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和未来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品味也出现很大的改变和提升,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也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以现下创新和改编比较成功的蒙古族传统叙事民歌《嘎达梅林》为例,分析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和未来。
  【关键词】传承;创新;传统;蒙古族;传统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文化河流中,音乐成为了蒙古民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长时间以来蒙古族的传统音乐一直是人们认识和了解蒙古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素材。而蒙古族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主要来自于传统音乐。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需要,传统音乐的原生状态受到了影响。首先在民族内部以及国家内部,人民的审美要求越来越复杂,不局限于传统音乐的原生单一状态,而希望有多方位的审美体验。音响效果也开始追求层次感和冲击感,对表演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满足于传统表演的单一性。整体上的审美追求向着更高的标准发展。再说国际社会,由于国际对民族文化重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音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然而每一样传统音乐走向世界都需要与国际接轨,要适应更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的、有着复杂的音乐习惯和审美体系的人类群体。因此,民族传统音乐就要在一定保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贴合国际的审美要求。自然蒙古族传统音乐要想传承和推广也不能免俗。
  综上所述,传统音乐的传承和推广与创新是分不开的,只有好的创新才有利于传统音乐的传承和未来。
  二、《嘎达梅林》传统音乐创新的成功事例
  《嘎达梅林》是一首纪念英雄事迹和英雄斗争精神的长篇叙事民歌,长期流行于科尔沁地区,是典型的蒙古族传统音乐。而且自《嘎达梅林》民歌流传以来,对这首作品的二次创作和改编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最早改编成器乐曲的是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辛沪光于1956年所创作的交响诗《嘎达梅林》,时至今日这首乐曲仍作为音乐会演奏的经典曲目。将民歌主题改编为交响诗不仅提升了民歌本身听觉上的层次感。与传统的四胡伴唱相比场面更加宏大,交响乐给观众带来的音响震撼效果也使得英雄史诗整体气势更加宏大,增添了历史厚重感的同时也与国际接轨,将我们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和英雄故事一起带出国门,让世界听到草原的声音。
  马友道先生于1959年改编创作出了長号独奏曲《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目前这首曲子已经成为了长号的代表性演奏曲目,大大增添了蒙古族传统音乐在主奏乐器上的可能性,长号赋予了《嘎达梅林》除了四胡马头琴之外的另一种韵味,使更多有着不同文化和审美的观众能够在自己熟悉的乐器的帮助下认识草原,了解草原,也打破了传统音乐乐器上的局限,给未来提供更多可能。
  在这之后,黄日照改编的小号主题变奏曲、王强改编的大提琴协奏曲、刘文金,刘欣欣改编的大提琴独奏曲、刘凤山改编的笛子独奏曲、张敬文改编的二胡二重奏曲、刘明源改编的中胡协奏曲、 徐波改编的古琴曲、王小平、童宜山改编的古筝独奏曲、周成龙改编的古筝与大提琴曲、林吉良改编的大阮独奏曲、刘双军改编的二胡独奏曲。
  2002年,著名作曲家三宝为电影《嘎达梅林》创作了电影音乐。此外,蒙古族传统器乐马头琴的演绎也随着流行音乐的渗入,演绎出大量《嘎达梅林》乐曲的改编版本,在登上大雅之堂的同时,回归草原,回归人民群众,让更多的普通群众认识、了解并喜爱蒙古族传统音乐,也让这首伟大的民歌流传的越来越广、越来越长。
  在声乐方面,最早的声乐改编曲是1953年由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桑桐先生配伴奏改编的男低音独唱曲,1956年又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朱践耳先生改编为混声合唱曲,后来又出现了郭瑶改编的男声三部合唱。这几部声乐作品,真正使全国人民直观地通过歌词感受到了嘎达梅林的英雄豪情,在解决了民族语言这一问题后用国际的学院派演唱方式将英雄的故事传唱,全国各民族的人民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记住这首伟大的民歌。
  三、总结
  通过《嘎达梅林》民歌的当代创作与改编现状,我认为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和未来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入手。其一,不拘泥于传统的乐器和固有的配器模式。传统的蒙古族乐器虽然种类繁多,但由于蒙古族独特的生活方式,这些乐器大部分更适合独奏,传统的蒙古族民乐对从人数到乐器配置上都显得比较单薄,把这些传统音乐的旋律通过科学的演奏实验移植到其他乐器上一则可以更好地传播传统音乐,二则可以增加音乐本身的多元化和层次感。在已有的民族乐器基础上改变乐队模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将蒙古族传统乐器按照西方交响乐队进行编配,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其二,在表演的形式和风格上做适当创新。蒙古族传统民歌已有的表演形式通常是较为单一的,尤其是《嘎达梅林》这样的长篇叙事歌曲最初的几乎都是四胡伴唱,而现在多种表演手法都运用到了《嘎达梅林》的表演当中,如交响乐、协奏曲、舞台剧、流行歌曲、电影音乐、电视剧音乐等。既增加了音乐本身的艺术性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其三,适当运用音乐之外的东西衬托音乐的效果。在音乐已经足够优美的情况下,除音乐之外的部分也显得尤为重要,如服装,道具,灯光,伴舞等。适当的添加可以使表演在原本的基础上增添更多层次感和多感官全方位的审美体验,使人能够更直观更形象地体会传统音乐的魅力。
  综上所述,蒙古族传统音乐只有在继承中加以创新,在学习中加以改进,才能有更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赵伟晶.从清唱剧《嘎达梅林》管窥蒙古族风格歌剧探索与发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许福艳.浅谈蒙古族风格歌曲的二度创作[J].当代音乐,2016.
  [3]田竞.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研究——传统音乐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播[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4]杜娟.蒙古族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实践[J].才智,2018.
  [5]周茹洁.在传统民歌基础上改编的新民歌意义探究[J].明日风尚,2017.
  [6]尹潇敏.蒙古族古代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8.
  作者简介:李忆(1997—),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6级民族音乐学班,本科,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关注。音乐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小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质,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引导;学生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欣赏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音乐欣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本文重点通过《草原牧歌》单元教学的案例实践,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区分长短,文化熏陶、学唱歌曲,延伸兴趣、评价反馈,收集探究、小结提升等多角度,分析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關键词】审美情趣;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期刊
【摘要】在现今的社会中,不少青少年沉迷网游不能自拔,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更是荒废学业、影响前途。本研究选取我校2014级汽修专业一名典型后进生为例,他的问题行为表现为脾气暴躁、沉迷网游、对学习过度焦虑不安。通过本问题提出的研究,老师以管乐教育作为切入口,运用音乐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思想动态、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干预,使其学习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本研究也充分体现了音乐在教育中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期刊
【摘要】联觉来源于心理学领域,它是指各种感觉间的相互作用,音乐联觉则是通过音乐旋律使人产生联觉。舞蹈编导在舞蹈创作中常常会寻找创作灵感,其舞蹈创作灵感可能源于一滴水、一棵树、一件事、一种味道、一句话或一个音符。音乐联觉对舞蹈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歌曲《我爱你中国》为例,主要从音乐联觉中的视听联觉、情感联觉和意象联觉三个方面,分析其对于舞蹈创作的作用及影响,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期刊
【摘要】西方的情感论音乐美学思想历经了漫长且曲折的历史道路, 每走过一个历史阶段都与当下的意识形态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反哺于人类的音乐生活, 音乐美学的研究离不开历史的佐证。纵观人类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人性解放的文明发展史,自18世纪“启蒙的时代”起,西方情感论音乐美学经过了启蒙思想的强化、19世纪理性王国破灭后的再生、20世纪先锋乐派的冲击,在形式、内容、风格上不断变革和创新,在西方文明中起着记录西
期刊
【摘要】河北籍作曲家本着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始终坚持着创作的民族性,使之成为在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与创作内核。本文以河北地区为田野,选取四位“河北籍”作曲家,探析区域音乐文化对作曲家的影响。  【关键词】河北籍作曲家;燕赵音乐元素;音乐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作为一个以农耕文化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国家,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天人合一的和谐主
期刊
【摘要】在调性和声理论中,和弦分析与标记的方法一般采用级数标记与功能标记,笔者认为两种符号体系的使用,凸显出两种不同看待音乐的思维模式。简要讨论两种标记体系的前提条件、符号逻辑原则,试图厘清两种不同标记体系的不同理论意涵,从而为正确使用两种标记符号体系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调性和声;和声标记法;阶级理论;功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不同的和声标记符号有不同
期刊
【摘要】交响乐在西方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为了一种传统,兼具历史的厚度与传统的丰盈。孙国忠先生《向交响乐传统致敬》一书的出版,表达了个人直面交响乐传统最真挚的敬意。“自己学术性写作之外的论说音乐的文字”,简单而精炼的自我定位,使笔者对该书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孙先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音乐史、音乐学理论、音乐批评和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等领域。书中的大部分文章写于近
期刊
【摘要】扬琴音乐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空前的发展,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当代扬琴音乐审美观念与传统音乐审美观念相比截然不同。本文通过研究建国前、1949年—1999年以及2000年至今的扬琴音乐审美特征,从作品的创作来源、演奏形式、作品内容等方面,阐述扬琴音乐文化发展的方向,最后根据辩证法的观点,思考扬琴音乐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三种多元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扬琴音乐;审美特征;嬗变;发展趋势
期刊
【摘要】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中创作的作品甚多,范围甚广。其中钢琴奏鸣曲《悲怆》是他早期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生動地表明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倔强内心。  【关键词】贝多芬;悲怆;第一乐章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悲怆》第一乐章写于1798年,当时贝多芬已经开始出现了耳聋的倾向且逐渐加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