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哪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创新教育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
创新能力不是知识,而是需要不断培养和完善的一种素养。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不是全部。在对大量杰出人才进行研究后发现,创新通常来自于三种情况:一是在对某一领域充分研究以后,得出结论。就如淘金,翻开所有的地方,去掉泥沙,就有收获。通常基础科学的发展,需要一批人勤勤恳恳地工作。由于以前在基础教育方面,偏重理论,所以我们并不缺这方面的人才,中国的理论工作者遍布全世界。二是两类学科的边缘相交而结出硕果,犹如火柴和火柴盒的擦碰。象医疗器械的发展,基因工程,这类发现或发明出现在掌握了一科的知识,同时又涉猎于另一领域的情况下,在这一点上,由于高考的压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压制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使他们丧失了扩大知识面的最好时机,从而导致中国人失去引导新技术、带动新潮流的机会。三是由于对某事物的不满或对高效率的渴望而从事的变革。“科学是懒人创造的”,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懒人”决不是闭门造车,他肯定是一位实践者。就如同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瓦特发明蒸汽机。更快,更好,更强成为创新的动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能否将“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到具体教学实际中去是我们能否转变教育观念的标志,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另一个需要认清的问题是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智力的发展并不同步;超过一般水平的智力是实现创造性潜力所必需的,但超过学生这个临界水平,智力同创造性的相关就几乎等于零.而教师比较喜欢智商高的学生而不喜欢创造力强的学生,因为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不合乎传统的兴趣,他们常常探究那些特别不符合“教学常规”要求的知识领域,被教师认为增加了教学负担.实际上,教师的这种看法极易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如果我们教育者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组织教学,就可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2 新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创新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讲究教学方法启发性,关键是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的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即使学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也要在肯定他的敢于质疑精神的前提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来加以引导。让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提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探索性的物理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与创新思维活动密切相联的。创新思维始于问题,始于学生对问题的追求探索.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思维方面的内在因素,选取好的素材,设计恰当的物理问题供学生研究,这些问题既要用适当的难度,又要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富有探索性,还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如"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运动吗?等等。
3 改革实验教学,注重物理实验的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物理学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实际情况,应增加实验内容的探索性。探索性实验研究内容源于教材而有高于教材,与已学过的内容有关,而在教材中又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加演示实验的创新成分,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动探索性。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理知识,而且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意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目的。例如,演示楞次定律的实验装置是楞次定律演示仪。演示的方法是先后将条形磁铁插入闭合铝环和开口铝环,观察转动体的转动情况。而实际演示时可创新演示该实验:将条形磁铁、闭合铝环、开口铝环用细线悬于同一高度的同一直线上,演示时使条形磁铁摆动起来,则闭合环由于电磁感应受力而作较大振幅的振动,开口环却保持静止。一动一静同时显现,对比明显。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不但给学生示范。而且激励了学生的创新动机。 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否利用现有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你还能设计几种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在学生电学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取舍,对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应变、思考和探索,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4 加强习题的变式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解题教学及习题训练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解题的训练,尤其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练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更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性思维。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增强。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应变性。把习题通过条件变换、因果变换等,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多题归一,培养思维的收敛性。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优秀结合。因此,收敛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诚然,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归一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物理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实质相同,如能对这些“型异质同”或“型近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住共同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的束缚。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乔际平,刘甲岷《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教学探讨》,2002.9
[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中国教师手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物理课程标教师读本》,2003.11
【关键词】物理教学;素质教育;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
创新能力不是知识,而是需要不断培养和完善的一种素养。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不是全部。在对大量杰出人才进行研究后发现,创新通常来自于三种情况:一是在对某一领域充分研究以后,得出结论。就如淘金,翻开所有的地方,去掉泥沙,就有收获。通常基础科学的发展,需要一批人勤勤恳恳地工作。由于以前在基础教育方面,偏重理论,所以我们并不缺这方面的人才,中国的理论工作者遍布全世界。二是两类学科的边缘相交而结出硕果,犹如火柴和火柴盒的擦碰。象医疗器械的发展,基因工程,这类发现或发明出现在掌握了一科的知识,同时又涉猎于另一领域的情况下,在这一点上,由于高考的压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压制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兴趣,使他们丧失了扩大知识面的最好时机,从而导致中国人失去引导新技术、带动新潮流的机会。三是由于对某事物的不满或对高效率的渴望而从事的变革。“科学是懒人创造的”,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懒人”决不是闭门造车,他肯定是一位实践者。就如同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瓦特发明蒸汽机。更快,更好,更强成为创新的动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但就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创新教育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能否将“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到具体教学实际中去是我们能否转变教育观念的标志,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另一个需要认清的问题是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智力的发展并不同步;超过一般水平的智力是实现创造性潜力所必需的,但超过学生这个临界水平,智力同创造性的相关就几乎等于零.而教师比较喜欢智商高的学生而不喜欢创造力强的学生,因为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不合乎传统的兴趣,他们常常探究那些特别不符合“教学常规”要求的知识领域,被教师认为增加了教学负担.实际上,教师的这种看法极易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但是,如果我们教育者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组织教学,就可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2 新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创新是一项自主性的活动,教师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和引导。讲究教学方法启发性,关键是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的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即使学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也要在肯定他的敢于质疑精神的前提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来加以引导。让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提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富有探索性的物理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与创新思维活动密切相联的。创新思维始于问题,始于学生对问题的追求探索.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思维方面的内在因素,选取好的素材,设计恰当的物理问题供学生研究,这些问题既要用适当的难度,又要在教与学两方面都富有探索性,还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如"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运动吗?等等。
3 改革实验教学,注重物理实验的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物理学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实际情况,应增加实验内容的探索性。探索性实验研究内容源于教材而有高于教材,与已学过的内容有关,而在教材中又找不到现成的答案,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加演示实验的创新成分,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动探索性。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有关物理知识,而且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意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目的。例如,演示楞次定律的实验装置是楞次定律演示仪。演示的方法是先后将条形磁铁插入闭合铝环和开口铝环,观察转动体的转动情况。而实际演示时可创新演示该实验:将条形磁铁、闭合铝环、开口铝环用细线悬于同一高度的同一直线上,演示时使条形磁铁摆动起来,则闭合环由于电磁感应受力而作较大振幅的振动,开口环却保持静止。一动一静同时显现,对比明显。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不但给学生示范。而且激励了学生的创新动机。 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否利用现有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你还能设计几种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在学生电学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取舍,对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应变、思考和探索,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挥。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4 加强习题的变式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解题教学及习题训练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解题的训练,尤其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练及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更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深化,提高解题技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性思维。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增强。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应变性。把习题通过条件变换、因果变换等,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
多题归一,培养思维的收敛性。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优秀结合。因此,收敛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诚然,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归一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物理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实质相同,如能对这些“型异质同”或“型近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住共同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的束缚。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乔际平,刘甲岷《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2]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教学探讨》,2002.9
[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中国教师手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中物理课程标教师读本》,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