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与“平常心”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o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如同天地万物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美,而其最高、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则是自然与平常。从《紫藤萝瀑布》一篇看宗璞散文的特色,具有“自然美”的语言, 咏平凡之物的“形”;其浓郁的人文精神,表现出超越物外的“神”,折射出女作家的“平常心”。
  “美文不在词藻,如美人不在衣饰,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宗璞的话可谓夫子自道。宗璞散文笔下经常出现:丁香、二月蓝、玉簪、藤萝、木槿等。花和树、石、碑、墓、桥等物,且都是平常平凡之物。她追求美言,语言清新典雅,不刻意雕琢,无卖弄造作之感。格调亲切平和,遣词造句稳妥贴切,给读者一种精神的陶冶和美的愉悦,释放着散文语言的“自然美”。《紫藤萝瀑布》中这样写道: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以上不论是总写或是分写,写景之处作者体察细微,描摹真切。“在欢笑”,“我在开花”,“就像迸溅的水花”等,不论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或是比喻的设置,在宗璞笔下静态的紫藤萝被描写得气韵生动,极具生命张力,写尽了物的神与态。
  孙犁指出:“宗璞的文字,明朗而又含蓄,流畅而又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蔓枝,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
  这种精彩的写景文字在《紫藤萝瀑布》一文里比比皆是,不再列举。
  好的散文,在语言美之外,应该给人以启迪,给人教益,把人的心引向一种崇高的境界,这就是所说的散文的哲学思辨色彩。散文的骨架之中,寓与情,寓与理,寓与人,寓与事,抽象的理性似潺潺的水缓缓流出,亲切平易。
  紫藤萝花不富贵,不骄奢,不夺人耳目,但却有一份清白、高雅、坦诚、温馨,一种坚实的甚至抗争的生命力。宗璞从紫藤萝这个卑微的生命中提炼出那充盈其间的精神与伟力。试看: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宗璞写花实写人,花意与人情两相融。她面对瀑流般的紫藤萝花,感觉到的是精神的宁静和人生的喜悦,是生命长河无止境的感悟,是人在生命长河中应该成为一只张满风帆的船舱。这是一道思维意绪的瀑流,涌动着振奋的精神,闪烁的是希冀的浪花。又如: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平凡的景物有形有神,有滋有味,无处不浸润着情感的“分子”,心路的历程,复杂的思维,“我”的色彩凸现其中,显然,这种对物的感悟,与她的气质修养和她的道德人生观念息息相关。
  宗璞出身于书香世家,散文的表现力毋庸置疑。她常常用散文曲笔,描写自我内心“哀而不伤”的感受,浓烈的情感宣泄始终在理性的节制之下,显得含蓄而又深沉。她用“自然美”的本色语言编织成文,不故意用力,不饰学问,却风采独具;她的散文作品,传承着人的“平常心”的本性,使你直觉真情难得,状态难得,品位难得。
  林语堂说过:“吾深信此本色之美。盖做作之美,最高不过工品、妙品,而本色之美,佳者便是神品、化品,与天地争衡,绝无斧凿痕迹……宗璞的散文信笔为之,挥洒自如,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是对宗璞散文的极高评价。
  从《紫藤萝瀑布》来看,可以说,宗璞散文的“自然美”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背后的一颗“平常心”,是作者文化品质的长期渗透和人生经验的积累。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多年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很多学生更是一提起作文就产生一种畏惧感。那么针对这种尴尬的局面,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作文,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
期刊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词组和短语。一般而言,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应用的,而且,大部分的成语是由古代沿用下来的,代表着一个故事或典故。因此,成语是约定俗成的,既富有深刻内涵,又具有感情色彩的。  最近几年高考,成语一直是热点。以2009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为例,18套试卷中就有16套试卷考查了成语。由此可见,我们复习中不能忽视成语。  综合近几年各地语文高考试
期刊
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知,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教学的一切方法﹑艺术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来。  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合作﹑双向交流的活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是师生关系融洽的保证,是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
期刊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翻阅历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二十多分的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与表达技巧有关的试题约占一半,分量之重,不容忽视。如果等到高考总复习时再加以分析总结,就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如果我们细心地翻阅课本,也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很多文学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与高考阅读题如出一辙,惊人地相似。因此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在高一高二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性教学,帮助同学们
期刊
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文学史上乐府民歌又一次繁荣灿烂的时代,其上承《诗经》和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下启唐代及以后的新乐府创作。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呈现出的不同情调与风格,初探其形成的原因。    一、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差异    产生地域的不同:南歌发于“江左”,北歌起于“河朔
期刊
据说曾有人问过沈从文小说该怎么写,沈从文的回答是“贴着人物写”,此答案颇含传统史学家“实录”的概念: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前几时偶又翻得孙犁的《荷花淀》,发现他亦谙此道。与他同时代的革命小说家——确切地说,“革命宣传小说家”更合适些——现在多半走入文学史成为标本者居多,独有孙犁的虽打上“革命”标签的小说至今尚能让人回味深思,存有生气,恐怕也与他作品中的相对实录有关。所以
期刊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的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但是在小说的三要素中,它最重要的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固然,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是他或她的存在,都是为表现主题而服务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在社会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身上都有小说中人物的影子,似乎你在读小说,也在读自己。这正是因为小说中的人物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期刊
“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如牛毛。”走过北京那宽宽窄窄的胡同,就像穿越了几千年沧桑悠久的历史。汪曾祺在介绍北京的胡同文化时,用独具特色京味十足的北京话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古旧斑斓的老北京生活百态图。  在表现胡同封闭的文化时,如第六段写北京人“安土重迁”,不愿轻易“挪窝儿”,“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
期刊
读琦君的散文如受心灵的洗礼,让人倍觉爱和美的温馨。《泪珠与珍珠》就是一篇至情唯美的精品散文的代表。  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从自己少女时代对诗文中眼泪描写的感触写起。先是莫名地喜爱马区夫人的“眼因多流泪水而益愈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益愈温厚”这样的文学句子本身的美。后是欣赏冰心“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这样比喻的清新鲜活。再写到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诵白居易的“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
期刊
鲁迅是中国文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作品冷峻超拔,意蕴深刻,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精神遗产。本文仅从刻画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鲁迅作品中传神的细节描写。    一、通过外貌细节刻画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是细节描写的重要内容之一,只要抓住人物外貌上的某一特征进行渲染性的细节描写,就能凸现人物形象。如《藤野先生》中,“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穿衣服太模糊了,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