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小学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去落实呢?
一、落实评价机制,奠定创新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取消了学生的成绩单,代之而来的是“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而“素质教育报告单”与“学生成绩单”最大的区别是: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淡化了分数改为“优”、“良”、“及格”、“待及格”的等级评价,并且加上个性特长的激励性评语。这很明显是在肯定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因此,平时教学中,我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落实到实处,学生的个性就一定会得到发展。学生的某一方面的优势得到全面肯定后,又会信心百倍地去提高自己的薄弱知识,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培养质疑解疑能力,开拓创新思路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爱学、乐学的潜能,将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化为“自主——探索——创新”。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起导组织导反馈的作用,把活跃在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设想,鼓励学生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如教学《丰碑》一课,当学生从将军的语言、神态描写中了解到将军看到冻僵的战士时,那种十分悲痛而愤怒的心情,教师让学生围绕将军的“愤怒”进行质疑。有的学生提出:“将军这样愤怒对不对?”有的学生说:“将军这时发怒是不对的,因为军需处长是为了别人才被冻死的。”有的学生说:“将军此时发怒是对的。因为将军并不知道冻死的战士是军需处长,他发怒是出于对自己部下的深厚感情。”通过引导辩论,学生不仅深入感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精神。
三、发挥想象力,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想象力是指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推测其结构、特性及发展的能力。想象的形象具有超前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的源泉。富尔顿发明汽船、爱迪生发明电灯,都事先应用想象的眼睛预想着他们的劳动成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既要注意发展他们的再造想象能力,又要重视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挖掘课文的内涵,利用教材本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不是一句空话。如小练笔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刻舟求剑》是寓言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精练,就是练笔的好题材。扩写《刻舟求剑》,抓住原文的要点和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过江”、“刻舟”等进行细致的描绘,特别是对“过江”一段的扩写:江面场景、雇船经过、宝剑描述、剑坠水中,通过想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具体描写,使剑客的固执、可笑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四、开展语文实践,拓宽培养创新能力的渠道
语文实践活动往往是学生发挥创新才能的重要阵地。其长处是可以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实践中,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因此,创新能力的许多成果都是第二课堂中取得的。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为此,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卸下沉重的书包,轻轻松松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语文,教师组织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办手抄报比赛、写日记、演课本剧;此外,读课外书、做读书卡,练书法、画画等。又如现在中央和地方的电台、电视台、报刊上举办的各种智力竞赛活动、小制作比赛等,都能激起许多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技能,拓宽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渠道。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好培养创新的启蒙教育,应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不辍的方向。
一、落实评价机制,奠定创新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取消了学生的成绩单,代之而来的是“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而“素质教育报告单”与“学生成绩单”最大的区别是: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淡化了分数改为“优”、“良”、“及格”、“待及格”的等级评价,并且加上个性特长的激励性评语。这很明显是在肯定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因此,平时教学中,我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落实到实处,学生的个性就一定会得到发展。学生的某一方面的优势得到全面肯定后,又会信心百倍地去提高自己的薄弱知识,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培养质疑解疑能力,开拓创新思路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爱学、乐学的潜能,将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化为“自主——探索——创新”。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起导组织导反馈的作用,把活跃在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设想,鼓励学生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如教学《丰碑》一课,当学生从将军的语言、神态描写中了解到将军看到冻僵的战士时,那种十分悲痛而愤怒的心情,教师让学生围绕将军的“愤怒”进行质疑。有的学生提出:“将军这样愤怒对不对?”有的学生说:“将军这时发怒是不对的,因为军需处长是为了别人才被冻死的。”有的学生说:“将军此时发怒是对的。因为将军并不知道冻死的战士是军需处长,他发怒是出于对自己部下的深厚感情。”通过引导辩论,学生不仅深入感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精神。
三、发挥想象力,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
想象力是指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推测其结构、特性及发展的能力。想象的形象具有超前的特点,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的源泉。富尔顿发明汽船、爱迪生发明电灯,都事先应用想象的眼睛预想着他们的劳动成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既要注意发展他们的再造想象能力,又要重视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挖掘课文的内涵,利用教材本身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不是一句空话。如小练笔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法。《刻舟求剑》是寓言故事,情节简单,语言精练,就是练笔的好题材。扩写《刻舟求剑》,抓住原文的要点和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过江”、“刻舟”等进行细致的描绘,特别是对“过江”一段的扩写:江面场景、雇船经过、宝剑描述、剑坠水中,通过想象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具体描写,使剑客的固执、可笑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四、开展语文实践,拓宽培养创新能力的渠道
语文实践活动往往是学生发挥创新才能的重要阵地。其长处是可以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实践中,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发展。因此,创新能力的许多成果都是第二课堂中取得的。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为此,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是:如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卸下沉重的书包,轻轻松松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语文,教师组织学生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办手抄报比赛、写日记、演课本剧;此外,读课外书、做读书卡,练书法、画画等。又如现在中央和地方的电台、电视台、报刊上举办的各种智力竞赛活动、小制作比赛等,都能激起许多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技能,拓宽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渠道。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好培养创新的启蒙教育,应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不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