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探讨了目前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公共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结合学校的专业背景与教学实践分析了该课程PBL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与推广的困难,对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公共经济学特色教学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公共经济学课程;PBL教学模式;中医药院校
PBL,即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存粹的探索和发现,它同时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近年来,在社会普遍反映大学生“眼高手低”、只会背理论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下,PBL教学模式成为我国高校教学实践探讨的热点。
公共经济学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成效如何,对培养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及提高其解决现实公共经济与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将产生直接影响。如何创新公共经济学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已有学者(刘敏,2011;王瑞鹏,2015 )[1][2]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和PBL方法引入至公共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将以中医药院校为对象探讨公共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困境、PBL教学模式在中医药院校的实践效果以及教学模式推广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中医药院校公共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困境
首先,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公共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教师角度看,公共经济学课程侧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引导学生利用经济学理论去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在中医院校公共管理系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与中国本土实践联系较弱,特别是与本土医疗卫生、中医药领域的实践联系更弱(杨宇,申俊龙,孙瑞玲,2012)[3],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实际效果。从学生角度看,中医院校公共管理类学生大多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若授课内容过于强调理论模型的数学推倒过程,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畏惧、抵触心理。
其次,教学模式刻板。传统的公共经济学教学模式时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公共经济学课程本身与严谨的数学模型联系紧密,定量分析相对较多,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沉闷枯燥,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归纳、创新思维等能力,教学效果差。
第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滞后。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与大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样,习惯了应试教育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意识差,课堂氛围很难调动。传统的基于小组的案例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学生有“搭便车”行为,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像在网络论坛上一样主动地思考问题、发表见解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第四,教材缺乏针对性。目前市场上缺乏针对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特色的公共经济学教材。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公共经济学课程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授课,即学生已经有了西方经济学初级理论框架和知识,课程理应贴合专业特色展开,但是目前针对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所编写的公共经济学教材却没有,通用的教材很难涉及中医药领域现实经济问题,与专业特色联系不够紧密,加之教师授课多偏重理论,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接触到专业领域问题,更谈不上掌握运用该理论和方法分析公共经济问题特别是医疗卫生和中医药领域问题的能力了。
二、中医药院校公共经济学课程PBL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在此次中医药院校公共经济学课程PBL教学模式实践的过程中,PBL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学生角色的更加灵活、多元化。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固化,PBL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则更加灵活与多元化。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更加细微地确定独立的研究题目,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找出分析、解决问题的颁发,实现了学生从传统的接受知识为主转变为从问题出发自己沿着知识脉络自主学习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重,教师则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多元化的角色——问题解读的引导者、解决问题的辅助者、遇到瓶颈时的鼓励者、整体方向的掌舵者。可以说,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其在将课堂主动性交给学生的同时又有足够的对课堂的掌控力。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对比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在第6周左右开始愿意在课堂上表达其想法,并能初步构建解决问题的框架结构。大部分学生认为能进入到项目中去,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二,教学内容的丰富化。PBL教学模式的引入,使得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参考书、跟不上时代节奏的案例,教学内容可以在保持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医疗卫生和中医药的特色纳入更为丰富、更具时效性的网络热点问题。学生认为结合知识点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一改他们对公共经济学理论性太强、太枯燥的第一印象,反而觉得是一门有趣的、贴合日常经济生活的、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课程,并且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可以相互质疑,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出了深埋在学生心底的自主学习的源泉。
从学生的访谈反馈来看,学生普遍认为由于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更能引发对问题的兴趣,而且经过几个项目的讨论之后,能运用PBL解决问题的模式去分析其他社会经济问题了。
第三,成绩考评体系重“综合能力”而非“记忆能力”。PBL教学模式更加侧重过程性评价,与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模式相比,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参与度与团队、个人的研究报告质量。与传统的,学生只要出席率高,考前突击效果好就可以考高分不同,PBL的过程性评价,将小组讨论、文献搜集过程中的个人表现(包括课堂提问、讨论的参与度等)纳入最终成绩,小组整体表现与研究报告质量的考评间接评价了小组的协作、资源的共享、工作的安排等,而个人撰写文献综述的质量则又较为有效地规避了传统小组讨论“搭便车”的可能。 三、中医药院校公共经济学课程PBL教学模式推广的困难
在为期12周的公共经济学课程PBL教学实践过程中,确实也发现了现阶段PBL教学模式实践的现实局限。
首先,教学硬件的局限。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教室都是传统教室的格局,将教师与学生划分为独立的区域,并且教室的座位大多是固定的,而对于PBL教学模式来说,更加适合的则是可活动桌椅、可以随时把教室布置为适合小组讨论讨论室的教室,而在日常则可以布置为环形的教室,让教师与学生互动更为方便,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引导、辅助的角色特点。
第二,班级规模的局限。在这12周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现阶段高校的班级规模过大,PBL教学效果受班级规模影响较大。PBL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更为灵活,课堂氛围也更为活跃,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讨论状态,对于这一要求,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班级规模过大(一般为50人),PBL教学模式更适合于小班制教学。
第三,教师工作量与课程要求不匹配。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备课,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均面临着科研与教学双重压力,而且大部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使得大部分老师在教学工作量较高的情况下挤出时间做科研,根本无法满足PBL教学模式下的备课强度。而且,目前我国的教学体制下,一般教师均没有助教配备,而PBL教学模式要求的教师在课前资料搜集、课中讨论引导和控制、课后报告批改的工作量是传统模式下大约两倍,这大大阻碍了PBL教学模式在高校的推广。
第四,教材有待改进。PBL教学模式要求基于知识框架上引入问题,再通过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灵活运用知识点,而目前使用的教材太过于偏重理论推导,且并没有针对中医药院校特色的公共经济学教材。而与PBL教学模式更适合的教材要求:包含的内容量不宜过多,表述上应尽量采用简单的文字,解释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再辅以适当的案例特别是医疗卫生和中医药领域的、能引起共鸣的、富于启发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理性地认识公共经济生活。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型。“以人为本”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培养“具有广博而高深的知识、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具有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基本职能。为此,大学教育理念需要从过去重科学素质轻人文素质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轨转型;从过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向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行转型。而PBL教学模式可能是在这样的改革契机下很好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敏. 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35(12):112-113.
[2]王瑞鹏. “PBL+研究型”教学法在《公共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15,05(5):161-161.
[3] 杨宇, 申俊龙, 孙瑞玲. 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改进策略探讨[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23):6-7.
作者简介:
申瑜洁(1985- ),女,博士,江苏苏州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讲师。
通讯作者,沈秋欢(1980- ),女,博士,江苏常熟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公共管理专业类)开放课题基金项目。
【关键字】公共经济学课程;PBL教学模式;中医药院校
PBL,即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存粹的探索和发现,它同时强调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近年来,在社会普遍反映大学生“眼高手低”、只会背理论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下,PBL教学模式成为我国高校教学实践探讨的热点。
公共经济学作为公共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成效如何,对培养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及提高其解决现实公共经济与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将产生直接影响。如何创新公共经济学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已有学者(刘敏,2011;王瑞鹏,2015 )[1][2]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和PBL方法引入至公共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将以中医药院校为对象探讨公共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困境、PBL教学模式在中医药院校的实践效果以及教学模式推广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中医药院校公共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困境
首先,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公共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教师角度看,公共经济学课程侧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引导学生利用经济学理论去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在中医院校公共管理系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程理论性很强,与中国本土实践联系较弱,特别是与本土医疗卫生、中医药领域的实践联系更弱(杨宇,申俊龙,孙瑞玲,2012)[3],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实际效果。从学生角度看,中医院校公共管理类学生大多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若授课内容过于强调理论模型的数学推倒过程,会导致学生对课程产生畏惧、抵触心理。
其次,教学模式刻板。传统的公共经济学教学模式时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公共经济学课程本身与严谨的数学模型联系紧密,定量分析相对较多,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沉闷枯燥,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归纳、创新思维等能力,教学效果差。
第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滞后。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与大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样,习惯了应试教育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意识差,课堂氛围很难调动。传统的基于小组的案例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学生有“搭便车”行为,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像在网络论坛上一样主动地思考问题、发表见解是课堂教学的难点。
第四,教材缺乏针对性。目前市场上缺乏针对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特色的公共经济学教材。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公共经济学课程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进行授课,即学生已经有了西方经济学初级理论框架和知识,课程理应贴合专业特色展开,但是目前针对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所编写的公共经济学教材却没有,通用的教材很难涉及中医药领域现实经济问题,与专业特色联系不够紧密,加之教师授课多偏重理论,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接触到专业领域问题,更谈不上掌握运用该理论和方法分析公共经济问题特别是医疗卫生和中医药领域问题的能力了。
二、中医药院校公共经济学课程PBL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在此次中医药院校公共经济学课程PBL教学模式实践的过程中,PBL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学生角色的更加灵活、多元化。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固化,PBL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则更加灵活与多元化。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更加细微地确定独立的研究题目,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找出分析、解决问题的颁发,实现了学生从传统的接受知识为主转变为从问题出发自己沿着知识脉络自主学习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重,教师则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多元化的角色——问题解读的引导者、解决问题的辅助者、遇到瓶颈时的鼓励者、整体方向的掌舵者。可以说,比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其在将课堂主动性交给学生的同时又有足够的对课堂的掌控力。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对比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明显提高,大部分学生在第6周左右开始愿意在课堂上表达其想法,并能初步构建解决问题的框架结构。大部分学生认为能进入到项目中去,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二,教学内容的丰富化。PBL教学模式的引入,使得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参考书、跟不上时代节奏的案例,教学内容可以在保持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医疗卫生和中医药的特色纳入更为丰富、更具时效性的网络热点问题。学生认为结合知识点的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一改他们对公共经济学理论性太强、太枯燥的第一印象,反而觉得是一门有趣的、贴合日常经济生活的、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课程,并且问题的答案并不唯一,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可以相互质疑,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出了深埋在学生心底的自主学习的源泉。
从学生的访谈反馈来看,学生普遍认为由于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更能引发对问题的兴趣,而且经过几个项目的讨论之后,能运用PBL解决问题的模式去分析其他社会经济问题了。
第三,成绩考评体系重“综合能力”而非“记忆能力”。PBL教学模式更加侧重过程性评价,与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模式相比,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参与度与团队、个人的研究报告质量。与传统的,学生只要出席率高,考前突击效果好就可以考高分不同,PBL的过程性评价,将小组讨论、文献搜集过程中的个人表现(包括课堂提问、讨论的参与度等)纳入最终成绩,小组整体表现与研究报告质量的考评间接评价了小组的协作、资源的共享、工作的安排等,而个人撰写文献综述的质量则又较为有效地规避了传统小组讨论“搭便车”的可能。 三、中医药院校公共经济学课程PBL教学模式推广的困难
在为期12周的公共经济学课程PBL教学实践过程中,确实也发现了现阶段PBL教学模式实践的现实局限。
首先,教学硬件的局限。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教室都是传统教室的格局,将教师与学生划分为独立的区域,并且教室的座位大多是固定的,而对于PBL教学模式来说,更加适合的则是可活动桌椅、可以随时把教室布置为适合小组讨论讨论室的教室,而在日常则可以布置为环形的教室,让教师与学生互动更为方便,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引导、辅助的角色特点。
第二,班级规模的局限。在这12周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现阶段高校的班级规模过大,PBL教学效果受班级规模影响较大。PBL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更为灵活,课堂氛围也更为活跃,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讨论状态,对于这一要求,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班级规模过大(一般为50人),PBL教学模式更适合于小班制教学。
第三,教师工作量与课程要求不匹配。PBL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备课,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均面临着科研与教学双重压力,而且大部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使得大部分老师在教学工作量较高的情况下挤出时间做科研,根本无法满足PBL教学模式下的备课强度。而且,目前我国的教学体制下,一般教师均没有助教配备,而PBL教学模式要求的教师在课前资料搜集、课中讨论引导和控制、课后报告批改的工作量是传统模式下大约两倍,这大大阻碍了PBL教学模式在高校的推广。
第四,教材有待改进。PBL教学模式要求基于知识框架上引入问题,再通过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灵活运用知识点,而目前使用的教材太过于偏重理论推导,且并没有针对中医药院校特色的公共经济学教材。而与PBL教学模式更适合的教材要求:包含的内容量不宜过多,表述上应尽量采用简单的文字,解释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再辅以适当的案例特别是医疗卫生和中医药领域的、能引起共鸣的、富于启发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理性地认识公共经济生活。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型。“以人为本”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培养“具有广博而高深的知识、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具有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基本职能。为此,大学教育理念需要从过去重科学素质轻人文素质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轨转型;从过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向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行转型。而PBL教学模式可能是在这样的改革契机下很好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敏. 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35(12):112-113.
[2]王瑞鹏. “PBL+研究型”教学法在《公共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 2015,05(5):161-161.
[3] 杨宇, 申俊龙, 孙瑞玲. 中医药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改进策略探讨[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23):6-7.
作者简介:
申瑜洁(1985- ),女,博士,江苏苏州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讲师。
通讯作者,沈秋欢(1980- ),女,博士,江苏常熟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 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公共管理专业类)开放课题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