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粗浅尝试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行的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十二册的最后一个单元,都集中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任务。然而小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和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完全不了解,妨碍了学生比较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引导起来也相当吃力。教好文言文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呢?
  一、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安排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初中学习文言文作好铺垫。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遇到的困难一定很多。如果引导不好,学生就会因文言文的生涩难懂而失去兴趣。因此,教学中应主要让学生自己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教师适当点拨讲解,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讲、对译,要重视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讲文言文之前,可以尽量以读、说译文故事的方式导入,然后再给学生读文言文原文,使学生产生较强烈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急于去领略文言文的风采,急于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这种期待心理,外在的表现是阅读的兴趣、欲望,内在的表现是已对学生引发了对文言文的感悟。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文言文提供动力,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小學生的好奇心强,初学文言文有着浓厚兴趣。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这一心理需求,适当讲一些与文言文有关的轶闻趣事、寓言、典故、文言名句等,以满足学生学习了解文言文的好奇心。其实,文言文教学属于纯粹的母语教学。虽然学生初学文言文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在词语、句式方面困难较大,尤其是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是学生初学文言文时最大的困难。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不是从零开始,也绝不像学习外国语那样毫无根基。六年级学生已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熟读了很多名言警句,这些内容的学习方法都与文言文的学习大同小异。有些文言文故事,学生早就耳熟能详,这些都是学生已具备的认知基础。当学生进入文言文这一新的学习领域时,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降低了陌生感,消除了一些畏难情绪。因此,小学阶段的这几篇文言文,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借助于注释结合自身的感性认知基础去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所以,在学生初学文言文时,要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给他们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把文言文的学习与平时的语文学习进行对比,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增强学生学好文言文的勇气和信心。
  三、探索建构新的文言文教学模式
  朱作仁教授说过:“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该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读”的作用,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文言文的教学也必须遵循这一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建构新的文言文教学模式。
  1.读通课文,了解句意。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教学中,要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注重研读的引领。在完成阅读教学的“底线”——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以“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思考”为读书路径,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2.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文言文内在的节奏。在学生朗读正确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自由地反复诵读。教师要重点指导重点语句的停顿和语调,让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课文内容。
  3.熟读背诵,积累语言。
  俗话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就强调了熟读背诵的重要性,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内容,也理解了文言文所告诉的寓意或道理后,就要让学生熟读文言文。大声朗读,要求朗读时不掉字,不加字,不结结巴巴,有适当的停顿,语速适中,直到口熟而成诵,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
  4.课后扩展,增强素质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巩固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鼓励学生改编课本剧,创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其他文献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和写特别是阅读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强弱。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识字习惯和能力,对今后的整个语文学习影响很大。教师该如何相对高效的指导低年级学生识字呢?  一、借助教材资源,营造愉悦识字氛围  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童趣,有的来自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有的来自农村生活、现代社会生活,有的来自童话故事,有的来自科学常识等,这些材料都与
期刊
合作式学习注重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将学生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的引进语文课堂,我决定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择机合作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从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到作文教学,乃至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合作學习都可派上用场。但合作学习也不是万能的,只有恰如其分地使用才能事半功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特别是学生质疑问难时,运用小
期刊
一位教育家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情感培养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也就不失为一块沃土。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活动,营造一种情感氛围,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感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
期刊
一、提问贯串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不断提疑设问并引导学生不断开动脑筋去释疑答问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发展各种优良品质。  而课堂提问就是启发式、有效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提问往往贯串于教学全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口头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判断、推理来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
期刊
“学案导学教学”是指以教师编写的学案为基础,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点播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收效甚微的“教师讲,学生听”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学案导学教学”是对目标教学、研究性学习、尝试教学等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期刊
语文教学,作为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清末阅读家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说“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不能得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朱自清亦在《朗读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他们的节奏”。洪镇涛先生也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有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
期刊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人家的孩子是神。我不是神,但我却尽力用博爱谱写着自己的人生历程。  ——题记  平平淡淡的性情,让我感到我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一种天份。  当我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踏进教育的殿堂时,我的心情是那么激动与自豪。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笑脸,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一声声“老师,您早”的
期刊
学校有一个美丽的小花园,我时常带着孩子们,穿梭其间,流连忘返。一天,我们正欣赏着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五颜六色的月季花时,一个孩子惊喜地喊道:“看,水池中有几朵白莲!”我们循声望去,只见几朵白色的睡蓮紧紧地贴着水面,迎着阳光,悄然盛开了。它不像石榴开花高挂枝头,也不像月季开花争奇斗艳,它平平凡凡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但却带给我们清香一片。看着这洁白淡雅的睡莲,我不禁浮想联翩,教师不就是那朵朵白莲吗?同样
期刊
是谁在拨动那悠扬的西江水 波涛呢喃着荷香  是谁在轻弄那连绵的旗峰山 青草荡漾着芬芳  挥一支长蒿 匀一方泥土  满载一串串绿色的憧憬 漂泊进我梦中的水乡  你是水乡 渔歌绕梁  你是水乡 长亭古道  你是水乡 晚霞夕阳  你是水乡 湖面金光  你是里水  我魂牵梦绕的江南水乡  跟随你的脚步 踏入掩映的村庄  倾听你的歌声 牵引安居的目光  凝望你的眼神 感染诗意的绽放  岁月在我眼前流淌 和谐
期刊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它们互相促进,相辅相成。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这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符合当前的语文课改精神。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中学写,提高写作能力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凭借课文,读中悟写,相机训练。  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是情真意切、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应充分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