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点,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但在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上,仍存在看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而轻视学生口头表达的现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思维的高度,语言发展能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是思维的进一步加工,语言能让思维更准确、更条理,当然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都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但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语言组织能力还未完善,语言表达也缺乏条理性和完整性。如果忽略语言,尤其数学语言,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语言训练,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标。
学会倾听,从模仿开始练说
教学一年级,教师抱怨最多的是孩子不会听课,问题一抛出,众说纷纭。有时候不得不匆匆忙忙对完答案进入下一环节。“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倾听开始的。”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从倾听开始,汲取众人之长,从而发展数学语言。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训练学生先学会听讲。在讲到重要内容时,注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在老师说完后,把老师说的内容重复一遍,或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遍。其次,要求学生学会听同学讲。在全班交流时,教师运用多种评价激励机制,通过“你认为谁说的好?好在哪里?”“你听懂他说的了吗?谁能重复一遍?”“对于他的回答,你还有补充的吗?”“他说的特别棒,掌声送给他!”等语言的激励,让学生在倾听同伴的发言后,融入自己的思考,从而在自己发言时,变得更有条理、更完整。
学会阅读,认识规范的语言
数学语言比较简练,逻辑性强,对于农村一年级孩子来说,要读懂应用题,弄清题意,确实不易。由于不少教师追求课堂效率,对阅读缺乏认识,往往会对阅读(读题、读提示等)教学忽略而过,课堂上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教学经验看,一年级孩子解决问题的第一障碍是文字障碍。有时会读其字,不解其意。因此,教学中对于课本插图中出现的条件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通过读读,说说,议议,帮助学生理解。如玩具汽车50元,玩具积木20元,玩具飞机80元;(1)玩具飞机比玩具汽车贵多少元?(2)玩具积木比玩具汽车便宜多少元?学生对“贵、便宜”这两个词不容易理解,教师先让学生多读几遍,有的学生很快就明白意思了,接着教师通过组织交流,再让学生读换词后的问题“玩具飞机比玩具汽车多多少元?玩具积木比玩具汽车少多少元?”这样一来,全班学生对这个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遇到与价格有关的提问题时,学生自然也能用上“贵、便宜”这样的词了。因此课本上呈现的数学概念、术语、符号等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目的。
学会发言,有条理地说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语言区域狭窄,口头表达能力较弱,又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学说一些名词术语,关系词语等。如结合算式时,要让学生熟练说出加、减、乘、除等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算式表示的意义;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让学生学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样多,大于,小于,最多,最少等;在模拟情景时,要让学生学说动词(加减)用语,如合起来、拿来、又多了、组成、一共、拿走、减去、还剩、余下等。在此基础上,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可通过边操作边说的方式培养语言表达的条理性。例如,教学9加7,学生可以一边操作小棒,一边说:A、我是用数数的方法算,1、2、3、4、5、……9、10、11、12、……16;B、我也是用数数的方法,从10开始数6个数;C、我是先把右边的7根小棒拿一根到左边,凑成10,右边还有6根,合起来就是16。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慢慢做到有条理地表达。
学会书写,延续语言发展
学生在表达各自的算法后,情绪激动,不利于教师组织算法的优化教学。如果此时能让学生写一写,更利于给学生留下思考、质疑、比较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获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前例,15-9的算法,可引导学生写出大家的算法:A、①10-9=1 ②5 1=6 ③15-9=6 B、9-5=4 10-4=6 15-9=6……写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另外,从一年级开始,笔者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写一写”的本子。让他们学会記录信息,在需要时,及时动手写一写,理清思路。
总之,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有目的引导,持之以恒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阶梯,真正让学生做到会听,会读,会说,会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一定得到较快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
学会倾听,从模仿开始练说
教学一年级,教师抱怨最多的是孩子不会听课,问题一抛出,众说纷纭。有时候不得不匆匆忙忙对完答案进入下一环节。“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倾听开始的。”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必须从倾听开始,汲取众人之长,从而发展数学语言。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训练学生先学会听讲。在讲到重要内容时,注意组织教学,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在老师说完后,把老师说的内容重复一遍,或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一遍。其次,要求学生学会听同学讲。在全班交流时,教师运用多种评价激励机制,通过“你认为谁说的好?好在哪里?”“你听懂他说的了吗?谁能重复一遍?”“对于他的回答,你还有补充的吗?”“他说的特别棒,掌声送给他!”等语言的激励,让学生在倾听同伴的发言后,融入自己的思考,从而在自己发言时,变得更有条理、更完整。
学会阅读,认识规范的语言
数学语言比较简练,逻辑性强,对于农村一年级孩子来说,要读懂应用题,弄清题意,确实不易。由于不少教师追求课堂效率,对阅读缺乏认识,往往会对阅读(读题、读提示等)教学忽略而过,课堂上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从教学经验看,一年级孩子解决问题的第一障碍是文字障碍。有时会读其字,不解其意。因此,教学中对于课本插图中出现的条件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读,通过读读,说说,议议,帮助学生理解。如玩具汽车50元,玩具积木20元,玩具飞机80元;(1)玩具飞机比玩具汽车贵多少元?(2)玩具积木比玩具汽车便宜多少元?学生对“贵、便宜”这两个词不容易理解,教师先让学生多读几遍,有的学生很快就明白意思了,接着教师通过组织交流,再让学生读换词后的问题“玩具飞机比玩具汽车多多少元?玩具积木比玩具汽车少多少元?”这样一来,全班学生对这个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遇到与价格有关的提问题时,学生自然也能用上“贵、便宜”这样的词了。因此课本上呈现的数学概念、术语、符号等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目的。
学会发言,有条理地说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语言区域狭窄,口头表达能力较弱,又缺乏数学语言,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学说一些名词术语,关系词语等。如结合算式时,要让学生熟练说出加、减、乘、除等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算式表示的意义;比较数量的多少,要让学生学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样多,大于,小于,最多,最少等;在模拟情景时,要让学生学说动词(加减)用语,如合起来、拿来、又多了、组成、一共、拿走、减去、还剩、余下等。在此基础上,在学生发言时,教师可通过边操作边说的方式培养语言表达的条理性。例如,教学9加7,学生可以一边操作小棒,一边说:A、我是用数数的方法算,1、2、3、4、5、……9、10、11、12、……16;B、我也是用数数的方法,从10开始数6个数;C、我是先把右边的7根小棒拿一根到左边,凑成10,右边还有6根,合起来就是16。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慢慢做到有条理地表达。
学会书写,延续语言发展
学生在表达各自的算法后,情绪激动,不利于教师组织算法的优化教学。如果此时能让学生写一写,更利于给学生留下思考、质疑、比较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获取有效的学习策略,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前例,15-9的算法,可引导学生写出大家的算法:A、①10-9=1 ②5 1=6 ③15-9=6 B、9-5=4 10-4=6 15-9=6……写完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另外,从一年级开始,笔者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写一写”的本子。让他们学会記录信息,在需要时,及时动手写一写,理清思路。
总之,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有目的引导,持之以恒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精心设计数学语言阶梯,真正让学生做到会听,会读,会说,会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一定得到较快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