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注意力培养三问三答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w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学习品质包含好奇心、学习兴趣、专注力(注意力)、意志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协调合作能力等关键要素。其中,注意力是人脑的基本功能,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没有注意力,就无法进行认知、学习和思维。进入幼小衔接阶段,园所和家长对幼儿注意力的发展尤为关注,幼儿注意力的品质将直接影响其对小学生活的适应程度和学业成就水平。
  注意力发展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幼儿园中,老师们对注意力发展的规律及生理机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难以起到指导实践工作的作用。这一方面导致了教师不关注或忽视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另一方面,也让有意识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教师因没有具体的培养方法而“无从下手”。本文将从注意力发展的特征出发,以问答的形式,简单介绍幼儿注意力发展的规律,为教师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注意力提供参考。
  问题一 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包含哪些内容?
  答:心理学传统的说法认为注意是“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包括注意的广度、稳定、转移、分配等几种品质。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注意是信息加工的处理系统,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定向和注意执行系统三个部分。简单来讲,每个人都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我们要认识一个事物、处理一个信息、解决一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处于一定的觉察状态,并注意到它们,警觉并定向到信息之后,注意的执行系统发挥作用,确保我们能够排除干扰,将注意指向并持续集中在目标上,以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因此,可以说“注意”是开展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开端。
  要想使幼儿注意力品质获得整体提升,就要关注“警觉”“定向”“执行”三个方面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才能产生综合效力,提高幼儿注意力水平。
  问题二 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培养吗?
  答:注意力在婴儿一出生就产生了,最初是无意注意或者反射性注意,这时候婴儿容易受到外源性的刺激如声音、颜色、灯光、移动的物体等影响来产生定向;后期,婴儿受自身知识经验的影响,会主动选择他/她喜欢或感兴趣的对象进行定向,属于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
  执行注意从幼儿时期一直发展到青少年,2~3岁是其快速发展的时期。研究发现24个月时幼儿的执行注意仍然较差,但到3岁末4岁初就有了很大的提升,说明3岁是其急剧变化的时期。4~7岁的幼儿注意力中解决冲突的能力提升很快,相关研究发现,个体注意力中解决冲突的能力从7岁到成年基本保持不变,控制能力增强。6~10岁注意网络效能继续发展,该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在“排除干扰”方面,他们的注意执行水平直到15岁以后才能逐渐接近成人。
  有研究对4岁和6岁儿童分别进行注意力训练,通过连续5天让孩子完成有一定反应速度要求和认知挑战的任务,提高了参训幼儿的执行注意水平。研究结果发现这种训练改变了儿童大脑执行系统网络中前扣带回的激活水平,这种改变还可以迁移到其他认知任务上,使其他认知任务也能获得提高。因此,单纯从注意来讲,大脑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在幼儿园中,教师若能设计科学适宜的游戏、活动,可以通过训练、培养等方式使幼儿的注意力水平得到提升。
  问题三 幼小衔接阶段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注意力?
  答:从发展特征来看,幼儿注意力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从小班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幼儿注意力发展,创设有益于幼儿注意力发展的教育环境。在幼小衔接阶段,可适当增加注意力专项培养活动,集中培养幼儿注意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材料提供和家长工作4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第一,减少环境中的干扰因素
  进入幼小衔接阶段,教师需逐步为幼儿创设安静、简单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学前阶段幼儿的注意力逐步朝有意注意发展,此时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如果环境中的干扰因素过多,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因受到环境中的新刺激而转移。因此,教师要注意减少环境中的干扰因素,为孩子创设安静、简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比如,幼儿的图书区或需要安静游戏的益智区应设置在远离班级过道,避免他人来回走动的位置;开展集体教育活动的区域中,墙面布置不宜过于花哨,避免幼儿注意力被装饰物干扰,无法集中到活动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时,教师也要考虑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避免材料过多,导致幼儿无法专注坚持地完成某一个具体任务。
  第二,增加一些专门培养注意力的游戏活动
  设置有目标的观察游戏。从幼儿感兴趣的动植物、图画等材料等入手,在幼儿感兴趣的基础上明确幼儿观察的目的,提高注意力。比如“找相同,找不同”游戏,可以让幼儿观察两辆车的标志有什么不同;相邻的两栋楼有什么区别;在一段音乐当中找一个动物的叫声;或者听辨音乐的音高、节奏等等。只有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所了解,幼儿才能够全身心投入,而对游戏或活动的目的越明确,他们完成任务的愿望就会越强烈,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就越集中,维持的时间也越长。
  设置有冲突的游戲任务。一些有冲突的游戏任务可以提高注意执行控制的能力。比如“鼻子跟嘴”的游戏——说鼻子的时候指嘴,说嘴的时候指鼻子。要完成这种有冲突的游戏任务,需要幼儿高度警觉,并且控制住优势反应(说嘴指嘴)去执行非优势反应(说嘴指鼻子),对幼儿的执行控制能力起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类似这些小游戏可以在集体活动前或过渡环节开展,既新鲜有趣,能快速集中幼儿注意力,又能促进幼儿注意力执行控制能力的发展。
  第三,投放有助于注意力培养的区域材料
  幼儿在生活中可以通过看、听、触摸、运动等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来提升注意力,其中,视觉注意是最主要的感知觉通道,是孩子注意力发展中最早、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通道。针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教师可以在阅读区投放相应的书面材料,让幼儿有机会每天完成一两个自己喜欢的纸面游戏,比如有情境设计的连线、迷宫、找异同、找隐藏、排序、魔法图、自由绘画等,鼓励幼儿坚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完成这些书面游戏任务。可以促进孩子的视觉注意发展,为后期促进语言学习、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第四,家园合力,培养幼儿注意力
  幼儿良好注意力的培养,仅仅依靠教师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家长配合共同完成。在家庭中,教师可以请家长配合开展一些有助于幼儿注意力提升的活动。比如,鼓励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家里洗漱、吃饭或完成幼儿园布置的课后任务等都要集中注意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给孩子创设一个固定并且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要在孩子专注于某一项任务时打扰他们,孩子阅读时一会儿让他喝水,一会儿给他送水果就会干扰孩子;给孩子的要求和任务要明确,相比“把玩具收起来”,“把这些玩具放到那个绿色盒子里”是更具体、明确的要求,孩子执行起来会更容易,完成任务时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
  总之,在幼小衔接阶段开展幼儿注意力培养活动,需要教师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活动特色,和家长一起,选择适宜的、幼儿喜爱并且能够接受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持续开展,为幼儿顺利升入小学,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其他文献
诺诺是个性格有些内向的小男孩,个子不高,瘦瘦的小肩膀上有个一看就是聪明绝顶的“大脑袋”。初来小班的两周时间里,诺诺的分离焦虑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虽然他不哭也不闹,但眉眼间总透着一丝紧张。他对小朋友和班上的玩具也没多大兴趣,区域活动时间,他会一直在教室里走走停停,从来不会去主动选一个玩具坐下来玩。有时候我会问他:“诺诺,这么多玩具,你去选一个玩玩吧,一定会有你喜欢的!”“老师,我觉得没意思。”小
梦梦是今天的“新闻眼”(班级活动,每天请一位小朋友播报新闻)。一大早她带来了准备好的新闻稿(自己画的画),我的心里略微有些担心,但还是不露声色地在早饭后安排了时间让梦梦进行播报。  梦梦手里拿着新闻稿有些犹豫地走上前来,站在大家面前,她始终低垂著眼睛,台下的小朋友安静地等着。看着不说话的梦梦,我轻轻地提醒了一下。点点(梦梦最好的朋友)突然大声喊:“梦梦加油!”梦梦紧张地抬起头,轻轻张开嘴:“大家好
年级组活动分上下午,负责牵头的大二班班长出于工作需要和管理方便,安排大一班上午活动、大二班和大三班下午活动。征求意见后,大家都表示同意。本班的L老师虽然面露不悦,可还是当面表示“好好好,我都行,没意见”。过后却和别班老师说出了自己的不满:“怎么上午组活动都是大一班啊?谁不想上早班,早点回家呀?”正好大一班的一个老师临时有事情,于是和L老师调换了时间,L老师心里才比较满意。  班级是幼儿园的一个小单
姜老师纠结的“两难”其实并不难,基于幼儿的反应,着眼于日常和长远,我们还要反思以下三点。  一是重视幼儿对活动的“审议”。无论什么活动,组织之前都要通过谈话、观察等形式,真正了解和把握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水平,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可以布置“我最喜欢的活动”留言板,请家长帮助幼儿,用便签的形式随时留言,说说在幼儿园里最喜欢的事情、最喜欢的地方等;还可以每月组织一次“我最喜欢的活动”投票,了解幼儿的
我阅读的是高美霞老师的《爬上豆蔓看自己:辛黛瑞拉的教育日记》。在这本书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要让思考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作者用笔下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经常冷静旁观,用心反思。成长就在旁观和反思的过程中悄悄进行着。  在阅读书中《美妙的感受》一文时,我感受到了一股强大而积极的力量——快乐。如果能将工作转化为自己喜欢的形态去做,然后再充分体验这种充实的状态,体验工作本身带来
刚刚升入大班,我们教师在创设益智区时,真是苦苦地动了一番脑筋。多达近20种的益智玩具,大量的玩具操作说明,崭新的托盤、标志等等,满满的两柜子,真是丰富啊!我们静待着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准备“充分”的活动区欢乐游戏。然而,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我们的意料:连续近一周的时间,居然没有人主动选择这个区域!怎么回事?是不是孩子们不了解玩法?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同学习了每一个游戏的玩法,同时还激励小朋友们要勇于挑战,
【摘要】全国统一使用的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每个单元中的课文都具有相同的“人文内涵”和着重训练的“语文要素”。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就一篇而教一篇”的模式,要将着力点落实在单元整体性视角上,更好地顺应统编版教材的编写理念。本文提出要整合目标,为单元教学明确方向;整合内容,为单元教学发掘素材;整合评价,为单元教学明晰标准。  【关键词】单元整体 整合目标 整
“十三五”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进入攻坚阶段,各省市陆续推出了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一园易建、一师难求,比硬件投入更急需应对的是师资的短缺。幼儿园教师为什么招不来又留不住呢?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教师生存状态”是指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在其教育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状况或态势。研究教师生存状态既要研究现存的,更应关注过去的、未来的、可能的状态;既要关注物质的,也要关注精神的、活动的状
【摘要】每位思政教师都要坚守思政课堂,凸显思政课的魅力和使命:一是关注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真实;二是关注媒介,参与再现体验的互动;三是关注价值,品悟核心品质的力量。以生活为基础,以体验为途径,以价值为追求,实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  【关键词】生活 价值 思政课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总书记的话铿锵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基于学生认知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让“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注重问题引领、挖掘数学因子、探寻知识内核,突出实践运用,充分经历“探索化”“自主化”“本质化”“结构化”的过程应成为数学教学的应然状态,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经历过程 探索化 自主化 本质化 结构化  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中,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