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是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关键词】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陶行知也指出:教师要做“既能负指导责任”,又“要学生负学习责任“的先生。
一、识字教学生活化
扬州大学顾黄初教授说:“从古至今,蒙童入学,首先要解决的是识字写字问题。对于七、八岁的孩子一年要掌握几百个汉字,这么巨大的识字量,让很多孩子感到痛苦。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也更着眼于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汲取多种方法努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运用多种生活化的方式来努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爱交好朋友。平时教学中,我们形象地将生字称之为“生字宝宝”“小苹果”等等,孩子一听,就会产生亲切感。这些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整个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孩子就开始愉快的识字。我们也经常采用猜谜语、编顺口溜、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送信、摘苹果、开火车、跨栏等游戏方式来记忆汉字。如果遇到一些抽象、难以理解、表达动作的生字时,我会指导学生运用身体的部位、面部表情来进行表演。巧妙的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的“枯燥无味”的问题。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潜移默化地熏陶下,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了独特识字的能力,为以后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品读文本生活化
(一)激趣导入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语第四册教材《雨后》一课时,我在导入新课时这样说:“夏天到了,天气变得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可不一会儿,太阳公公又露出了他的笑脸。小朋友,大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练习说话。我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唤起了他们对快乐生活的回忆,既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思维敏捷,精神集中,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愈活跃,学习情绪愈饱满。学生在快乐中获取了知识,学有所乐,亦能学有所得。
(二)精读感悟生活化
真正的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和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走进本文世界,从而跟文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感想,初步的印象和大概的了解,即感知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领会文章主旨,思想脉络,以及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获得情感共鸣。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语第六册教材《赶海》一课第2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赶海的“趣”,感受我想赶海的迫切心理。我精心设计富有生活化的设问,孩子们在这种生活化表演和反复朗读中,感受到了“我”童年赶海的乐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结语升华生活化
在教完一篇课文时,老师精彩且富有生活化的语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孩子也会因此受益匪浅。因此,我很重视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丝毫不疏忽。这样一来,在一篇课文学完的时候,领悟到的道理或者受到的情感熏陶和盘托出。
在这样生活化的课堂上,我们以全新的理念去放飞学生的思维,搭建深层对话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构筑生命对话的语文世界,让学生的思想情趣在课堂内外得到升华。
三、作文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作文之间的重要关系。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抒发真情实感,那么,只有走“生活化作文”之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一)关注亲人
在当今社会,大多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很多学生在家都没做过家务,也没设身处地地替家人想过什么,从没体验过他们生活的艰辛,只知道享受现有的美好生活。因此,在假期,我布置学生写一写《我的亲人》《爸爸妈妈的一天》等作文。这样,激起了孩子们关注家人的热情,也慢慢地懂得了替家人着想。看着孩子们发自肺腑的文字,我看到了一个个懂事的孩子,也仿佛看到了孩子因为这次生活体验,萌发了对亲情的感受,他们在冥冥之中仿佛肩上也有了那么一点责任心,对于现在的孩子,真是难能可贵啊!
(二)关注同伴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过:“生活与作文”,好比“水与鱼”的关系,作文就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材料。事实上,学生在校与同伴相处的时间、与同伴的交流也是最多的。很多孩子和同伴是最有话可讲的,而是最富有情趣的。平日里,看着他们开心地聊天、快乐地游戏,我心头也乐滋滋的。所以,我经常利用作文课、活动课,经常让孩子一起交流看书心得,跟同伴玩游戏等等。
(三)关注家乡和民俗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的家乡有着它特有的淳朴、真诚美,也孕育了一方方浓郁的乡土文化。前不久,我们班开展了“走进家乡,感悟家乡,描绘家乡”的作文实践活动,孩子们用真心去捕捉写作素材,上网查资料、阅读课外读物、向长辈请教,从中他们了解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总之,“生活化”作文让生活搭建作文的舞台,以广阔的生活背景为依托,让生活为作文营造一方沃土,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启迪他们触发灵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从而不断地完善人格,滋润心灵,升华感情。
四、作业设计生活化
韩雪屏教授在《国外母语课程教材管窥》一文中指出:“近年来,作业从简单、重复的记忆性习题发展为主动、细致的理解性习题;从单篇选文发展为多篇选文的综合比较型习题;从课堂和家庭作业发展为实践性的习题;从个人独自完成的习题发展为需要伙伴和小组合作的习题等等”。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凭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学工作者。语文教学无处不在,我们也正运用着陶先生的“生活化教学”理论来践行课堂教学,学生也定能在这样的生活化课堂上激发学习的兴趣,陶冶自己的情操,升华自己的情感!
(编辑:董 娇)
【关键词】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陶行知也指出:教师要做“既能负指导责任”,又“要学生负学习责任“的先生。
一、识字教学生活化
扬州大学顾黄初教授说:“从古至今,蒙童入学,首先要解决的是识字写字问题。对于七、八岁的孩子一年要掌握几百个汉字,这么巨大的识字量,让很多孩子感到痛苦。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也更着眼于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汲取多种方法努力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运用多种生活化的方式来努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爱交好朋友。平时教学中,我们形象地将生字称之为“生字宝宝”“小苹果”等等,孩子一听,就会产生亲切感。这些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整个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孩子就开始愉快的识字。我们也经常采用猜谜语、编顺口溜、给字娃娃找家、找朋友、送信、摘苹果、开火车、跨栏等游戏方式来记忆汉字。如果遇到一些抽象、难以理解、表达动作的生字时,我会指导学生运用身体的部位、面部表情来进行表演。巧妙的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的“枯燥无味”的问题。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潜移默化地熏陶下,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了独特识字的能力,为以后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品读文本生活化
(一)激趣导入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语第四册教材《雨后》一课时,我在导入新课时这样说:“夏天到了,天气变得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突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可不一会儿,太阳公公又露出了他的笑脸。小朋友,大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练习说话。我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唤起了他们对快乐生活的回忆,既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思维敏捷,精神集中,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愈活跃,学习情绪愈饱满。学生在快乐中获取了知识,学有所乐,亦能学有所得。
(二)精读感悟生活化
真正的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和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走进本文世界,从而跟文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感想,初步的印象和大概的了解,即感知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领会文章主旨,思想脉络,以及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获得情感共鸣。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语第六册教材《赶海》一课第2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赶海的“趣”,感受我想赶海的迫切心理。我精心设计富有生活化的设问,孩子们在这种生活化表演和反复朗读中,感受到了“我”童年赶海的乐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结语升华生活化
在教完一篇课文时,老师精彩且富有生活化的语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孩子也会因此受益匪浅。因此,我很重视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丝毫不疏忽。这样一来,在一篇课文学完的时候,领悟到的道理或者受到的情感熏陶和盘托出。
在这样生活化的课堂上,我们以全新的理念去放飞学生的思维,搭建深层对话的平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构筑生命对话的语文世界,让学生的思想情趣在课堂内外得到升华。
三、作文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作文之间的重要关系。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抒发真情实感,那么,只有走“生活化作文”之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一)关注亲人
在当今社会,大多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很多学生在家都没做过家务,也没设身处地地替家人想过什么,从没体验过他们生活的艰辛,只知道享受现有的美好生活。因此,在假期,我布置学生写一写《我的亲人》《爸爸妈妈的一天》等作文。这样,激起了孩子们关注家人的热情,也慢慢地懂得了替家人着想。看着孩子们发自肺腑的文字,我看到了一个个懂事的孩子,也仿佛看到了孩子因为这次生活体验,萌发了对亲情的感受,他们在冥冥之中仿佛肩上也有了那么一点责任心,对于现在的孩子,真是难能可贵啊!
(二)关注同伴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过:“生活与作文”,好比“水与鱼”的关系,作文就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材料。事实上,学生在校与同伴相处的时间、与同伴的交流也是最多的。很多孩子和同伴是最有话可讲的,而是最富有情趣的。平日里,看着他们开心地聊天、快乐地游戏,我心头也乐滋滋的。所以,我经常利用作文课、活动课,经常让孩子一起交流看书心得,跟同伴玩游戏等等。
(三)关注家乡和民俗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的家乡有着它特有的淳朴、真诚美,也孕育了一方方浓郁的乡土文化。前不久,我们班开展了“走进家乡,感悟家乡,描绘家乡”的作文实践活动,孩子们用真心去捕捉写作素材,上网查资料、阅读课外读物、向长辈请教,从中他们了解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总之,“生活化”作文让生活搭建作文的舞台,以广阔的生活背景为依托,让生活为作文营造一方沃土,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启迪他们触发灵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从而不断地完善人格,滋润心灵,升华感情。
四、作业设计生活化
韩雪屏教授在《国外母语课程教材管窥》一文中指出:“近年来,作业从简单、重复的记忆性习题发展为主动、细致的理解性习题;从单篇选文发展为多篇选文的综合比较型习题;从课堂和家庭作业发展为实践性的习题;从个人独自完成的习题发展为需要伙伴和小组合作的习题等等”。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凭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学工作者。语文教学无处不在,我们也正运用着陶先生的“生活化教学”理论来践行课堂教学,学生也定能在这样的生活化课堂上激发学习的兴趣,陶冶自己的情操,升华自己的情感!
(编辑:董 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