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人际关系,不仅对幼儿当前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发展具有直接影响,还会长久影响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学校适应与学业表现。在幼儿园,大部分教师能够认同自己与幼儿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然而在行动上还是习惯充当师者角色,处于主导地位。有的教师甚至比较强势,幼儿则处于从属地位,二者不完全平等。家长眼中的师幼关系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教师在师幼交往中不能做到一视同仁?我们采访了数位家长和园长,力求探寻目前师幼关系面临的问题。
家长声音
老师很“凶”
某天,欣欣回家后,和我分享幼儿园的生活点滴。她跟我说,在娃娃家游戏中,有个小朋友跟她抢玩具,她跟老师说了这件事,表示自己也想玩。老师就过去跟那个小朋友交流,结果只是象征性地说了句“要懂得分享”,就去干其他事情了。欣欣没有玩到喜欢的玩具,回家后很沮丧,还说老师不管她。还有一次,班里的小男孩不小心碰了欣欣一下,欣欣摔倒后眼角受伤了,恰巧主班老师不在,保育老师并没有询问欣欣的情况。我和老师沟通,老师说会核实情况,却再无下文。
有时候,老师好像能够自动屏蔽这些“求助”“询问”信号,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和老师交流了,因为总是得不到回应,还会觉得老师很“凶”。
欣欣妈妈
又爱又怕
果果对老师可以说是又爱又怕。在幼儿园,老师会很用心地照顾果果,他们之间建立了充分的信任,所以果果爱老师。
同时,果果进入集体生活,必须学会一些规则,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威信,会有一些强制性要求,比如不准挑食、要排队洗手、定时上床睡觉等,果果对老师也有所畏惧。
个性方面,果果比较内敛,他一般不会主动提出问题和需求,更多表现为去适应集体规则、完成老师的要求。就算上厕所,他也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哪怕自己有需求,老师没喊他,他也不会去。这件事导致他尿了好几次裤子,后来我和老师沟通,老师慢慢鼓励他,他才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果果妈妈
伤害自尊心
小葵刚上幼儿园时,幼儿园对于他来说是全新的环境,老师也是陌生的对象,因此出现分离焦虑,经常哭闹。不只是小葵,班里还有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也闹着要回家。我记得那时的带班老师是个新手老师,可能第一次遇到好几个孩子同时哭闹的情况,就出现了一些过激的情绪,用语言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虽然事后老师也向我们几位家长说明了情况,但还是有点不能接受,而且也不知道会不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尊重孩子的人格,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想法,耐心地启发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才是老师应该做的。如果一味地要求、命令甚至责备孩子,带来的只有负面情感体验。
小葵妈妈
师幼配比不平衡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 张红宁
近些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落实,亦师亦友的良性师幼关系正在形成。目前,师幼关系面临的较大问题是师幼配比不平衡。我们所追求的高质量师幼互动,需要教师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并为幼儿提供“量体裁衣”的教育,而师幼配比的不平衡会极大降低师幼互动的质量。教师不能对幼儿教育的适应性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对幼儿发起的各种互动信号无法及时回应。
理想的师幼配比模式是1:10,也就是一位专任教师配十名幼儿,这里面不包括保育教师。很明显,我们现在还无法达到这个配比。在一视同仁的问题上,教师们肯定希望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可是按照经验来说,一个班最容易受到关注的首先是不適应集体生活的幼儿,然后是思维灵活、主动进行交往的幼儿,处于两端中间的幼儿,教师的关注度则会下降。
不敢放手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玫瑰第二幼儿园园长 张晓梅
就我的观察来看,我园的师幼关系基本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教师会有意识地尊重幼儿,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特点设计活动。但在一些场合,还是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一面。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地位,不敢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同时,我园教师队伍整体偏年轻化,教师在组织活动或教学时,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设想安排活动内容。虽然教师的预设是基于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及对幼儿的了解去执行的,但全班二三十个幼儿都在一起活动,可能无法达到教师预测的效果,甚至会出现教师牵着幼儿走的现象。
比如公开课上教师提问时,我发现教师会给那些聪明乖巧的幼儿更多学习、表现和锻炼的机会,经常向他们提问,忽视了那些能力较弱或者调皮的幼儿。
以权威压制幼儿
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幼儿园园长 谢辰卿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充当的角色是朋友,已能充分意识到与幼儿平等相处的价值。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幼儿教师习惯充当师长角色,认为自身与幼儿是“上”对“下”的关系,在行动上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使得师幼之间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平等。不少教师会以强制、管教的方式对待幼儿,理由是从严管教是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表现在一日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中——
在自由活动中,会听到教师说:“你们玩这些玩具太吵了,去看书吧,要安静一点。”在数游室中,教师介绍游戏材料时说:“这个标签的玩具是给中班小朋友玩的,玩完以后需要按照标签把玩具放回去。”当幼儿去选择材料的时候,教师还会不停地提醒:“这是哥哥姐姐的玩具,你们不会玩,放回去吧。”这种做法忽视了幼儿探索的好奇心,否定了幼儿的学习能力。在集体活动中,对于幼儿好奇探究的问题,教师有时候会不耐烦,敷衍了事:“这个问题和我们的活动没有关系,我们来看……”教师在开展绘本活动的时候,故事讲到一半,坐在椅子上的一个幼儿说:“我知道这个故事……”教师有些许诧异,继而说道:“你听过,可是别的小朋友没有听过。”教师原本计划新授故事课,现在,有的幼儿已经知道了故事情节,教师就开始责怪他,或者直接忽视这个提前“剧透”的幼儿。
教师的确在社会地位方面优于幼儿,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对话互动中可以压制幼儿。对话互动的核心就是平等性,师幼双方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不存在控制与压制的关系。教师与幼儿双方各有优势,教师在知识经验、社会常规等方面优于幼儿,而幼儿在直觉、想象方面的天然表现力是教师无可比拟的。因此,对话不能是强制的、被人操纵的,应是双方的一种平等交流。
家长声音
老师很“凶”
某天,欣欣回家后,和我分享幼儿园的生活点滴。她跟我说,在娃娃家游戏中,有个小朋友跟她抢玩具,她跟老师说了这件事,表示自己也想玩。老师就过去跟那个小朋友交流,结果只是象征性地说了句“要懂得分享”,就去干其他事情了。欣欣没有玩到喜欢的玩具,回家后很沮丧,还说老师不管她。还有一次,班里的小男孩不小心碰了欣欣一下,欣欣摔倒后眼角受伤了,恰巧主班老师不在,保育老师并没有询问欣欣的情况。我和老师沟通,老师说会核实情况,却再无下文。
有时候,老师好像能够自动屏蔽这些“求助”“询问”信号,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和老师交流了,因为总是得不到回应,还会觉得老师很“凶”。
欣欣妈妈
又爱又怕
果果对老师可以说是又爱又怕。在幼儿园,老师会很用心地照顾果果,他们之间建立了充分的信任,所以果果爱老师。
同时,果果进入集体生活,必须学会一些规则,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威信,会有一些强制性要求,比如不准挑食、要排队洗手、定时上床睡觉等,果果对老师也有所畏惧。
个性方面,果果比较内敛,他一般不会主动提出问题和需求,更多表现为去适应集体规则、完成老师的要求。就算上厕所,他也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哪怕自己有需求,老师没喊他,他也不会去。这件事导致他尿了好几次裤子,后来我和老师沟通,老师慢慢鼓励他,他才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果果妈妈
伤害自尊心
小葵刚上幼儿园时,幼儿园对于他来说是全新的环境,老师也是陌生的对象,因此出现分离焦虑,经常哭闹。不只是小葵,班里还有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也闹着要回家。我记得那时的带班老师是个新手老师,可能第一次遇到好几个孩子同时哭闹的情况,就出现了一些过激的情绪,用语言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虽然事后老师也向我们几位家长说明了情况,但还是有点不能接受,而且也不知道会不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尊重孩子的人格,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想法,耐心地启发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帮助孩子及时纠正错误,才是老师应该做的。如果一味地要求、命令甚至责备孩子,带来的只有负面情感体验。
小葵妈妈
师幼配比不平衡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 张红宁
近些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落实,亦师亦友的良性师幼关系正在形成。目前,师幼关系面临的较大问题是师幼配比不平衡。我们所追求的高质量师幼互动,需要教师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并为幼儿提供“量体裁衣”的教育,而师幼配比的不平衡会极大降低师幼互动的质量。教师不能对幼儿教育的适应性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对幼儿发起的各种互动信号无法及时回应。
理想的师幼配比模式是1:10,也就是一位专任教师配十名幼儿,这里面不包括保育教师。很明显,我们现在还无法达到这个配比。在一视同仁的问题上,教师们肯定希望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可是按照经验来说,一个班最容易受到关注的首先是不適应集体生活的幼儿,然后是思维灵活、主动进行交往的幼儿,处于两端中间的幼儿,教师的关注度则会下降。
不敢放手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玫瑰第二幼儿园园长 张晓梅
就我的观察来看,我园的师幼关系基本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教师会有意识地尊重幼儿,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特点设计活动。但在一些场合,还是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一面。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地位,不敢放手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同时,我园教师队伍整体偏年轻化,教师在组织活动或教学时,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设想安排活动内容。虽然教师的预设是基于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及对幼儿的了解去执行的,但全班二三十个幼儿都在一起活动,可能无法达到教师预测的效果,甚至会出现教师牵着幼儿走的现象。
比如公开课上教师提问时,我发现教师会给那些聪明乖巧的幼儿更多学习、表现和锻炼的机会,经常向他们提问,忽视了那些能力较弱或者调皮的幼儿。
以权威压制幼儿
上海市普陀区管弄新村幼儿园园长 谢辰卿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与幼儿相处时充当的角色是朋友,已能充分意识到与幼儿平等相处的价值。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幼儿教师习惯充当师长角色,认为自身与幼儿是“上”对“下”的关系,在行动上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使得师幼之间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平等。不少教师会以强制、管教的方式对待幼儿,理由是从严管教是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表现在一日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中——
在自由活动中,会听到教师说:“你们玩这些玩具太吵了,去看书吧,要安静一点。”在数游室中,教师介绍游戏材料时说:“这个标签的玩具是给中班小朋友玩的,玩完以后需要按照标签把玩具放回去。”当幼儿去选择材料的时候,教师还会不停地提醒:“这是哥哥姐姐的玩具,你们不会玩,放回去吧。”这种做法忽视了幼儿探索的好奇心,否定了幼儿的学习能力。在集体活动中,对于幼儿好奇探究的问题,教师有时候会不耐烦,敷衍了事:“这个问题和我们的活动没有关系,我们来看……”教师在开展绘本活动的时候,故事讲到一半,坐在椅子上的一个幼儿说:“我知道这个故事……”教师有些许诧异,继而说道:“你听过,可是别的小朋友没有听过。”教师原本计划新授故事课,现在,有的幼儿已经知道了故事情节,教师就开始责怪他,或者直接忽视这个提前“剧透”的幼儿。
教师的确在社会地位方面优于幼儿,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对话互动中可以压制幼儿。对话互动的核心就是平等性,师幼双方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不存在控制与压制的关系。教师与幼儿双方各有优势,教师在知识经验、社会常规等方面优于幼儿,而幼儿在直觉、想象方面的天然表现力是教师无可比拟的。因此,对话不能是强制的、被人操纵的,应是双方的一种平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