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课程的进一步改革促使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在质量和效率等方面有一些改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仍有部分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文章就中职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对中职体育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中职体育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186-01
引言
中职教育伴随着经济和社会产生和发展,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职业人才。然而,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中国,每个人仅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因此,中职教育要强化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一、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倾向于理论,与中职教育目标不符。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化人才,因此中职教育必须具备更强的实践性与职业化性,在理论教学层面进行简化和优化。而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参考本科院校甚至专业体育院校,将体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摄入了大量的体育理论,体育史,体育概念等理论性过强的课程,部分学校在体育考试中甚至出现了填空题,问答题等题目,毫无实际教学意义,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违背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从课程设置的时间上来说,中职体育课程设置较少。一般而言,中职院校以一周为准也仅开设1-2节体育课程,体育课程开设学时较少,而如今大多数中职学生为90后,物质生活丰富,学生更喜欢悠闲安逸的生活,更注重生活享受,养成了懒散的生活习惯,,缺乏身体锻炼意识,而学校体育课程时数偏少,周期又较长,对学生的的健康教育程度整体上不够,学生体育锻炼不足,影响身体及心理健康发展,体育教学的目标未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另一方面,从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分配上来说,中职体育教学课程与实践分配结构不合理。许多中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课程的结构设置上偏向于书本教材中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体育教学实践有所忽视,由此会造成学生一味读书,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对课本知识理解片面化。“实践出真知”,学生需要通过身体锻炼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体育知识,体育锻炼意识以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技巧等。如此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形式固定化,程式化,单一化,缺乏创新,趣味性。
中职体育教学教师安排的体育项目类型固定化,缺乏创新,学生长期接触的运动类型较少,长此以往,学校及教师无法激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造成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呈现为一个“恶性循环”的模式。从客观上讲,学生的个性,专长也不易被挖掘,被发现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四)中職在校生运动观念和运动意识薄弱,体育锻炼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课程生活也日渐丰富,学生有诸多的选择比如逛街,购物,上网,打游戏,k歌,泡吧等等,体育锻炼相对于其他的休闲娱乐活动,显然不具备太多的优势和吸引力。当然,主管因素会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很多学生现在的体育锻炼程度不如以前,每个学生对于运动的态度和看法不一。有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只是为了缓解压力而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强身健体,也有学生纯粹把体育运动当做是课程任务或者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有学生是因为自己没有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缺少同伴等原因而放弃身体运动。从客观因素分析,学校体育设施的缺乏,体育场地和设施,体育锻炼场所的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等因素都是易影响学生进行有利于锻炼的一个因素。可见中职学生由于运动观念和运动意识薄弱,正常的体育锻炼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二、中职体育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一)提高中职体育教学质量。
1.教室需要打破体育教学的传统旧模式。每位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是创造激情、想象能力和科学精神3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体育的发展来自创新,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具有其特殊作用的。首先,搞好教学设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在课前备课中深入研究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好创新教材及教学方法段[2].
(二)课程结构优化调整升级。
增加体育课程时数,缩短体育课程(即学生运动)周期,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次数和频率,加强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理论教学层面要有所优化,而实践教学层面要更加重视,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在实践中获益,在实践中成长。
(三)创新教学形式,因材施教。
增加体育项目类型,创新体育教学形式,增多学生对体育项目类型的接触,唤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另外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身体心理素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心。教师应多关心学生,注意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学生挖掘体育运动的兴趣点,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四)加强体育教育与教学。
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减少各种因素的干扰。由此可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中职体育教学要调整和改进,需要从课程安排,教学程度,教学质量和效益以及学生的性格心理兴趣爱好等方面去考虑。适度加强教学,合理安排课程,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中职体育教学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美峰.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文化产业》.2015,(02)
[2] 李红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才智,2010,(02)
关键词: 中职体育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5-0186-01
引言
中职教育伴随着经济和社会产生和发展,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职业人才。然而,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中国,每个人仅仅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因此,中职教育要强化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一、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倾向于理论,与中职教育目标不符。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化人才,因此中职教育必须具备更强的实践性与职业化性,在理论教学层面进行简化和优化。而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参考本科院校甚至专业体育院校,将体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摄入了大量的体育理论,体育史,体育概念等理论性过强的课程,部分学校在体育考试中甚至出现了填空题,问答题等题目,毫无实际教学意义,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违背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从课程设置的时间上来说,中职体育课程设置较少。一般而言,中职院校以一周为准也仅开设1-2节体育课程,体育课程开设学时较少,而如今大多数中职学生为90后,物质生活丰富,学生更喜欢悠闲安逸的生活,更注重生活享受,养成了懒散的生活习惯,,缺乏身体锻炼意识,而学校体育课程时数偏少,周期又较长,对学生的的健康教育程度整体上不够,学生体育锻炼不足,影响身体及心理健康发展,体育教学的目标未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另一方面,从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分配上来说,中职体育教学课程与实践分配结构不合理。许多中职院校在体育教学课程的结构设置上偏向于书本教材中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体育教学实践有所忽视,由此会造成学生一味读书,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对课本知识理解片面化。“实践出真知”,学生需要通过身体锻炼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体育知识,体育锻炼意识以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技巧等。如此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形式固定化,程式化,单一化,缺乏创新,趣味性。
中职体育教学教师安排的体育项目类型固定化,缺乏创新,学生长期接触的运动类型较少,长此以往,学校及教师无法激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造成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呈现为一个“恶性循环”的模式。从客观上讲,学生的个性,专长也不易被挖掘,被发现并获得进一步发展。
(四)中職在校生运动观念和运动意识薄弱,体育锻炼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课程生活也日渐丰富,学生有诸多的选择比如逛街,购物,上网,打游戏,k歌,泡吧等等,体育锻炼相对于其他的休闲娱乐活动,显然不具备太多的优势和吸引力。当然,主管因素会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很多学生现在的体育锻炼程度不如以前,每个学生对于运动的态度和看法不一。有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只是为了缓解压力而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强身健体,也有学生纯粹把体育运动当做是课程任务或者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有学生是因为自己没有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缺少同伴等原因而放弃身体运动。从客观因素分析,学校体育设施的缺乏,体育场地和设施,体育锻炼场所的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等因素都是易影响学生进行有利于锻炼的一个因素。可见中职学生由于运动观念和运动意识薄弱,正常的体育锻炼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二、中职体育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一)提高中职体育教学质量。
1.教室需要打破体育教学的传统旧模式。每位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2.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是创造激情、想象能力和科学精神3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体育的发展来自创新,因此,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具有其特殊作用的。首先,搞好教学设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在课前备课中深入研究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好创新教材及教学方法段[2].
(二)课程结构优化调整升级。
增加体育课程时数,缩短体育课程(即学生运动)周期,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次数和频率,加强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理论教学层面要有所优化,而实践教学层面要更加重视,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在实践中获益,在实践中成长。
(三)创新教学形式,因材施教。
增加体育项目类型,创新体育教学形式,增多学生对体育项目类型的接触,唤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另外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身体心理素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心。教师应多关心学生,注意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学生挖掘体育运动的兴趣点,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四)加强体育教育与教学。
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培养学生的运动精神,减少各种因素的干扰。由此可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中职体育教学要调整和改进,需要从课程安排,教学程度,教学质量和效益以及学生的性格心理兴趣爱好等方面去考虑。适度加强教学,合理安排课程,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中职体育教学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美峰.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文化产业》.2015,(02)
[2] 李红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才智,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