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师引导下,为学生创设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以探究者和发现者的身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已知和技能,通过学习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在科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而小组合作探究已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科学分组、创设合作空间、精选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效发展科学素养。合作探究式教学课堂的主要结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行推测或假设→制订研究计划→进行实验论证→展示成果交流→得出结论或解释现象→拓展运用与创新”。根据这一基本的结构框架,为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情境导入是前提
教师采用最多的应该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导入学习新课,将教学情境变为生活情境,学生学得轻松、投入,记忆深刻。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这一课时,我准备了有旋盖的玻璃瓶,并在外面涂上洗手液,请学生上来旋开盖子。学生会发现很难旋开盖子,原因是很滑。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知道摩擦力。那什么是摩擦力?很滑是有还是没有摩擦力?开瓶子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很多学生都体验过。再展示另一个生活例子:捉黄鳝,为什么那么难捉?通过这节课后续学习,你能不能想出办法更快地捉住黄鳝?情境引导让科学课堂充满了生活的味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进而唤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把学生吸引到对新问题的探究中。
二、引导探究是重点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只是实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意见,从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出发,调动他们参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究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想象、实验观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问题展开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从体会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究的方法,尝试到了合作探究的力量。在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把探究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情感、思维、行动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是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旨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与他人互相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对此,我认为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小组合理分工
视班级的规模而定,一般建立四至六人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之间能展开公平的竞争。同时还应根据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设置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实验员、汇报员等。组内的角色还要不定期地进行轮换,以便让每一位学生能得到不同能力的训练。
(二)重视过程指导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融入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根据小组内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任务难易不同,充当小组的“临时组员”。在活动中掌握学生情况,随时进行探究指导和规范实验操作,让探究活动能顺利开展。在活动中,教师更应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保证这些学生的学习达到相应的效果。
(三)控制合作学习时间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再者就是要合理分配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上要给学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时间,有互补、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及时评价反馈
每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后,教师都应该及时评价。教师应根据小组成员之间的认知水平、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采用多元评价,用心去关注学生、琢磨课堂并引导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使小组合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合作和认识合作。总之评价反馈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五)重视探究活动的准备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选择最好的合作时机,是组织好一堂实验课关键的一环。学习内容简单,只需要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学习内容较复杂、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因此,对于課中的教学活动,应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探究活动的次数。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好探究的次数。一般安排一两次的活动。二是控制探究活动的难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把控探究活动的难度。如果过于浅显,学生一看就会,根本无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如果探究内容过难,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进行探究,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效果。三是选择合理的探究材料。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有效实施,是探究活动的基础。如果材料选择不好,将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
总之,在教学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好新教材,让学生学会探究方法,享受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在科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而小组合作探究已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师通过科学分组、创设合作空间、精选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效发展科学素养。合作探究式教学课堂的主要结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行推测或假设→制订研究计划→进行实验论证→展示成果交流→得出结论或解释现象→拓展运用与创新”。根据这一基本的结构框架,为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情境导入是前提
教师采用最多的应该是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来导入学习新课,将教学情境变为生活情境,学生学得轻松、投入,记忆深刻。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这一课时,我准备了有旋盖的玻璃瓶,并在外面涂上洗手液,请学生上来旋开盖子。学生会发现很难旋开盖子,原因是很滑。学生通过预习能够知道摩擦力。那什么是摩擦力?很滑是有还是没有摩擦力?开瓶子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很多学生都体验过。再展示另一个生活例子:捉黄鳝,为什么那么难捉?通过这节课后续学习,你能不能想出办法更快地捉住黄鳝?情境引导让科学课堂充满了生活的味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进而唤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把学生吸引到对新问题的探究中。
二、引导探究是重点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教师只是实验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意见,从他们的兴趣和意愿出发,调动他们参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究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想象、实验观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问题展开的探究活动的过程;从体会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探究的方法,尝试到了合作探究的力量。在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把探究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情感、思维、行动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组合作是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旨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在学习的过程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与他人互相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对此,我认为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小组合理分工
视班级的规模而定,一般建立四至六人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之间能展开公平的竞争。同时还应根据小组中每个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设置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实验员、汇报员等。组内的角色还要不定期地进行轮换,以便让每一位学生能得到不同能力的训练。
(二)重视过程指导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融入学生的小组探究活动,根据小组内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任务难易不同,充当小组的“临时组员”。在活动中掌握学生情况,随时进行探究指导和规范实验操作,让探究活动能顺利开展。在活动中,教师更应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保证这些学生的学习达到相应的效果。
(三)控制合作学习时间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保证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再者就是要合理分配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时间。在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上要给学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时间,有互补、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及时评价反馈
每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后,教师都应该及时评价。教师应根据小组成员之间的认知水平、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采用多元评价,用心去关注学生、琢磨课堂并引导学生自己对学习过程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教师对小组展开评价,使小组合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合作和认识合作。总之评价反馈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五)重视探究活动的准备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选择最好的合作时机,是组织好一堂实验课关键的一环。学习内容简单,只需要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学习内容较复杂、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因此,对于課中的教学活动,应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探究活动的次数。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好探究的次数。一般安排一两次的活动。二是控制探究活动的难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把控探究活动的难度。如果过于浅显,学生一看就会,根本无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如果探究内容过难,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进行探究,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效果。三是选择合理的探究材料。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有效实施,是探究活动的基础。如果材料选择不好,将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
总之,在教学上,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好新教材,让学生学会探究方法,享受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这样才能使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