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合作学习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悄悄地走进了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一个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都强调对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层次的有效合作,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习惯。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家教育部创新教育子课题研究工作,对初中历史合作学习进行了初步探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工作,对初中历史合作学习谈一点体会。
  一、如何确立合作学习小组
   (一)成员的合理搭配与组合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前提
  教师必须对任教班级的学生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学情。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学习兴趣、思维形式等搭配小组,同时考虑到男女学生的性别问题。每个小组都要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较强、思维活跃的学生,以确保小组组内的学习效率及收集资料与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行性,而且有利于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定位与分工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性学习。无论是课堂讨论学习还是课后小组实践探究活动,小组成员都必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小组成员既相互支持配合,又在分工合作中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在研究中一般把小组讨论时的成员分为:组长,负责召集和组织讨论活动,要求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成员的观点,要求具有很好的记录和整理文字的能力;主发言人,负责在小组讨论结束后,代表本组成课堂上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介绍,要求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记时员,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时间和每个成员的发言时间,确保小组每个成员都有交流机会。在这些分工中,组长的作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这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与成效。
   (三)恰当的时机、合理的问题设置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合适的合作情境进行合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
  在学习重点难点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共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
  在对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构建知识体系时,可以由学生分小组自主整理,然后再进行班级小组之间的讨论,从而达到补缺补漏、综合提高的效果。
  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历史是一门综合课程,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题目,适宜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同时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正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对小组集体的合作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正确评价,会对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一种激励作用。哪怕仅仅是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默许的点头,都能使每个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进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积极性。
  二、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单调,活动很少,枯燥乏味,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教师、学生把历史当成副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淡漠,甚至根本不想学。新课程理念要求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历史知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历史教学就要以学生为本,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往往在实践中会遇到许多困惑。例如: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存在障碍,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参差不齐,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及合作品质不容乐观,导致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等。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及合作品质,从而使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合作是一种需要、一种快乐;告诉他们“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帮助他人不但可以获得同学们的尊重,而且对自己的学习也是一种检验,还可以通过合作检查到自己认识的不足。但合作学习不能变成个别学生的表演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在合作学习中,大家人人平等,彼此都要相互尊重。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尊重,并鼓励那些在学习中较为吃力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对合作的认识,让学生消除合作的顾虑,使他们既敢于在合作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大胆寻求帮助,也乐于把自己的发现或想法说出来与别人分享,让合作变得更加坦诚、友善和真挚,因而也就把合作学习当做一种愉快的交际活动。
  合作学习一般都有明确的任务,明确的任务是合作学习的风向标。问题不明确,过于笼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就会无处下手,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者对合作学习产生无所谓的态度,而问题如果过于简单,同样不会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热情。像在对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教学中,就应该大力鼓舞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哪怕是一些偏激的观点,可以让小组内部、小组之间进行合作讨论,共同分析探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培养目的。
  历史课堂的合作学习应该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小组之间同质而小组内部不同质,教师与学生也不一定就是原来所说的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甚至可以到一个小组中间参与合作讨论,或者说也可以让学生组织一次合作学习。
  总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但是它要求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才能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PCSD)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的902例产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标的改革形势下,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汲取过去教学经验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
[摘 要]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教学时, 时时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成为学生合作交流的动力。  [关键词]数学生活兴趣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既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也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的养成和提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体现了思维在教育中的重要,写作也是如此。反思过去自己让学生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记得有一位英国哲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班级学生是班主任的教育对象,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班主任与学生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做好了沟通工作,就做好了班主任工作的一切。一个善于沟通的班主任,是一个细心的充满教育智慧
当前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
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为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显露数学、数学教育的本色。  一、高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现状及成因  片面认识数学学科。我们知道数学的价值是人们从数量的方面来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从大处讲就是要处理生产关系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