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苏少版美术第二册第十一课《这就是我呀》
[场景]当我把高轩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时,教室里哄堂大笑。
发笑的学生:那脸怎么是红的啊?丑死了,像小猴子的屁股。 (又是一阵爆笑)
指责的学生:高轩画错了,脸不应该是那种颜色的,我们的脸应该是这种颜色的。(很认真地挥动着自己的一支肉色水彩笔)
……
看着这群笑得前翻后仰的孩子,我没有说话,而是拿起红笔在高轩的作业本上打了六个红红的“五角星”(平时得星最多是五颗)
全班同学都“哇”的一声:“老师你搞错了吧,这样的画也能得六星啊?”
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刚才同学们说的没错,我们的皮肤是肉色的,但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皮肤颜色是会变的,就如这张脸,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会变得这么通红通红的?”
话音刚落,教室里小手林立。
生:喝醉了酒脸会红。
生:冬天我经常看到有小朋友的脸冻的红红的。
生:发火时脸也会胀得通红。
生:我们大课间活动很热,有的小朋友一出汗脸就红了。
生:吃火锅时,脸会辣的红红的。
生:害羞的时候脸会红。
生:发高烧的时候脸会红。
生:做错事的时候脸也会红。
……
(孩子们的思维速度令人惊叹!)
师:现在你们觉得高轩这幅画能得几星?
生:六星。
师:为什么?
生:他跟别人不一样,有自己的想法。
生:我发现他画的很细致,而且鼻子和耳朵还用了不同的颜色,这样显得脸上的色彩更丰富了。
生:他善于观察,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
师:刚才我们有很多同学没明白脸这么红的原因就取笑这张画,你们觉得应该吗?
教室里安静极了
……
[分析]“教育者只有轻轻拨动孩子思维的那根弦,教育才会起效”。孩子天真烂漫,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极其开放,课堂上不一定会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教案“走”,常常是想什么说什么,有时甚至达到口无遮拦的程度。假如当时面对全班的哄堂大笑我是厉声呵斥:“不准笑!”或者再严厉惩罚几个笑得特别过分的学生,孩子们当时肯定也会停止嘲笑,但这是被迫的,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也是短暂的,不太有意义的。也许等下了课老师走后,还会有同学继续取笑这张画。此时,作为教师,我们在给他们自由言论的同时,应该悄悄拨动孩子思维的那根弦,因势利导,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上述案例中,当我用红笔批了六个红红的“五角星”时,孩子们是满腹疑惑,但我没作任何解释,而是紧跟着追问:“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小脸会变得这么通红通红的?”,这一问,一下子拨动了孩子思维的那根弦……
[启示]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学习,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当课堂出现尴尬有争议的时候,教师更应随机应变,灵活把控住课堂,把课堂的尴尬学生的争议作为激活教学气氛,引发思维高潮的契机,引导學生充分的交流、探讨、争辩,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自主感悟,逐步建构,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场景]当我把高轩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时,教室里哄堂大笑。
发笑的学生:那脸怎么是红的啊?丑死了,像小猴子的屁股。 (又是一阵爆笑)
指责的学生:高轩画错了,脸不应该是那种颜色的,我们的脸应该是这种颜色的。(很认真地挥动着自己的一支肉色水彩笔)
……
看着这群笑得前翻后仰的孩子,我没有说话,而是拿起红笔在高轩的作业本上打了六个红红的“五角星”(平时得星最多是五颗)
全班同学都“哇”的一声:“老师你搞错了吧,这样的画也能得六星啊?”
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刚才同学们说的没错,我们的皮肤是肉色的,但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皮肤颜色是会变的,就如这张脸,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会变得这么通红通红的?”
话音刚落,教室里小手林立。
生:喝醉了酒脸会红。
生:冬天我经常看到有小朋友的脸冻的红红的。
生:发火时脸也会胀得通红。
生:我们大课间活动很热,有的小朋友一出汗脸就红了。
生:吃火锅时,脸会辣的红红的。
生:害羞的时候脸会红。
生:发高烧的时候脸会红。
生:做错事的时候脸也会红。
……
(孩子们的思维速度令人惊叹!)
师:现在你们觉得高轩这幅画能得几星?
生:六星。
师:为什么?
生:他跟别人不一样,有自己的想法。
生:我发现他画的很细致,而且鼻子和耳朵还用了不同的颜色,这样显得脸上的色彩更丰富了。
生:他善于观察,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
师:刚才我们有很多同学没明白脸这么红的原因就取笑这张画,你们觉得应该吗?
教室里安静极了
……
[分析]“教育者只有轻轻拨动孩子思维的那根弦,教育才会起效”。孩子天真烂漫,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极其开放,课堂上不一定会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教案“走”,常常是想什么说什么,有时甚至达到口无遮拦的程度。假如当时面对全班的哄堂大笑我是厉声呵斥:“不准笑!”或者再严厉惩罚几个笑得特别过分的学生,孩子们当时肯定也会停止嘲笑,但这是被迫的,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也是短暂的,不太有意义的。也许等下了课老师走后,还会有同学继续取笑这张画。此时,作为教师,我们在给他们自由言论的同时,应该悄悄拨动孩子思维的那根弦,因势利导,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上述案例中,当我用红笔批了六个红红的“五角星”时,孩子们是满腹疑惑,但我没作任何解释,而是紧跟着追问:“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小脸会变得这么通红通红的?”,这一问,一下子拨动了孩子思维的那根弦……
[启示]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学习,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当课堂出现尴尬有争议的时候,教师更应随机应变,灵活把控住课堂,把课堂的尴尬学生的争议作为激活教学气氛,引发思维高潮的契机,引导學生充分的交流、探讨、争辩,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自主感悟,逐步建构,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