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血白蛋白是我国血液制品中的主要产品,也是受国家管制的高风险药品。人血白蛋白在创伤或烧伤引起的体克、脑水肿造成的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低蛋白血症的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该药在市场及医院不断出现供应紧张态势,人血白蛋白生产企业门外甚至出现商家排队等货的状况。有的地方动用各种关系争夺该药;有的地方严控人血白蛋白的处方权限,要求只有二甲医院临床科室主任才能有处方权;有的医院因为白蛋白断货导致医患发生纠纷;也有的医院因为白蛋白紧缺必须由院长亲自批条才能使用;等等。一时间,人血白蛋白因为紧缺而忽然变得炙乎可热。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导致人血白蛋白紧缺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们对白蛋白作用的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二是原料的紧缺。
1 造成白蛋白紧缺的原因
1.1 认识误区造成白蛋白严重滥用[1]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信息的不对称,中国老百姓及部分医疗机构对人血白蛋白有一种近乎原始的迷信。一些人觉得血液是补品,何况从人血里提取的白蛋白就更是补品中的精品了,因此我国存在着滥用及误用白蛋白的现象,这种误用或滥用的情况也成为药品供应紧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长期形成的用药观念使我国的人血白蛋白消耗量惊人,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人血白蛋白已经成为我国医院所有药品中消费量最大的药品。一位业内人士给出的数字是,中国城市人口的人均人血白蛋白消耗量是每年0.2 g,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1.2 原料短缺也是白蛋白紧缺的重要原因[1]
号称“血黄金”的血浆是用于提炼人血白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单浆采血站是血液制品的源头。过去,为了不影响大中城市医疗用血,更多的采血站主要设立在偏僻的农村地区,献血的人多是农村的农民,农民每献完一次血后可以得到营养补贴。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实行无偿献血,愿意捐献血浆的人越来越少。受这些因素影响,人血白蛋白的产量自然大幅度下降。
2004年5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开展了单采血浆站整顿行动,全国156家单采血浆站被关停了36家。2006年,国家进一步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加强了监管,对单采血浆站进行转制改造,由血液制品企业收购血站,形成血浆原料一对一的供应,现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开展了血液制品、疫苗生产的整顿工作,整顿过程中要求血液制品生产企业适时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的检疫期制度,采集并检测合格的原料血浆须放置90 d,经对献浆员的血浆样本再次进行病毒筛查并检测合格后,方可将原料血浆投入生产。
经过一系列对源头的规范整顿,一些血站被陆续关闭,全国血浆采集量一路下滑。许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根本采购不到供人血白蛋白生产的血浆,产量大幅度下降。因此,血浆极度短缺也是人血白蛋白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人血白蛋白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1 人血白蛋白制剂通常有两类 一种是高纯度95%以上的白蛋白低盐溶液,蛋白浓度分为25%、20%或5%。其中浓度为20%~25%的具有脱水作用;临床常用的5%溶液,除能提高血浆蛋白外,还可补充血容量。第二类主要用途是补充血容量的含白蛋白并含少量球蛋白的5%溶液。规格主要有:(冻干剂型与液体制剂) 5 g/瓶、10 g/瓶、12.5 g/瓶。
2.2 人血白蛋白药理作用
2.2.1 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 g白蛋白可保留18 ml水,每5 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 ml血浆或200 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2.2 运输及解毒
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2.2.3 营养供给
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2.3 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
美国《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指出:①白蛋白正确的临床应用包括休克、烧伤、ARDS、体外循环;②偶尔可应用于急性肝衰竭、腹水、肾透析;③还需进一步观察的应用有新生儿黄疸、汞中毒;④不合理的临床应用为补充营养、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硬化。
临床应用的争议在于白蛋白不应作为第一线的扩容药使用,其临床适应证仅为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 g/L)。因此临床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3 加强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管理
为杜绝人血白蛋白的滥用,医院应加强临床人血白蛋白的使用管理,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保障住院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原则,制定人血白蛋白使用管理制度。
3.1 制定人血白蛋白使用的适应证
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30 g/L的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25~30 g/L的重症患者;大面积烧伤、脑水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某些特殊情况伴有低蛋白血症患者等。
3.2 尝试建立临床应用人血白蛋白审批制
临床各科室依据适应证需用人血白蛋白时,必须开具纸质处方,注明诊断和最近的血清白蛋白浓度,科主任或医务部主任核实并签名后到相应药房领取使用。
3.3 加强对患者自购的人血白蛋白的管理
为保障药品安全性及预防可能发生的纠纷,在人血白蛋白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对于患者自行购买的人血白蛋白制品应加强管理。采取适当措施如要求自购者签名以示负责等。
3.4 应摒弃人血白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供丰富营养”、“广泛用于各种危重患者的救治”等错误观念,保障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
4 讨论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50%~60%,循环中半衰期为18~20 d。它是血液总渗透压的主要调节物质,具有维持血液正常渗透压、运输、解毒和抗休克等作用,也是组织修复再生的必要成分。白蛋白是一种很好的血容量扩充剂,对低血容量患者可迅速扩容以维持心排血量,在抢救急性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等危重患者时效果显著。
因此,医院应加强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管理,使其真正用于有临床适应证的患者,以逐步改善人血白蛋白的紧缺局面。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衡.人血白蛋白紧缺的背后.首都医药,2008,2(3):2123.
然而近年来该药在市场及医院不断出现供应紧张态势,人血白蛋白生产企业门外甚至出现商家排队等货的状况。有的地方动用各种关系争夺该药;有的地方严控人血白蛋白的处方权限,要求只有二甲医院临床科室主任才能有处方权;有的医院因为白蛋白断货导致医患发生纠纷;也有的医院因为白蛋白紧缺必须由院长亲自批条才能使用;等等。一时间,人血白蛋白因为紧缺而忽然变得炙乎可热。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导致人血白蛋白紧缺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们对白蛋白作用的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二是原料的紧缺。
1 造成白蛋白紧缺的原因
1.1 认识误区造成白蛋白严重滥用[1]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信息的不对称,中国老百姓及部分医疗机构对人血白蛋白有一种近乎原始的迷信。一些人觉得血液是补品,何况从人血里提取的白蛋白就更是补品中的精品了,因此我国存在着滥用及误用白蛋白的现象,这种误用或滥用的情况也成为药品供应紧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长期形成的用药观念使我国的人血白蛋白消耗量惊人,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人血白蛋白已经成为我国医院所有药品中消费量最大的药品。一位业内人士给出的数字是,中国城市人口的人均人血白蛋白消耗量是每年0.2 g,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1.2 原料短缺也是白蛋白紧缺的重要原因[1]
号称“血黄金”的血浆是用于提炼人血白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单浆采血站是血液制品的源头。过去,为了不影响大中城市医疗用血,更多的采血站主要设立在偏僻的农村地区,献血的人多是农村的农民,农民每献完一次血后可以得到营养补贴。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实行无偿献血,愿意捐献血浆的人越来越少。受这些因素影响,人血白蛋白的产量自然大幅度下降。
2004年5月国家四部委联合开展了单采血浆站整顿行动,全国156家单采血浆站被关停了36家。2006年,国家进一步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加强了监管,对单采血浆站进行转制改造,由血液制品企业收购血站,形成血浆原料一对一的供应,现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开展了血液制品、疫苗生产的整顿工作,整顿过程中要求血液制品生产企业适时建立原料血浆投料前的检疫期制度,采集并检测合格的原料血浆须放置90 d,经对献浆员的血浆样本再次进行病毒筛查并检测合格后,方可将原料血浆投入生产。
经过一系列对源头的规范整顿,一些血站被陆续关闭,全国血浆采集量一路下滑。许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根本采购不到供人血白蛋白生产的血浆,产量大幅度下降。因此,血浆极度短缺也是人血白蛋白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人血白蛋白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2.1 人血白蛋白制剂通常有两类 一种是高纯度95%以上的白蛋白低盐溶液,蛋白浓度分为25%、20%或5%。其中浓度为20%~25%的具有脱水作用;临床常用的5%溶液,除能提高血浆蛋白外,还可补充血容量。第二类主要用途是补充血容量的含白蛋白并含少量球蛋白的5%溶液。规格主要有:(冻干剂型与液体制剂) 5 g/瓶、10 g/瓶、12.5 g/瓶。
2.2 人血白蛋白药理作用
2.2.1 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透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 g白蛋白可保留18 ml水,每5 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 ml血浆或200 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2.2.2 运输及解毒
白蛋白能结合阴离子也能结合阳离子,可以输送不同的物质,也可以将有毒物质输送到解毒器官。
2.2.3 营养供给
组织蛋白和血浆蛋白可互相转化,在氮代谢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氮源为组织提供营养。
2.3 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
美国《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指出:①白蛋白正确的临床应用包括休克、烧伤、ARDS、体外循环;②偶尔可应用于急性肝衰竭、腹水、肾透析;③还需进一步观察的应用有新生儿黄疸、汞中毒;④不合理的临床应用为补充营养、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硬化。
临床应用的争议在于白蛋白不应作为第一线的扩容药使用,其临床适应证仅为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 g/L)。因此临床合理使用人血白蛋白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3 加强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管理
为杜绝人血白蛋白的滥用,医院应加强临床人血白蛋白的使用管理,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保障住院危重患者抢救治疗的原则,制定人血白蛋白使用管理制度。
3.1 制定人血白蛋白使用的适应证
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30 g/L的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患者;血清白蛋白低于25~30 g/L的重症患者;大面积烧伤、脑水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某些特殊情况伴有低蛋白血症患者等。
3.2 尝试建立临床应用人血白蛋白审批制
临床各科室依据适应证需用人血白蛋白时,必须开具纸质处方,注明诊断和最近的血清白蛋白浓度,科主任或医务部主任核实并签名后到相应药房领取使用。
3.3 加强对患者自购的人血白蛋白的管理
为保障药品安全性及预防可能发生的纠纷,在人血白蛋白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对于患者自行购买的人血白蛋白制品应加强管理。采取适当措施如要求自购者签名以示负责等。
3.4 应摒弃人血白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供丰富营养”、“广泛用于各种危重患者的救治”等错误观念,保障人血白蛋白合理使用。
4 讨论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50%~60%,循环中半衰期为18~20 d。它是血液总渗透压的主要调节物质,具有维持血液正常渗透压、运输、解毒和抗休克等作用,也是组织修复再生的必要成分。白蛋白是一种很好的血容量扩充剂,对低血容量患者可迅速扩容以维持心排血量,在抢救急性创伤性、出血性休克等危重患者时效果显著。
因此,医院应加强人血白蛋白的临床应用管理,使其真正用于有临床适应证的患者,以逐步改善人血白蛋白的紧缺局面。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衡.人血白蛋白紧缺的背后.首都医药,2008,2(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