无论是居庙堂之高或处江湖之远都不曾失却的忧国忧民。讲到政治常识中的祖国统一、“一国两制”问题时,会有学生提出:我们为什么不能失去台湾?我想,如果我们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台湾是我国的宝岛,是东南数省的屏障,且系南北海运之安危,进而唤起学生的海权意识(我国虽有18000公里的海岸线,但历来是一个大陆强国,且我国大陆又为岛链所因,无法直接面对大洋,唯有台湾东南,有直通太平洋的宽阔水道,据有台湾,我们的面前就会豁然开朗),那么我们将不必再多置一词,而学生们也将领会两岸统一的价值及意义。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很多,但激发其爱国情怀,却是政治永远的魅力,也是政治教师的责任。
  
  三、让学习主体创造美并感知美
  
  学习是美,思维是美,美需要创造,也需要体验。黑格尔曾经举过这么一个意味深长的例子: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作品中他看出自己活动的结果。外人很难理解男孩的行为及感受,却不知小男孩认为自己正在创造着并感知着美,而水中圆圈就是人间至美,所以乐此不疲。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的角度而言,政治课堂教学自然也应让学生产生美的感知, 而这种美感又应产生于创造性的活动及由此产生的心灵体验(这种心灵体验可以是思维本身,也可以是因思维所得而生的成就感)。简而言之,人文化的政治课堂,就是要给学生以创造的机会,并在创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讲到经济常识中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时,学生对于“即使每个企业的生产都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也难免整个社会的生产具有盲目性”难以理解,因为学生难以有现实的机会去体验。为此,我让学生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并把它写下来,然后全班作一下统计。很明显,虽然每个同学都力求使自己的“志愿”更科学、更适合自己,但整个班级的“志愿”却呈现出一种无序性、盲目性。至此,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也就不再难以理解了。在这里,学生自己参与了活动,并且通过活动进行着思维,在思维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美学的角度而言,学生创造了美,又体验了美,这正是人文的要义。所以,人文课堂,应该能诱使学生往自己思维的池塘中不断地扔下石块,并乐于欣赏自己思维的波纹。此时的学习是美丽的,而美丽又同时被感知和体验着。
  
  四、平等地交流,构筑互通的传播渠道
  
  人文化的课堂教学,传播者和受众的地位是平等的,其角色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以及可以转换的。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承认这样的事实:一是学生是有创见的,这种创见对教师而言同样有意义;二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接受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所以生生交流有时会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更利于问题的解决。作为主要传播者的政治教师,自然有责任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及信息,并同时负起政治道德教化的职责,这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看,追求人文化的政治课堂,仅有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致力于让学生也成为知识及信息的加工者、传播者,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所谓师生双边交流,也决不仅仅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同时也是学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观点的评判者、提出者以及传播者,课堂氛围是和谐的。所以,人文化的课堂教学,也是教学民主化的体现和要求,而民主本身既是政治学科教学的内容,其课堂实践又合乎政治道德教化的要求。记得一次在讲到“扩大内需”时,我提到了大学扩招,并提高相应费用的例子。但是,学生却对此提出了异议:大学扩招,并提高相应费用,大大增加了家庭的预期支出,这就使得家庭必须紧缩当前支出,为将来子女上大学作准备。这将导致内需的缩小而不是扩大。应该说,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我当即对此表示赞赏,并借机复习相关的哲学知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而融洽。我相信,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还是交流及讨论本身,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关注教学中的“弱势群体”
  
  前文已提到,人文核心是关怀,关怀应该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必然会体现出差异性,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会有部分学生在成绩上相对薄弱。他们不应是我们关怀的荒漠。构筑人文课堂,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教师关注的对象,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争取成功并感受成功。教育,其本身其实是一种深深的关怀和提携。对于成绩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这种关怀和提携可以表现为:1、让他们有平等的机会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评价,并成为观点、信息的提出者和传播者;2、注意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想法,多矛以肯定,尤其注意放大和传播他们经过思考所得的有价值的观点及思想;3、通过语言及神态传递自己的关心;4、注意授课用语的规范和清晰,语速适当。对于重点难点要适度重复,这对于薄弱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问题,他们能从中读出关心和爱护。无论如何,教师教学的成功在于全体学生的成功,我们不可能通过扩大学生的差距来证明教师的价值和教育成功。
  人文化的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我们要融合科学、文化、人生、教育于一体,在整体中追索教育的真谛和价值。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想借政治课堂这个载体去探索和实践人文教育的要义。
  (作者单位:674200 云南省永胜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在高考的趋向,是每一位考生最关注的问题。数列是高中代数的主要内容,又是今后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试卷中占有重要地位,考生不能掉以轻心。  试题大致分两类:一类是纯数列知识的基本题,多采用选择或填空题型;另一类是中等以上难度的综合题。  1、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以及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一直是考查的重点。这方面的考题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一般是中、低档难度题,但解
期刊
从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看,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由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由以传授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重心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针对这一弊端,国内外的教学改革都把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从传授知识转移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教育观念的这一变化,引起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论是暗示法、发现法,或者
期刊
在美国读教育学时, 我的导师曾在一堂课里组织我们讨论过较高期盼与较好表现之间的关系。英语说“The higher expectation, the better performance(Or better achievements)”, 其实就是类似于我们中国的古话所说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皮格美利恩效应    我的导师是从一则古希腊神话开始引出那堂课的讨论的。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
期刊
语文与品德同在,它们同生共长。作为语文教师,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道德养成合在一起。  语文教学为陶治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供了有力的凭借。语文课通过鲜明、生动、准确、有力的语言以及语言所承载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精神世界,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让孩子们有机会去接触和认识善良、勇敢、豁达、豪放、追求真理等美好品质。它往往以一种无
期刊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打破循续已久的常规教学,尤其是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因为普通高校的学生们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总共经历了12年漫长的读书历程,多年的体育常规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已经倍感疲惫,特别是对那些陈旧的体育教学内容。一刀切的体育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标准,更让学生们感到乏味和厌恶。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教学感到兴趣盎然呢?  下面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打破常规教学的初浅体会:    一、打
期刊
【摘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把鲜活的生活与生动的课堂对接,使课堂生活化,是点燃学生创新火花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活 课堂 创新    作为誉满华夏、名垂青史、爱满天下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创办的上海工学团、南京晓庄师范、重庆育才学校等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栋梁、民族精英,为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建立和腾飞做出了不朽贡献,在中国
期刊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当中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过去我们总是把体育独立来看待,独立去研究,就有“坐井而观天”之弊,因而束缚了我们的头脑,制约了我们的双手。要使体育教学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人的需要,就必须解放我们的头脑、高瞻远瞩,树立“大体育”的教学观,从而开辟体育教学的新途径。    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体育之“大”首先要从
期刊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正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取向并存,从“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到“学会发展”转变,这是在观念层面上的一个超越。而探究式教学正是时代的要求。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点是:①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②以解决问题为主题。③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学的非指导性。④对探究性认识过程的关注。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
期刊
用一种方法解决多个问题,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使他们获得知识迁移能力和模型变通能力的训练。下面,笔者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期刊
一、新《语文课程标准》下“双自主”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    新《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设计课程目标和评价准则,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语文课程性质所在,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语文课改的实质。  “双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