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一直非常重视党的自身建设。自新中国成立,我们党转变为一个在全国范围执政的政党以来,“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成为一个重大现实课题。那么,我们党在这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甄小英: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20世纪头5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迅猛发展,在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国度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与俄国、中国等一系列国家成功解决了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在本国如何建设一个能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政党紧密相联。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八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严重挫折,是与这些国家执政党建设的实践和理论不成熟紧密相联。我国在六七十年代经历了长达10年的“文革”动乱,也与未能解决“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这一问题相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艰苦探索,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理论观点,但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真正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30年来,这个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及其进一步发展、完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记者:那么,第一阶段是从何开始的,具体探索情况如何?
甄小英: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这11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创立邓小平理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初步形成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邓小平不仅领导党和人民纠正了“文革”的错误,同时,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而且解决了毛泽东未能解决好或未曾遇到过的许多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新见解、形成新理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初步形成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
记者:那么,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形成了哪些主要思路和观点?
甄小英:邓小平党建理论具有清晰的总体思路,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具体来说:
第一,回答了执政党是干什么的?即科学地确立了执政党的任务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指引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进。发展了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包括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策略及领导制度等。
第二,确立了执政党的任务和政治路线后,接着就要回答,为完成执政党的任务,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执政党应该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也就是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同时也着手进行党建目标上的拨乱反正。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要大家思考“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为执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注入了时代的新内容,并找到了正确途径,为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三,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目标,解决了执政党应该“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接着就要解决“如何建设党”的问题。这方面的主要观点有:(1)要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领导水平,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党的领导的理论。邓小平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由共产党来领导。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仅要改善党的组织状况、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方法问题,而且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特别是要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和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能主要靠政策、靠人治来领导。邓小平讲,人治的主要特征是把领导人的话当成法,领导人的思想或领导人变了,法也就改变了。改善党的领导还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加强和改善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等。(2)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还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政主体的素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党自身建设的理论,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理论。在思想建设方面:领导我们党重新确立、恢复和深化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又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捍卫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创立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丰富发展了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克服党内错误思想的理论;在反对错误思想的内容方面提出要肃清封建主义思想影响;提出实事求是地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不采用搞政治运动的方式解决党内问题,原则上不再使用“路线斗争”的提法。在组织建设方面:提出加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的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并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化问题。确立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此外,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解决一部分党员不合格的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斗堡垒。在作风建设方面:提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性质和面貌,他很赞成陈云同志讲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明确了党风建设的实质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问题,人民群众的拥护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发扬优良传统作风,坚决惩治腐败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内容;纠正不正之风;通过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特权思想、人身依附关系等问题,通过完善监督,加强法治,从严治党,加强教育管理等綜合治理措施,开创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路子。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加强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内容,提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等;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探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在党政分开、下放权力、精简机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了若干改革措施;阐述了制度建设的作用以及与党自身建设其它方面的关系,比如他提出,制度好,可以使好人充分做好事,使坏人无法任意干坏事;制度不好,不仅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也可以变坏。因此,必须把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巩固组织建设的成果,促进和保证组织建设的健康进行。(3)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为了完成执政党的政治任务,除了做好国内的事情外,还要处理好党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解决这一问题中,发展了党际关系理论。他提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这是处理党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
记者:那么,第二阶段我们关于执政党理论建设方面又形成了哪些主要观点?
甄小英:从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这13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推向了21世纪,丰富和发展了党建理论的内容。这一阶段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成果,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面对21世纪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准确判定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对“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回答的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回答;也是对21世纪加强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其核心是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本世纪头20年我国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国际大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党长期执政,面对大量新情况新问题的情况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和新理论。如:在党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方面,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重点是要把握好党的历史方位,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的领导方面,提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思想。在党的性质方面,提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思想。强调在阶级阶层关系深刻变化条件下,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概念,提出“其他社会阶层”中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也可以入党等。在坚持党的宗旨方面,提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强调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组织建设方面,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及发展党内民主的总体思路。提出加強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等思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在作风建设方面,提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要加强改进党的作风,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治,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推向了21世纪。
记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作出了怎样的探索?
甄小英: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到现在的6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党建理论体系。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而且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党建理论体系,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
第一,丰富发展了党的政治建设内容。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第二,围绕党的任务,进一步发展了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根据党的建设目标,完善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把反腐败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分出来,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的独立部分,形成了“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记者:能否具体谈一谈“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内容?
甄小英:“一条主线”就是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执政能力建设是在提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和探索执政新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含了提高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党正确处理党与国家公共权力的关系、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党与社会的关系、党自身的内部关系,以及正确处理国际关系、党际关系的能力,以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根据党现阶段“四位一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要着重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五大能力。先进性建设是在探索执政规律,深刻认识执政党的特点,总结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垮台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是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员队伍、基层组织建设,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生机活力。这两大建设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和前提,都要贯穿于党的思想理论、组织、制度、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对“五大建设”起统领作用,五大建设要落实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保持党的先进性上。执政能力建设已经超出了狭义的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向着广义党建,即“大党建”发展,即向着包含着党的领导、执政理论方向发展,拓宽了党建研究领域。而且提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不是孤立地讲执政能力和先进性,而是贯穿于党的五大建设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自身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体现出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关于“五大建设”。过去党的建设是平列的思想、组织、作风三大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展为四大块,增加了制度建设。由“三大建设”到“四大建设”是个重要发展。把反腐倡廉独立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部分,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认识的深化,由“四大建设”到“五大建设”也是个重要发展。在提出五大建设重点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五大建设的内容。比如,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新概念。在组织建设方面,提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强调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健全干部双重管理体制。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在干部培养任用上强调了要“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在人才建设方面,强调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级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方面,建立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提出一些新的举措,如“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等。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并“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在作风建设方面,强调“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制度建设方面,按照十六大提出的“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民主制度”的发展民主的总体思路,总结十六大以来的新鲜经验,在推进民主的具体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不少新亮点。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总体思路等等。
根据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还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即: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落脚到实现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体部署的提出,明确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主线”与“五大建设”的关系,“五大建设”各自的重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内容更全面、结构更严整、操作性更强。
■ 责任编辑:袁志平
甄小英: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20世纪头5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迅猛发展,在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国度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与俄国、中国等一系列国家成功解决了在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在本国如何建设一个能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政党紧密相联。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八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严重挫折,是与这些国家执政党建设的实践和理论不成熟紧密相联。我国在六七十年代经历了长达10年的“文革”动乱,也与未能解决“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这一问题相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艰苦探索,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理论观点,但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真正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30年来,这个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及其进一步发展、完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记者:那么,第一阶段是从何开始的,具体探索情况如何?
甄小英: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这11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当代中国,创立邓小平理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初步形成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邓小平不仅领导党和人民纠正了“文革”的错误,同时,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而且解决了毛泽东未能解决好或未曾遇到过的许多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新见解、形成新理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初步形成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
记者:那么,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形成了哪些主要思路和观点?
甄小英:邓小平党建理论具有清晰的总体思路,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具有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具体来说:
第一,回答了执政党是干什么的?即科学地确立了执政党的任务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指引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上奋勇前进。发展了党的政治建设理论,包括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策略及领导制度等。
第二,确立了执政党的任务和政治路线后,接着就要回答,为完成执政党的任务,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执政党应该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也就是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同时也着手进行党建目标上的拨乱反正。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要大家思考“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为执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注入了时代的新内容,并找到了正确途径,为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三,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目标,解决了执政党应该“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接着就要解决“如何建设党”的问题。这方面的主要观点有:(1)要提高党的执政水平、领导水平,把党建设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党的领导的理论。邓小平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由共产党来领导。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仅要改善党的组织状况、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方法问题,而且要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特别是要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和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党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不能主要靠政策、靠人治来领导。邓小平讲,人治的主要特征是把领导人的话当成法,领导人的思想或领导人变了,法也就改变了。改善党的领导还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加强和改善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等。(2)要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还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执政主体的素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党自身建设的理论,主要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理论。在思想建设方面:领导我们党重新确立、恢复和深化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又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捍卫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创立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丰富发展了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克服党内错误思想的理论;在反对错误思想的内容方面提出要肃清封建主义思想影响;提出实事求是地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不采用搞政治运动的方式解决党内问题,原则上不再使用“路线斗争”的提法。在组织建设方面:提出加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的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并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化问题。确立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此外,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解决一部分党员不合格的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斗堡垒。在作风建设方面:提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和国家的性质和面貌,他很赞成陈云同志讲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明确了党风建设的实质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问题,人民群众的拥护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发扬优良传统作风,坚决惩治腐败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内容;纠正不正之风;通过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特权思想、人身依附关系等问题,通过完善监督,加强法治,从严治党,加强教育管理等綜合治理措施,开创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路子。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加强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党的制度建设的内容,提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等;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探索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在党政分开、下放权力、精简机构、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采取了若干改革措施;阐述了制度建设的作用以及与党自身建设其它方面的关系,比如他提出,制度好,可以使好人充分做好事,使坏人无法任意干坏事;制度不好,不仅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也可以变坏。因此,必须把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巩固组织建设的成果,促进和保证组织建设的健康进行。(3)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为了完成执政党的政治任务,除了做好国内的事情外,还要处理好党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解决这一问题中,发展了党际关系理论。他提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这是处理党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
记者:那么,第二阶段我们关于执政党理论建设方面又形成了哪些主要观点?
甄小英:从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这13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史进程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推向了21世纪,丰富和发展了党建理论的内容。这一阶段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成果,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面对21世纪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准确判定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对“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以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回答的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回答;也是对21世纪加强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其核心是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本世纪头20年我国面临难得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国际大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党长期执政,面对大量新情况新问题的情况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和新理论。如:在党建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方面,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重点是要把握好党的历史方位,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的领导方面,提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思想。在党的性质方面,提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思想。强调在阶级阶层关系深刻变化条件下,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提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概念,提出“其他社会阶层”中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也可以入党等。在坚持党的宗旨方面,提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强调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组织建设方面,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以及发展党内民主的总体思路。提出加強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等思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在作风建设方面,提出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要加强改进党的作风,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一靠教育,二靠制度,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特别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治,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推向了21世纪。
记者: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作出了怎样的探索?
甄小英: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到现在的6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向前进,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党建理论体系。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而且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党建理论体系,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
第一,丰富发展了党的政治建设内容。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第二,围绕党的任务,进一步发展了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根据党的建设目标,完善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提出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把反腐败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分出来,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的独立部分,形成了“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记者:能否具体谈一谈“一条主线,五大建设”的内容?
甄小英:“一条主线”就是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执政能力建设是在提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和探索执政新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含了提高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党正确处理党与国家公共权力的关系、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党与社会的关系、党自身的内部关系,以及正确处理国际关系、党际关系的能力,以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根据党现阶段“四位一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要着重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五大能力。先进性建设是在探索执政规律,深刻认识执政党的特点,总结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垮台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是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员队伍、基层组织建设,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生机活力。这两大建设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和前提,都要贯穿于党的思想理论、组织、制度、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对“五大建设”起统领作用,五大建设要落实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保持党的先进性上。执政能力建设已经超出了狭义的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向着广义党建,即“大党建”发展,即向着包含着党的领导、执政理论方向发展,拓宽了党建研究领域。而且提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不是孤立地讲执政能力和先进性,而是贯穿于党的五大建设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自身建设与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体现出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关于“五大建设”。过去党的建设是平列的思想、组织、作风三大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展为四大块,增加了制度建设。由“三大建设”到“四大建设”是个重要发展。把反腐倡廉独立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部分,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认识的深化,由“四大建设”到“五大建设”也是个重要发展。在提出五大建设重点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五大建设的内容。比如,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新概念。在组织建设方面,提出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强调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健全干部双重管理体制。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在干部培养任用上强调了要“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在人才建设方面,强调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级人才队伍建设”。在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方面,建立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提出一些新的举措,如“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等。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并“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在作风建设方面,强调“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制度建设方面,按照十六大提出的“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民主制度”的发展民主的总体思路,总结十六大以来的新鲜经验,在推进民主的具体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不少新亮点。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的总体思路等等。
根据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还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即: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落脚到实现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体部署的提出,明确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主线”与“五大建设”的关系,“五大建设”各自的重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内容更全面、结构更严整、操作性更强。
■ 责任编辑:袁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