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设置病房环境,采用符合患儿心理特点的服务模式,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结果:患儿及家长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增强医患关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结论: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要。
关键词:整体护理;心理护理;需要层次理论
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有经验的母亲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躯体疾病的初期,往往表现为情绪烦躁、好哭、不安等。事实上,许多躯体疾病都可以伴随着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既要配合医生治疗小儿疾病,又要考虑小儿的心理要求,并要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坚持做好心理护理,不仅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求,也是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的保证。现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
1临床资料
选择2003年以来收住的468例患儿,年龄14岁以下,病种包括小儿肾病综合征38例,小儿肺炎300例,腹泻19例,新生儿78例,其它33例。全部病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均施与整体护理。
2护理体会
2.1重视患儿和家属的行为角色转变
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 平时经常受家长宠爱, 多有任性、好动、爱哭、娇气等特点, 加之疾病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又从熟悉温暖的家来到陌生的医院, 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 面对医生和护士穿着白色工作服, 大部分患儿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疑虑, 针对儿童患者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以及他们对医院环境的恐惧感, 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儿科病房走廊悬挂一些卡通画, 或儿童喜欢看并富有教育意义的趣味画,使住院患儿产生好奇感, 进而消除他们的陌生恐惧心理。儿科推出24h 陪护, 病房设立单间, 实现病房家庭化, 满足了患儿生理和心理需求, 提高了治疗和护理效果, 缩短了住院日。
2.2培养护士语言沟通技巧
人际交往、医患沟通、医患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满意度,也影响治疗效果。我们给患儿治疗护理时,多说鼓励性的话,边操作边讲故事以转移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我们还通过手势、表情、触摸、拥抱患儿等方式建立护患感情交流,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住院环境,减轻恐惧心理,配合治疗。针对儿童情绪易感染的特点,我们以一些年龄较大,有一些号召力的患儿为重点,对他们给予鼓励,由他们带动整个病房的气氛,促使其它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
2.3掌握好患儿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患儿的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疾病的不同,他们对外界的反应也不同。婴儿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唯一的表示就是"哭"。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分析哭的原因给予不同的处理,对于幼儿,由于从熟悉温暖的家庭环境来到了陌生的医院,外界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已经习惯了的活动受到了限制,因此,心理状态由轻松变得紧张、恐惧,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同时,我们护理要针对性地启发、诱导他们一块做游戏,学习讲故事等,消除他们对医院及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治疗、检查、尽早康复。
2.4儿科护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儿科护士同家属之间的矛盾往往表现在一些护理技术操作上,特别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有时穿刺一次不成功,家属就产生紧张情绪,使护士的心情更加紧张,穿刺成功率降低,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心理稳定因素对于静脉穿刺成功率有直接影响。所以,儿科护士不仅对病人要有饱满的热情,还必须在操作中有过硬的基本功,使自己有坚韧不拨的意志,调节支配行动,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2.5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现在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甚至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病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转化为病儿的倾向,如不要某护士阿姨打针等。在临床,我们发现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饮食护理:给家长讲解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等。家长有时对因疾病预后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就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后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予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
3总结
在儿科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 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要求: 耐心周到, 细致入微的"人性"护理, 温馨舒适的家庭化病房。"一针见血"的操作技术, 减少了护理纠纷和投诉,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体现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爱之心, 实现了以人为本, 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理念。不仅营造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 使我院护理工作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更提高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质量, 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婉珍,薛金增.住院患儿人性化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6(40):450.
[2]Daleen Aragon. The effects of harp music in vascular and thoracicsurgical patientsJ . Alternative Thera 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 ,2002 ,8 (5) :52 - 60.
[3]刘晓红,周秀华.护士职业的人格特征研究[ J] .心理科学, 1995, 18( 1) : 20.
[4]马立平,王颍,王洪涛.儿童病人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6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设置病房环境,采用符合患儿心理特点的服务模式,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结果:患儿及家长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增强医患关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结论: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要。
关键词:整体护理;心理护理;需要层次理论
心理状态的改变常常为机体的功能改变提供早期信息,有经验的母亲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躯体疾病的初期,往往表现为情绪烦躁、好哭、不安等。事实上,许多躯体疾病都可以伴随着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既要配合医生治疗小儿疾病,又要考虑小儿的心理要求,并要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坚持做好心理护理,不仅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求,也是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的保证。现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
1临床资料
选择2003年以来收住的468例患儿,年龄14岁以下,病种包括小儿肾病综合征38例,小儿肺炎300例,腹泻19例,新生儿78例,其它33例。全部病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均施与整体护理。
2护理体会
2.1重视患儿和家属的行为角色转变
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 平时经常受家长宠爱, 多有任性、好动、爱哭、娇气等特点, 加之疾病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又从熟悉温暖的家来到陌生的医院, 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 面对医生和护士穿着白色工作服, 大部分患儿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疑虑, 针对儿童患者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以及他们对医院环境的恐惧感, 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儿科病房走廊悬挂一些卡通画, 或儿童喜欢看并富有教育意义的趣味画,使住院患儿产生好奇感, 进而消除他们的陌生恐惧心理。儿科推出24h 陪护, 病房设立单间, 实现病房家庭化, 满足了患儿生理和心理需求, 提高了治疗和护理效果, 缩短了住院日。
2.2培养护士语言沟通技巧
人际交往、医患沟通、医患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满意度,也影响治疗效果。我们给患儿治疗护理时,多说鼓励性的话,边操作边讲故事以转移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我们还通过手势、表情、触摸、拥抱患儿等方式建立护患感情交流,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住院环境,减轻恐惧心理,配合治疗。针对儿童情绪易感染的特点,我们以一些年龄较大,有一些号召力的患儿为重点,对他们给予鼓励,由他们带动整个病房的气氛,促使其它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
2.3掌握好患儿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患儿的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疾病的不同,他们对外界的反应也不同。婴儿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唯一的表示就是"哭"。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分析哭的原因给予不同的处理,对于幼儿,由于从熟悉温暖的家庭环境来到了陌生的医院,外界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已经习惯了的活动受到了限制,因此,心理状态由轻松变得紧张、恐惧,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同时,我们护理要针对性地启发、诱导他们一块做游戏,学习讲故事等,消除他们对医院及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治疗、检查、尽早康复。
2.4儿科护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儿科护士同家属之间的矛盾往往表现在一些护理技术操作上,特别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有时穿刺一次不成功,家属就产生紧张情绪,使护士的心情更加紧张,穿刺成功率降低,通过几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的心理稳定因素对于静脉穿刺成功率有直接影响。所以,儿科护士不仅对病人要有饱满的热情,还必须在操作中有过硬的基本功,使自己有坚韧不拨的意志,调节支配行动,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2.5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现在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甚至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病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转化为病儿的倾向,如不要某护士阿姨打针等。在临床,我们发现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饮食护理:给家长讲解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等。家长有时对因疾病预后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就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后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予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
3总结
在儿科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 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要求: 耐心周到, 细致入微的"人性"护理, 温馨舒适的家庭化病房。"一针见血"的操作技术, 减少了护理纠纷和投诉,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体现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爱之心, 实现了以人为本, 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理念。不仅营造了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 使我院护理工作上升了一个新的层次,更提高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质量, 融洽了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婉珍,薛金增.住院患儿人性化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6(40):450.
[2]Daleen Aragon. The effects of harp music in vascular and thoracicsurgical patientsJ . Alternative Thera pies in Health and Medicine ,2002 ,8 (5) :52 - 60.
[3]刘晓红,周秀华.护士职业的人格特征研究[ J] .心理科学, 1995, 18( 1) : 20.
[4]马立平,王颍,王洪涛.儿童病人的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