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在文艺思想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文艺作品的专业性越来越高,同时也成为专业音乐院校的重点关注对象。许多专业音乐院校选择我国的文艺作品作为声乐教学主要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歌剧作品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及参赛曲目方面,因此对演唱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教学过程中,声乐艺术指导教师不仅要考虑选择最能体现作品艺术价值的钢琴伴奏形式,同时还要以创造性的思维指导教学。本文以歌剧《江姐》中的主要唱段《巴山蜀水要解放》为例展开具体分析。
一、《江姐》作品唱段素材的音乐分析
歌剧音乐创作风格取决于选取什么样的音乐素材。《江姐》作品里的主人公是四川人,所以在创作歌剧《江姐》的时候事件发生的地点也是选择的四川,作品创作采用的主要音乐形式是四川民歌,除此之外还结合了婺剧、越剧、京剧、江南滩簧及川剧等音乐形式。四川民歌是贯穿歌剧《江姐》的主要音乐形式,主题歌选择的音乐曲目是《红梅赞》,在整部作品中声乐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合唱、齐唱、重唱和独唱,并且适当结合了戏曲元素,以戏曲伴奏音乐的形式推动情节的发展。融合戏曲元素,使歌剧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戏剧感,同时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把作品主人公江姐的光辉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剧《江姐》的第一场表演是“星夜告别雾重庆”,而《巴山蜀水要解放》是第一场表演里的精彩唱段,故事内容主要讲述了江姐准备离开重庆去革命根据地的内心活动。板式变化体是《巴山蜀水要解放》所采用的主要音乐表现形式,板式变化体是戏曲的音乐表现形式,板式包括快板、散板和导板等。该唱段融合了这三种板式形式,通过变换板式形式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巴山蜀水要解放》这一唱段旋律优美,音乐形式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还融入戏剧元素,对歌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板式变化体在《巴山蜀水要解放》唱段中的应用是以散板—快板—慢板的顺序进行的,唱段开头融入了散板板式,中间部分采用了快板板式,唱段的结束部分采用了慢板板式,各板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在速度上产生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情绪及心理变化特征。通过分析板式变化体的应用,人们可以看出,唱段结尾部分慢板的应用其实是开头部分散板的再现,这种形式叫做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它是西洋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巴山蜀水要解放》唱段实现了西洋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和我国戏曲板式变化体的融合。
二、从歌剧作品中分析钢琴伴奏的思维架构
钢琴伴奏在歌剧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选择什么的钢琴伴奏形式是演奏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思维构架就显得格外重要。演奏者在钢琴伴奏之前需要对乐队总谱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钢琴伴奏谱的特点折中选择与总谱相符合的伴奏风格,这样才能确保将歌剧作品的艺术之美更完整地表现出来。《巴山蜀水要解放》唱段在音乐表现形式上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元素和主题音乐,并实现了两种音乐形式的融合,其中戏曲元素主要被应用于乐队伴奏方面。中国的戏曲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主要由器乐和声乐两部分构成,而器乐又包括伴奏音乐、开场和过场三部分。
(一)乐队伴奏借鉴下的前奏与间奏音乐特点及钢琴演奏要領
1.前奏
《巴山蜀水要解放》的前奏部分,借鉴了竖琴的音乐表现形式,通过连续上行琶音的方式实现对竖琴滑奏的模仿。借鉴竖琴的主要作用在于衬托人物情绪,同时也为唱腔的进入提供了基础。所以,在实际演奏中,演奏者要放松手腕、轻触键盘,使演奏出来的音符更具色彩性及音质感。
2.间奏一
《巴山蜀水要解放》伴奏谱中所使用的板式不是固定的,首段采用的是散板形式,到了21d节开始使用快板形式,间奏一指的是21d至25d节,间奏一的弹奏要求是迅速触键,使弹奏出来的音乐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力度的强弱随音乐的起伏进行改变。在弹奏八度音时,要尽量避免音色发硬发干,确保弹奏出的音符具有气势雄壮的特点。
3.间奏二
《巴山蜀水要解放》伴奏曲中板式由快切换到慢,可以将剧情意境和人物思想情绪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借助左手声部十六分音符和右手连续八度主题旋律演奏将“遍地腾烈焰,漫天闪红光”的情景演绎出来,织体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4节,营造了一种安静的情景,充分带动了观赏者的情绪。
(二)乐队借鉴下的唱腔伴奏音乐特点及钢琴演奏要领
1.板式变化手法的掌握与钢琴伴奏思维构建
伴奏与唱腔板式是戏曲音乐的两个主要元素。板式指的是戏曲节拍,在演奏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板式取决于戏剧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
2.托腔保调手法的掌握与钢琴伴奏思维构建
《巴山蜀水要解放》伴奏中融合了我国戏曲元素,尤其是使用了托腔保调的伴奏方法。托腔保调强调演唱者和戏曲乐队之间的密切合作。比较常用的手法包括:垫、托、裹、衬。“托”指的是带领起句行韵,实现唱腔紧密结合。“垫”指的是对唱腔的间隔处进行垫衬,目的在于确保唱腔的连贯、更好地表达乐曲意境。“衬”指的是帮衬唱腔韵味,使唱腔更丰富多彩。“裹”指的是确保伴奏严谨,将唱腔旋律的主干音巧妙地融合在伴奏中。
3.拖腔伴奏手法的掌握与钢琴伴奏思维构建
所谓的拖腔也就是“一字多音”,拖腔是戏曲唱腔的一种,它的使用可以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明显,同时还可以突出人物的内心情感。拖腔对演唱者的要求较严格,需要演唱者的身、手、神、眼密切配合音乐线条,更完美地将人物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拖腔表演过程需要演唱者和钢琴伴奏的配合足够默契。所以,在钢琴伴奏时必须着重处理拖腔部分,要结合乐谱的具体要求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合理编配钢琴伴奏,使钢琴伴奏能够更好地衬托拖腔旋律,将乐谱完美地演绎出来。
三、结语
《巴山蜀水要解放》钢琴伴奏谱不仅汲取了西洋乐器的和声色彩元素,还合理运用了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元素,将乐队伴奏民族乐器的线性旋律功能发挥到极致。钢琴伴奏谱采用了托腔保调的戏曲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也与作品风格相匹配,这种表现形式独树一帜,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此外,钢琴伴奏谱也借鉴了乐队伴奏织体对伴奏织体进行创新,尤其是融合了钢琴丰富的伴奏织体、多声功能及不同声区音色,使钢琴伴奏的效果更加突出。所以,演奏者必须详细钻研总谱配器,并以构架模仿乐队伴奏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演奏形式,充分表现钢琴伴奏的独特魅力。
分析《巴山蜀水要解放》钢琴伴奏的特征及注意事项等可知,每一部歌剧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并且歌剧的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每一部歌剧所包含的戏曲音乐文化特色是有差别的。因此,我国歌剧钢琴伴奏必须注意到这些差异,并分析每一个元素对歌剧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要考虑乐队总谱的特点,分析乐队总谱所具有的特征,在演奏之前构造出乐队框架并以此为指导思路进行伴奏。演奏手法也不是单一的,演奏者可以根据不同乐队总谱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演奏手法,最大程度地满足乐队效果的要求。在伴奏时,演奏者要精神饱满,尽量将个人情感融入伴奏中,把作品所要达到的情感境界完美演绎出来。总的来说,不管是选择伴奏的演奏手法还是选择伴奏的音色变换都要以理性认知为前提,这样才能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将歌剧的魅力完整地展现出来。因此,演奏者必须在演奏之前在头脑中构建伴奏思维构架。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江姐》作品唱段素材的音乐分析
歌剧音乐创作风格取决于选取什么样的音乐素材。《江姐》作品里的主人公是四川人,所以在创作歌剧《江姐》的时候事件发生的地点也是选择的四川,作品创作采用的主要音乐形式是四川民歌,除此之外还结合了婺剧、越剧、京剧、江南滩簧及川剧等音乐形式。四川民歌是贯穿歌剧《江姐》的主要音乐形式,主题歌选择的音乐曲目是《红梅赞》,在整部作品中声乐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合唱、齐唱、重唱和独唱,并且适当结合了戏曲元素,以戏曲伴奏音乐的形式推动情节的发展。融合戏曲元素,使歌剧在很大程度上有一种戏剧感,同时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把作品主人公江姐的光辉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剧《江姐》的第一场表演是“星夜告别雾重庆”,而《巴山蜀水要解放》是第一场表演里的精彩唱段,故事内容主要讲述了江姐准备离开重庆去革命根据地的内心活动。板式变化体是《巴山蜀水要解放》所采用的主要音乐表现形式,板式变化体是戏曲的音乐表现形式,板式包括快板、散板和导板等。该唱段融合了这三种板式形式,通过变换板式形式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巴山蜀水要解放》这一唱段旋律优美,音乐形式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还融入戏剧元素,对歌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板式变化体在《巴山蜀水要解放》唱段中的应用是以散板—快板—慢板的顺序进行的,唱段开头融入了散板板式,中间部分采用了快板板式,唱段的结束部分采用了慢板板式,各板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在速度上产生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能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情绪及心理变化特征。通过分析板式变化体的应用,人们可以看出,唱段结尾部分慢板的应用其实是开头部分散板的再现,这种形式叫做带再现的三段体曲式,它是西洋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巴山蜀水要解放》唱段实现了西洋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和我国戏曲板式变化体的融合。
二、从歌剧作品中分析钢琴伴奏的思维架构
钢琴伴奏在歌剧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选择什么的钢琴伴奏形式是演奏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思维构架就显得格外重要。演奏者在钢琴伴奏之前需要对乐队总谱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钢琴伴奏谱的特点折中选择与总谱相符合的伴奏风格,这样才能确保将歌剧作品的艺术之美更完整地表现出来。《巴山蜀水要解放》唱段在音乐表现形式上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元素和主题音乐,并实现了两种音乐形式的融合,其中戏曲元素主要被应用于乐队伴奏方面。中国的戏曲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主要由器乐和声乐两部分构成,而器乐又包括伴奏音乐、开场和过场三部分。
(一)乐队伴奏借鉴下的前奏与间奏音乐特点及钢琴演奏要領
1.前奏
《巴山蜀水要解放》的前奏部分,借鉴了竖琴的音乐表现形式,通过连续上行琶音的方式实现对竖琴滑奏的模仿。借鉴竖琴的主要作用在于衬托人物情绪,同时也为唱腔的进入提供了基础。所以,在实际演奏中,演奏者要放松手腕、轻触键盘,使演奏出来的音符更具色彩性及音质感。
2.间奏一
《巴山蜀水要解放》伴奏谱中所使用的板式不是固定的,首段采用的是散板形式,到了21d节开始使用快板形式,间奏一指的是21d至25d节,间奏一的弹奏要求是迅速触键,使弹奏出来的音乐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力度的强弱随音乐的起伏进行改变。在弹奏八度音时,要尽量避免音色发硬发干,确保弹奏出的音符具有气势雄壮的特点。
3.间奏二
《巴山蜀水要解放》伴奏曲中板式由快切换到慢,可以将剧情意境和人物思想情绪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借助左手声部十六分音符和右手连续八度主题旋律演奏将“遍地腾烈焰,漫天闪红光”的情景演绎出来,织体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4节,营造了一种安静的情景,充分带动了观赏者的情绪。
(二)乐队借鉴下的唱腔伴奏音乐特点及钢琴演奏要领
1.板式变化手法的掌握与钢琴伴奏思维构建
伴奏与唱腔板式是戏曲音乐的两个主要元素。板式指的是戏曲节拍,在演奏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板式取决于戏剧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
2.托腔保调手法的掌握与钢琴伴奏思维构建
《巴山蜀水要解放》伴奏中融合了我国戏曲元素,尤其是使用了托腔保调的伴奏方法。托腔保调强调演唱者和戏曲乐队之间的密切合作。比较常用的手法包括:垫、托、裹、衬。“托”指的是带领起句行韵,实现唱腔紧密结合。“垫”指的是对唱腔的间隔处进行垫衬,目的在于确保唱腔的连贯、更好地表达乐曲意境。“衬”指的是帮衬唱腔韵味,使唱腔更丰富多彩。“裹”指的是确保伴奏严谨,将唱腔旋律的主干音巧妙地融合在伴奏中。
3.拖腔伴奏手法的掌握与钢琴伴奏思维构建
所谓的拖腔也就是“一字多音”,拖腔是戏曲唱腔的一种,它的使用可以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明显,同时还可以突出人物的内心情感。拖腔对演唱者的要求较严格,需要演唱者的身、手、神、眼密切配合音乐线条,更完美地将人物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拖腔表演过程需要演唱者和钢琴伴奏的配合足够默契。所以,在钢琴伴奏时必须着重处理拖腔部分,要结合乐谱的具体要求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合理编配钢琴伴奏,使钢琴伴奏能够更好地衬托拖腔旋律,将乐谱完美地演绎出来。
三、结语
《巴山蜀水要解放》钢琴伴奏谱不仅汲取了西洋乐器的和声色彩元素,还合理运用了我国传统的戏曲音乐元素,将乐队伴奏民族乐器的线性旋律功能发挥到极致。钢琴伴奏谱采用了托腔保调的戏曲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符合大众审美标准的,也与作品风格相匹配,这种表现形式独树一帜,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此外,钢琴伴奏谱也借鉴了乐队伴奏织体对伴奏织体进行创新,尤其是融合了钢琴丰富的伴奏织体、多声功能及不同声区音色,使钢琴伴奏的效果更加突出。所以,演奏者必须详细钻研总谱配器,并以构架模仿乐队伴奏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演奏形式,充分表现钢琴伴奏的独特魅力。
分析《巴山蜀水要解放》钢琴伴奏的特征及注意事项等可知,每一部歌剧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并且歌剧的创作背景和音乐风格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每一部歌剧所包含的戏曲音乐文化特色是有差别的。因此,我国歌剧钢琴伴奏必须注意到这些差异,并分析每一个元素对歌剧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要考虑乐队总谱的特点,分析乐队总谱所具有的特征,在演奏之前构造出乐队框架并以此为指导思路进行伴奏。演奏手法也不是单一的,演奏者可以根据不同乐队总谱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演奏手法,最大程度地满足乐队效果的要求。在伴奏时,演奏者要精神饱满,尽量将个人情感融入伴奏中,把作品所要达到的情感境界完美演绎出来。总的来说,不管是选择伴奏的演奏手法还是选择伴奏的音色变换都要以理性认知为前提,这样才能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将歌剧的魅力完整地展现出来。因此,演奏者必须在演奏之前在头脑中构建伴奏思维构架。
(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