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天信息发达的教育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民主的、创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半生不熟”,让学生有了“怀疑”与“坚守”。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判断,“立德”继而“成才”,相比于“师道尊严”的文化氛围下的教育,更难了。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实,“道”就在自然,也就是说,最好的道就是顺应学生的心理。学生喜欢符合他们心理的教育方式,喜欢亲切、亲和的相处方式,若能有些幽默感,若能漂亮、活泼、时尚,那老师就是学生心中的明星了。广东煲汤有名,在于煲出了食材的原味,让人阴阳平衡。所以,笔者借用煲汤之原理,来谈“立德”中的阴阳平衡。
一、时尚、活泼败火
班主任的脸谱,严肃;说话模式,以“你们要注意……”开头;说话语气,永远是反问“难道你不知道……”这种平淡与重复很快让学生置若罔闻,见多不怪了。更可怕的是,青春期的叛逆性和独生子女的养尊处优,让他们“你越让我这样,我偏那样”,脾气很大,火气十足。为此,班主任不要过于拘泥过错与细节,应该加入“时尚、活泼”的药材,让汤具有新鲜变化而不可琢磨的美味,悄无声息地泄掉学生旺盛的无厘头的反抗之火,吸引学生在“喝”你、“品”你时,不由自主地将你的“要求”变成他们的行动。
我几年前接手的初二(7)班,据说一年换一个班主任,是那种上课难以维持、让老师进教室门就腿打颤的班级。我知道我的情境教育、互助式的带班模式在此班肯定行不通,一时无策,那就无为吧,静观其变。果然,他们没过一周就“有为”了,英语课四个“匪首”自动调位说笑,全班作业越交越薄,公然喊数学老师“肥婆”……但奇怪的是,他们竟没有联合起来与我作对。我以为是班主任的“官衔”让他们有所敬畏,后来发现秘诀完全出乎意料。有一天,几个活泼分子邀请我周六陪他们逛街,我以为他们想在校园外整我,所以当即以家中有事拒绝。没想到,第二天,他们打电话我,问我穿的那条牛仔裤在哪买的,说他们找了几条街都没找着。我才想起,他们常指点着我的衣服,说这个挂件很可爱,那个背心的蕾丝有特色,因为怕他们,所以没本能地批评他们“不务正业”,反而是摆个Pose或嘻嘻哈哈,可恰恰是这种“不正经”的方式,赢得了他们离经叛道的心,胜过了我对班级管理的诸多良苦用心。
有了这个发现后,这一年的班主任,我无论是穿着还是教育,尽量不执着于“规矩”,先理解他们,再劝说他们,绵里藏针,即使被他们“气”坏了,也不表现出来,终于平安度过了一年。而后来接的班级中,无论是非常优秀的群体还是一般的,他们无一例外地对老师的着装感兴趣。他们常在随笔中评论哪个老师穿着知性,哪个老师有品位,哪个老师的“黑白配”吸引着他整节课都积极回答问题。所以,教师千万不要被日常事务弄得灰头土脸,着装不要太古板,打扮可以时尚些,让学生眼前一亮,符合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才能调动起他们学习、探究的求新求异。
叛逆期的孩子,没理由地反对或支持一件事,如果你不注意他们的心思而执意捍卫你的教育方式,如果你的主张、趣味与他们相反,很不幸,你就成了他们的“假想敌”。而当你活泼、随意,貌似不坚持,打扮追求与他们相似,甚至能引领他们追逐潮流,他们就把你当成“战友”而放松警惕,当成“明星”而莫名其妙地崇拜,那么,你“绵里藏针式”的教育,就如药材渗透到汤里,泻掉那股叛逆之火,调起创新之火、求索之火。
二、大气、睿智补阳
老师和家长们常感叹,现在的学生提起学习就“焉儿”,提起游戏就“颠儿”,若不是有应试这个紧箍咒,真不知还有什么能约束学生学习。这些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教育体制的桎梏,但班主任可以尽一己之力改变或减弱这种状况。游戏刺激,网络丰富,如果学习不只以枯燥、艰苦示人,也揉进“刺激”与“丰富”的药材,是不是也能调动这份精气神儿,提起他们的活力?
要找到这类“药材”,还得分析学生学习中阳气不足的原因。看学生三点一线的生活,讲解—作业—小测的学习模式,以纪律和卫生为常态的班级话题,就是大人都厌倦,何况孩子?所以,班级管理中需要大气和睿智的东西,以高远与高尚引领他们脱离繁庸和琐碎。我接班伊始,就把“四有”作为本班学生的特质来培养,让他们要“志存高远有追求,广泛阅读有情趣,独立思考有头脑,敢于承担有责任”。我先通过系列主题班会,案例式地讲解、讨论让他们明白;再在平常教育中用制度保障,用竞争、展示激励。我班的特殊制度有:“最高獎赏归于各科课堂上积极发表思考结果者”,思考者最值得敬佩;“教室是学习的场所”,不准干与学习无关的事;“每科作业半小时”,避免磨蹭和成为“作业奴隶”;午后教室只准阅读,让书香启迪智慧;早晨第一节课前被看出“目中无光”者,要为“晚打游戏嫌疑犯”积分。这些制度都着意于开阔视野,强调思考,再用符合孩子个性的竞赛、展示等活动,让同学间、师生间互相熏染。除用好学校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学生会、社团活动、各项竞赛外,我班常开展的竞赛活动就是把学校规定的“午训”变成“午讲”,按学号每人讲自己阅读的内容,联系现实谈启示,还可提问答辩。为超过他人,由开始只追求大胆、大声,到后来追求完全脱稿,追求形神兼备,到初二后还有人配道具、表演。而学生最期待的,是我的“随身本”,因为那上边记了许多关键词,而那如“思杨代人值日”“思宇电教”“彤昕口气似我”等,都会变成我每天放学时“感动点点”的素材——享受老师的感动,成为我班学生最大的荣耀。
当学生大脑不断地被“未知”“新鲜”充盈,当学生的时间常常被名言名事占据,当学生的自豪变成自己被关注、被感动而不是被训教时,他们心胸大气了,他们的品位提高了,他们看问题的视角别致了,这时的班主任就可以从鸡零狗碎中脱身,也拿起书与他们同阅读,听他们分享见解,为自己的理念在学生身上延续而感动。
三、吹牛皮、露隐私滋阴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隐秘,并且都对别人的隐秘感兴趣。我记得自己读初中时在厕所门口遇见我最喜欢的老师,我很兴奋且唏嘘半天,原来老师也要上厕所啊!其实谁不上厕所呢?但在学生眼中,似乎老师与一切不雅无关,他们把老师放在至高、至上的位置,用老师喜欢听的大话、套话装乖,而心里的真实隐秘却在发酵,到一定程度就用别的渠道“咆哮”了。就如同人阴虚就会火旺一样,所以广东汤有很多是滋阴的,让体内阴阳平衡,尽量不要等火上来了再去泻。班主任也要有这样的药膳,不当主餐,妙在渗透。 老师是学生心中的“神”,唯因你不可企及,他们就懒得追随。所以,非正规场合,老师大可随意,与学生开开玩笑,吹吹牛皮,说点隐私,甚至装愚、献丑,降低自己的高度而拉近距離。我见学生一计算就拿起计算器,就不屑一顾地说:“还用计算器?看看我的口算!”而当我口算还快过他们按键时,一片惊呼,我莞尔一笑:“没办法,老师就是厉害,我初中数学奥赛获全省一等奖……”他们见我开始吹了,就“耶——”地乱叫,师生融成一片。有些学生比赛获奖,我波澜不惊地说:“做周老师的学生,想不出色都难!”有些学生屡教不改时,或是作文水平太差时,我会在班上痛心疾首说:“你出去后千万别说你是我的学生,丢自己的脸事小,砸老师的牌子事大啊!”这些寓教育于吹牛中的语言,经常被我班学生当口头禅。有同学爆粗口时,全班会七嘴八舌地说:“做周老师的学生,怎么能这么庸俗呢?”统测时拿了全年级第一,他们会假装平淡地说:“周老师的学生,那还用说!”
不妨说点隐私,让老师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学生更爱这种真实与真诚。亲其道,才能听其行。所以,老师的脸谱,不要只是关公的严肃,可以亲切,可以天真,可以聊家常,可以有意吹牛、露怯,让常犯错误的孩子感到“公平”和亲切,让他们不因不可企及而心态失衡。
四、礼品、奖励去湿
生活在红尘中的人,谁不爱金钱、名利?孩子从小就知道,金钱能换来他想要的各种吃的、玩的。如果家长和老师一味地说“小孩子不要爱钱”“你吃的用的,我都替你买好了”,他还是渴望那份自己拥有的感觉,那份自己消费的感觉。如果欲念长期得不到满足,就如同夏天不停吹空调而体内的汗排不出一样,会积成湿毒,湿毒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脾胃肝脏。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正确看待与经营物质利益,是很重要的品德教育。班级管理中,运用奖励机制,加进礼品、物质奖励这些“药材”,既满足学生的物质欲念,又正确引导了物质经营。
我在带班中,经常运用奖励机制。奖品的设置是最终的苦恼,因为初中生对小红花、奖状、老师的“你真棒”等表扬再也不感兴趣了,而班主任又没有班级活动经费,即使有也不可用纯粹的奖金来刺激。我的做法是赋予小钱以大含义。我班实行“小组捆绑制”,即每周以小组为单位,要从学习、纪律、卫生、特殊贡献四方面考评,一月累积总分在前的组有奖。每次月末,我会隆重地公布分数,风光地显摆奖品。奖品是我规定钱数,具体物品由获奖者定。如夏天时每人一支雪糕,那得奖的组慢吞吞地舔尝的姿态,对其他组的刺激作用无异于雪糕的冰凉。中考前,每人我发一个红包,里边放一元钱,还装了张纸条,纸条上有我根据每个学生考前状态写的一句勉励的话语。更多时候,是没有物质参与的奖励,但这奖品胜过奖励,那就是“免作业”。学生很渴望有那么个晚上不用做作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参加学校的比赛,如朗读、演讲等,可根据参与情况,免每周随笔的篇数。这些都成为很大的“盼头”,吸引着学生去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愿班级管理多提供这样的养料,不仅有严肃的、古板的,更要有谐趣的、合乎孩子心理的,既满足他们的需求,又如靓汤般清淡可口、清润于心。
[本文系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立品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2014ZJK025)的阶段性成果]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实,“道”就在自然,也就是说,最好的道就是顺应学生的心理。学生喜欢符合他们心理的教育方式,喜欢亲切、亲和的相处方式,若能有些幽默感,若能漂亮、活泼、时尚,那老师就是学生心中的明星了。广东煲汤有名,在于煲出了食材的原味,让人阴阳平衡。所以,笔者借用煲汤之原理,来谈“立德”中的阴阳平衡。
一、时尚、活泼败火
班主任的脸谱,严肃;说话模式,以“你们要注意……”开头;说话语气,永远是反问“难道你不知道……”这种平淡与重复很快让学生置若罔闻,见多不怪了。更可怕的是,青春期的叛逆性和独生子女的养尊处优,让他们“你越让我这样,我偏那样”,脾气很大,火气十足。为此,班主任不要过于拘泥过错与细节,应该加入“时尚、活泼”的药材,让汤具有新鲜变化而不可琢磨的美味,悄无声息地泄掉学生旺盛的无厘头的反抗之火,吸引学生在“喝”你、“品”你时,不由自主地将你的“要求”变成他们的行动。
我几年前接手的初二(7)班,据说一年换一个班主任,是那种上课难以维持、让老师进教室门就腿打颤的班级。我知道我的情境教育、互助式的带班模式在此班肯定行不通,一时无策,那就无为吧,静观其变。果然,他们没过一周就“有为”了,英语课四个“匪首”自动调位说笑,全班作业越交越薄,公然喊数学老师“肥婆”……但奇怪的是,他们竟没有联合起来与我作对。我以为是班主任的“官衔”让他们有所敬畏,后来发现秘诀完全出乎意料。有一天,几个活泼分子邀请我周六陪他们逛街,我以为他们想在校园外整我,所以当即以家中有事拒绝。没想到,第二天,他们打电话我,问我穿的那条牛仔裤在哪买的,说他们找了几条街都没找着。我才想起,他们常指点着我的衣服,说这个挂件很可爱,那个背心的蕾丝有特色,因为怕他们,所以没本能地批评他们“不务正业”,反而是摆个Pose或嘻嘻哈哈,可恰恰是这种“不正经”的方式,赢得了他们离经叛道的心,胜过了我对班级管理的诸多良苦用心。
有了这个发现后,这一年的班主任,我无论是穿着还是教育,尽量不执着于“规矩”,先理解他们,再劝说他们,绵里藏针,即使被他们“气”坏了,也不表现出来,终于平安度过了一年。而后来接的班级中,无论是非常优秀的群体还是一般的,他们无一例外地对老师的着装感兴趣。他们常在随笔中评论哪个老师穿着知性,哪个老师有品位,哪个老师的“黑白配”吸引着他整节课都积极回答问题。所以,教师千万不要被日常事务弄得灰头土脸,着装不要太古板,打扮可以时尚些,让学生眼前一亮,符合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才能调动起他们学习、探究的求新求异。
叛逆期的孩子,没理由地反对或支持一件事,如果你不注意他们的心思而执意捍卫你的教育方式,如果你的主张、趣味与他们相反,很不幸,你就成了他们的“假想敌”。而当你活泼、随意,貌似不坚持,打扮追求与他们相似,甚至能引领他们追逐潮流,他们就把你当成“战友”而放松警惕,当成“明星”而莫名其妙地崇拜,那么,你“绵里藏针式”的教育,就如药材渗透到汤里,泻掉那股叛逆之火,调起创新之火、求索之火。
二、大气、睿智补阳
老师和家长们常感叹,现在的学生提起学习就“焉儿”,提起游戏就“颠儿”,若不是有应试这个紧箍咒,真不知还有什么能约束学生学习。这些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教育体制的桎梏,但班主任可以尽一己之力改变或减弱这种状况。游戏刺激,网络丰富,如果学习不只以枯燥、艰苦示人,也揉进“刺激”与“丰富”的药材,是不是也能调动这份精气神儿,提起他们的活力?
要找到这类“药材”,还得分析学生学习中阳气不足的原因。看学生三点一线的生活,讲解—作业—小测的学习模式,以纪律和卫生为常态的班级话题,就是大人都厌倦,何况孩子?所以,班级管理中需要大气和睿智的东西,以高远与高尚引领他们脱离繁庸和琐碎。我接班伊始,就把“四有”作为本班学生的特质来培养,让他们要“志存高远有追求,广泛阅读有情趣,独立思考有头脑,敢于承担有责任”。我先通过系列主题班会,案例式地讲解、讨论让他们明白;再在平常教育中用制度保障,用竞争、展示激励。我班的特殊制度有:“最高獎赏归于各科课堂上积极发表思考结果者”,思考者最值得敬佩;“教室是学习的场所”,不准干与学习无关的事;“每科作业半小时”,避免磨蹭和成为“作业奴隶”;午后教室只准阅读,让书香启迪智慧;早晨第一节课前被看出“目中无光”者,要为“晚打游戏嫌疑犯”积分。这些制度都着意于开阔视野,强调思考,再用符合孩子个性的竞赛、展示等活动,让同学间、师生间互相熏染。除用好学校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学生会、社团活动、各项竞赛外,我班常开展的竞赛活动就是把学校规定的“午训”变成“午讲”,按学号每人讲自己阅读的内容,联系现实谈启示,还可提问答辩。为超过他人,由开始只追求大胆、大声,到后来追求完全脱稿,追求形神兼备,到初二后还有人配道具、表演。而学生最期待的,是我的“随身本”,因为那上边记了许多关键词,而那如“思杨代人值日”“思宇电教”“彤昕口气似我”等,都会变成我每天放学时“感动点点”的素材——享受老师的感动,成为我班学生最大的荣耀。
当学生大脑不断地被“未知”“新鲜”充盈,当学生的时间常常被名言名事占据,当学生的自豪变成自己被关注、被感动而不是被训教时,他们心胸大气了,他们的品位提高了,他们看问题的视角别致了,这时的班主任就可以从鸡零狗碎中脱身,也拿起书与他们同阅读,听他们分享见解,为自己的理念在学生身上延续而感动。
三、吹牛皮、露隐私滋阴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隐秘,并且都对别人的隐秘感兴趣。我记得自己读初中时在厕所门口遇见我最喜欢的老师,我很兴奋且唏嘘半天,原来老师也要上厕所啊!其实谁不上厕所呢?但在学生眼中,似乎老师与一切不雅无关,他们把老师放在至高、至上的位置,用老师喜欢听的大话、套话装乖,而心里的真实隐秘却在发酵,到一定程度就用别的渠道“咆哮”了。就如同人阴虚就会火旺一样,所以广东汤有很多是滋阴的,让体内阴阳平衡,尽量不要等火上来了再去泻。班主任也要有这样的药膳,不当主餐,妙在渗透。 老师是学生心中的“神”,唯因你不可企及,他们就懒得追随。所以,非正规场合,老师大可随意,与学生开开玩笑,吹吹牛皮,说点隐私,甚至装愚、献丑,降低自己的高度而拉近距離。我见学生一计算就拿起计算器,就不屑一顾地说:“还用计算器?看看我的口算!”而当我口算还快过他们按键时,一片惊呼,我莞尔一笑:“没办法,老师就是厉害,我初中数学奥赛获全省一等奖……”他们见我开始吹了,就“耶——”地乱叫,师生融成一片。有些学生比赛获奖,我波澜不惊地说:“做周老师的学生,想不出色都难!”有些学生屡教不改时,或是作文水平太差时,我会在班上痛心疾首说:“你出去后千万别说你是我的学生,丢自己的脸事小,砸老师的牌子事大啊!”这些寓教育于吹牛中的语言,经常被我班学生当口头禅。有同学爆粗口时,全班会七嘴八舌地说:“做周老师的学生,怎么能这么庸俗呢?”统测时拿了全年级第一,他们会假装平淡地说:“周老师的学生,那还用说!”
不妨说点隐私,让老师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学生更爱这种真实与真诚。亲其道,才能听其行。所以,老师的脸谱,不要只是关公的严肃,可以亲切,可以天真,可以聊家常,可以有意吹牛、露怯,让常犯错误的孩子感到“公平”和亲切,让他们不因不可企及而心态失衡。
四、礼品、奖励去湿
生活在红尘中的人,谁不爱金钱、名利?孩子从小就知道,金钱能换来他想要的各种吃的、玩的。如果家长和老师一味地说“小孩子不要爱钱”“你吃的用的,我都替你买好了”,他还是渴望那份自己拥有的感觉,那份自己消费的感觉。如果欲念长期得不到满足,就如同夏天不停吹空调而体内的汗排不出一样,会积成湿毒,湿毒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脾胃肝脏。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正确看待与经营物质利益,是很重要的品德教育。班级管理中,运用奖励机制,加进礼品、物质奖励这些“药材”,既满足学生的物质欲念,又正确引导了物质经营。
我在带班中,经常运用奖励机制。奖品的设置是最终的苦恼,因为初中生对小红花、奖状、老师的“你真棒”等表扬再也不感兴趣了,而班主任又没有班级活动经费,即使有也不可用纯粹的奖金来刺激。我的做法是赋予小钱以大含义。我班实行“小组捆绑制”,即每周以小组为单位,要从学习、纪律、卫生、特殊贡献四方面考评,一月累积总分在前的组有奖。每次月末,我会隆重地公布分数,风光地显摆奖品。奖品是我规定钱数,具体物品由获奖者定。如夏天时每人一支雪糕,那得奖的组慢吞吞地舔尝的姿态,对其他组的刺激作用无异于雪糕的冰凉。中考前,每人我发一个红包,里边放一元钱,还装了张纸条,纸条上有我根据每个学生考前状态写的一句勉励的话语。更多时候,是没有物质参与的奖励,但这奖品胜过奖励,那就是“免作业”。学生很渴望有那么个晚上不用做作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参加学校的比赛,如朗读、演讲等,可根据参与情况,免每周随笔的篇数。这些都成为很大的“盼头”,吸引着学生去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愿班级管理多提供这样的养料,不仅有严肃的、古板的,更要有谐趣的、合乎孩子心理的,既满足他们的需求,又如靓汤般清淡可口、清润于心。
[本文系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立品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2014ZJK02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