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利特公司的标志,就是一只腾飞的燕子,象征着普利特的不断向上、快速发展;燕尾的4个支撑代表普利特发展的4块基石——企业员工、客户、持续创新能力和合作伙伴。这只腾飞的燕子依据自身的优势在大浪淘沙般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新材料行业领军企业。低飞的雏燕将变成展翅的鲲鹏!
锐意进取 执着追求梦想
早在上海大众从事轿车零部件国产化的质量认可工作时,周文看到国家每年都要耗费大量外汇从德国进口塑料零部件,就立志挑战工程塑料科技难关。毕业于同济大学应用化学系的他自掏腰包,利用休息日进行原材料科研攻关,并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进行改性塑料的试验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研制的改性塑料的性能达到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技术标准,个别指标超过了德国巴斯夫公司的同类产品标准。
周文创造性地提出了“地壳式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其“塑料合金材料相容技术”、“高韧性耐划痕聚丙烯改性技术”以及“低气味、低散发汽车材料关键技术”在行业产生较大影响。1998年,上海大众桑塔纳2000型轿车的内饰改型,使上海普利特有了与美国GE公司同台竞争的机会。最终,普利特以完全满足德国大众1000小时氙灯老化试验等过硬的质量,战胜了竞争对手,成为桑塔纳2000型轿车内饰材料全球唯一定点厂家,成功替代了进口材料。2003年,普利特再次战胜了美国DOW和德国Bayer两家跨国化学公司,又一次成为上海大众内饰ABS材料的独家供应商。
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投入,普利特每年都有10多项新产品开发成功,新产品产值率近85%,至今已有20多个产品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上海市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上海市科研成果项目,成为上海市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目前,“普利特”牌汽车用改性塑料已在全国20多家主要汽车制造商的100余种车型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上海塑料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6年度公司汽车用改性塑料产品市场占有率情况为上海市场24.51%、全国市场6.98%,2008年度在上海市场占有率上升为28.05%。
毋庸置疑的是普利特正成为一个理性的、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内新材料领域的领先企业,并因此具备了让人尊敬的优秀品质,亦因此具备了领跑未来的宝贵涵养。而今,经验、眼光、角度都在发生变化,普利特终于从最初的梦想成就为业内最大的车用复合材料供应商之一,亦致力于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汽车标准色板和汽车内饰颜色匹配服务的最佳合作伙伴。
质量先行 争创世界一流
先进理念决定企业发展方向。质量理念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未来,是企业发展的指南针。周文介绍说,普利特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制定了“争创世界一流”的质量理念和“零缺陷、零等待、零距离”经营理念,以及“质量先行”的质量原则。
“争创世界一流”就是向国际水准看齐,与国外行业巨头同台竞技。普利特始终坚持质量要求,精益求精,不能有任何缺陷;信息零等待加快了响应速度;服务零距离则要求注重服务,贴近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质量先行”规定了无论做什么工作必须优先考虑质量,查找潜在的质量失效模式,并制订解决措施,确保一开始就把质量控制好。
普利特通过多种途径将这些理念灌输到每位员工,渗透到日常工作,形成了特有的质量文化。
普利特提出“质量是策划出来”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时,严格认真地进行APQP策划和FMEA分析,寻找质量隐患,并制订相应控制措施,使质量“一开始就做好”;在质量问题和客户投诉处理上做到“原因不明不放过、无处理措施不放过、处理措施无效果不放过”,确保质量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并不会再次发生;采取P-D-C-A管理模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每年都实施完成5个以上的质量改进项目,使产品质量水平持续提高。
在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督促下,通过质量培训、合理化建议、质量改善等活动,普利特全体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去。当出现质量问题时,质保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寻找原因,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将有效的措施落实到控制计划和相应作业文件中。通过不断积累,质量控制点越来越完善和有效。
质量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没有好的硬件设备,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质量控制。为此普利特花费400多万元购买检测设备,建立国内同行中一流的检测实验室,并且与上海大众等汽车厂保持同一水平并同步更新;同时正在建设“年产10万吨高性能塑料复合材料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投入2.7亿元,其中检测设备就超过5 000万元。先进的检测设备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管理出效益,普利特重视建设质量管理平台,先后建立ISO9001等管理体系,并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这些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向全体员工灌输了质量管理理念,提高了质量意识,规范了质量行为,为质量管理搭建了坚实平台。普利特严谨规范的质量管理,使顾客满意度稳步提高。质量树立了普利特品牌,开拓了普利特市场,增强了普利特竞争力。普利特将继续坚持“质量先行”的原则,将公司建设成国内最具规模的中高端复合材料服务商。高度决定视野,普利特正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与“迅速行动、分秒必争”的企业作风,致力于成为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
技术创新 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成就梦想的道路上,普利特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优……这样梦想的成就,依赖于敢为人先的意识,基础于科技创新的坚持,得益于放眼全球的气势,建树于使命责任的伟志。从产品丰富多元到服务的延伸,可以说创新引领普利特走向的是行业重任的极致。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普利特将创新作为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16年来,普利特始终坚持质量制胜的发展理念,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从而成为中国汽车用复合材料行业卓越质量管理的排头兵。
为使企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高成绩,普利特投入相当部分的人力物力加强了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包括筹集来自于企业近两年的利润积累3 000万元资金,以及申请资金补贴的150万元都用于包括技术中心及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项目中。充分利用国内一流高校的人才、技术资源,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前瞻性技术、应用性技术研究,挖掘和扩展自身的竞争力。从整合科研资源成立研发中心开始,到目前成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普利特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从基础研究机构、专业性的研究开发机构和研究开发平台性的机构3个不同的层次进行研究开发,实现了“仿、集、原”——自主创新的三级跳。
同时,普利特也格外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在对国外著名跨国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壳式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创新离不开人才。普利特配备了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团队,在企业内部积极引导和鼓励各个层次、各个岗位进行创新,并进行创新奖励。普利特把塑造行业领先的优秀团队作为人才建设的目标,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合作团队:员工平均年龄31岁,目前有教授2名、博士生5名、研究生20多名。公司确立了“人人是人才,赛马中相马”的用人理念,给每个员工打造适宜的职业发展计划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普利特建立了三层次的人才架构和考核体系:核心层的股东契约关系,按照公司每年经营业绩享受收益;中间层的股东加合同关系,实行目标任务制;最外层的完全合同关系,按照目标制进行考评。三层次人才架构和考核体系稳定了员工队伍,并提高了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有效性。
2/8原则 信息化建设没有终点
此外,普利特还加强信息化建设,从2004年开始分步骤进行企业ERP建设。利用信息化的手段,通过技术创新,普利特的国际竞争能力也大大提高。在桑塔纳3000内饰改型时,竞标单位有3家,其中包括美国GE公司、德国拜耳公司和中国的普利特,最终普利特胜出。
2008年下半年,产品开发系统与ERP有机集成(以前是自制软件),商业智能实施并上线。2009年,以有限产能为基础的MRP运算设计和仓库条码管理和货位管理系统设计,2009年下半年完善门户网站。下一步,实施预算管理、员工绩效考核、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已经列入公司的信息化规划中。用国产化软件实现精细化管理“如果现在企业的计算机都瘫痪了,企业就不能运行了。”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祥福说,通过信息化,从研究人员到销售人员,从原料到产品再到市场,整个过程都存在计算机中,企业可以清楚地知道产品的效益组成,从而制订合理的报酬标准。
在企业信息化工程中,普利特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办法:ERP系统的实施符合典型的2/8原则:80%符合标准软件,20%个性化设计;但所需费用比例是50︰50。普利特的信息化建设遵循着2/8原则,使用国产化软件满足了企业80%的需求,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个性化设计开发配套的软件系统,让软件在企业中发挥最大的效果。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对国产软件商能否为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存有疑问,但普利特做到了。普利特用标准化软件来完成企业的80%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用个性化开发来满足企业特点的20%需求,使信息化系统发挥了最大的效果。
“民营企业在信息化上投入了几十万,必须要有地方来赚取这几十万,这可能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最大的差别。实施了信息化系统必须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这是我们上信息化的动机。”张祥福感触地说。
对普利特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不断完善,越早实施越好,因为它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有实力证明,国产的复合材料并不比进口的材料差,相反我们有我们的竞争优势。现在,普利特更有信心与国际厂商同台竞争。”
一路走来,普利特16年的发展历程记录下时代风云中波澜壮阔的瞬间,也成就了普利特人追求梦想的不懈努力与坚持。 “打造中国改性塑料第一品牌”是普利特作为行业领军人的职责,也是普利特不断进步的品格。普利特的每一粒材料汇集成为普利特产品的品质。依托雄厚的科技实力、持续的创新能力,如今的普利特正以其无以企及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大浪淘沙般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普利特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和管理方面加大投入,锐意进取,不懈追求“高科技、优服务、国际化”的企业形象,争创中国改性塑料第一品牌,成为中国新材料行业的巨人。
【专家点评】
专注成就伟大
郭剑
企业家冯仑说过一句话:伟大是熬出来的。成功的企业无不是专注于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专注于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专注于自己的模式和路径,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培育。16年的孜孜以求成就了今天的普利特,普利特未来的成功仍将系于两个字:专注。
从普利特的案例资料中,可以品读出对中小成长型企业5个方面的启示:
其一,理想色彩。从长周期观察,最后成长与胜出的一定是理想集团而非利益集团。没有理想的企业可能获益于一时却终究长不大、活不长。普利特的创立源于周文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理想与梦想,普利特的成长源于“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这话听起来似乎显得大、显得虚,却可能是普利特成长与成功的真正源泉和动力所在。
其二,专注理念。许多企业最后倒下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欲望太多、野心太大。专注所以简单,普利特技术立企、质量为本的成长路径看似简单,背后源于其坚定的理念和意志。专注所以低调,普利特心无旁骛地深耕于自己的产业领域,越做越有深度,越做越有高度,远离社会尘嚣最终使自己脱颖而出。
其三,技术路径。许多企业视创新为风险,创立未久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对中国企业而言,在技术创新上第一位的不是别的,而竟是信心和勇气。普利特从零起步,专心专注地沿着技术创新的路径拾阶而上,敢于和善于同GE、DOW、Bayer等跨国巨头同台竞技。放大一点说,普利特的成功不止是一个企业单体的成功,它代表着中小企业决胜未来的一个成长方向。
其四,整合思维。规模增长到价值增长、由内向外到由外向内、封闭自主到开放协同是企业面临的三大思维转型。全球整合企业的概念和认识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不具备整合思维的企业不可能生存于未来。普利特在全球视野及对研发资源、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展现了其出色的整合思维,未来践行“全球视野+整合思维”的理念和路径任重道远却也至为根本。
其五,实效主义。联想柳总有一个著名观点: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遍观中小企业的成功,理想色彩与实效主义的有机结合和把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逻辑。其实这也是《基业长青》等管理名著阐释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高瞻远瞩型企业”的一个成功秘诀。普利特的案例资料中,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细节上无不彰显出这一点。高度与低度的结合至为关键却也至为艰难,有的企业倒在有低度没有高度上,也有的企业倒在有高度没有低度上,能够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凤毛麟角。
【专家简历】郭剑,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先后担任政府体改业务官员和两家知名管理咨询机构高级咨询顾问。在业务战略与组织战略咨询、企业文化咨询、公司治理与企业改制咨询领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
锐意进取 执着追求梦想
早在上海大众从事轿车零部件国产化的质量认可工作时,周文看到国家每年都要耗费大量外汇从德国进口塑料零部件,就立志挑战工程塑料科技难关。毕业于同济大学应用化学系的他自掏腰包,利用休息日进行原材料科研攻关,并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进行改性塑料的试验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他研制的改性塑料的性能达到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技术标准,个别指标超过了德国巴斯夫公司的同类产品标准。
周文创造性地提出了“地壳式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其“塑料合金材料相容技术”、“高韧性耐划痕聚丙烯改性技术”以及“低气味、低散发汽车材料关键技术”在行业产生较大影响。1998年,上海大众桑塔纳2000型轿车的内饰改型,使上海普利特有了与美国GE公司同台竞争的机会。最终,普利特以完全满足德国大众1000小时氙灯老化试验等过硬的质量,战胜了竞争对手,成为桑塔纳2000型轿车内饰材料全球唯一定点厂家,成功替代了进口材料。2003年,普利特再次战胜了美国DOW和德国Bayer两家跨国化学公司,又一次成为上海大众内饰ABS材料的独家供应商。
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投入,普利特每年都有10多项新产品开发成功,新产品产值率近85%,至今已有20多个产品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上海市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上海市科研成果项目,成为上海市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目前,“普利特”牌汽车用改性塑料已在全国20多家主要汽车制造商的100余种车型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上海塑料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6年度公司汽车用改性塑料产品市场占有率情况为上海市场24.51%、全国市场6.98%,2008年度在上海市场占有率上升为28.05%。
毋庸置疑的是普利特正成为一个理性的、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国内新材料领域的领先企业,并因此具备了让人尊敬的优秀品质,亦因此具备了领跑未来的宝贵涵养。而今,经验、眼光、角度都在发生变化,普利特终于从最初的梦想成就为业内最大的车用复合材料供应商之一,亦致力于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汽车标准色板和汽车内饰颜色匹配服务的最佳合作伙伴。
质量先行 争创世界一流
先进理念决定企业发展方向。质量理念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未来,是企业发展的指南针。周文介绍说,普利特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制定了“争创世界一流”的质量理念和“零缺陷、零等待、零距离”经营理念,以及“质量先行”的质量原则。
“争创世界一流”就是向国际水准看齐,与国外行业巨头同台竞技。普利特始终坚持质量要求,精益求精,不能有任何缺陷;信息零等待加快了响应速度;服务零距离则要求注重服务,贴近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质量先行”规定了无论做什么工作必须优先考虑质量,查找潜在的质量失效模式,并制订解决措施,确保一开始就把质量控制好。
普利特通过多种途径将这些理念灌输到每位员工,渗透到日常工作,形成了特有的质量文化。
普利特提出“质量是策划出来”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时,严格认真地进行APQP策划和FMEA分析,寻找质量隐患,并制订相应控制措施,使质量“一开始就做好”;在质量问题和客户投诉处理上做到“原因不明不放过、无处理措施不放过、处理措施无效果不放过”,确保质量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并不会再次发生;采取P-D-C-A管理模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每年都实施完成5个以上的质量改进项目,使产品质量水平持续提高。
在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督促下,通过质量培训、合理化建议、质量改善等活动,普利特全体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去。当出现质量问题时,质保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寻找原因,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将有效的措施落实到控制计划和相应作业文件中。通过不断积累,质量控制点越来越完善和有效。
质量是通过各种手段和工具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没有好的硬件设备,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测和质量控制。为此普利特花费400多万元购买检测设备,建立国内同行中一流的检测实验室,并且与上海大众等汽车厂保持同一水平并同步更新;同时正在建设“年产10万吨高性能塑料复合材料技术改造项目”,计划投入2.7亿元,其中检测设备就超过5 000万元。先进的检测设备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管理出效益,普利特重视建设质量管理平台,先后建立ISO9001等管理体系,并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这些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向全体员工灌输了质量管理理念,提高了质量意识,规范了质量行为,为质量管理搭建了坚实平台。普利特严谨规范的质量管理,使顾客满意度稳步提高。质量树立了普利特品牌,开拓了普利特市场,增强了普利特竞争力。普利特将继续坚持“质量先行”的原则,将公司建设成国内最具规模的中高端复合材料服务商。高度决定视野,普利特正以“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与“迅速行动、分秒必争”的企业作风,致力于成为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
技术创新 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成就梦想的道路上,普利特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强到优……这样梦想的成就,依赖于敢为人先的意识,基础于科技创新的坚持,得益于放眼全球的气势,建树于使命责任的伟志。从产品丰富多元到服务的延伸,可以说创新引领普利特走向的是行业重任的极致。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普利特将创新作为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16年来,普利特始终坚持质量制胜的发展理念,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从而成为中国汽车用复合材料行业卓越质量管理的排头兵。
为使企业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高成绩,普利特投入相当部分的人力物力加强了企业创新体系的建设,包括筹集来自于企业近两年的利润积累3 000万元资金,以及申请资金补贴的150万元都用于包括技术中心及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项目中。充分利用国内一流高校的人才、技术资源,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加强前瞻性技术、应用性技术研究,挖掘和扩展自身的竞争力。从整合科研资源成立研发中心开始,到目前成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普利特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从基础研究机构、专业性的研究开发机构和研究开发平台性的机构3个不同的层次进行研究开发,实现了“仿、集、原”——自主创新的三级跳。
同时,普利特也格外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在对国外著名跨国公司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壳式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创新离不开人才。普利特配备了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团队,在企业内部积极引导和鼓励各个层次、各个岗位进行创新,并进行创新奖励。普利特把塑造行业领先的优秀团队作为人才建设的目标,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合作团队:员工平均年龄31岁,目前有教授2名、博士生5名、研究生20多名。公司确立了“人人是人才,赛马中相马”的用人理念,给每个员工打造适宜的职业发展计划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普利特建立了三层次的人才架构和考核体系:核心层的股东契约关系,按照公司每年经营业绩享受收益;中间层的股东加合同关系,实行目标任务制;最外层的完全合同关系,按照目标制进行考评。三层次人才架构和考核体系稳定了员工队伍,并提高了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有效性。
2/8原则 信息化建设没有终点
此外,普利特还加强信息化建设,从2004年开始分步骤进行企业ERP建设。利用信息化的手段,通过技术创新,普利特的国际竞争能力也大大提高。在桑塔纳3000内饰改型时,竞标单位有3家,其中包括美国GE公司、德国拜耳公司和中国的普利特,最终普利特胜出。
2008年下半年,产品开发系统与ERP有机集成(以前是自制软件),商业智能实施并上线。2009年,以有限产能为基础的MRP运算设计和仓库条码管理和货位管理系统设计,2009年下半年完善门户网站。下一步,实施预算管理、员工绩效考核、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已经列入公司的信息化规划中。用国产化软件实现精细化管理“如果现在企业的计算机都瘫痪了,企业就不能运行了。”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祥福说,通过信息化,从研究人员到销售人员,从原料到产品再到市场,整个过程都存在计算机中,企业可以清楚地知道产品的效益组成,从而制订合理的报酬标准。
在企业信息化工程中,普利特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办法:ERP系统的实施符合典型的2/8原则:80%符合标准软件,20%个性化设计;但所需费用比例是50︰50。普利特的信息化建设遵循着2/8原则,使用国产化软件满足了企业80%的需求,同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个性化设计开发配套的软件系统,让软件在企业中发挥最大的效果。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对国产软件商能否为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存有疑问,但普利特做到了。普利特用标准化软件来完成企业的80%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用个性化开发来满足企业特点的20%需求,使信息化系统发挥了最大的效果。
“民营企业在信息化上投入了几十万,必须要有地方来赚取这几十万,这可能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最大的差别。实施了信息化系统必须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这是我们上信息化的动机。”张祥福感触地说。
对普利特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不断完善,越早实施越好,因为它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有实力证明,国产的复合材料并不比进口的材料差,相反我们有我们的竞争优势。现在,普利特更有信心与国际厂商同台竞争。”
一路走来,普利特16年的发展历程记录下时代风云中波澜壮阔的瞬间,也成就了普利特人追求梦想的不懈努力与坚持。 “打造中国改性塑料第一品牌”是普利特作为行业领军人的职责,也是普利特不断进步的品格。普利特的每一粒材料汇集成为普利特产品的品质。依托雄厚的科技实力、持续的创新能力,如今的普利特正以其无以企及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大浪淘沙般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普利特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和管理方面加大投入,锐意进取,不懈追求“高科技、优服务、国际化”的企业形象,争创中国改性塑料第一品牌,成为中国新材料行业的巨人。
【专家点评】
专注成就伟大
郭剑
企业家冯仑说过一句话:伟大是熬出来的。成功的企业无不是专注于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专注于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专注于自己的模式和路径,专注于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培育。16年的孜孜以求成就了今天的普利特,普利特未来的成功仍将系于两个字:专注。
从普利特的案例资料中,可以品读出对中小成长型企业5个方面的启示:
其一,理想色彩。从长周期观察,最后成长与胜出的一定是理想集团而非利益集团。没有理想的企业可能获益于一时却终究长不大、活不长。普利特的创立源于周文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理想与梦想,普利特的成长源于“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这话听起来似乎显得大、显得虚,却可能是普利特成长与成功的真正源泉和动力所在。
其二,专注理念。许多企业最后倒下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欲望太多、野心太大。专注所以简单,普利特技术立企、质量为本的成长路径看似简单,背后源于其坚定的理念和意志。专注所以低调,普利特心无旁骛地深耕于自己的产业领域,越做越有深度,越做越有高度,远离社会尘嚣最终使自己脱颖而出。
其三,技术路径。许多企业视创新为风险,创立未久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对中国企业而言,在技术创新上第一位的不是别的,而竟是信心和勇气。普利特从零起步,专心专注地沿着技术创新的路径拾阶而上,敢于和善于同GE、DOW、Bayer等跨国巨头同台竞技。放大一点说,普利特的成功不止是一个企业单体的成功,它代表着中小企业决胜未来的一个成长方向。
其四,整合思维。规模增长到价值增长、由内向外到由外向内、封闭自主到开放协同是企业面临的三大思维转型。全球整合企业的概念和认识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不具备整合思维的企业不可能生存于未来。普利特在全球视野及对研发资源、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展现了其出色的整合思维,未来践行“全球视野+整合思维”的理念和路径任重道远却也至为根本。
其五,实效主义。联想柳总有一个著名观点: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遍观中小企业的成功,理想色彩与实效主义的有机结合和把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逻辑。其实这也是《基业长青》等管理名著阐释的一个重要观点,是“高瞻远瞩型企业”的一个成功秘诀。普利特的案例资料中,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等细节上无不彰显出这一点。高度与低度的结合至为关键却也至为艰难,有的企业倒在有低度没有高度上,也有的企业倒在有高度没有低度上,能够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的凤毛麟角。
【专家简历】郭剑,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先后担任政府体改业务官员和两家知名管理咨询机构高级咨询顾问。在业务战略与组织战略咨询、企业文化咨询、公司治理与企业改制咨询领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