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为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文章以微课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微课在课堂情境导入、重难点解决以及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精选微课教学主题,注重体育教师信息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加强体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微课;体育教学
一、 引言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训练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其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是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信息化无疑给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动力。微课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等教育资源,通过建立正确的视听表象,直观地将学习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学生居家线上开展学习成为战“疫”必要措施,后疫情时代需要加强信息化与体育教学的结合,而微课是实现体育信息化的重要方式。
二、 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经历中考体育的高中生,对体育运动提升体质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初中阶段系统化的练习,均能够达到理想的中考成绩。但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通过测试实现学生体质的改善,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育品德的培养,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应实现的目标。从高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来看,当下仍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在高考压力下,学生将在校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放在考试学科的学习上,导致分配到体育学练的时间受到限制。从学生以往体育学习的经验来看,学生只要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就能达到体育锻炼的标准。尤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多地取消体育中考800米和1000米项目,学生不再主动加强耐力素质的练习。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状况不多。在学业压力下,学生容易产生体育课堂的注意力分散,更多表现为学生喜欢与运动而不喜欢体育教师上的体育课,其中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也占有一定比重。
(二)体育教学缺乏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其中学生学会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在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育教学长期以来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将体育课堂变成说教的场所,限制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难以达到运动技能灵活运用的效果。单一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等教学活动不能体现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对学情的把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体育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忽略学情的情况时常发生,将体育教学内容一味地灌输给学生,体育课堂成为体育教师完成教学的场所,而不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地方。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多样,每种教学方式浅尝辄止,学生尚未完全熟练掌握情况下就跳转到下一练习,对单一练习的效果评估不够,影响练习的有效性。另外,高中入学时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部分有运动基础的学生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影响了运动技能的提升。
三、 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是在融合多种资源的基础上制作而成,诸多现代化元素构成的信息化课程,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微课中关于运动技能的简介,相较于体育教师单一的语言表述更加直观、全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如在篮球战术教学中,将NBA比赛战术集锦作为战术教学的导入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战术练习前形成对篮球战术的认识,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引入形成学生学习内驱力。
(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教学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多种练习方式,达到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和培养体育品德的效果。微课可以为不同體育教学内容、不同体育教学目标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微课所展现出来的内容是经过精心设计和优化的,与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密切相关。针对技能、体能与健康教育等不同的教学目标选取不同的微课导入形式,以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学习基础,实施精准教学,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做到对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服务。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并能在实践中应用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有视觉、听觉以及本体的知觉共同参与,微课将声音、图片等教育资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尤其是视频的视觉、听觉效果完全优于单纯的视觉或听觉效果。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中,有诸多技术动作结构复杂,要求在瞬间完成一系列动作,受教师能力水平限制以及学生阅读动作能力的影响,对正确动作的学习带来一定影响,通过对技术动作重难点的分解慢放、重放等,让学生有效掌握技术动作的各个环节,缩短学生对技能学习的认知过程。
四、 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将精心优化设计的微课运用于体育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以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效率,满足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的需要,学生通过遴选其中个性化的内容,可以达到对运动知识、技能补短、补漏的需要。在后疫情时代,能够为重大公共事件做好课程资源储备,满足学生居家自主开展学习的需要。
(一)微课在课堂情境导入中的应用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针对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情境,将教学内容与运动技能的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一开始的运动技能学练,就处于相对具体的学习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情境中学练,为学生的学练创设相对快乐的学习情境,师生之间产生共鸣。在高中体操鱼跃前滚翻教学中,将腾空动作和翻滚圆滑的完整动作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视觉上对鱼跃前滚翻动作形成表象,为体育教学的专项练习做好铺垫。使学生带着对新鲜事物尝试的态度开展教学,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参与度,教学各环节任务也能得到高质量的完成。 (二)微课在教学重难点中的应用
微课可以实现技术动作的慢放与定格,在高中体育教學内容中,有些技术动作瞬间难以完整地呈现出来,学生在认识技术动作时会出现动作不清晰的现象,即使有教师细致的讲解和相对完整的示范,仍难以做到技术动作的分解式呈现。如,在挺身式跳远完整动作中,教师很难将摆动腿下压成挺身动作的姿态展现给学生。又如,在掷标枪教学时,教师将掷标枪技术动作展现出来后,由于速度太快,学生难以清楚地观察并把握投掷动作的重难点。微课满足体育运动技术动作教学需要,有利于学生对技术重难点建立正确、清晰的动作表象,实现对重难点技术的掌握。
(三)微课在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体能与健康教育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必学内容,其中健康教育多数需要在室内开展,尤其在雨雪等特殊天气情况下,受室内体育场馆设施的限制,只能在教室开展体育教学的情况下,体育理论教学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对于高中生来说,关于健康与疾病、健康与环境、运动损伤等健康教育内容,他们已经在以往的体育或者非体育学习中有所了解。在高中阶段的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知其然”的同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充分运用微课资源,唤醒学生以往学习的经历,为当下学习奠定基础,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一讲到底”的状况,充分调动学生在利用微课开展体育理论教学的时机,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断提升体育理论教学的课堂效果。
五、 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一)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精选微课教学主题
高中体育教学以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为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在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微课时,要充分考虑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尤其在信息化时代,微课内容的选取力求优质,无论是主题的选取还是拍摄的效果。微课内容选择上要理清导入教学内容、解决重难点问题、纠错等关系,微课的设计是解决技术程序问题、陈述性知识的问题还是体育品德方面问题要清楚,保证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起到实际的作用。
(二)注重体育教师信息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信息化时代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体育教学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趋势以及育人目标的实现。微课是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之一,体育教师要具备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加强计算机操作与运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设计高质量的微课以便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内高效学习。另外,体育教师要加强思想认识,提升教学思维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实时调整教学环节,优化微课内容结构,进一步强化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体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在体育教师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建设体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体育教研组依托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资源库,将微课制作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集锦等存储在其中,也将制作好的微课同步到资源库中,体育信息化资源中心的内容将愈来愈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同时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登录资源中心预习和复习课堂教学内容。
六、 结语
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家庭作业等在推进体育教学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信息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基于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适用性,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是当下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张秀山.体育微课的设计原则与实施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9(12):72-74.
[2]肖威,肖博文.体育类微课设计流程与制作方法[J].体育学刊,2017,24(2):102-108.
[3]潘素平.微课在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中应用初探[J].体育师友,2016,39(3):13-15.
[4]邱伯聪.体育微课的质性、制作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5(34):57-59.
作者简介:叶庭,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微课;体育教学
一、 引言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训练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德。其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是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信息化无疑给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动力。微课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等教育资源,通过建立正确的视听表象,直观地将学习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学生居家线上开展学习成为战“疫”必要措施,后疫情时代需要加强信息化与体育教学的结合,而微课是实现体育信息化的重要方式。
二、 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经历中考体育的高中生,对体育运动提升体质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初中阶段系统化的练习,均能够达到理想的中考成绩。但体育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通过测试实现学生体质的改善,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育品德的培养,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应实现的目标。从高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来看,当下仍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
在高考压力下,学生将在校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放在考试学科的学习上,导致分配到体育学练的时间受到限制。从学生以往体育学习的经验来看,学生只要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就能达到体育锻炼的标准。尤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多地取消体育中考800米和1000米项目,学生不再主动加强耐力素质的练习。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状况不多。在学业压力下,学生容易产生体育课堂的注意力分散,更多表现为学生喜欢与运动而不喜欢体育教师上的体育课,其中学生不喜欢参与体育运动也占有一定比重。
(二)体育教学缺乏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其中学生学会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有在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体育教学长期以来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将体育课堂变成说教的场所,限制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难以达到运动技能灵活运用的效果。单一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等教学活动不能体现新时代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三)对学情的把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体育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忽略学情的情况时常发生,将体育教学内容一味地灌输给学生,体育课堂成为体育教师完成教学的场所,而不是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地方。部分体育教师教学方式多样,每种教学方式浅尝辄止,学生尚未完全熟练掌握情况下就跳转到下一练习,对单一练习的效果评估不够,影响练习的有效性。另外,高中入学时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部分有运动基础的学生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影响了运动技能的提升。
三、 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微课是在融合多种资源的基础上制作而成,诸多现代化元素构成的信息化课程,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微课中关于运动技能的简介,相较于体育教师单一的语言表述更加直观、全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如在篮球战术教学中,将NBA比赛战术集锦作为战术教学的导入环节,使学生能够在战术练习前形成对篮球战术的认识,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引入形成学生学习内驱力。
(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体育教学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多种练习方式,达到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和培养体育品德的效果。微课可以为不同體育教学内容、不同体育教学目标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微课所展现出来的内容是经过精心设计和优化的,与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密切相关。针对技能、体能与健康教育等不同的教学目标选取不同的微课导入形式,以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以及学生学习基础,实施精准教学,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做到对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服务。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并能在实践中应用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有视觉、听觉以及本体的知觉共同参与,微课将声音、图片等教育资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尤其是视频的视觉、听觉效果完全优于单纯的视觉或听觉效果。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中,有诸多技术动作结构复杂,要求在瞬间完成一系列动作,受教师能力水平限制以及学生阅读动作能力的影响,对正确动作的学习带来一定影响,通过对技术动作重难点的分解慢放、重放等,让学生有效掌握技术动作的各个环节,缩短学生对技能学习的认知过程。
四、 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将精心优化设计的微课运用于体育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以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效率,满足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的需要,学生通过遴选其中个性化的内容,可以达到对运动知识、技能补短、补漏的需要。在后疫情时代,能够为重大公共事件做好课程资源储备,满足学生居家自主开展学习的需要。
(一)微课在课堂情境导入中的应用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针对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情境,将教学内容与运动技能的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一开始的运动技能学练,就处于相对具体的学习情境之中,使学生在情境中学练,为学生的学练创设相对快乐的学习情境,师生之间产生共鸣。在高中体操鱼跃前滚翻教学中,将腾空动作和翻滚圆滑的完整动作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视觉上对鱼跃前滚翻动作形成表象,为体育教学的专项练习做好铺垫。使学生带着对新鲜事物尝试的态度开展教学,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参与度,教学各环节任务也能得到高质量的完成。 (二)微课在教学重难点中的应用
微课可以实现技术动作的慢放与定格,在高中体育教學内容中,有些技术动作瞬间难以完整地呈现出来,学生在认识技术动作时会出现动作不清晰的现象,即使有教师细致的讲解和相对完整的示范,仍难以做到技术动作的分解式呈现。如,在挺身式跳远完整动作中,教师很难将摆动腿下压成挺身动作的姿态展现给学生。又如,在掷标枪教学时,教师将掷标枪技术动作展现出来后,由于速度太快,学生难以清楚地观察并把握投掷动作的重难点。微课满足体育运动技术动作教学需要,有利于学生对技术重难点建立正确、清晰的动作表象,实现对重难点技术的掌握。
(三)微课在体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体能与健康教育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必学内容,其中健康教育多数需要在室内开展,尤其在雨雪等特殊天气情况下,受室内体育场馆设施的限制,只能在教室开展体育教学的情况下,体育理论教学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对于高中生来说,关于健康与疾病、健康与环境、运动损伤等健康教育内容,他们已经在以往的体育或者非体育学习中有所了解。在高中阶段的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知其然”的同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充分运用微课资源,唤醒学生以往学习的经历,为当下学习奠定基础,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一讲到底”的状况,充分调动学生在利用微课开展体育理论教学的时机,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不断提升体育理论教学的课堂效果。
五、 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一)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精选微课教学主题
高中体育教学以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为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高中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在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微课时,要充分考虑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尤其在信息化时代,微课内容的选取力求优质,无论是主题的选取还是拍摄的效果。微课内容选择上要理清导入教学内容、解决重难点问题、纠错等关系,微课的设计是解决技术程序问题、陈述性知识的问题还是体育品德方面问题要清楚,保证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起到实际的作用。
(二)注重体育教师信息化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信息化时代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体育教学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趋势以及育人目标的实现。微课是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之一,体育教师要具备信息化的能力和水平,加强计算机操作与运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设计高质量的微课以便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内高效学习。另外,体育教师要加强思想认识,提升教学思维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实时调整教学环节,优化微课内容结构,进一步强化信息化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体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在体育教师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建设体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体育教研组依托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资源库,将微课制作过程中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集锦等存储在其中,也将制作好的微课同步到资源库中,体育信息化资源中心的内容将愈来愈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同时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登录资源中心预习和复习课堂教学内容。
六、 结语
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家庭作业等在推进体育教学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信息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基于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适用性,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是当下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张秀山.体育微课的设计原则与实施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9(12):72-74.
[2]肖威,肖博文.体育类微课设计流程与制作方法[J].体育学刊,2017,24(2):102-108.
[3]潘素平.微课在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中应用初探[J].体育师友,2016,39(3):13-15.
[4]邱伯聪.体育微课的质性、制作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5(34):57-59.
作者简介:叶庭,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