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经验,就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实现阅读新模式,结合自身实际谈几点看法,仅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一、注重引导,适当提问
阅读,是读者的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随着作者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的过程,故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要求较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高。为此,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来解决这一问题。合理地提出疑问是提升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老师在阅读课上提出疑问,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其学会边阅读边思考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其次,在提问的同时,还必须把握问题的质量。例如我们在执教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文章描述了父亲在火车站送“我”离开的场景,刚看到题目,感觉文不对题,这时我就会提问:“大家是不是也有这个疑问?”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文,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去解开这个疑问。这时有学生提出:从描绘父亲过铁道帮我买橘子时的“蹒跚”“探”“攀”“缩”等词语可以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紧接着,又有学生指出文章中的几处细节描写,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表扬和鼓励。最后,我综合学生们的回答,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文中的细节描写,饱含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题目“背影”正是儿子对父亲的爱和父亲对儿子的爱的缩影。通过我的适时提问引导,学生们很快就掌握和理解了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深情厚义,无形中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 分组讨论模式的实施
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中有争议的部分,我们不能因为难以处理而将其搁置下来,反而应当积极地面对,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于阅读中有异议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对于一些不解的问题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在民主公平的基础上,同学们在阅读课上个个都兴致勃勃,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踊跃发言。除此之外,在讨论中,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加强,他们会在讨论中学会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学会包容和接受,取长补短。比如在执教《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的确像一个小孩说的那样,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因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正午的时候太阳就像一个盘盂一样大,这正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的体现。另外一些同学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凉丝丝的,等到正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热,因而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与此同时,也允许有第三种观点。经过合作研讨,学生对该篇课文的认识更全面、更具体了,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当然,有关阅读内容的讨论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还会有一些问题遗留下来,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巧妙地进行指导和点拨。
三、抓住重点句理解涵义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领会文章中的重点句,是使学生理解全文内涵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到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关键词、句段落和修辞手法上。例如在执教《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对“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进行深刻的剖析。一个简单的比喻,就将矮松在雪后的秀美轻松地表现出来,而且这个“顶”字用得十分巧妙,准确地表现出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再比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一句,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将夕阳西下时的雪景描写得惟妙惟肖,一个“羞”字更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就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文章在立意方面的深刻、精妙。
四、注重课外拓展训练
在拓展阅读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以某篇曾经学过的文章为基础,给出一定的方向,让学生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迈进。学生在拓展阅读中,视野不断得到拓宽,语言材料如字形、字音等逐渐累积起来,到了一定程度后,可以对所阅读的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正确的判断,学会理解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应该尽力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可以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让那些在语文阅读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上台交流心得和体会。也可采用在黑板报上开辟专栏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前初中生的道路。
一、注重引导,适当提问
阅读,是读者的思维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随着作者的情绪变化而变化的过程,故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要求较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高。为此,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来解决这一问题。合理地提出疑问是提升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老师在阅读课上提出疑问,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大脑,让其学会边阅读边思考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其次,在提问的同时,还必须把握问题的质量。例如我们在执教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文章描述了父亲在火车站送“我”离开的场景,刚看到题目,感觉文不对题,这时我就会提问:“大家是不是也有这个疑问?”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文,抓住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去解开这个疑问。这时有学生提出:从描绘父亲过铁道帮我买橘子时的“蹒跚”“探”“攀”“缩”等词语可以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紧接着,又有学生指出文章中的几处细节描写,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表扬和鼓励。最后,我综合学生们的回答,对这个问题进行总结:文中的细节描写,饱含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深感激之情,题目“背影”正是儿子对父亲的爱和父亲对儿子的爱的缩影。通过我的适时提问引导,学生们很快就掌握和理解了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深情厚义,无形中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 分组讨论模式的实施
俗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中有争议的部分,我们不能因为难以处理而将其搁置下来,反而应当积极地面对,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于阅读中有异议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对于一些不解的问题也可以向老师提问。在民主公平的基础上,同学们在阅读课上个个都兴致勃勃,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踊跃发言。除此之外,在讨论中,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加强,他们会在讨论中学会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学会包容和接受,取长补短。比如在执教《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们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的确像一个小孩说的那样,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因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篷,等到正午的时候太阳就像一个盘盂一样大,这正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的体现。另外一些同学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凉丝丝的,等到正午的时候就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热,因而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与此同时,也允许有第三种观点。经过合作研讨,学生对该篇课文的认识更全面、更具体了,进一步加深了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当然,有关阅读内容的讨论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还会有一些问题遗留下来,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巧妙地进行指导和点拨。
三、抓住重点句理解涵义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领会文章中的重点句,是使学生理解全文内涵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到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关键词、句段落和修辞手法上。例如在执教《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对“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进行深刻的剖析。一个简单的比喻,就将矮松在雪后的秀美轻松地表现出来,而且这个“顶”字用得十分巧妙,准确地表现出树尖上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再比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一句,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将夕阳西下时的雪景描写得惟妙惟肖,一个“羞”字更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就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文章在立意方面的深刻、精妙。
四、注重课外拓展训练
在拓展阅读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以某篇曾经学过的文章为基础,给出一定的方向,让学生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迈进。学生在拓展阅读中,视野不断得到拓宽,语言材料如字形、字音等逐渐累积起来,到了一定程度后,可以对所阅读的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正确的判断,学会理解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另外,教师应该尽力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交流的平台。可以定期举行读书交流活动,让那些在语文阅读中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上台交流心得和体会。也可采用在黑板报上开辟专栏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前初中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