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通二模考试结束了,黄天梁的数学只得了5分,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分数,也是一个意料之中的分数。
作为班主任,和他的沟通中,后来或者说就变成了“交锋”,我是一个输家。
还没接手高三(11)班,就听别人说,这个班里11个男生,只有一个在读书,而他不是黄天梁,我一方面不相信这是事实,另一方面又雄心勃勃,即使是事实,我也要凭着我的耐心扭转他们的学习态度,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走向“正道”。因为我知道“破窗效应”:只要有一位学生不学习,肯定会对其他学生产生负面效应。
首先我在班会课上谈高考形势,谈就业形势,并请他们做一个高三学年计划,而且还与那些“落后学生们”一一沟通交流。学生们都热血澎湃,决定从此认真读书,其中都包括黄天梁。
一星期过去了。我每天检查。其间,同学们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向着自己新的学习目标努力奋斗,早读课他们的声音响亮,在课堂上许多同学都精神抖擞、专心致志地听课,课后作业认真完成,黄天梁也是。
又一星期过去了,我开始抽查其他功课的作业,结果发现黄天梁开始不交数学作业了,我找到他询问,他说不会,我就问他是不是全不会,他说不是,我就好言和他说:把会的题目做好交上来,因为交作业是学生的义务,更是对自己的检查,老师评讲完之后就应该把不会的补上。他答应了。
这样过了十几天,我又抽查他们交到数学老师身边的作业,结果发现黄天梁又开始不交作业了,问了数学老师,他这样已经有几天了。我的怒火蹭蹭往上窜,冲到教室里就把他揪到办公室,“你到底怎么回事?学校里的作业不做好,回家作业也没做?你欠的作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难道把我和你说的话都忘了吗?”我大声训斥着他。刚开始他眼睛里透露着一些不满和厌烦,后来就低着头,眼睛盯着脚尖,不做声。“把你爸爸的电话号码给我,我要给你爸爸打个电话,问问他是怎么管你的?难道他不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吗?”我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对他大吼着。这孩子和他说的话刚过去这几天,他就当耳旁风了,气死我了。电话叫来的是他妈妈。我余怒未消,把这几天的作业情况跟她说了。他妈妈说,今年他回家比以前好多了,不仅做作业,而且表示要认真读书,可是数学落得太多了,上课全然听不懂,所以作业也就无从下手,他也很难过,不知道怎么办。我渐渐平静下来,让他课后把基础的内容先弄明白,慢慢来。他答应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又有几次没交作业,我又好言相劝了几次,也耐心地询问缘由,细心地了解是否有一些老是不会做题的原因,不厌其烦地悉心教导。在后来他的反反复复中,我的耐心终于消磨殆尽,我开始由好言好语变成了冷言冷语:是不是打算把作业留到高考结束做;你又考了最后,你干脆叫黄天柱拉倒了,高三(11)班的天有你擎着;你这样只坐着,不记笔记,就像菩萨一样等等。所以再后来,他干脆就不再交作业了,我也干脆不理他了。所以最后他便考了5分,这真是我教育中的失败。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输了,我没有输给黄天梁,我输给了自己。和善、耐心地对待每个孩子是每个老师必须做到的,对待差生更需要我们循循善诱,明知道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的不良习性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形成的,而这些不良习性所形成的原因多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不良行为都是从小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身上的,这种习惯一旦形成,改变时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表面上,他们的不良行为得到了老师的教育,然而当他们准备改变时,思想上或行为上往往和这些恶习冲突起来,在痛苦和犹豫中又失去信心。这正是学生出现反复相同错误的重要原因。就像黄天梁,他不做作业由来已久,上课不听讲也有历史了,所以让他通过很短的时间改掉身上的坏习惯,的确很困难。所以要改掉差生身上的坏习惯需要的是老师巨大的耐心,可是我没有修炼好。
而管学生的学习更是一件费心力的事情,在黄天梁身上我失去耐心。我一开始天天检查作业,对教育好他也倾注满腔热情,他能天天坚持;可是当我抽查作业时,结果就发现他也开始利用投机的心理,不能按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一开始还能忍一忍,和风细雨;可当他完全和我的方向背道而驰时,因而学习成绩很糟,这时我再次教育已反复的他时,就表现出较急燥的情绪,怒不可抑,觉得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了,总希望能够一蹴而就。希望通过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的集中改变,想当然地认为能一了百了,对他大发雷霆而后快,将其批评得一无是处,用极端的方式对待他,和风细雨也变成了暴风骤雨,用挖苦的语言刺激他,后来干脆冷落、不理睬他,甚至表现出不再对孩子抱有希望的架式,从一百分地投入到“零期望”的不理不睬。然而心急吃不着热豆腐。不经意间又会发现这个学生又和以前一样“一无是处”了。其实这正是我们教育学生过程中之大忌,这往往使学生对自己改正错误丧失信心,以后更是破罐子破摔,教育难度进一步加大。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失败。如果我始终对他抱有信心,始终不放弃教育的耐心,在面对一时“改造”不好时,暂时缓一缓,发现一些其他优点来鼓励他,关爱他,指点他,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一无是处,他就可能会在感动中改变。
所以在黄天梁身上,我感到“教育”就是耐心的锻炼,既锻炼自已,又锻炼学生。与其说是我们忍受学生的过失,不如说是我们克服了自已的急躁。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不断前进,我们也想推动他们向前迈进。但是,那种希望常常只是我们的想象,而不是学生的真正状况。所以作为德育工作者,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能正确认识改变学生不良行为过程的长期性。学生会努力奋斗,学生也会受到迷惑:学生会积极向上,学生也会踟蹰不前。老师要投入耐心,抓反复,反复抓,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及时引导。因此,教師要靠耐心来调控自已的情绪,靠耐心来塑造学生的品质。
黄天梁即将成为过去式,但他成了我这一届高三教学中的遗憾,我心头的痛,或许是永远的痛。不过,以后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可能还会有黄天梁这样的学生,但我相信,我不会再让他成为黄天梁的。
作为班主任,和他的沟通中,后来或者说就变成了“交锋”,我是一个输家。
还没接手高三(11)班,就听别人说,这个班里11个男生,只有一个在读书,而他不是黄天梁,我一方面不相信这是事实,另一方面又雄心勃勃,即使是事实,我也要凭着我的耐心扭转他们的学习态度,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走向“正道”。因为我知道“破窗效应”:只要有一位学生不学习,肯定会对其他学生产生负面效应。
首先我在班会课上谈高考形势,谈就业形势,并请他们做一个高三学年计划,而且还与那些“落后学生们”一一沟通交流。学生们都热血澎湃,决定从此认真读书,其中都包括黄天梁。
一星期过去了。我每天检查。其间,同学们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向着自己新的学习目标努力奋斗,早读课他们的声音响亮,在课堂上许多同学都精神抖擞、专心致志地听课,课后作业认真完成,黄天梁也是。
又一星期过去了,我开始抽查其他功课的作业,结果发现黄天梁开始不交数学作业了,我找到他询问,他说不会,我就问他是不是全不会,他说不是,我就好言和他说:把会的题目做好交上来,因为交作业是学生的义务,更是对自己的检查,老师评讲完之后就应该把不会的补上。他答应了。
这样过了十几天,我又抽查他们交到数学老师身边的作业,结果发现黄天梁又开始不交作业了,问了数学老师,他这样已经有几天了。我的怒火蹭蹭往上窜,冲到教室里就把他揪到办公室,“你到底怎么回事?学校里的作业不做好,回家作业也没做?你欠的作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难道把我和你说的话都忘了吗?”我大声训斥着他。刚开始他眼睛里透露着一些不满和厌烦,后来就低着头,眼睛盯着脚尖,不做声。“把你爸爸的电话号码给我,我要给你爸爸打个电话,问问他是怎么管你的?难道他不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吗?”我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对他大吼着。这孩子和他说的话刚过去这几天,他就当耳旁风了,气死我了。电话叫来的是他妈妈。我余怒未消,把这几天的作业情况跟她说了。他妈妈说,今年他回家比以前好多了,不仅做作业,而且表示要认真读书,可是数学落得太多了,上课全然听不懂,所以作业也就无从下手,他也很难过,不知道怎么办。我渐渐平静下来,让他课后把基础的内容先弄明白,慢慢来。他答应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又有几次没交作业,我又好言相劝了几次,也耐心地询问缘由,细心地了解是否有一些老是不会做题的原因,不厌其烦地悉心教导。在后来他的反反复复中,我的耐心终于消磨殆尽,我开始由好言好语变成了冷言冷语:是不是打算把作业留到高考结束做;你又考了最后,你干脆叫黄天柱拉倒了,高三(11)班的天有你擎着;你这样只坐着,不记笔记,就像菩萨一样等等。所以再后来,他干脆就不再交作业了,我也干脆不理他了。所以最后他便考了5分,这真是我教育中的失败。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输了,我没有输给黄天梁,我输给了自己。和善、耐心地对待每个孩子是每个老师必须做到的,对待差生更需要我们循循善诱,明知道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的不良习性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形成的,而这些不良习性所形成的原因多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不良行为都是从小就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身上的,这种习惯一旦形成,改变时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表面上,他们的不良行为得到了老师的教育,然而当他们准备改变时,思想上或行为上往往和这些恶习冲突起来,在痛苦和犹豫中又失去信心。这正是学生出现反复相同错误的重要原因。就像黄天梁,他不做作业由来已久,上课不听讲也有历史了,所以让他通过很短的时间改掉身上的坏习惯,的确很困难。所以要改掉差生身上的坏习惯需要的是老师巨大的耐心,可是我没有修炼好。
而管学生的学习更是一件费心力的事情,在黄天梁身上我失去耐心。我一开始天天检查作业,对教育好他也倾注满腔热情,他能天天坚持;可是当我抽查作业时,结果就发现他也开始利用投机的心理,不能按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一开始还能忍一忍,和风细雨;可当他完全和我的方向背道而驰时,因而学习成绩很糟,这时我再次教育已反复的他时,就表现出较急燥的情绪,怒不可抑,觉得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了,总希望能够一蹴而就。希望通过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的集中改变,想当然地认为能一了百了,对他大发雷霆而后快,将其批评得一无是处,用极端的方式对待他,和风细雨也变成了暴风骤雨,用挖苦的语言刺激他,后来干脆冷落、不理睬他,甚至表现出不再对孩子抱有希望的架式,从一百分地投入到“零期望”的不理不睬。然而心急吃不着热豆腐。不经意间又会发现这个学生又和以前一样“一无是处”了。其实这正是我们教育学生过程中之大忌,这往往使学生对自己改正错误丧失信心,以后更是破罐子破摔,教育难度进一步加大。事实也证明了我的失败。如果我始终对他抱有信心,始终不放弃教育的耐心,在面对一时“改造”不好时,暂时缓一缓,发现一些其他优点来鼓励他,关爱他,指点他,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一无是处,他就可能会在感动中改变。
所以在黄天梁身上,我感到“教育”就是耐心的锻炼,既锻炼自已,又锻炼学生。与其说是我们忍受学生的过失,不如说是我们克服了自已的急躁。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不断前进,我们也想推动他们向前迈进。但是,那种希望常常只是我们的想象,而不是学生的真正状况。所以作为德育工作者,首先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能正确认识改变学生不良行为过程的长期性。学生会努力奋斗,学生也会受到迷惑:学生会积极向上,学生也会踟蹰不前。老师要投入耐心,抓反复,反复抓,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及时引导。因此,教師要靠耐心来调控自已的情绪,靠耐心来塑造学生的品质。
黄天梁即将成为过去式,但他成了我这一届高三教学中的遗憾,我心头的痛,或许是永远的痛。不过,以后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可能还会有黄天梁这样的学生,但我相信,我不会再让他成为黄天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