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较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该门课程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知识,培养家国情怀。批判性思维是当下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也需要将这类思维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这需要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师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养。文章运用了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提出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具体阐述了五个部分,第一阐述项目化学习、批判性思维、生活化的概念;第二融入项目化学习、生活化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意义;第三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第四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批判性思维培养应遵循的原则;第五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生活化思考。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道德与法治;批判性思维;生活化策略
一、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文字为载体的学科,很多的知识都需以理解和记忆为主。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在教学时,主要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一味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忽略了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这也使得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堂显得尤其的枯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不高。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项目化学习,在教学环节由教师为学生设定项目,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学习和探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被调动,教学的质量更高。
二、 项目化学习、批判性思维、生活化概述
(一)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其是对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转变。所谓的项目化教学,则是由师生共同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项目工作,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学习的能力,该类教学法也被称之为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师需要提前根据所教学的内容计划好项目,明确好项目开展和结束的时间。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流程如下:第一对项目任务进行明确,第二对计划进行制定,第三对计划进行实施,第四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估,第五归档或者应用。项目化学习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特点。
(二)批判性思维
批判一词源于希腊文,其是指一种辨明和判断的能力,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技能的概念,可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维,是对一些信念或者是被假定的知识形式进行持续、能动的思考,对它的理由以及指向的结论进一步洞悉。综合而言,批判性思维就是基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思维进行改善、反思的一个过程。其既可以体现出思维的水平,又可以凸显现代人文精神。就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而言,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是其中之一。
(三)生活化
生活化是基于原本真实的模样,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具有生活的气息和情趣,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生活化的思考其实就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要求教师在创设项目化学习时,能够将学生置于生活的背景之中,引发学生对这类项目积极主动参加的愿望,继而发挥出项目式学习的作用。
三、 融入项目化学习、生活化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意义
(一)有利于通過项目推动学习的变革
项目化学习和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属于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目前在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操作流程。在操作流程的引导之下,教师可以合理地设置项目化学习的相关方案,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在整个项目化学习以及生活化思考中,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其中,实现了对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帮助学生提升了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兴趣,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在自我学习、思考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会主动为学生设置好项目的任务,学生会通过任务的指引进行思考,或者和同学参与项目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一系列的知识。相比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参与度更高,学习的能力会逐步增强,也有利于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更多主动学习的人才。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项目化学习、生活化思考,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基于所学习的内容创设项目化学习任务。且项目化学习的内容要以生活为载体,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同时设置的问题要注重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整个项目化学习的策划、探究、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也会有所提高,这对落实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 项目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化教学和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
就目前而言,很多学科都融入了项目化学习,但是由于教师对于项目化学习的认知度不够,在设置项目化的任务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有些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设置项目化学习任务,但是该任务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有些甚至存在较高的难度,很多学生在看到任务之后就出现了畏难心理,不愿意对这类任务进行探究,这也会影响整个项目化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效果。
(二)学生对项目化学习的参与较少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师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时,并未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当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时,只要该类设想和教师所预定的方向不符合,教师就会对学生的这种思路进行批评,让学生围绕着教师所设置的方向思考。这种方式会直接的影响学生对项目化学习参与的兴趣,同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究其原因,这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师在课堂中并未真正地理解项目式教学的内涵,未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三)教师未注重在项目化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很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时,都是根据项目化学习的相关步骤进行实施。比如,先设置项目化学习的任务、制定计划、让学生对计划进行实施,最后进行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学生的探究性质疑环节,比如,采用辩证法对于所设定的猜想进行思考,而是一味地以教师所设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整体而言,缺乏主动性,且学生思维并没有真正地被调动,这必然会影响项目式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作用。
五、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批判性思维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其需要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感受到真实,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将项目变得真实化。开展过项目式学习的教师都知道真实性不仅仅是整个项目式学习的调味品,同时还是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动力,是学生成就感得以提升的一种促进手段。因此,教师在设置项目化学习的任务时,一定要注重和现实世界的联系,保证该项目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某项知识,或者是对学生未来的实践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遵循给予学生的话语权以及选择权原则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教师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时,只是将项目当成一个练习,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开展,并没有注重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话语权和选择权。想要真正地发挥出项目化学习的作用,就需要遵循该类原则,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在开展项目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学生话语权和选择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比如,若教师所设置的项目化学习内容以情景为主,那么就需要给予学生行动和思考上的自由。其次,则是给予选择权的问题,教师要明确学生选择的大体方向,因为有些学生选择的项目方法缺乏一定的可实施性,就会浪费整个任务操作的时间,也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因此,教师要注重合理地引导,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方向。
(三)遵循反思性原则
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批判性思维,就需要教师遵循反思性的原则。通过反思让学生了解整个项目中操作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利用跨学科的知识去解决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项目有关问题的思考,继而真正地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生活化思考
(一)设定“代入式”项目任务,引发学生的思考
所谓的代入式项目任务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创设任务,让学生对任务有一种基本的代入感。这就需要教师基于所教学的内容,合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注重该类情境和初中生实际现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一种融情入境的感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项目任务过程中的相关内容,促进学习。例如,《坚持改革开放》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围绕“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为学生设计项目的任务。为了增强学生对整个项目的代入感,教师则可以将项目的内容拆分为三个子任务,第一个任务是“通过学习,了解改革开放的相关措施”;第二个任务“通过调查,总结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学校、家庭等方面的變化”;第三个任务“思考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三个任务是循序渐进的,需要学生逐步了解,深入思考。这类任务具有较强的代入感,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采访爷爷奶奶辈,听爷爷奶奶说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在调查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要坚定不移地跟随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整个任务完成环节,学生也逐步了解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同时提升了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积极性。
(二)合理组织小组学习,促进学生深度探究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研究,大多数学生获得的知识均是从年龄相仿、学习基础和能力相似的同伴身上所习得的。从学习力的角度分析,团队学习方式更优于个人学习方式。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合理地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深度探究和学习,让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交流,为最终的任务达成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落实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学习《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将项目式学习任务分成三个,第一个是通过调研,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出国家对民族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第二个是搜集少数民族的资料,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第三个是通过学习,总结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基本原则。这三个项目是非常开放的,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项目,选择同一个项目的学生,四人组成一小组,各自组内分配好任务,完成项目的探讨。比如,选择第一个任务的小组,需要安排人员搜集和国家对民族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方面的资料,选择人员对资料进行筛选和补充,同时派人员在课堂中展示。只有在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小组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大大提升,对问题的研究度也会更加的透彻,这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优化活动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活动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实际上是对学生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的一种指引,也是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通常而言,项目式学习是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特征的,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设置相关问题时,就需要注重问题的观察性、深层次性,继而提高学生的一系列能力。例如,在学习《正视发展挑战》时,需要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对资源的珍惜意识,让学生能够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紧迫感以及使命感。通过对初中生进行分析,了解当下的初中生正处于成长中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其可以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提供积极的力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在宣传和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使得很多学生出现了资源破坏以及浪费行为,因此在设计该活动问题时,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利用正确的观念去看待生活事物的能力。例如,在该节课程中确立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发展中人口问题,第二个任务是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第一个任务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第一调查我国人口,第二根据人口的现状思考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第三针对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第二个任务也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基于实际进行思考并解决。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之下,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语权以及选择权,也促进了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四)融入成果评价,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反思
在项目式学习中,引导学生对最终项目的结果进行探讨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反思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在开展整个项目过程中,学生自己对于项目实施过程环节的反思,也可以是对项目本身内容的一种反思。通过这种反思,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度,同时提高学生的一系列能力。比如,上文所述的正是这一节课程所设置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学生就可以对整个问题探讨的过程进行反思,比如,学生之间的配合度,调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等,同时也可以对人口问题、环境资源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基于这种反思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七、 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项目化学习需要教师遵循真实性原则、给予学生的话语权以及选择权原则、反思性的原则等,让学生真正的可以成为项目式学习的主人,逐步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为未来的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先品.超越传授 走向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项目化学习的运用[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10):9-10.
[2]方赟.试论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0(41):145.
[3]孙平红.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研究[J].才智,2020(13):5.
[4]胡满姣,徐卫平.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研究[J].中小学德育,2019(7):43-46.
[5]王建平.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21(4):88 90.
[6]宋吉学.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J].学周刊,2021(13):67-68.
作者简介:
孔涵韵,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杭州中学。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道德与法治;批判性思维;生活化策略
一、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文字为载体的学科,很多的知识都需以理解和记忆为主。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在教学时,主要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一味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忽略了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这也使得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堂显得尤其的枯燥,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不高。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项目化学习,在教学环节由教师为学生设定项目,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学习和探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被调动,教学的质量更高。
二、 项目化学习、批判性思维、生活化概述
(一)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其是对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转变。所谓的项目化教学,则是由师生共同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项目工作,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学习的能力,该类教学法也被称之为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师需要提前根据所教学的内容计划好项目,明确好项目开展和结束的时间。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流程如下:第一对项目任务进行明确,第二对计划进行制定,第三对计划进行实施,第四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估,第五归档或者应用。项目化学习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发展性的特点。
(二)批判性思维
批判一词源于希腊文,其是指一种辨明和判断的能力,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技能的概念,可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维,是对一些信念或者是被假定的知识形式进行持续、能动的思考,对它的理由以及指向的结论进一步洞悉。综合而言,批判性思维就是基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思维进行改善、反思的一个过程。其既可以体现出思维的水平,又可以凸显现代人文精神。就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而言,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是其中之一。
(三)生活化
生活化是基于原本真实的模样,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具有生活的气息和情趣,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生活化的思考其实就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要求教师在创设项目化学习时,能够将学生置于生活的背景之中,引发学生对这类项目积极主动参加的愿望,继而发挥出项目式学习的作用。
三、 融入项目化学习、生活化思考,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意义
(一)有利于通過项目推动学习的变革
项目化学习和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属于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目前在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操作流程。在操作流程的引导之下,教师可以合理地设置项目化学习的相关方案,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在整个项目化学习以及生活化思考中,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其中,实现了对传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帮助学生提升了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兴趣,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在自我学习、思考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会主动为学生设置好项目的任务,学生会通过任务的指引进行思考,或者和同学参与项目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一系列的知识。相比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参与度更高,学习的能力会逐步增强,也有利于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更多主动学习的人才。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项目化学习、生活化思考,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基于所学习的内容创设项目化学习任务。且项目化学习的内容要以生活为载体,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同时设置的问题要注重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整个项目化学习的策划、探究、展示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习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也会有所提高,这对落实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 项目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化教学和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
就目前而言,很多学科都融入了项目化学习,但是由于教师对于项目化学习的认知度不够,在设置项目化的任务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有些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设置项目化学习任务,但是该任务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有些甚至存在较高的难度,很多学生在看到任务之后就出现了畏难心理,不愿意对这类任务进行探究,这也会影响整个项目化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效果。
(二)学生对项目化学习的参与较少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师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时,并未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当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时,只要该类设想和教师所预定的方向不符合,教师就会对学生的这种思路进行批评,让学生围绕着教师所设置的方向思考。这种方式会直接的影响学生对项目化学习参与的兴趣,同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究其原因,这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师在课堂中并未真正地理解项目式教学的内涵,未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三)教师未注重在项目化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很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时,都是根据项目化学习的相关步骤进行实施。比如,先设置项目化学习的任务、制定计划、让学生对计划进行实施,最后进行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学生的探究性质疑环节,比如,采用辩证法对于所设定的猜想进行思考,而是一味地以教师所设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整体而言,缺乏主动性,且学生思维并没有真正地被调动,这必然会影响项目式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作用。
五、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批判性思维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其需要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感受到真实,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将项目变得真实化。开展过项目式学习的教师都知道真实性不仅仅是整个项目式学习的调味品,同时还是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动力,是学生成就感得以提升的一种促进手段。因此,教师在设置项目化学习的任务时,一定要注重和现实世界的联系,保证该项目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某项知识,或者是对学生未来的实践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遵循给予学生的话语权以及选择权原则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教师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时,只是将项目当成一个练习,按照相应的步骤进行开展,并没有注重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的话语权和选择权。想要真正地发挥出项目化学习的作用,就需要遵循该类原则,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在开展项目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学生话语权和选择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比如,若教师所设置的项目化学习内容以情景为主,那么就需要给予学生行动和思考上的自由。其次,则是给予选择权的问题,教师要明确学生选择的大体方向,因为有些学生选择的项目方法缺乏一定的可实施性,就会浪费整个任务操作的时间,也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因此,教师要注重合理地引导,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方向。
(三)遵循反思性原则
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批判性思维,就需要教师遵循反思性的原则。通过反思让学生了解整个项目中操作存在的问题,积极地利用跨学科的知识去解决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项目有关问题的思考,继而真正地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生活化思考
(一)设定“代入式”项目任务,引发学生的思考
所谓的代入式项目任务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创设任务,让学生对任务有一种基本的代入感。这就需要教师基于所教学的内容,合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注重该类情境和初中生实际现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一种融情入境的感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项目任务过程中的相关内容,促进学习。例如,《坚持改革开放》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围绕“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为学生设计项目的任务。为了增强学生对整个项目的代入感,教师则可以将项目的内容拆分为三个子任务,第一个任务是“通过学习,了解改革开放的相关措施”;第二个任务“通过调查,总结改革开放前与改革开放后学校、家庭等方面的變化”;第三个任务“思考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三个任务是循序渐进的,需要学生逐步了解,深入思考。这类任务具有较强的代入感,比如,学生可以通过采访爷爷奶奶辈,听爷爷奶奶说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在调查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要坚定不移地跟随党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整个任务完成环节,学生也逐步了解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同时提升了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积极性。
(二)合理组织小组学习,促进学生深度探究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研究,大多数学生获得的知识均是从年龄相仿、学习基础和能力相似的同伴身上所习得的。从学习力的角度分析,团队学习方式更优于个人学习方式。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合理地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深度探究和学习,让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交流,为最终的任务达成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落实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学习《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将项目式学习任务分成三个,第一个是通过调研,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出国家对民族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第二个是搜集少数民族的资料,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第三个是通过学习,总结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基本原则。这三个项目是非常开放的,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项目,选择同一个项目的学生,四人组成一小组,各自组内分配好任务,完成项目的探讨。比如,选择第一个任务的小组,需要安排人员搜集和国家对民族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方面的资料,选择人员对资料进行筛选和补充,同时派人员在课堂中展示。只有在这样的项目式学习小组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大大提升,对问题的研究度也会更加的透彻,这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优化活动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活动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实际上是对学生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的一种指引,也是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通常而言,项目式学习是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特征的,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设置相关问题时,就需要注重问题的观察性、深层次性,继而提高学生的一系列能力。例如,在学习《正视发展挑战》时,需要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对资源的珍惜意识,让学生能够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紧迫感以及使命感。通过对初中生进行分析,了解当下的初中生正处于成长中的特殊阶段,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其可以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提供积极的力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在宣传和教育方面存在问题,使得很多学生出现了资源破坏以及浪费行为,因此在设计该活动问题时,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利用正确的观念去看待生活事物的能力。例如,在该节课程中确立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发展中人口问题,第二个任务是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第一个任务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第一调查我国人口,第二根据人口的现状思考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第三针对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第二个任务也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基于实际进行思考并解决。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之下,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语权以及选择权,也促进了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
(四)融入成果评价,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反思
在项目式学习中,引导学生对最终项目的结果进行探讨和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反思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在开展整个项目过程中,学生自己对于项目实施过程环节的反思,也可以是对项目本身内容的一种反思。通过这种反思,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度,同时提高学生的一系列能力。比如,上文所述的正是这一节课程所设置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学生就可以对整个问题探讨的过程进行反思,比如,学生之间的配合度,调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等,同时也可以对人口问题、环境资源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基于这种反思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七、 结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项目化学习需要教师遵循真实性原则、给予学生的话语权以及选择权原则、反思性的原则等,让学生真正的可以成为项目式学习的主人,逐步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为未来的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先品.超越传授 走向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项目化学习的运用[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10):9-10.
[2]方赟.试论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2020(41):145.
[3]孙平红.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研究[J].才智,2020(13):5.
[4]胡满姣,徐卫平.基于项目化学习的道德与法治主题活动研究[J].中小学德育,2019(7):43-46.
[5]王建平.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2021(4):88 90.
[6]宋吉学.核心素养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J].学周刊,2021(13):67-68.
作者简介:
孔涵韵,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市杭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