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大地上闪耀的人间真情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824z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部经典巨著。作者用文学的手法高度浓缩了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中国西北农村发生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庞大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复杂的感情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展现了在那片黄土地上人性真善美的一面。
  关键词: 农村;善良;爱情;劳动;生命;追求
  一、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时代
  路遥笔下的人物形象极富生气因而能牵动大多数读者的心,这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出身西部的贫困农村,朴素并无比艰难的农村生活即是他的创作素材也为他提供了创作灵感,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因此路遥一直以深浓的故乡情结和带着对生命的沉重感去体验生活,以陕北的苍苍黄色大地作为自己心中永恒的诗意象征。
  《平凡的世界》不仅控诉了旧社会的苦难生活,也真实反映了文化大革命背景下我国农村发生的一幕幕让现代人反思的怪状:朴素忠厚的农民孙玉厚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在黄土地上辛苦劳作却依 旧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生活,不得不让长子孙少安休学回家,分担生活 的重担;"二流子"王满银贩卖了几包老鼠药便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敌对分子而进行批 斗劳改,在农村引起巨大的轰动等等。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社会一片混乱,人民的思想封建愚昧,农村里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却不知前路究竟在何方。而一九七八年底的一声春雷,惊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民。由此开始的改革开放给整个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大胆的尝试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双水村同全国其它农村一样,大刀阔斧地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每当历史交替或者政策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新老思想都会发生激烈的碰撞,引发人们意识的分化。这种情况在《平凡的世界》中也有突出的表现。例如,田福军、孙少安推广"单干"就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非议;以孙少安、田福堂为代表的新时期第一代新型农民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开办砖厂、承包工程,他们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也受到了老一辈的劝阻及各方面的阻力,但他们也确实挖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桶金”。
  路遥用《平凡的世界》,写出了那个不平凡的时代,和那些不平凡的人。
  二、孙家三兄妹的不同人生
  孙少安,是孙家的长子。家境的贫寒使得他13岁就失去了读书的机会,而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少安因为精明强悍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也因为独到的眼光和远见,使他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他可以称得上是孙家的保护伞,用自己的辛劳使一个潦倒的家庭逐步稳定,让弟弟孙少平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意愿去闯闯外面的世界,也让妹妹孙兰香能够完成学业,而拥有了不同于传统劳动人民的命运。孙少安不仅要为解决基本的生活困难而努力奋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他的特殊才干和威望的嫉妒,以及与其女田润叶的情感纠葛的不满,田福堂多次利用“阶级斗争”使孙少安陷于困境。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负重前行,显示出他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抗争精神。他将内心的热情化作汗水倾注在土地上,在每天晚上累得倒头睡下时,他仿佛得到了某种巨大的满足与快乐,仿佛这种快乐弥补了生活一直给予着他的苦难。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当少安的生活真正开始柳暗花明的时候,竟要忍受与妻子的生离死别,秀莲是他的生命支柱,在他最穷苦的日子,那个温暖的怀抱给了他奋斗下去的无穷动力。可是书里只将后面的故事让我们揣测了,路遥先生,也不忍心将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妻的分离场面写下去吧。或许有人会怪少安没有勇气,去接受润叶的爱情,而苦守所谓门当户对的理念,但不可否认少安的现实主义思想确实是正确而且值得称赞的,他给不了润叶真正的幸福,不如彼此放手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孙少安是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孙少安的发展立足于他的现实性和农村实践的基础上,他是结合了农村现实情况之后谋发展的,他没有空想,他发展的原动力是求生存,而当他具有一定的经济积累时精神匮乏,反映了农村文化经济统筹发展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孙少平,是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物描写中着墨最多的一个艺术形象,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平民英雄典型。他敢于接受生命中苦难,并立志于用自己双手的劳动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几乎是每个年轻人刚步入社会时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出身贫寒的而卓有才华、志向远大的孙少平来说,这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则表现的更为突出。少平伴随着生活的苦难而出生,因而他的生命注定要遭受贫困的洗礼。而这样一个少年做的最多的事情是读书。也因为这样使他的头脑中始终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双水村,一个是农村外的大世界。少平不安于现状的性格使得他终于还是走出了农村,从揽工仔到煤矿工人,他一边勤苦地工作,供妹妹读书,一边安静地读书。他是善良的,他的善良让他遇到一些同样善良的人,让他在陌生的地方总是能有一个去处,一个依靠,所以他并不孤独。他是坚强的,他工作得最卖力,包工头都不让他离开,即使再累在煤矿不缺一天工。所以他能获得供妹妹继续读书和满足自己基本生存的钱。他是个深情的男人,也有思想有见识、不俗气的读书人。所以有田晓霞对他深深地爱恋和金秀的迷恋。田晓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寄书到恋爱,是他热情生活的支柱,他一边自卑的想着现实生活两个人的差距,一边又沉浸在田晓霞对他的爱恋之中,他浑身充满力量,不知疲倦。他是一个感性的人,这样的人总是容易受到伤害,就像少安说的一样,读书读多的人,想法总是有点古怪,让人看不透。田晓霞死后,少平去了他们相约的地方,回忆起他们曾一起度过的美好岁月和许下对未来的承诺,但回到了煤矿工作时,又差点送了性命,虽然伤好了,但脸上的伤疤,再也抹不去了,他没有接受金秀的示爱,又回到了煤矿,我想也许他无法再去深爱一个人,他已经浑身是伤。他的命运也许一开始就注定了,在最底层的善良的人,多情的人,他这样现实与理想矛盾的人,注定一身是伤。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少平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奋斗潜意识里,孙少平依然停滞在双水村农民的自私、闭壅、虚荣之中,他与双水村农民的根本区别是他牢记了田晓霞教诲,没有去背个褡裢,抓个猪崽儿,而是努力挽救了他的城市意识和城市追求。孙少安渴望孙少平回乡辅助自己的事业,农村的现实也渴望孙少平式的人物回乡发展,然而孙少平固执地智力埋没在矿井里,农村智力资源的贫乏与城市智力资源的浪费构成农村发展新的阶段性矛盾。孙少平对大牙湾煤矿来说,只是一个有头脑的劳动力,而对农村则是一个智囊库,是一个可以引领农村发展的核心人物。   孙兰香,她在书中不是一个主要任务,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艺术形象。兰香在学业和爱情上的成功完成了兄妹三人渐进的过程。她有机会接受了高等教育,接受了当时社会上最新的思想,在农村人和城市人里找到了平衡点,冲破门当户对的观念,开始并有了爱情的美好结局。家庭的贫困使得兰香乖巧懂事,而两个哥哥的支持也让兰香得以完成学业。她对爱情的选择也是理智的。兰香似乎是路遥先生留下的一个伏笔,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始终适用于那些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双水村的其他人的命运或许都会像兰香一样,越来越好,越来越散发勃勃生机。
  三、田润叶的命运-不完美中的完美
  田润叶,她有比较好的家庭背景,生活在文明与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这种外界环境的熏染,使她脱离了世俗之见,以现代女性的开放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并不认为爱情就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不如两个人有情意。”因此,她不介意孙少安的贫寒家境和农民的身分,几次三番主动向孙少安表白自己的心迹,即使孙少安表现出明显的退却时,她也没有放弃。不幸的是,理智的孙少安清醒地意识到一个已经成为拿工资的公家人和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庄稼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和难以沟通的距离。同时,田润叶的父亲作为传统的“门当户对”思想的维护者,也万万不会同意这桩婚事。这个双水村的能人略施小计就使孙少安遭到公社的公开批评。此时的孙少安别说“高攀”田润叶,就是在本乡本土找一个对象都难。不久,他便从山西接回了与自己般配且不要财礼的贺秀莲。田润叶的初恋以失败告终。她刚刚萌发的现代女性要求自由自主的独立意识被传统的世俗观念无情的击碎。当她陷入迷茫时,徐国强的一番“劝导”使她为了报恩接受了别人为自己安排的人生之路的所谓门当户对的婚姻。润叶暂时性的丧失了自我。但是,这种迷失只是短暂的。她很快就意识到这段婚姻不是她想要的。她是她自己的,她不能把自己与这个“陌生”男子的命运相连。在结婚初期,她与李向前的冷战和热战都证明她又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对她而言,婚姻仍然与爱情一样不可迁就。这也正是她与传统女性的极大区别。没有爱情她也会以贤妻良母的标准来对待自己的家庭。因为在她的婚姻爱情中:没有“爱人”只有“丈夫”。但是,田润叶这种现代女性追求自我的思想又很快被她浸入骨髓的传统名节观所虐杀。她没有明智与理智的选择离婚。她说:“我担不起这名声。”而李向前是发自内心爱她的,却长期处在一种无言的痛苦中,只有借酒消愁,最终酿成车祸失去了双腿。这场飞来横祸唤起了田润叶身上的传统女性的牺牲精神,她自觉自愿的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自我牺牲之路。作品描写道:“田润叶自己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多年来那个肢体完整的人一直被排斥在很远的地方,而现在她又为什么自愿走近这个失去双腿的人。”这种牺牲乃至忘我献身的精神是可歌可泣值得赞颂的,尽管润叶的结局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完美,但她收获了一个完整的家庭,重新找到了一个真实而对生命有积极精神的自我。
  润叶经历过的挫折并没有毁灭她的人生的美好追求,她善良、奉献和可贵的牺牲精神,足以洗涤许多人只有自我的内心。
  四、结语
  还有许多许多的人物,他们不是书中的配角。每一个人物都在作者制定的文章主线上发挥着作用。爱情,知识,农民,官员等等无一不是作者想要揭示的那个年代的故事。真正了解农民的生活和信仰,也是从这本书开始吧,土地是农民的归宿,他们将汗水甚至泪水侵入大地却没有丝毫的怨言,只为那闪耀着生存光芒的粮食。像孙玉厚这一辈的老农民,怎会想到暮年的自己,能摆脱几辈人的贫困,能打出崭新的窑子,光宗耀祖,又能获得众人羡慕的眼光呢。时代的变化,政策的变化,也使农村的行政官僚体系发生着巨大变化,从合作社到家庭联产承包,变的不仅是体制,更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而固守旧时代政策并期待旧时代归来的人,如何能如愿。少安的眼光与能力,让他发现了改变生活的契机,跌跌荡荡,他还是成功了,放大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性。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改变现状的决心与勇气啊。
  书中的主人公们,都是这篇黄土地上的典型人物代表,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性之美,即是那一代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改变自己命运的历程,也是闪耀在黄土大地上的人间真情。
  这是一部宏大的著作,里面的人物刻画的是那个年代农村的人物,里面讲述的是那个时代在黄土高原上农村发生的一幕幕悲喜剧。时代的巨变非个人能力可改变,但生活的巨变确确实实需要靠个人的辛勤劳动。要摆脱贫穷,困苦,或是各种各样自己不愿接受的现状,都要靠不同形式的劳动去实现。心怀对美好的虔诚向往,去接受这终究要归于平凡的真实生活,和用人性光辉的一面去改变这正慢慢褪去真善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路遥.路遥文集( 三四五合卷本)[M].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2]刘海燕.润叶,依旧传统的中国女性[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9(2).
  [3]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黄建国.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识[J].兰州大学学报,2005 (4).
  [5]石世明.农本文化精神与生命的悲剧意识--论路遥农村小说的艺术特征.求索.2002 (5).
  [6]贺智利.路遥的宗教情结明[M].小说评论,2005(2).
  [7]一部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座谈纪要,小说评论[J].1897(2).
  [8] 路遥.《路遥文集》(3、4、5 合卷本)[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
  (作者简介:巫慕莹(1992-),女,汉族,海南海口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系2010级本科生。)
其他文献
硕士毕业三个月后,我依然像个学生一样踏入校园,只是这一次我不再是学生,而是要担任校区学工办的辅导员,还要担任大一两个班的班主任,这对我来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硕士三年,自己将太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方面,似乎早已忘却了大一时班级开班会的情节,更不记得我大一班级同学是怎样经过迷茫期,转换为大四那个团结的集体的。我战战兢兢地召开了第一次班会,我陪伴学生走完了军训生活,在短短的时间里,我似乎和学生建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辅导员队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案例,探讨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学生工作;案例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当代大学生将面临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如何使大学生对自己,对人生充满自信,对困难挫折不畏退缩,需要学校、教师的正确引导,积极配合,是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学生内在情绪积极调动,充满自己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国部队院校和武警院校关于创新管理的一些问题,首先说明了部队院校开展创新管理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武警院校在管理体制上、思想上、制度建设上都比较滞后的现象,然后针对今年召开的武警院校工作会议和武警院校编制体质调整提出了部队院校和武警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具体内容,最后提出了开展创新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整篇文章清晰的阐述了部队院校创新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部队院校;管理;创新  创新
期刊
摘要:越南是我国的友好邻邦。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越南旅游、经商或学习考察。我所了解的越南是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国家;胡志明主席在越南人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越南国会改革和越共推进党内民主的成就值得我们关注;中越两国商品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300亿美元。  关键词:胡志明思想;越南;社会主义  2007年到2008年,也就是笔者在河南省开封市求学时,曾经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询问16位学
期刊
摘要:电影艺术发展至今,取材于小说或对小说进行改编,是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之一。文章以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电影文本为研究对象,比较原著小说《天鹅绒》,探讨姜文在电影中的改编策略。  关键词:人化视角;颠覆;重建  电影艺术发展至今,取材于小说或对小说进行改编,是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之一。张艺谋甚至曾宣称:“我们谈到‘第五代’电影的取材和走向,实际上应是文学作品给了我们第一步。我们可以
期刊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两个篇章展开论述,即加拿大国家邮报、加拿大网站:奥运与中国形象,美国合众国际社:儿童表演者假唱奥运歌曲等,旨在以综合性赛事开幕式演出问题分析视角,理解体育媒体理论与实践进程。  关键词:体育媒体;竞技体育;案例分析  美国合众国际社:儿童表演者假唱奥运歌曲。北京夏季奥运会的音乐导演承认开幕式上演唱《歌唱祖国》的小女孩是假唱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说官方做出这一决定是由于九
期刊
摘要:高师民族器乐集体课的开设,打破了以往教学单一化、专业化的特点,充分让更多的学习群体投入到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中,为民族器乐知识的群众化、普及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构建民族文化强国的有力支撑,是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音乐学;民族器乐;集体课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工作者的基地,是知识传播的摇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人才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潜意识在生活中各领域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潜意识对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使油画突破了传统模式的限制,为油画作品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文章从潜意识是油画创作中的理论指导进行切入,进而分析了潜意识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潜意识;油画;作用  一、潜意识是油画创作中的理论指导  潜意识创作理论的诞生突破了传统的无意识“借画抒情”的局面,使画家在油画创作中
期刊
摘要:庞德《华夏集》译作对英美诗歌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而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华夏集》的翻译及艺术造诣争议也是不可否认的。传统的翻译研究已经无法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因此,笔者以《华夏集》为例,探讨了当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及从比较文学角度进行《华夏集》翻译研究的合理性。  关键词: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比较文学 ;《华夏集》  《华夏集》,一部被誉为“英文诗之经典”“英美现代派诗歌的主要作
期刊
摘要:文章将以语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21课《爱莲说》为论证材料,探讨利用教材资源,培养中学生快速作文写作思路的办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快速作文 ;中学生; 《爱莲说》  中学作文教学不外乎两套模式:一是传统模式,它比较注重语文基础,追求文章架构严谨和用语精炼,言词须顺当,遣词造句必须符合词法和语言的规定,一板一眼,是一种以稳取胜的作文方法;而快速作文则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只侧重基础、结构的思维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