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生“材”有道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x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是缺少必需的前提条件,就办不好或办不成事情。写文章也是这样,没有材料,写作技巧再好的人也写不出动人的好文章。因此写好作文的前提条件便是占有材料。
  下面就介绍几种实用高效的作文生“材”之道。
  一、从课本中生“材”
  活用课本,深挖教材,是我们永远要重视的生“材”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积累语文课本中有关篇目章节内容、相关故事、典故以及经典例子。写作时将其组合转借到文章里,让文章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借用课本中的事例等素材,应该注意紧扣论点,精心选择能够突出中心的材料,并且做到材料典型充实,论证层次清晰,语言简洁;二是转借课本材料时要尽量灵活运用,最好不要只是引用事例,可化用诗句作标题,可演绎典故来分析,可引用名句作论据,这样才能体现考生的文化底蕴。如,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问心无愧 君子之乐》片断:君子之乐是孟子“仰无愧于天,俯不祚于人”的高歌;君子之乐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坦荡;君子之乐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仰无愧于天,俯不祚于人是君子之乐也。该文中使用的材料全部来自教材且为广大考生所熟知。
  二、从时代生活中生“材”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作文生“材”,始终要围绕那些紧贴时代脉搏的,为当下多数人所关心、谈论的,代表着当下人们共同审美取向的材料。考生积累到这方面的材料,写出来文章一般都比较贴近读者的生活,更容易被读者理解、接受。时事材料,既能使文章的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又能彰显出考生对社会生活、对国际国内新闻极强的敏感性,常常受到阅卷老师的好评。每年就有不少考生在文章中选用感动中国的新闻人物事例以及新近发生的新闻热点材料,从而使文章因洋溢着鲜明的时代色彩而获得满分,如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拒绝平庸》:拒绝平庸不是哗众取宠,那个自己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女,只是对平庸的另一种注解;拒绝平庸不是盲目自大,那个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并挥霍青春的狂妄女,注定只是平庸的附属品;拒绝平庸不是轻视生命,那个在校园里飙车的“欺实马”,自称“我叔叔是×××”的嚣张男,不是彻彻底底的平庸,又是什么呢?拒绝平庸不是只对着自己“微笑”,而是要向全世界的人开怀大笑,否则只是自找没趣,所有只是“标新立异”,空谈误韶光。要积累好实事材料,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多看新闻,多读报纸,关心时事,做一个有心人。同时,写作时不要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要能拓展开,纵横捭阖,挖掘材料深层次的意义。
  三、从古人、名人中生“材”
  虽然在“故纸堆”中“讨生活”已被专家们诟病,但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仍有大量考生因用活古名人而获用高分,这对备考的学子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诱惑。我认为关键不是用或不用,而是用得活不活,用得巧妙不巧妙,用得机智不机智。如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人生的斗士》:他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还是一位永远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是的,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他的非凡的科学成就,其原因中更值得人称道的是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这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伟人,人生的斗士。
  这位考生选择了霍金作为写作对象,并把他作为人生的斗士来写。在对人物精神的准确把握下,深入地阐述了在人生的历程中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是多么的重要。这位考生深谙考场作文的取胜技巧,紧紧围绕标题,深入挖掘霍金身上的闪光点,并注意寻求人物身上闪现出来的与自己文章相契合的内容,来构思为文,从而成就了这篇意蕴深厚的美文。
  因此考生们要去“亲近”几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人、名人,全面收集他们的材料,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多多运用,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以不变应万变。
  当然,通向终点的道路不止一条,达到目的的方法不止一个,以上只是就常见易操作的方法进行了示范分析。高考作文伤不起,没有硝烟的考场以得分为要务。因此要想得分,一要练好内功,平时注意广泛阅读积累材料,储备“粮米”;有了内功,还要学会“炊米之道”,要学会自圆其说,让观点统摄材料,把观点融入材料,深谙此道,才能笑傲考场。
其他文献
语文老师有责任把孩子引向生活,引向现实,引向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由此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字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提高语文素养。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熏陶,使他们在学习祖国的语文文字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因此,可以精心预设一些语文活
期刊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日益密切、广泛,各种竞争日益激烈。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对人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但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大多仍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这严重地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自学习惯的形成。那么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总结、表达等能力呢?  一、听  俗语说“听话听音”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也应适当加强“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把握好教育教学的尺度,关注教学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想: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疏松的土壤能令植物更茁壮地成长,宽松的环境能让人心灵更健康的发展。老师的宽容与谅解,平等民主、和谐的
期刊
特级教师于漪说“观念转变影响改革的全局,观念转变了,就能居高临下,看得清楚,看得透彻,纠缠在一起的问题也比较容易剥离,一通百通。”  ——题记  许多教师不能不说不爱学生,生怕学生学不会,担心学生有一个掉队,于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拼命地给学生补课、布置大量的作业。可结果往往是自己心力交瘁,而学生却日益兴趣索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高耗低效的令人疲倦的状态,欲罢不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现象的形
期刊
(一)相关文本  阅读教学中,相关文本是最为常用的教学凭借,一些节选的课文更是如此。  一位老师教学萧红的《(节选)》时,和学生一起从文中读出“快乐”之后,问道:“我们在课文朗读和语言品味的过程中,读出了文章的快乐。但作者真的快乐吗?……有没有同学读出了‘不快乐’?”当一部分同学从文章的一些词句、语段中读出字里行间的不快乐,而另一部分同学却不能形成共鸣的时候,老师引出了小说里的一段内容。  等我生
期刊
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是主体,满堂灌,学生是客体、被动听。其结果是学生的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学生质量的下降。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一、教学方式上教师变主讲为主导,学生由主听到主动  在教学中,教师的注意力首先应该是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主动性逐渐加强,摆脱自然天性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第斯多惠说:“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优秀
期刊
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智力技能,但非智力因素在写作中也不能忽视,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除注意智力因素的培养外,必须重视激发非智力因素。在作文教学中,激发非智力因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兴趣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源泉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为提高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更是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或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工作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扎实的写作基础,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成了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使学生的生活真正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一)生活是作文的唯一信息来源  “
期刊
典故是指在诗文里间接或直接引用前人诗文中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名篇佳句以及各种历史故事。古代诗词作者大多喜欢用典故,使自己撰写的诗文涵义更加丰富,隽永,含蓄,深刻,增加文学色彩,意味更加深远,作为修辞手法称为“用典”。认识用典的作用,掌握用典的类型,是我们正确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准确把握作者意图的关键,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弄清了用典,就为欣赏古代诗词扫除了“路障”。  一、古诗文中常见的用典种类  1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可见,良好的班集体非常重要,可以对其成员进行强有力的感化、影响和控制。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和造就适应现代化社会人才的客观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呢?  一、了解学生和班集体  作为班主任,不但要了解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思想情况、身体情况、学习情况、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