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部经典巨著。作者用文学的手法高度浓缩了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中国西北农村发生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庞大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复杂的感情矛盾纠葛,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展现了在那片黄土地上人性真善美的一面。
关键词: 农村;善良;爱情;劳动;生命;追求
一、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时代
路遥笔下的人物形象极富生气因而能牵动大多数读者的心,这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出身西部的贫困农村,朴素并无比艰难的农村生活即是他的创作素材也为他提供了创作灵感,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因此路遥一直以深浓的故乡情结和带着对生命的沉重感去体验生活,以陕北的苍苍黄色大地作为自己心中永恒的诗意象征。
《平凡的世界》不仅控诉了旧社会的苦难生活,也真实反映了文化大革命背景下我国农村发生的一幕幕让现代人反思的怪状:朴素忠厚的农民孙玉厚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在黄土地上辛苦劳作却依 旧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生活,不得不让长子孙少安休学回家,分担生活 的重担;"二流子"王满银贩卖了几包老鼠药便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敌对分子而进行批 斗劳改,在农村引起巨大的轰动等等。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社会一片混乱,人民的思想封建愚昧,农村里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却不知前路究竟在何方。而一九七八年底的一声春雷,惊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民。由此开始的改革开放给整个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大胆的尝试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双水村同全国其它农村一样,大刀阔斧地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每当历史交替或者政策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新老思想都会发生激烈的碰撞,引发人们意识的分化。这种情况在《平凡的世界》中也有突出的表现。例如,田福军、孙少安推广"单干"就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非议;以孙少安、田福堂为代表的新时期第一代新型农民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开办砖厂、承包工程,他们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也受到了老一辈的劝阻及各方面的阻力,但他们也确实挖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桶金”。
路遥用《平凡的世界》,写出了那个不平凡的时代,和那些不平凡的人。
二、孙家三兄妹的不同人生
孙少安,是孙家的长子。家境的贫寒使得他13岁就失去了读书的机会,而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少安因为精明强悍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也因为独到的眼光和远见,使他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他可以称得上是孙家的保护伞,用自己的辛劳使一个潦倒的家庭逐步稳定,让弟弟孙少平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意愿去闯闯外面的世界,也让妹妹孙兰香能够完成学业,而拥有了不同于传统劳动人民的命运。孙少安不仅要为解决基本的生活困难而努力奋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他的特殊才干和威望的嫉妒,以及与其女田润叶的情感纠葛的不满,田福堂多次利用“阶级斗争”使孙少安陷于困境。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负重前行,显示出他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抗争精神。他将内心的热情化作汗水倾注在土地上,在每天晚上累得倒头睡下时,他仿佛得到了某种巨大的满足与快乐,仿佛这种快乐弥补了生活一直给予着他的苦难。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当少安的生活真正开始柳暗花明的时候,竟要忍受与妻子的生离死别,秀莲是他的生命支柱,在他最穷苦的日子,那个温暖的怀抱给了他奋斗下去的无穷动力。可是书里只将后面的故事让我们揣测了,路遥先生,也不忍心将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妻的分离场面写下去吧。或许有人会怪少安没有勇气,去接受润叶的爱情,而苦守所谓门当户对的理念,但不可否认少安的现实主义思想确实是正确而且值得称赞的,他给不了润叶真正的幸福,不如彼此放手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孙少安是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孙少安的发展立足于他的现实性和农村实践的基础上,他是结合了农村现实情况之后谋发展的,他没有空想,他发展的原动力是求生存,而当他具有一定的经济积累时精神匮乏,反映了农村文化经济统筹发展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孙少平,是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物描写中着墨最多的一个艺术形象,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平民英雄典型。他敢于接受生命中苦难,并立志于用自己双手的劳动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几乎是每个年轻人刚步入社会时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出身贫寒的而卓有才华、志向远大的孙少平来说,这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则表现的更为突出。少平伴随着生活的苦难而出生,因而他的生命注定要遭受贫困的洗礼。而这样一个少年做的最多的事情是读书。也因为这样使他的头脑中始终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双水村,一个是农村外的大世界。少平不安于现状的性格使得他终于还是走出了农村,从揽工仔到煤矿工人,他一边勤苦地工作,供妹妹读书,一边安静地读书。他是善良的,他的善良让他遇到一些同样善良的人,让他在陌生的地方总是能有一个去处,一个依靠,所以他并不孤独。他是坚强的,他工作得最卖力,包工头都不让他离开,即使再累在煤矿不缺一天工。所以他能获得供妹妹继续读书和满足自己基本生存的钱。他是个深情的男人,也有思想有见识、不俗气的读书人。所以有田晓霞对他深深地爱恋和金秀的迷恋。田晓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寄书到恋爱,是他热情生活的支柱,他一边自卑的想着现实生活两个人的差距,一边又沉浸在田晓霞对他的爱恋之中,他浑身充满力量,不知疲倦。他是一个感性的人,这样的人总是容易受到伤害,就像少安说的一样,读书读多的人,想法总是有点古怪,让人看不透。田晓霞死后,少平去了他们相约的地方,回忆起他们曾一起度过的美好岁月和许下对未来的承诺,但回到了煤矿工作时,又差点送了性命,虽然伤好了,但脸上的伤疤,再也抹不去了,他没有接受金秀的示爱,又回到了煤矿,我想也许他无法再去深爱一个人,他已经浑身是伤。他的命运也许一开始就注定了,在最底层的善良的人,多情的人,他这样现实与理想矛盾的人,注定一身是伤。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少平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奋斗潜意识里,孙少平依然停滞在双水村农民的自私、闭壅、虚荣之中,他与双水村农民的根本区别是他牢记了田晓霞教诲,没有去背个褡裢,抓个猪崽儿,而是努力挽救了他的城市意识和城市追求。孙少安渴望孙少平回乡辅助自己的事业,农村的现实也渴望孙少平式的人物回乡发展,然而孙少平固执地智力埋没在矿井里,农村智力资源的贫乏与城市智力资源的浪费构成农村发展新的阶段性矛盾。孙少平对大牙湾煤矿来说,只是一个有头脑的劳动力,而对农村则是一个智囊库,是一个可以引领农村发展的核心人物。 孙兰香,她在书中不是一个主要任务,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艺术形象。兰香在学业和爱情上的成功完成了兄妹三人渐进的过程。她有机会接受了高等教育,接受了当时社会上最新的思想,在农村人和城市人里找到了平衡点,冲破门当户对的观念,开始并有了爱情的美好结局。家庭的贫困使得兰香乖巧懂事,而两个哥哥的支持也让兰香得以完成学业。她对爱情的选择也是理智的。兰香似乎是路遥先生留下的一个伏笔,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始终适用于那些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双水村的其他人的命运或许都会像兰香一样,越来越好,越来越散发勃勃生机。
三、田润叶的命运-不完美中的完美
田润叶,她有比较好的家庭背景,生活在文明与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这种外界环境的熏染,使她脱离了世俗之见,以现代女性的开放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并不认为爱情就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不如两个人有情意。”因此,她不介意孙少安的贫寒家境和农民的身分,几次三番主动向孙少安表白自己的心迹,即使孙少安表现出明显的退却时,她也没有放弃。不幸的是,理智的孙少安清醒地意识到一个已经成为拿工资的公家人和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庄稼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和难以沟通的距离。同时,田润叶的父亲作为传统的“门当户对”思想的维护者,也万万不会同意这桩婚事。这个双水村的能人略施小计就使孙少安遭到公社的公开批评。此时的孙少安别说“高攀”田润叶,就是在本乡本土找一个对象都难。不久,他便从山西接回了与自己般配且不要财礼的贺秀莲。田润叶的初恋以失败告终。她刚刚萌发的现代女性要求自由自主的独立意识被传统的世俗观念无情的击碎。当她陷入迷茫时,徐国强的一番“劝导”使她为了报恩接受了别人为自己安排的人生之路的所谓门当户对的婚姻。润叶暂时性的丧失了自我。但是,这种迷失只是短暂的。她很快就意识到这段婚姻不是她想要的。她是她自己的,她不能把自己与这个“陌生”男子的命运相连。在结婚初期,她与李向前的冷战和热战都证明她又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对她而言,婚姻仍然与爱情一样不可迁就。这也正是她与传统女性的极大区别。没有爱情她也会以贤妻良母的标准来对待自己的家庭。因为在她的婚姻爱情中:没有“爱人”只有“丈夫”。但是,田润叶这种现代女性追求自我的思想又很快被她浸入骨髓的传统名节观所虐杀。她没有明智与理智的选择离婚。她说:“我担不起这名声。”而李向前是发自内心爱她的,却长期处在一种无言的痛苦中,只有借酒消愁,最终酿成车祸失去了双腿。这场飞来横祸唤起了田润叶身上的传统女性的牺牲精神,她自觉自愿的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自我牺牲之路。作品描写道:“田润叶自己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多年来那个肢体完整的人一直被排斥在很远的地方,而现在她又为什么自愿走近这个失去双腿的人。”这种牺牲乃至忘我献身的精神是可歌可泣值得赞颂的,尽管润叶的结局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完美,但她收获了一个完整的家庭,重新找到了一个真实而对生命有积极精神的自我。
润叶经历过的挫折并没有毁灭她的人生的美好追求,她善良、奉献和可贵的牺牲精神,足以洗涤许多人只有自我的内心。
四、结语
还有许多许多的人物,他们不是书中的配角。每一个人物都在作者制定的文章主线上发挥着作用。爱情,知识,农民,官员等等无一不是作者想要揭示的那个年代的故事。真正了解农民的生活和信仰,也是从这本书开始吧,土地是农民的归宿,他们将汗水甚至泪水侵入大地却没有丝毫的怨言,只为那闪耀着生存光芒的粮食。像孙玉厚这一辈的老农民,怎会想到暮年的自己,能摆脱几辈人的贫困,能打出崭新的窑子,光宗耀祖,又能获得众人羡慕的眼光呢。时代的变化,政策的变化,也使农村的行政官僚体系发生着巨大变化,从合作社到家庭联产承包,变的不仅是体制,更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而固守旧时代政策并期待旧时代归来的人,如何能如愿。少安的眼光与能力,让他发现了改变生活的契机,跌跌荡荡,他还是成功了,放大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性。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改变现状的决心与勇气啊。
书中的主人公们,都是这篇黄土地上的典型人物代表,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性之美,即是那一代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改变自己命运的历程,也是闪耀在黄土大地上的人间真情。
这是一部宏大的著作,里面的人物刻画的是那个年代农村的人物,里面讲述的是那个时代在黄土高原上农村发生的一幕幕悲喜剧。时代的巨变非个人能力可改变,但生活的巨变确确实实需要靠个人的辛勤劳动。要摆脱贫穷,困苦,或是各种各样自己不愿接受的现状,都要靠不同形式的劳动去实现。心怀对美好的虔诚向往,去接受这终究要归于平凡的真实生活,和用人性光辉的一面去改变这正慢慢褪去真善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路遥.路遥文集( 三四五合卷本)[M].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2]刘海燕.润叶,依旧传统的中国女性[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9(2).
[3]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黄建国.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识[J].兰州大学学报,2005 (4).
[5]石世明.农本文化精神与生命的悲剧意识--论路遥农村小说的艺术特征.求索.2002 (5).
[6]贺智利.路遥的宗教情结明[M].小说评论,2005(2).
[7]一部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座谈纪要,小说评论[J].1897(2).
[8] 路遥.《路遥文集》(3、4、5 合卷本)[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
(作者简介:巫慕莹(1992-),女,汉族,海南海口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系2010级本科生。)
关键词: 农村;善良;爱情;劳动;生命;追求
一、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时代
路遥笔下的人物形象极富生气因而能牵动大多数读者的心,这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出身西部的贫困农村,朴素并无比艰难的农村生活即是他的创作素材也为他提供了创作灵感,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因此路遥一直以深浓的故乡情结和带着对生命的沉重感去体验生活,以陕北的苍苍黄色大地作为自己心中永恒的诗意象征。
《平凡的世界》不仅控诉了旧社会的苦难生活,也真实反映了文化大革命背景下我国农村发生的一幕幕让现代人反思的怪状:朴素忠厚的农民孙玉厚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在黄土地上辛苦劳作却依 旧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生活,不得不让长子孙少安休学回家,分担生活 的重担;"二流子"王满银贩卖了几包老鼠药便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敌对分子而进行批 斗劳改,在农村引起巨大的轰动等等。由此可见,当时的中国社会一片混乱,人民的思想封建愚昧,农村里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却不知前路究竟在何方。而一九七八年底的一声春雷,惊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民。由此开始的改革开放给整个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大胆的尝试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双水村同全国其它农村一样,大刀阔斧地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每当历史交替或者政策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新老思想都会发生激烈的碰撞,引发人们意识的分化。这种情况在《平凡的世界》中也有突出的表现。例如,田福军、孙少安推广"单干"就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非议;以孙少安、田福堂为代表的新时期第一代新型农民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开办砖厂、承包工程,他们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也受到了老一辈的劝阻及各方面的阻力,但他们也确实挖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桶金”。
路遥用《平凡的世界》,写出了那个不平凡的时代,和那些不平凡的人。
二、孙家三兄妹的不同人生
孙少安,是孙家的长子。家境的贫寒使得他13岁就失去了读书的机会,而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少安因为精明强悍的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也因为独到的眼光和远见,使他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他可以称得上是孙家的保护伞,用自己的辛劳使一个潦倒的家庭逐步稳定,让弟弟孙少平能够听从自己内心的意愿去闯闯外面的世界,也让妹妹孙兰香能够完成学业,而拥有了不同于传统劳动人民的命运。孙少安不仅要为解决基本的生活困难而努力奋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他的特殊才干和威望的嫉妒,以及与其女田润叶的情感纠葛的不满,田福堂多次利用“阶级斗争”使孙少安陷于困境。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负重前行,显示出他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抗争精神。他将内心的热情化作汗水倾注在土地上,在每天晚上累得倒头睡下时,他仿佛得到了某种巨大的满足与快乐,仿佛这种快乐弥补了生活一直给予着他的苦难。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当少安的生活真正开始柳暗花明的时候,竟要忍受与妻子的生离死别,秀莲是他的生命支柱,在他最穷苦的日子,那个温暖的怀抱给了他奋斗下去的无穷动力。可是书里只将后面的故事让我们揣测了,路遥先生,也不忍心将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妻的分离场面写下去吧。或许有人会怪少安没有勇气,去接受润叶的爱情,而苦守所谓门当户对的理念,但不可否认少安的现实主义思想确实是正确而且值得称赞的,他给不了润叶真正的幸福,不如彼此放手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人生。孙少安是农村发展的希望所在,孙少安的发展立足于他的现实性和农村实践的基础上,他是结合了农村现实情况之后谋发展的,他没有空想,他发展的原动力是求生存,而当他具有一定的经济积累时精神匮乏,反映了农村文化经济统筹发展的现实性和迫切性。
孙少平,是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物描写中着墨最多的一个艺术形象,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平民英雄典型。他敢于接受生命中苦难,并立志于用自己双手的劳动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几乎是每个年轻人刚步入社会时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出身贫寒的而卓有才华、志向远大的孙少平来说,这方面的矛盾和困惑则表现的更为突出。少平伴随着生活的苦难而出生,因而他的生命注定要遭受贫困的洗礼。而这样一个少年做的最多的事情是读书。也因为这样使他的头脑中始终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双水村,一个是农村外的大世界。少平不安于现状的性格使得他终于还是走出了农村,从揽工仔到煤矿工人,他一边勤苦地工作,供妹妹读书,一边安静地读书。他是善良的,他的善良让他遇到一些同样善良的人,让他在陌生的地方总是能有一个去处,一个依靠,所以他并不孤独。他是坚强的,他工作得最卖力,包工头都不让他离开,即使再累在煤矿不缺一天工。所以他能获得供妹妹继续读书和满足自己基本生存的钱。他是个深情的男人,也有思想有见识、不俗气的读书人。所以有田晓霞对他深深地爱恋和金秀的迷恋。田晓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寄书到恋爱,是他热情生活的支柱,他一边自卑的想着现实生活两个人的差距,一边又沉浸在田晓霞对他的爱恋之中,他浑身充满力量,不知疲倦。他是一个感性的人,这样的人总是容易受到伤害,就像少安说的一样,读书读多的人,想法总是有点古怪,让人看不透。田晓霞死后,少平去了他们相约的地方,回忆起他们曾一起度过的美好岁月和许下对未来的承诺,但回到了煤矿工作时,又差点送了性命,虽然伤好了,但脸上的伤疤,再也抹不去了,他没有接受金秀的示爱,又回到了煤矿,我想也许他无法再去深爱一个人,他已经浑身是伤。他的命运也许一开始就注定了,在最底层的善良的人,多情的人,他这样现实与理想矛盾的人,注定一身是伤。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少平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奋斗潜意识里,孙少平依然停滞在双水村农民的自私、闭壅、虚荣之中,他与双水村农民的根本区别是他牢记了田晓霞教诲,没有去背个褡裢,抓个猪崽儿,而是努力挽救了他的城市意识和城市追求。孙少安渴望孙少平回乡辅助自己的事业,农村的现实也渴望孙少平式的人物回乡发展,然而孙少平固执地智力埋没在矿井里,农村智力资源的贫乏与城市智力资源的浪费构成农村发展新的阶段性矛盾。孙少平对大牙湾煤矿来说,只是一个有头脑的劳动力,而对农村则是一个智囊库,是一个可以引领农村发展的核心人物。 孙兰香,她在书中不是一个主要任务,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艺术形象。兰香在学业和爱情上的成功完成了兄妹三人渐进的过程。她有机会接受了高等教育,接受了当时社会上最新的思想,在农村人和城市人里找到了平衡点,冲破门当户对的观念,开始并有了爱情的美好结局。家庭的贫困使得兰香乖巧懂事,而两个哥哥的支持也让兰香得以完成学业。她对爱情的选择也是理智的。兰香似乎是路遥先生留下的一个伏笔,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始终适用于那些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双水村的其他人的命运或许都会像兰香一样,越来越好,越来越散发勃勃生机。
三、田润叶的命运-不完美中的完美
田润叶,她有比较好的家庭背景,生活在文明与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这种外界环境的熏染,使她脱离了世俗之见,以现代女性的开放大胆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她“并不认为爱情就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不如两个人有情意。”因此,她不介意孙少安的贫寒家境和农民的身分,几次三番主动向孙少安表白自己的心迹,即使孙少安表现出明显的退却时,她也没有放弃。不幸的是,理智的孙少安清醒地意识到一个已经成为拿工资的公家人和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庄稼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障碍和难以沟通的距离。同时,田润叶的父亲作为传统的“门当户对”思想的维护者,也万万不会同意这桩婚事。这个双水村的能人略施小计就使孙少安遭到公社的公开批评。此时的孙少安别说“高攀”田润叶,就是在本乡本土找一个对象都难。不久,他便从山西接回了与自己般配且不要财礼的贺秀莲。田润叶的初恋以失败告终。她刚刚萌发的现代女性要求自由自主的独立意识被传统的世俗观念无情的击碎。当她陷入迷茫时,徐国强的一番“劝导”使她为了报恩接受了别人为自己安排的人生之路的所谓门当户对的婚姻。润叶暂时性的丧失了自我。但是,这种迷失只是短暂的。她很快就意识到这段婚姻不是她想要的。她是她自己的,她不能把自己与这个“陌生”男子的命运相连。在结婚初期,她与李向前的冷战和热战都证明她又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对她而言,婚姻仍然与爱情一样不可迁就。这也正是她与传统女性的极大区别。没有爱情她也会以贤妻良母的标准来对待自己的家庭。因为在她的婚姻爱情中:没有“爱人”只有“丈夫”。但是,田润叶这种现代女性追求自我的思想又很快被她浸入骨髓的传统名节观所虐杀。她没有明智与理智的选择离婚。她说:“我担不起这名声。”而李向前是发自内心爱她的,却长期处在一种无言的痛苦中,只有借酒消愁,最终酿成车祸失去了双腿。这场飞来横祸唤起了田润叶身上的传统女性的牺牲精神,她自觉自愿的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走上了自我牺牲之路。作品描写道:“田润叶自己也弄不明白,为什么多年来那个肢体完整的人一直被排斥在很远的地方,而现在她又为什么自愿走近这个失去双腿的人。”这种牺牲乃至忘我献身的精神是可歌可泣值得赞颂的,尽管润叶的结局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完美,但她收获了一个完整的家庭,重新找到了一个真实而对生命有积极精神的自我。
润叶经历过的挫折并没有毁灭她的人生的美好追求,她善良、奉献和可贵的牺牲精神,足以洗涤许多人只有自我的内心。
四、结语
还有许多许多的人物,他们不是书中的配角。每一个人物都在作者制定的文章主线上发挥着作用。爱情,知识,农民,官员等等无一不是作者想要揭示的那个年代的故事。真正了解农民的生活和信仰,也是从这本书开始吧,土地是农民的归宿,他们将汗水甚至泪水侵入大地却没有丝毫的怨言,只为那闪耀着生存光芒的粮食。像孙玉厚这一辈的老农民,怎会想到暮年的自己,能摆脱几辈人的贫困,能打出崭新的窑子,光宗耀祖,又能获得众人羡慕的眼光呢。时代的变化,政策的变化,也使农村的行政官僚体系发生着巨大变化,从合作社到家庭联产承包,变的不仅是体制,更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而固守旧时代政策并期待旧时代归来的人,如何能如愿。少安的眼光与能力,让他发现了改变生活的契机,跌跌荡荡,他还是成功了,放大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性。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改变现状的决心与勇气啊。
书中的主人公们,都是这篇黄土地上的典型人物代表,他们身上散发的人性之美,即是那一代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改变自己命运的历程,也是闪耀在黄土大地上的人间真情。
这是一部宏大的著作,里面的人物刻画的是那个年代农村的人物,里面讲述的是那个时代在黄土高原上农村发生的一幕幕悲喜剧。时代的巨变非个人能力可改变,但生活的巨变确确实实需要靠个人的辛勤劳动。要摆脱贫穷,困苦,或是各种各样自己不愿接受的现状,都要靠不同形式的劳动去实现。心怀对美好的虔诚向往,去接受这终究要归于平凡的真实生活,和用人性光辉的一面去改变这正慢慢褪去真善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路遥.路遥文集( 三四五合卷本)[M].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2]刘海燕.润叶,依旧传统的中国女性[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9(2).
[3]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黄建国.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识[J].兰州大学学报,2005 (4).
[5]石世明.农本文化精神与生命的悲剧意识--论路遥农村小说的艺术特征.求索.2002 (5).
[6]贺智利.路遥的宗教情结明[M].小说评论,2005(2).
[7]一部具有内在魅力的现实主义力作-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座谈纪要,小说评论[J].1897(2).
[8] 路遥.《路遥文集》(3、4、5 合卷本)[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
(作者简介:巫慕莹(1992-),女,汉族,海南海口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系2010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