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和原则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ook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是教学过程中的起始环节,也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一环。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状态、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酷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新颖的导入,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端正学习动机。好的导入法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以导入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消极状态。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生动、新颖的导入通过风趣的或者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进入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获取新的知识。可以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为完成好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促进师生感情的沟通
  教与学是在师生相互沟通中进行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导入时与学生的沟通,可以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更好的结合学生的情绪导入课文,进而提高课堂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原则
  1.课堂导入要合情入理
  每一堂课的导入都是为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导入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理,导入内容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性。这种内在联系要做到合情合理。合情即合学生之实情,包括了学习情况的实情和心理状态的实情。合理即合教学之原理,要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形象性原则、新颖性原则等教学基本原则。教学导入要做到合情入理,就要注意在导入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触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学导入只有合情入理才能达到较好的预期目的。
  2.课堂导入要因课制宜
  教学导入要因课制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类型的课要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新授课、过渡课、练习课、复习课等不同类型的课由于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不同,所需要的导入也会有所区别。二是不同教学内容的课也要采取不同的导入类型。教学导入在很大程度上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只有如此,才能体现导入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学内容发生变化,教学导入的内容、方式、方法等也应有所变化,做到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在上语文出版社S版一年级上册第11课《自己去吧》的第二课时的时候,我是这样导入的: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猴、小鸭、小鹰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学会了一门生活的本领,那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神门生活本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哪些生活本领。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提升学生对本文主旨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达到教师教学目的,促进学生课堂以外的学习。
  3.课堂导入要简洁明快
  导入要做到简洁明快,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三言两语,直截了当。一般三五分钟就要转入正题。如果导入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喧宾夺主,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导入新课,就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精心设计。
  在上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上册第11課《球王贝利》时,我设计了如下导入:有“球王”称号的人是谁?你们知道贝利是怎样成为“一代球王”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名字叫《球王贝利》,看看贝利的成长经历使你受到什么启发?通过这样的导入,简洁明了的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促进其学习,对于阅读课文,这样的导入就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的理解。
  4.课堂导入要灵活多变
  导入要灵活多变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导入方式要多样。导入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灵活地设计导入方案,经常地变换导入的方式方法,注意配合交叉使用,使导入常导常新。如果每堂课都使用同一种模式的导入,就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了。二是导入过程要应变。在具体的导入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根据新的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变换导入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导入效果。
  在教師教学中,灵活多变就是要采用多种导入方法,一单元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导入,图片、视频、音乐等各种手法交替使用,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在充分了解学生和自身情况后灵活使用,在每堂课开始时给学生不同的感受,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兴趣。
  5.课堂导入要有艺术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青少年儿童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应努力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追求美感性的同时,要注意情感性,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优美的。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是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是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艺术要求我们不仅要导,还要讲究艺术性、时效性、提升性,这样的导入不仅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效果,而且能让语文课焕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提升学生感受理解、思考的能力,使导入在为语文课堂增色的同时促进学生有效知识量的提高,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协调统一。
其他文献
如果说语文是一个人的灵魂,数学是一个人天赋,那么我认为英语是人类从一个封闭的空间通往世界的钥匙。英语学科占有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如何把握好这一阶段的教学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想学  前几天,我看了部纪录片——《那些热爱电视剧的人们》,这部纪录片讲述了电视剧从诞生到发展的历程,其中说到一部50集电视剧《渴望》,当时每晚播放渴望时,北京的
期刊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共有63条标准,余映潮老师认为,“即使在毕生的教育生涯中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我们也很难优秀地‘达标’”。掷地有声的判断,传达出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感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紧迫感。名师尚且如此自省自悟,我们这些尚在一线摸爬滚打还未有建树的普通教师,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具体到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点尝试。  (一)
期刊
语法是用词造句规则的结合,教授语法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语法,更好的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向学生讲授基本的语法知识点,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所学的语言材料,在运用语言时就会经常出错,讲解语法,又会陷入传统乏味的语法教学模式,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语法教学和听说读写的教学内容自然结合起来,把语法教学放置在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 它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把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上好小学数学实践
期刊
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的一项有利于学生健康的重要工程项目。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能够吸引广大的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积极建立中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加强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体育社团开展时间和形式灵活、又具有健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教师这三种职责中,不管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教师都要通过最原始、最基本,也是最实用的语言交流来完成。从孔子的私塾教学到现代的班级教学,再到分组讨论教学,这项教师的基本功不但没有被取代,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愈发进步和完善。教学语言的魅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关键是能直接提高课堂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所以如何提高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教学语
期刊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人人获得数学知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城镇小学生数学学习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数学综合运用能力上显得特别优秀,另一部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上显得非常困难。课堂上经常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这种状况与新课程要求严重背离,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改进教学工作,使更多的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
期刊
本世纪初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即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与钱学森之问相似的还有李约瑟难题,即近代科技文明为何诞生于欧洲而非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灵魂,钱学森之问切中了中国教育与创新问题的要害,因此探究钱学森之问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具有现实的意义。  高校是培养人才、知识密集的场所,是一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決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在教学中,根据新理念的要求,充分理解旧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渗透“四式”,加强训练,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巧设“悬念式”问题激发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我抓住时机,有目的
期刊
一、导入的原则  数学课的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导入,其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材特点,创设最佳的课堂氛围和环境,最终目的是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课堂导入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的来设计。  1.导入必须服务于教学的目标  课堂导入,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它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有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