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树立教学就是师生同思、师生共进过程的理念。
【关键词】教师素养;提升;同思;共进;新课标;多元
新的课程标准带给老师新的起点,再学新课标,带给我的又是一种心灵洗练。新课标这样要求:“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样的要求,其实就是对教师再学习、再提高的隐性要求。
鉴于这样的新起点,上课时,我不仅对学生,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启发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更要使自己不能处在一种思维、知识的静态,不会涉猎,不会思考。慢慢,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我也在思考;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的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我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促使我进步,最终达到师生共同提升。
下面就是我在教授课文《我的影子》一课后,学生促使我跟他们一起思考、进步的一个片段。
老师:同学们,学完这课后,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学生:老师,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许多学生:我知道,我知道——
老师:(指一生)你来给大家说说。
学生:影子就是光挡住东西以后,这个东西在地上的阴影。
学生:我明白了,有光、有物体、有地面或其他象地面的平面,就能形成影子。
老师:你真会总结!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老师,我还想知道,云有没有影子?
我和其他同学忽然被这个问题给问住了。我在想:云到底有没有影子呢?我陷入思考:有光、有物体、有成影子的地面,条件具备,按理说,应该有。但云的影子究竟在哪儿呢?我努力想:如果云在我的头顶,我就看不见太阳了,云的影子就在我身上,这不就是地上的阴影吗?我又想:如果大片乌云遮住了太阳,云的影子不就是天气变化中的阴天吗?我为自己想出了这个结果兴奋异常。但这时学生还是一脸的茫然。我调整了一下激动的情绪,这样引导学生:
老师: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一个夏天的中午,天气很热,几个人坐在树下乘凉,其实他们乘凉的地方就是树的——
学生一齐;影子!
老师:可人们还是觉得非常热。忽然,人们感觉眼前一暗,身上顿时凉快多了。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大片乌云飞过来挡住了太阳。
许多学生(恍然大悟状)七嘴八舌道:阴凉就是云的影子!
老师:你们太聪明了!其实,天阴就是云的影子覆盖了大地。
学生:老师,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天阴了,天空有的时候比较亮,有的时候特别黑?
老师:这个问题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将讨论的结果派代表汇报。
甲小组代表:云是细小的水滴聚成的,云薄时,水滴被穿透了,所以天空较亮;云厚时,阳光透不过,所以天空就特别黑。
乙小组代表:云厚,影子黑,天空暗;云薄,影子淡,天空就亮。
学生:我以前也观察过影子,我看到离灯光近了,影子也黑,离灯光远了,影子也比较淡。
老师: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你的观察是否正确。
我当即找了一个学生,让他站在距灯光不同距离的地方,我和学生一起观察。
许多学生:离灯光近,影子就黑,离灯光远,影子就是淡。
老师: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看有没有别的发现?
学生:我发现了,离灯光近,影子比较粗、短,离灯光远,影子比较长、细。
学生:不对,不对,如果侧看,他们说得对。如果直对着灯光看,离灯光近,影子大;离灯光远,影子反而小。
为了证明学生说的是否正确,我拿了一本书,对着灯光上下移动,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发现,情况果真如这个学生所说。这次,学生带给我的不止是惊讶,而是一种震动。我惊讶于他们的观察,感动于他们的发现。
老师:你们太了不起了,太伟大了!将来的科学家就是你们!
学生:老师,地球有没有影子呢?
我略作思考,画了个简笔画:
学生:地球的影子在宇宙中,我们看不见。
学生:不对,如果地球的影子照在月球上呢?
学生:那不就是月食吗?
学生:我知道了,月球运行至地球的背面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看不见太阳的时候,那就是我从书上看到的日食。
这时,我的感受何止是惊讶,简直就是震撼。我没想到学生有如此丰厚的知识储备。我也没想到,一个影子的话题就让学生学到了日食、月食这些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很深奥、艰涩的科学知识。随即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笔画,形象地给孩子们讲解月食,绝大部分不仅明白了月食,而且听得饶有兴味。此时,科学的种子已在孩子小小的心灵萌芽。
老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希望以后再多读书,书可以让我们懂得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我们更聪明!
这节课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也跟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探讨,共同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结论。在这样的思考中又落实了新课标对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这节课中,对于天阴就是云的影子这些知识,是学生促使我思考得出的结论,以前我真不知道也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学生在学习、思考的同时,也在引导我学习、思考、探索。因此,我深刻地感到:老师不是权威,不是结果,老师就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帮助者、引导者、同行者。
【关键词】教师素养;提升;同思;共进;新课标;多元
新的课程标准带给老师新的起点,再学新课标,带给我的又是一种心灵洗练。新课标这样要求:“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样的要求,其实就是对教师再学习、再提高的隐性要求。
鉴于这样的新起点,上课时,我不仅对学生,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启发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更要使自己不能处在一种思维、知识的静态,不会涉猎,不会思考。慢慢,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我也在思考;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的同时,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我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促使我进步,最终达到师生共同提升。
下面就是我在教授课文《我的影子》一课后,学生促使我跟他们一起思考、进步的一个片段。
老师:同学们,学完这课后,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学生:老师,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许多学生:我知道,我知道——
老师:(指一生)你来给大家说说。
学生:影子就是光挡住东西以后,这个东西在地上的阴影。
学生:我明白了,有光、有物体、有地面或其他象地面的平面,就能形成影子。
老师:你真会总结!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老师,我还想知道,云有没有影子?
我和其他同学忽然被这个问题给问住了。我在想:云到底有没有影子呢?我陷入思考:有光、有物体、有成影子的地面,条件具备,按理说,应该有。但云的影子究竟在哪儿呢?我努力想:如果云在我的头顶,我就看不见太阳了,云的影子就在我身上,这不就是地上的阴影吗?我又想:如果大片乌云遮住了太阳,云的影子不就是天气变化中的阴天吗?我为自己想出了这个结果兴奋异常。但这时学生还是一脸的茫然。我调整了一下激动的情绪,这样引导学生:
老师:我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一个夏天的中午,天气很热,几个人坐在树下乘凉,其实他们乘凉的地方就是树的——
学生一齐;影子!
老师:可人们还是觉得非常热。忽然,人们感觉眼前一暗,身上顿时凉快多了。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大片乌云飞过来挡住了太阳。
许多学生(恍然大悟状)七嘴八舌道:阴凉就是云的影子!
老师:你们太聪明了!其实,天阴就是云的影子覆盖了大地。
学生:老师,我还有个问题,为什么天阴了,天空有的时候比较亮,有的时候特别黑?
老师:这个问题你们小组讨论一下,将讨论的结果派代表汇报。
甲小组代表:云是细小的水滴聚成的,云薄时,水滴被穿透了,所以天空较亮;云厚时,阳光透不过,所以天空就特别黑。
乙小组代表:云厚,影子黑,天空暗;云薄,影子淡,天空就亮。
学生:我以前也观察过影子,我看到离灯光近了,影子也黑,离灯光远了,影子也比较淡。
老师: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你的观察是否正确。
我当即找了一个学生,让他站在距灯光不同距离的地方,我和学生一起观察。
许多学生:离灯光近,影子就黑,离灯光远,影子就是淡。
老师: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看有没有别的发现?
学生:我发现了,离灯光近,影子比较粗、短,离灯光远,影子比较长、细。
学生:不对,不对,如果侧看,他们说得对。如果直对着灯光看,离灯光近,影子大;离灯光远,影子反而小。
为了证明学生说的是否正确,我拿了一本书,对着灯光上下移动,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发现,情况果真如这个学生所说。这次,学生带给我的不止是惊讶,而是一种震动。我惊讶于他们的观察,感动于他们的发现。
老师:你们太了不起了,太伟大了!将来的科学家就是你们!
学生:老师,地球有没有影子呢?
我略作思考,画了个简笔画:
学生:地球的影子在宇宙中,我们看不见。
学生:不对,如果地球的影子照在月球上呢?
学生:那不就是月食吗?
学生:我知道了,月球运行至地球的背面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 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看不见太阳的时候,那就是我从书上看到的日食。
这时,我的感受何止是惊讶,简直就是震撼。我没想到学生有如此丰厚的知识储备。我也没想到,一个影子的话题就让学生学到了日食、月食这些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很深奥、艰涩的科学知识。随即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笔画,形象地给孩子们讲解月食,绝大部分不仅明白了月食,而且听得饶有兴味。此时,科学的种子已在孩子小小的心灵萌芽。
老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希望以后再多读书,书可以让我们懂得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我们更聪明!
这节课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也跟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探讨,共同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结论。在这样的思考中又落实了新课标对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这节课中,对于天阴就是云的影子这些知识,是学生促使我思考得出的结论,以前我真不知道也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学生在学习、思考的同时,也在引导我学习、思考、探索。因此,我深刻地感到:老师不是权威,不是结果,老师就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帮助者、引导者、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