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古至今,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成为人们艺术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音乐课堂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的明显特征,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帮助幼儿亲近老师的同时增加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引导
音乐是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学科,在当下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得到重视和大力落实的时代背景下,音乐学科在学校课堂中也被人们重视起来,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如何有效的进行音乐教学,提高幼儿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效率,本文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教学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奥尔夫音乐体系,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1)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对于学前的儿童来说,最能吸引他们的应该就是游戏了。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心幼儿亲自参与到游戏里面,通过游戏去学习音乐知识。例如,教唱《鞋子也会哒哒响》儿歌时,我们提前整理出鞋子响动的声音,再用乐器进行模仿。然后让幼儿仔细聆听,根据声音进行肢体语言模仿。如此,我们让幼儿在这种游戏的氛围中去学习,既增加了他们的兴趣,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的思想非常自由,而且情感很多变,所以可能每个人对同一首曲子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方法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懂得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鼓励幼儿,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展现出不一样的东西。例如,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可以先做一个小游戏,情景表演,把一个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分配,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人物进行模仿。这样的形式会让幼儿喜欢上这个课程,并且在以后上课时更加的积极主动。在学习中不断地创新,体会音乐以及模仿表演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3)融合其他艺术,开启幼儿的艺术宝库
我们可以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教学时加入朗诵、唱歌等,进行多种艺术的结合。多种艺术的结合,看能够使幼儿开放视野,并且能在一堂课的学习中感受到多种艺术形式的魅力。例如,我们可以让幼儿通过很多种表达形式,来展现自己理解的一段音乐。可以有唱、有跳、有朗诵、有表演。这样他们自己展现出来的东西,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情况,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具体的进行分析、解读,并且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提升幼儿的才能。这种模式可以使得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综合得到提升,对未来的发展开启了大门。
二、创造合作性表演,提高幼儿音乐素养
音乐最大的特性在于其本身有着极大地表演特征,只有通过不断的表演练习,对音乐的学习才能得到有效的吸收。而众所周知,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有一个特点,便是“羞涩性”。如果是在课堂中突兀的表演,则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利用合作表演进行课堂的教学与此,说是提高教学质量,毋宁说是提高幼儿的表演兴趣,打消“羞涩性”这一壁垒,从而让幼儿可以在课堂的表演中加深体会,并有效的提高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音樂素养。
例如,在教学《铃儿响叮当》一曲时,笔者便借助合作表演这一模式,对幼儿展开了教学。如:表演的设置,笔者首先依据歌曲的构成,将表演分为2个乐段,然后安排两个幼儿合作表演,进行一前一后的演唱。等到第二乐段副歌部分的合唱,则由二人一起和声。通过如此形式的合作表演,能够使幼儿在彼此的对比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可取之处,并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养,确保了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三、借助经典的红歌,渗透幼儿爱国情感
由于红歌同民歌一样都具有旋律美,再加上其歌词极具语言美,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让红歌变得非常具有欣赏性。而为了进一步渗透幼儿的德育教育,让幼儿感受到红歌中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在课堂之上,可以为幼儿播放多组红歌,让幼儿感受其韵律美、歌词美以及创作过程中与之相关的革命故事,最终,让幼儿在大量的红歌中,渐渐感悟到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在教学《国旗红红的哩》儿歌时,为了进一步让幼儿形成全方位情感的体验,笔者为幼儿播放了如:《五星红旗》、《红旗飘飘》等歌曲,让幼儿先从比较熟悉的歌曲中感受“五星红旗”所承载的情感,熟悉这类歌曲的韵律与节奏感,并在认真欣赏歌曲过程中感受歌曲传达的情感;之后,再让幼儿欣赏《国旗红红的哩》这首红歌,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基调、节奏感与感染力;再之后,让幼儿对于欣赏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让其畅所欲言,以此产生思维的碰撞,进一步渗透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与幼儿教育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幼儿园在未来的发展中,突破现状,实现更好的飞跃。关于两者整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应该并重,幼儿教师与家长都应该积极地配合,同时幼儿教师也要增强自身的音乐教学能力,如此才能够在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陈旭.《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评鉴,2019(16):127-128.
[2]周基蓉.学前教育教学与幼儿歌曲创作新思路之我见[J].南方论刊,2019(08):105-106.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引导
音乐是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学科,在当下素质教育理念逐渐得到重视和大力落实的时代背景下,音乐学科在学校课堂中也被人们重视起来,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如何有效的进行音乐教学,提高幼儿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效率,本文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教学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奥尔夫音乐体系,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1)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对于学前的儿童来说,最能吸引他们的应该就是游戏了。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心幼儿亲自参与到游戏里面,通过游戏去学习音乐知识。例如,教唱《鞋子也会哒哒响》儿歌时,我们提前整理出鞋子响动的声音,再用乐器进行模仿。然后让幼儿仔细聆听,根据声音进行肢体语言模仿。如此,我们让幼儿在这种游戏的氛围中去学习,既增加了他们的兴趣,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的思想非常自由,而且情感很多变,所以可能每个人对同一首曲子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方法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懂得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鼓励幼儿,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展现出不一样的东西。例如,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可以先做一个小游戏,情景表演,把一个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分配,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人物进行模仿。这样的形式会让幼儿喜欢上这个课程,并且在以后上课时更加的积极主动。在学习中不断地创新,体会音乐以及模仿表演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3)融合其他艺术,开启幼儿的艺术宝库
我们可以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教学时加入朗诵、唱歌等,进行多种艺术的结合。多种艺术的结合,看能够使幼儿开放视野,并且能在一堂课的学习中感受到多种艺术形式的魅力。例如,我们可以让幼儿通过很多种表达形式,来展现自己理解的一段音乐。可以有唱、有跳、有朗诵、有表演。这样他们自己展现出来的东西,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情况,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具体的进行分析、解读,并且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提升幼儿的才能。这种模式可以使得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综合得到提升,对未来的发展开启了大门。
二、创造合作性表演,提高幼儿音乐素养
音乐最大的特性在于其本身有着极大地表演特征,只有通过不断的表演练习,对音乐的学习才能得到有效的吸收。而众所周知,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有一个特点,便是“羞涩性”。如果是在课堂中突兀的表演,则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利用合作表演进行课堂的教学与此,说是提高教学质量,毋宁说是提高幼儿的表演兴趣,打消“羞涩性”这一壁垒,从而让幼儿可以在课堂的表演中加深体会,并有效的提高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音樂素养。
例如,在教学《铃儿响叮当》一曲时,笔者便借助合作表演这一模式,对幼儿展开了教学。如:表演的设置,笔者首先依据歌曲的构成,将表演分为2个乐段,然后安排两个幼儿合作表演,进行一前一后的演唱。等到第二乐段副歌部分的合唱,则由二人一起和声。通过如此形式的合作表演,能够使幼儿在彼此的对比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可取之处,并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养,确保了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三、借助经典的红歌,渗透幼儿爱国情感
由于红歌同民歌一样都具有旋律美,再加上其歌词极具语言美,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让红歌变得非常具有欣赏性。而为了进一步渗透幼儿的德育教育,让幼儿感受到红歌中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在课堂之上,可以为幼儿播放多组红歌,让幼儿感受其韵律美、歌词美以及创作过程中与之相关的革命故事,最终,让幼儿在大量的红歌中,渐渐感悟到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在教学《国旗红红的哩》儿歌时,为了进一步让幼儿形成全方位情感的体验,笔者为幼儿播放了如:《五星红旗》、《红旗飘飘》等歌曲,让幼儿先从比较熟悉的歌曲中感受“五星红旗”所承载的情感,熟悉这类歌曲的韵律与节奏感,并在认真欣赏歌曲过程中感受歌曲传达的情感;之后,再让幼儿欣赏《国旗红红的哩》这首红歌,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基调、节奏感与感染力;再之后,让幼儿对于欣赏结果进行讨论、分析,让其畅所欲言,以此产生思维的碰撞,进一步渗透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与幼儿教育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幼儿园在未来的发展中,突破现状,实现更好的飞跃。关于两者整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应该并重,幼儿教师与家长都应该积极地配合,同时幼儿教师也要增强自身的音乐教学能力,如此才能够在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陈旭.《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评鉴,2019(16):127-128.
[2]周基蓉.学前教育教学与幼儿歌曲创作新思路之我见[J].南方论刊,2019(08):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