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2013年9月29日
   地点:四川双流中学
   师:上课。
   班长: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余老师好。
   师:谢谢。请坐。大家的声音好大;我马上想到《蝉》这篇课文里的一句话,“那么小,却那么响。”有没有啊?有吧?
   生:有。
   评:巧妙地引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赞许,幽默风趣,缩短了师生心理距离,融洽了师生感情,顺势将学生引入课文,为课堂增添了美妙情趣。
   教师出示课件。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蝉》这篇小小的美文。《蝉》选自——读。
   生:《蝉》选自小思的《承教小记》。作者小思, 本名卢玮銮 , 香港作家。
   师:哦,看看课文注释,“卢玮銮”,“金銮殿”的“銮”。好,咱们开始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一遍。
   师:短文中,有微微的责备,有深深的感动,而且带着些许的怜悯和同情。
   师:听老师朗读课文。
   (师朗读一遍。)
   师:很感动人呀。好,我们先来认读一下字词。“蝉鸣”——读。
   出示课件:
   〔蝉鸣〕蝉发出的声音。
   〔零落〕凋谢;脱落 。
   〔知知不休〕一直说个不停;喋喋不休。
   〔收敛 (liǎn)〕收拢, 合拢。
   〔响彻〕响透,形容声音十分洪亮。
   〔聒聒 (guōguō)〕声音嘈杂 , 使人厌烦。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宽恕(shù)〕宽容饶恕。恕 , 饶恕。
   生读字词。
   师:有三个词要着重地理解,它们都是很高雅的词,把它们旁批在课文上。“零落”,“收敛”,还有一个很美的词“斜阳”。“斜阳”表现出一种意境。
   评:余老师的课,从来都是实实在在,绝少花架子。进入课文就是师生的朗读,深深地将学生带入文本,为后续的阅读训练活动作铺垫。词语积累训练,风格朴素,随文进行、随堂积累。
   教师出示课件:教学创意:“句”
   师:这节课,我们的活动的抓手是“句子”。
   师:请大家开始第一个动作。
   教师出示课件:概说一句,简介美文《蝉》。
   师:《蝉》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大家要动一动笔来写。
   学生静思默想,动笔书写。
   师:好。我们来概说课文。请你来。
   生1:我认为本文在写一只聒噪不休的蝉。作者从蝉的聒噪中悟出了生命的意义:用自己的力把能做的事做得更好。
   师:通过写蝉来表现一种对生活的感悟。这是感悟性的文章啊。
   生2:我觉得这是一篇借物寄意的文章,借助蝉的生命力赞扬生命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师:很好。借物抒情,借物说理。那么,这个“蝉”字前面,我们就可以加一个字,“咏”蝉,对不对?
   生2:对。
   师:吟咏事物,然后表现一个道理,这就叫“托物抒情”、“因物寄意”。
   生3:我觉得这是一篇以蝉的生命历程来告诉人们要好好生活、珍惜生命的文章。
   师:对,通过一件事或者通过一个物品来表达一个理,由物及理,由事物到道理。
   生4:我觉得是通过朋友叙说蝉的一生而令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蕴含着它生命的意义。
   师:好。大家把“朋友说”这三个字圈起来,这是这篇课文里面最巧妙的笔法,如果不用这三个字,作者很可能就要引用什么资料,那就会写得很繁琐。“朋友说”三个字,很轻巧地把蝉的生命历程给描述出来了。好,谢谢大家。我们现在一起来看对课文的概说吧。
   教师出示课件:
   《蝉》是咏物抒情的哲理美文。
   《蝉》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
   作者从烦蝉写到知蝉写到恕蝉,赞扬了蝉的生命的意义。
   《蝉》告诉我们,生活不易,好好生活。
   师:请大家做笔记。《蝉》是咏物抒情的哲理美文。所谓的道理在这里就是哲理。《蝉》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这一点是很难看出来的。“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这是“抑”,然后扬起来,“那是蝉的生命的意义”。上面的四句话,把这篇课文各个方面的特点给概括出来了。
   评:以上是课文教学的第一板块:“概说一句”。此次活动有多方面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在动笔之中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的小结提炼精准,语言精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阅读文本的技能。
   师:请大家开始第二个动作:笔记几句。
   师:继续。再做笔记。我们刚才是“概说一句”,现在是“笔记几句”。
   教师出示课件:笔记几句 增加知识积累
   师:第一句话,什么叫哲理散文呢?蕴含着智慧,表达出深刻道理,让人警醒的优美散文叫哲理散文。第二句话,咏物抒情。这是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写作手法。在小学里面你们已经学过《石灰吟》,它就是咏物抒情的。在小学里面,你们还学过《竹石》,它也是咏物抒情的。第三句话,先抑后扬,欲扬先抑。这八个字是一个意思,就是先抑后扬。准备从正面来说,却从反说开始,从而形成文中波澜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的正说,就是“啊,蝉,你小小的生命多么了不起呀。”这是正说。但作者不这样说。他先说这蝉很烦人,很讨厌,很吵人,然后听了朋友的一番话觉得蝉很了不得,于是感悟出了生活的道理。还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引出事物—描述事物—顺势引申。这是咏物抒情文章的基本章法。什么是章法呢,就是思路,就是结构。你们把这十二个字领悟到了,那么这篇课文中的《贝壳》就不用老师教了,完全可以自学。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引出事物“的部分标出来;把”描述事物”的部分标出来;把“顺势引申,点明道理”的地方标出来。然后请你们速读《贝壳》,用“引出事物,描述事物,顺势引申”的思路分析方法去自读、分析《贝壳》这篇短文。
   评:以上是课文教学的第二板块:“笔记几句”。教师对课文蕴含的知识点进行了细致的解说,并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化解了教学的难点。并且由一课走向一类,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厚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
   教师出示课件:背读几句 感受精妙手法
   师:现在是我们的第三次学习活动。背读几句,其实是背读整篇文章。背读的目的是感受课文精妙的写作手法。
   师:大家看课文,课文的精妙手法在哪里呢。就在“引出事物”,“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描述事物”,“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一直到“朋友说”都是描述事物;然后“顺势引申”,“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用五分钟的时间背吧,各自背起来。
   生大声背读课文。
   师:好吧,一起来背。“它就是”,背。
   生大声背诵课文。
   师:了不起。背得好。大家看,咏物抒情,先抑后扬,引出事物——描述事物——顺势引申,字词里面渗透着微微的责备,又有深深的感动,多美妙的美文《蝉》啊。
   出示课件:最美妙的表达技巧在于“朋友说”三个字。
   师:老师前面已经告诉过你们,文中最美妙的表达技巧就在于“朋友说”三个字,很柔和,很圆润,很自然地将“蝉”的生活现象引出来了。
   评:以上是课文教学的第三板块:“背读几句”。这里的背读指导,巧妙地与上一个活动的小结形成呼应,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课文的章法特点,积累语言,为下一步学生品析意趣、抒发感受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出示课件:改写一句 品析优美意趣
   师:这是我们最后一个学习动作,品析文章的优美意趣。让我们通过对蝉的吟咏来感受更美好、更有趣的生活道理。
   出示课件:
   任务:用一个精短的句子,替换文中“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句话。
   出示课件:
  蝉
  小思
   今年, 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 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 窗外蝉更知知不休, 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 , 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 透明的翅收敛了, 身躯微微颤动, 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 竟响彻一个夏天! 曾这样问: 何必聒聒? 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 知道吗? 它等了17 年, 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 它从泥土中出来, 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 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 出来就活一个夏天, 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 天,都不过要好地活过。
   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师:“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句话是作者的感悟,老师将它换成了横线,想想,你将写一个什么样的句子来表达你的感悟呢?
   学生静思默想,动笔写作。
   师:我们一起来倾听大家的声音。
   生1:我改的是“哦,那是蝉的力量,是蝉生命的力量。”
   师:嗯。赞叹蝉的意志,等十七年,仍然要出土,然后高声歌唱。写得好。
   生2:哦,虽然蝉只活了一个夏天,但那是蝉的生命的精彩绽放。
   师:精彩生命的绽放,好!
   生3:哦,那是蝉活着的意义,也表现出了我们人生的意义。
   师:那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好好地活过,珍惜每一个日子。每一个日子都要歌唱。
   生4:哦,蝉的生命意义告诉我们,生命无论多么短暂,都要活出自己的璀璨。
   师:多好。“璀璨”用得好。晶莹的,闪亮的生命之光。
   生5:哦,蝉的生命历程告诉我们,即使那么坎坷,也一定要好好地生活。
   师:痛苦大于快乐。但是当快乐来到的时候,就要享受它,就要珍惜它。
   生6:我改的是“哦,蝉生命的意义是以存在的时间来尽情地表现精彩。”
   师:活着就要精彩。
   生7:我改的是“哦,那是蝉存在的理由,那是蝉活着的意义。”
   师:因为珍惜生命,珍爱生命,这就是理由,没有其它。
   生8:我改的是“哦,那是蝉生命中最艰难的,也是最快乐的回忆。”
   师:啊,用歌声来回忆自己曾经经历的黑暗岁月。太妙了。
   生9:哦,那就是蝉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历程。
   师:生命的历程有黑暗,也有光明。
   生10:那真是蝉的生命历程中上演的最华丽、最精彩的一幕。
   师:小小的生命中绽放出的是生命的意义。
   生11:哦,那是蝉对生命的渴望,就算只有一个夏天,它也会放声歌唱。
   师:“渴望”二字用得太好了。
   师:谢谢大家。我们来小结一下吧。看看老师的感悟。
   出示课件。
   生大声齐读:哦! 它为光明而歌唱,为自己的生命而歌唱!
   出示课件。
   生大声齐读:哦!珍惜每一秒明亮的光阴!
   出示课件。
   生大声齐读:哦!承受磨难,高歌欢乐!
   出示课件。    生大声齐读:哦!在黑暗中积蓄力量,为的是到高枝上歌唱!
   师:做笔记吧。哦!它为光明而歌唱,为自己的生命而歌唱!又是一番道理,这就是蝉的生命的意义。
   生做笔记。
   师:在黑暗中积蓄力量,为的是到高枝上歌唱!哲理句呀。这就是蝉的生命意义给我们的感受。我们可以说,我愿做一只蝉,我能够忍受长久的黑暗,为的是到高枝上歌唱。
   评:以上是课文教学的第四板块:“改写一句”。这个环节是依托课文设计的生动活泼的写作训练,是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意趣的一种侧面手法,它将学生的课文学习引向更为深刻更为广阔更为自主的境界,很高雅,很巧妙,而且极具训练力度,能激发学生理性思维的火花。
   师:好,谢谢同学们。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大声齐说:余老师再见。
   师:那么小,却那么响亮。谢谢。
   评:结束语与开课语形成美妙的照应,首尾圆合,余味无穷。
   总评:余老师《蝉》的教学设计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个完满的“圆”,它的完整性、流畅性、延伸性、开放性,无不折射出迷人的美的气息。他的课极其优雅地展现了语文教学中的“建筑美”,不仅美在宏观的课堂结构,而且美在微观的每一个细节。全课以“句”为主线,通过“概说一句”、“笔记几句”、“背读几句”、“改写一句”等四个板块来推进教学。第一个板块意在“切入”,目的在于对课文形成整体上的认识;第二个板块意在“强化”,以笔记的方式将老师提炼出的精美的知识点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第三板块意在“固化”,通过背诵达到语言积累,深度储藏的效果;第四个板块意在“深化”,即通过“写”的方式来侧面“读”懂课文蕴含的深刻意味。四个板块的活动安排,层层推进,循序渐进,如行云流水,起承转合,无不妥帖舒畅,有一气呵成之美。四个板块的活动对学生的训练力度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而每一个板块都有学生充分而深入的活动,都有丰富而扎实的积累。余老师不仅智慧地提炼并巧妙利用课文里面的教学资源,而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由整体到局部,由读到写,由感性到理性,动静结合,每一个板块都确保学生能占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既积累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高效的语文课。
   [作者通联:余映潮,武汉市洪山区珞狮南路大华南湖公园世家(一期) 2-7-301;吴慧玲,广东东莞市可园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要准确到位地拉近教师、学生和文本的距离,需要找准和抓住最佳切入点,这是被广大教师普遍认同的教学策略。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其内容的庞杂性和繁复性。任何一篇课文都包含了很多内容,涵盖了很多的信息,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注重三基目标的设立和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当堂教学的任务目标、教学文本的自身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其教学切入点,将教师、学生、文本有机地整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
3月8日上午,受我院邀请,来自省内的十余位中学语文教育界的专家、特级教师等齐聚湖北大学文学院,就中学语文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研讨,会议由文学院院长刘川鄂主持,学院党委书记郭康松、《中学语文》杂志主编潘纪平等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的史绍典、秦训刚,武汉市教科院朱长华、何永生,江汉大学韦志成、武汉中学萧兴国、华师一附中胡茂良、武昌实验中学董有建、黄石二中费新岸、武汉六中胡明道、水果湖
先来谈谈教学内容。“百度百科”这样解释道:“当下正值新课程改革,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素材”常作写作术语,用于课堂教学,似乎以“(教学)资源”一词取代为好。“信息”实际上大于并包含“素材”,概念未免太宽泛,那么从学科认知的层面来看,除去“素材”(即资源),课堂上呈现的最吸引
重读《陌上桑》,发现了两种对话:同空间的潜对话、异空间的浅对话。  “对话与潜对话”是法国新小说作家和理论家娜塔丽·萨洛特在意识流小说理论、心理分析学说和复调小说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的新小说理论。  “潜对话”即只发生在内心中的不具有外在具体形式的对话。它既可以是某一个人物想象中可能发生的对话,也可以是某一个人物回忆中已经发生过的对话,还可以是人物之间目前在内心中发生的并未发而为声,也不一定形之于色的
在实验稿基础上修订的语文新课标(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一种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浪潮中,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逐渐被摒弃,伴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的不断深入,以问题探究为
时下,文言文教学的“快捷通”令人扼腕。  在最近观摩的一节《荆轲刺秦王》文言文公开课上,我见到了这样的一幕——  教者精心制作了课件,围绕课件展开了课堂教学。一开始呈现了文章写作的背景,然后直接呈现本课要重点把握的文言现象:文言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围绕这个“纲”,开展自主学习,寻找文中分别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现这些文言现象。学生自主寻找之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级层面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江西高考作文道出了许多学生的心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一时间成了热门话题,各个学校也争相行动起来,语文这位曾经退到悬崖边跳舞的主角似乎又回到了舞台中央。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去外面交流学习的机会很少,拿着从网上下载来的各类资料,却不知道怎样用在“孤陋寡闻”的农村孩子身上,最后很多人又回到了原点。我大胆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尝试着对教学模
《前赤壁赋》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被历代文人视为千古绝唱之作,认为它是宋代文赋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宋人唐庚(与苏轼有生活交集,是小同乡,贬所又同为惠州,兼之文采风流,当时有“小东坡”之称)说:“余作《南征赋》,或者称之,然仅与曹大家辈争衡耳。惟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①可见此文甫就,便名冠天下。  关于该文的主题思想,我们常见的说法是:文章开篇展现了一幅逍遥游乐
无论是“再现课堂”,还是“生成课堂”,它们都不能“独善其身”,都不是“空中楼阁”,都要面对一个共同的背景:课前的准备。然而,“再现课堂”和“生成课堂”,在对待“准备”的态度上是有霄壤之别的。  在“再现课堂”上,首先要准备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显而易见,就不展开来谈了);其次要预备教学流程,比如课堂导入、检查字词、范读课文、文本切入、问题研讨(问题1……问题N)、课堂总结、当堂练习、课后作业,其中文本
当前,作文训练都提倡创新,要求学生写个性文,但从实际来看,效果却极其有限。毕竟思维敏捷、文学素养高的学生少之又少,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写出中规中矩的文章已是相当不错了。  而高考考场作文,是短时间的速成之作,必须倚马可待,立等可取。不仅要求速度快而且要求质量高,考生在短时间内,写出质量高能够引起阅卷人兴趣的好文章,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模仿了。  学生习作始于模仿,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模仿就是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