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间童谣作为一种口口相传的艺术形式,其生动有趣,节奏感强的特点深受幼儿们欢迎。在幼儿园教学中对幼儿进行方言童谣教学不仅仅能够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够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从而促进幼儿的成长。
【关键词】 民间方言 童谣教学 传承策略 传统文化
童谣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有着非常丰富的形式,同时对幼儿的成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童谣教学不仅仅是能够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对幼儿进行教学该能够更好地提升幼儿的民族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加强幼儿对祖国的热爱,提升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让幼儿“学起来”,激发幼儿兴趣
在民间方言童谣的教学过程中,学是重点,同时也是基础,幼儿教师要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理解能力较差,这也就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发展,绘本阅读的教学方式映入幼儿教师的眼帘。在对幼儿进行童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绘本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理解童谣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幼儿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幼儿的绘本内容,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借阅或者是幼儿捐赠的方式丰富幼儿的阅读内容,从而做到“有书可读”。在丰富阅读内容之后,幼儿教师就要让幼儿进行绘本阅读,在了解童谣文化的同时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幼儿对童谣的印象。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奖励措施,激励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最后,幼儿教师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对童谣知识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深化幼儿对童谣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家长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之中,不仅仅是让幼儿、家长更好地认识童谣,更重要的是加强幼儿与家长的沟通,让幼儿家长也能够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童谣教学。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领幼儿更好地阅读并解决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提高绘本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幼儿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童谣文化。
二、让童谣“说起来”,传承童谣文化
有很大一部分的民间童谣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月光光》这首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入书堂;书堂光,好栽葱,葱发芽,好擂茶;茶花开,李花红,七姐妹,七条龙,龙转弯,龙转弯,好去汀州做大官。”这首童谣可以追溯到我国唐朝时期,而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在于“说”,一代又一代人通过口口相传将一首又一首的童谣传承至今。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意识到传承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说”出来,在加深幼儿对童谣印象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将童谣传承下去。
在“说”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重视童谣文化的筛选,其童谣内容要尽量地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例如《新年歌》:“初一早,初二巧,初三困到饱,初四顿顿饱……。”这首童谣既有独特的节奏韵律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非常适合对幼儿进行教学。或者是通过结合当地特色进行童谣筛选,如客家童谣《红鸟子》《垄谷子》等,让幼儿认识到家乡文化的魅力。在对教学内容筛选完毕之后,幼儿教师要带领幼儿进行朗读或者背诵,加深幼儿对童谣内容的印象。最后,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童谣竞赛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童谣教学,看看哪一位幼儿能够清晰、洪亮地说出最多的童谣,并给予幼儿相应的奖励,以此鼓励幼儿大声地“说出来”,从而做到传承童谣文化。
三、让大家“唱起来”,弘扬传统文化
童谣在其表现形式上,因为其自身独特的韵律,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最为常见的如反复、夸张等,再加上童谣内容较为贴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所以就促使了童谣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等特点。幼儿教师在童谣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童谣的特点,根据其韵律让幼儿将童谣唱出来,加深幼儿对童谣认识和理解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弘扬童谣这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童謠内容大多都通俗易懂,节奏欢快,非常适合演唱。幼儿教师在童谣教学的时候也要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演唱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童谣教学,不仅仅是加深幼儿对童谣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发扬童谣中的传统文化。例如《十二生肖相歌》,其节奏欢快,内容通俗易懂,同时还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对幼儿有着非常大的教育意义。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并通过多媒体为幼儿配上与其相适应的背景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将童谣“唱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当幼儿学会后,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将其唱给父母或者亲戚听,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总而言之,方言童谣是我国民间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幼儿教学中方言童谣童谣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要深刻地挖掘童谣文化的内涵,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莉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福州童谣使用现状研究[D].2017.
[2] 李倩云.浅谈民间童谣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与应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
【关键词】 民间方言 童谣教学 传承策略 传统文化
童谣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有着非常丰富的形式,同时对幼儿的成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童谣教学不仅仅是能够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对幼儿进行教学该能够更好地提升幼儿的民族认同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加强幼儿对祖国的热爱,提升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让幼儿“学起来”,激发幼儿兴趣
在民间方言童谣的教学过程中,学是重点,同时也是基础,幼儿教师要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理解能力较差,这也就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发展,绘本阅读的教学方式映入幼儿教师的眼帘。在对幼儿进行童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绘本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理解童谣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幼儿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幼儿的绘本内容,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借阅或者是幼儿捐赠的方式丰富幼儿的阅读内容,从而做到“有书可读”。在丰富阅读内容之后,幼儿教师就要让幼儿进行绘本阅读,在了解童谣文化的同时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幼儿对童谣的印象。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制定奖励措施,激励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最后,幼儿教师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对童谣知识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深化幼儿对童谣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家长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之中,不仅仅是让幼儿、家长更好地认识童谣,更重要的是加强幼儿与家长的沟通,让幼儿家长也能够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童谣教学。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要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领幼儿更好地阅读并解决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提高绘本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让幼儿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童谣文化。
二、让童谣“说起来”,传承童谣文化
有很大一部分的民间童谣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月光光》这首童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入书堂;书堂光,好栽葱,葱发芽,好擂茶;茶花开,李花红,七姐妹,七条龙,龙转弯,龙转弯,好去汀州做大官。”这首童谣可以追溯到我国唐朝时期,而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就在于“说”,一代又一代人通过口口相传将一首又一首的童谣传承至今。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意识到传承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说”出来,在加深幼儿对童谣印象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将童谣传承下去。
在“说”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重视童谣文化的筛选,其童谣内容要尽量地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例如《新年歌》:“初一早,初二巧,初三困到饱,初四顿顿饱……。”这首童谣既有独特的节奏韵律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非常适合对幼儿进行教学。或者是通过结合当地特色进行童谣筛选,如客家童谣《红鸟子》《垄谷子》等,让幼儿认识到家乡文化的魅力。在对教学内容筛选完毕之后,幼儿教师要带领幼儿进行朗读或者背诵,加深幼儿对童谣内容的印象。最后,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童谣竞赛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童谣教学,看看哪一位幼儿能够清晰、洪亮地说出最多的童谣,并给予幼儿相应的奖励,以此鼓励幼儿大声地“说出来”,从而做到传承童谣文化。
三、让大家“唱起来”,弘扬传统文化
童谣在其表现形式上,因为其自身独特的韵律,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最为常见的如反复、夸张等,再加上童谣内容较为贴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所以就促使了童谣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等特点。幼儿教师在童谣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童谣的特点,根据其韵律让幼儿将童谣唱出来,加深幼儿对童谣认识和理解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弘扬童谣这一传统文化,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童謠内容大多都通俗易懂,节奏欢快,非常适合演唱。幼儿教师在童谣教学的时候也要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演唱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童谣教学,不仅仅是加深幼儿对童谣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发扬童谣中的传统文化。例如《十二生肖相歌》,其节奏欢快,内容通俗易懂,同时还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对幼儿有着非常大的教育意义。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并通过多媒体为幼儿配上与其相适应的背景音乐,让幼儿跟着音乐将童谣“唱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当幼儿学会后,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将其唱给父母或者亲戚听,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总而言之,方言童谣是我国民间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幼儿教学中方言童谣童谣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要深刻地挖掘童谣文化的内涵,创新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莉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福州童谣使用现状研究[D].2017.
[2] 李倩云.浅谈民间童谣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与应用[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