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也是保证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保证优秀人才在辅导员岗位上施展才华的长效措施。本文循着"高进、严管、精育、优出"的思路,探索构建辅导员队伍的选聘、培养、保障、考核等机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效辅导;队伍机制建设
一、建立选聘机制,高标建设辅导员队伍
做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选拔人员是关键。选聘机制重点要抓好辅导员的选聘标准、选聘程序和选拔渠道三个环节。
(一)严格选聘标准,保证德才兼备。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宏观标准,制定具体的辅导员入职标准,把德才兼备、潜心教书育人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二)规范选聘程序,实现公平公正。建立科学规范的选聘程序,是把优秀人才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来的关键。辅导员的聘任工作应通过笔试、面试、机试、评议、考核等严格规范的步骤,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结合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由学校教育管理和人事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学校有关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基层用人单位负责人等组成专门的辅导员招聘班子,竞争上岗,择优聘用。
(三)拓宽选聘渠道,优化结构配置。辅导员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渠道。第一,从本校应届毕业生中品学兼优、在校期间担任过主要學生干部且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中选拔。第二,从外校应届的与政教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挑选。第三,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吸收一些业务精、思想好、懂管理、爱学生的名师加入辅导员队伍,以改善辅导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科技含量,保证队伍的最佳人才配置。
二、建立培养机制,精心打造辅导员队伍
要想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培养机制,加强培训和管理,像培养教学骨干、学术骨干那样培养辅导员骨干,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一)建立辅导员培训制度,提高人力资本。合理制订辅导员培训规划,从新聘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开始,主管部门要与其本人共同制定近期、中期与长期发展规划,使辅导员的业务培训与其自身发展要求相一致,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活动,及时地进行知识储备、更新和提高。辅导员培训的内容一般都包括师德教育、基础知识学习、业务知识学习、管理能力训练等几个方面。
(二)开拓辅导员培训途径,注重培训实效。除了制度性的辅导员培训外,还应广开思路,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组织辅导员参加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网上交流、开展案例讨论、撰写学术论文和心得体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辅导员开展社会考察、兄弟院校考察等活动,实施现场培训等。
(三)坚持培训与日常管理相结合,规范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既要加强培训工作,也离不开严格规范的日常管理。要从制度上规范辅导员工作,应该制定系列有关辅导员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提高辅导员岗位的约束力,明晰各项工作职责,增强辅导员的责任感,将辅导员各项管理措施与培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辅导员的理论素养、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得到全面提高。
三、建立保障机制,积极稳定辅导员队伍
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本着"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切实爱护,保障待遇"的原则,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给他们以关心、理解和爱护。
(一)增强辅导员的社会认同,做到地位留人。在每年的年终考核中,按一定比例设置辅导员评先名额,进行"优秀辅导员"的评选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树立和宣传先进辅导员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满足辅导员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得到承认与尊重的荣誉感。
(二)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做到事业留人。努力为辅导员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制定弹性坐班工作制度;改善他们的办公条件,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建立辅导员专项科研立项制度,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为辅导员队伍提高理论研究水平铺路。
(三)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做到待遇留人。要从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出发,在高校内部体制改革中,调整人事制度和利益分配体制,在全盘考虑综合平衡的前提下,加大对辅导员的倾斜力度;提高辅导员的生活福利待遇,如设立辅导员岗位津贴、通讯补贴等,让每一位辅导员安心、专心、潜心自己的工作,让辅导员成为人们羡慕的工作岗位。
(四)拓展辅导员的发展空间,做到政策留人。对辅导员的职称评聘要结合辅导员岗位工作实际,实行单设系列,单独评聘,鼓励一部分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党政干部选拔政策,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对有愿望有条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辅导员,要积极向这些工作岗位输送。
四、建立考核机制,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考核机制包括辅导员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其本质就是通过奖惩手段的导向性特点,以科学的辅导员评价机制为基础,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价,将他们的工作实效与个人利益挂钩,对成绩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合格者给予批评惩处,从而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一)科学确立评价指标,突出辅导员岗位针对性。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指标不能简单套用专业教师或行政干部的标准,而必须从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内容、特点和对象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辅导员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由于辅导员工作以育人为主,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多样性的要求,因此,应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激励方式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
(三)建立淘汰机制,保证辅导员队伍协调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辅导员的考核评价结果,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不称职的辅导员应及时做出解聘、待岗或转岗处理,避免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对贻误工作、造成责任事故和不良影响的辅导员予以处罚并追究责任,真正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保证辅导员队伍协调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效辅导;队伍机制建设
一、建立选聘机制,高标建设辅导员队伍
做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选拔人员是关键。选聘机制重点要抓好辅导员的选聘标准、选聘程序和选拔渠道三个环节。
(一)严格选聘标准,保证德才兼备。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宏观标准,制定具体的辅导员入职标准,把德才兼备、潜心教书育人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二)规范选聘程序,实现公平公正。建立科学规范的选聘程序,是把优秀人才选拔到辅导员队伍中来的关键。辅导员的聘任工作应通过笔试、面试、机试、评议、考核等严格规范的步骤,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结合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由学校教育管理和人事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学校有关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基层用人单位负责人等组成专门的辅导员招聘班子,竞争上岗,择优聘用。
(三)拓宽选聘渠道,优化结构配置。辅导员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渠道。第一,从本校应届毕业生中品学兼优、在校期间担任过主要學生干部且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中选拔。第二,从外校应届的与政教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挑选。第三,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吸收一些业务精、思想好、懂管理、爱学生的名师加入辅导员队伍,以改善辅导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科技含量,保证队伍的最佳人才配置。
二、建立培养机制,精心打造辅导员队伍
要想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培养机制,加强培训和管理,像培养教学骨干、学术骨干那样培养辅导员骨干,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一)建立辅导员培训制度,提高人力资本。合理制订辅导员培训规划,从新聘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开始,主管部门要与其本人共同制定近期、中期与长期发展规划,使辅导员的业务培训与其自身发展要求相一致,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活动,及时地进行知识储备、更新和提高。辅导员培训的内容一般都包括师德教育、基础知识学习、业务知识学习、管理能力训练等几个方面。
(二)开拓辅导员培训途径,注重培训实效。除了制度性的辅导员培训外,还应广开思路,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组织辅导员参加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网上交流、开展案例讨论、撰写学术论文和心得体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辅导员开展社会考察、兄弟院校考察等活动,实施现场培训等。
(三)坚持培训与日常管理相结合,规范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既要加强培训工作,也离不开严格规范的日常管理。要从制度上规范辅导员工作,应该制定系列有关辅导员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提高辅导员岗位的约束力,明晰各项工作职责,增强辅导员的责任感,将辅导员各项管理措施与培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辅导员的理论素养、道德水平、文化素质等得到全面提高。
三、建立保障机制,积极稳定辅导员队伍
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本着"严格要求,精心培养,切实爱护,保障待遇"的原则,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困难,给他们以关心、理解和爱护。
(一)增强辅导员的社会认同,做到地位留人。在每年的年终考核中,按一定比例设置辅导员评先名额,进行"优秀辅导员"的评选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树立和宣传先进辅导员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满足辅导员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得到承认与尊重的荣誉感。
(二)改善辅导员的工作环境,做到事业留人。努力为辅导员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制定弹性坐班工作制度;改善他们的办公条件,配备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建立辅导员专项科研立项制度,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为辅导员队伍提高理论研究水平铺路。
(三)提高辅导员的福利待遇,做到待遇留人。要从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出发,在高校内部体制改革中,调整人事制度和利益分配体制,在全盘考虑综合平衡的前提下,加大对辅导员的倾斜力度;提高辅导员的生活福利待遇,如设立辅导员岗位津贴、通讯补贴等,让每一位辅导员安心、专心、潜心自己的工作,让辅导员成为人们羡慕的工作岗位。
(四)拓展辅导员的发展空间,做到政策留人。对辅导员的职称评聘要结合辅导员岗位工作实际,实行单设系列,单独评聘,鼓励一部分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党政干部选拔政策,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对有愿望有条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辅导员,要积极向这些工作岗位输送。
四、建立考核机制,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考核机制包括辅导员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其本质就是通过奖惩手段的导向性特点,以科学的辅导员评价机制为基础,对辅导员工作进行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价,将他们的工作实效与个人利益挂钩,对成绩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合格者给予批评惩处,从而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一)科学确立评价指标,突出辅导员岗位针对性。对辅导员的考核评价指标不能简单套用专业教师或行政干部的标准,而必须从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内容、特点和对象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辅导员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由于辅导员工作以育人为主,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多样性的要求,因此,应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激励方式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
(三)建立淘汰机制,保证辅导员队伍协调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辅导员的考核评价结果,实行末位淘汰制,对不称职的辅导员应及时做出解聘、待岗或转岗处理,避免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对贻误工作、造成责任事故和不良影响的辅导员予以处罚并追究责任,真正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保证辅导员队伍协调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