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的教育,如果做一个比喻,就好比一个会思考的“容器”,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接收所灌注的知识,更应该有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对“只学不思”和“只思不学”两种行为所会产生的结果的总结,是他的经验性结论,是对“学与思的意义”的问题的回答。只学不思的结果,是迷惘吗?是对什么迷惘?只有迷惘吗?只思不学的结果是危险?是什么样的危险呢?第一个“思”和第二个“思”所思考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第一个“思”是思考所学习的内容,第二个“思”是直接对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思考;教育;学习方法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學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固,技能才可纯熟,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
对于当今的教育而言,如果看待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
学是学习,接受新事物知识的过程,如果把学习比喻成走路,那知识就是路边的风景,学习的过程就是你一路欣赏风景的过程。学习可以让你看很多没看过的风景。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不只是那么一点点的天空,让你明白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新奇美好或者不美好的事物。而思考是什么?接着上一个比喻,你学习路过一片枫林,你的第一反映是好漂亮,好美。这是人的直观感受,思考是对事物进行分析归类联想等过程的综合反应,思考就是,这片枫林是红色的好像春天的花朵,甚至比花朵还要鲜艳,然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出来了。只学习不思考,大概你面对这不同的美景也只能用卧槽来形容吧,然后过后忘了就忘了,不会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思考可以加深你对新学习事物知识的理解,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引申。“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是学习;“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思考。
周末与孩子一起去书店看书,我极力给孩子推荐一本书籍,孩子手上已有选定的书籍了,勉强接受了。走出书店,我故意说:“以后选书时,你自己定,我不再引荐。”孩子却说:“别,妈妈您尽管推荐,但我会自己思考后决定的,您别担心。”
“可以吗?”我切切地问。
“您不都这吗?”孩子一脸幸福的回答。
“我有吗?”我暗自欣慰道。
“我发现您把我当成了一个容器了。不过我喜欢,因为我是一个会思考的容器。”孩子满脸自信地说着。我一听甚喜“容器”这个词语,盛物品的器具:小学生不应该正是学习的时候也亦是承装知识的时候,只有广泛学习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不是吗?我赶紧追问:“那你,真的喜欢吗,我这样给你引荐?”孩子一本正经地说:“还行,目前您引荐的都是我喜欢的,因为有了您的引荐,能让我早点发现它,并滋滋享受阅读的快乐。”我欣然接受了孩子的点评。
是的,我承认自己有职业病,因为学生们也早已被我视为我的孩子们,回想在课间,我也会见缝插针的引导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教低年级的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会学习: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潜力是教育引导的关键。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的,我们所用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并能认真学习,以致有新的收获。
而著名教育大师朱永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使我们的学校、师生都沐浴在这种浓浓的书香氛围中,享受着新教育带给我们的全新的体验,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和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梦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教育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驱力与实用性来提高教育的质量,更应该思考如何去简化传授的过程,提升接受者的理解效率,来提升人类的学习效率。一般学一个东西,作为一个初学者,一定会问的,学这个有什么用?我为什么要学它?然后老师说这个很重要,你要好好学习,你要努力,我布置的作业你得完成。作为一个学生,像一个“容器”一样被动,似乎这个传统就是大人说的话我们就得听,老师说的话我们就得照做,虽然有许多人也做不到,然后这种被动的做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在问自己这个学了有什么用,十几年的数学,英语,从小学开始老师告诉我们很有用,但不见得每个人会学好,然后学得好的就成为人们口中的"学霸","天才",也深受老师爱戴,周围亲戚朋友的夸奖,成为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然后似乎大家都在用成功学去宣扬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会得到应有的成绩,当然我不否认这一点,而且完全同意,我们做每一件事都需要付出努力,但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这一个思维角度去看待问题不是吗?
结语:新教育形势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做教育的有心人。有心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用心教育,不断总结教育的得失。记教育日记、记录教育现象、总结反思教育方法、记录自我的思考和感受。不断探索创新,创造适合自我的教育方法,打造自我的教育品格,不断总结自我的教育经历,逐步建立起自我的教学特色,让学生有着终生对未来社会的梦想和追求,有着对学习知识无止境的渴求,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这是我的奋斗目标。我明白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也要趁现在努力地当好一个会思考的“容器”。为了能给学生有因材施教的引导效果,我将不断地学习,吸收更多的教学方法,更广泛的知识,在今后的时间我将努力地扮演一个会思考的“容器”:只有海纳百川的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的运用到生活中。
关键词:思考;教育;学习方法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學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固,技能才可纯熟,这就是我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
对于当今的教育而言,如果看待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
学是学习,接受新事物知识的过程,如果把学习比喻成走路,那知识就是路边的风景,学习的过程就是你一路欣赏风景的过程。学习可以让你看很多没看过的风景。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不只是那么一点点的天空,让你明白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新奇美好或者不美好的事物。而思考是什么?接着上一个比喻,你学习路过一片枫林,你的第一反映是好漂亮,好美。这是人的直观感受,思考是对事物进行分析归类联想等过程的综合反应,思考就是,这片枫林是红色的好像春天的花朵,甚至比花朵还要鲜艳,然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出来了。只学习不思考,大概你面对这不同的美景也只能用卧槽来形容吧,然后过后忘了就忘了,不会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思考可以加深你对新学习事物知识的理解,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引申。“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是学习;“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思考。
周末与孩子一起去书店看书,我极力给孩子推荐一本书籍,孩子手上已有选定的书籍了,勉强接受了。走出书店,我故意说:“以后选书时,你自己定,我不再引荐。”孩子却说:“别,妈妈您尽管推荐,但我会自己思考后决定的,您别担心。”
“可以吗?”我切切地问。
“您不都这吗?”孩子一脸幸福的回答。
“我有吗?”我暗自欣慰道。
“我发现您把我当成了一个容器了。不过我喜欢,因为我是一个会思考的容器。”孩子满脸自信地说着。我一听甚喜“容器”这个词语,盛物品的器具:小学生不应该正是学习的时候也亦是承装知识的时候,只有广泛学习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不是吗?我赶紧追问:“那你,真的喜欢吗,我这样给你引荐?”孩子一本正经地说:“还行,目前您引荐的都是我喜欢的,因为有了您的引荐,能让我早点发现它,并滋滋享受阅读的快乐。”我欣然接受了孩子的点评。
是的,我承认自己有职业病,因为学生们也早已被我视为我的孩子们,回想在课间,我也会见缝插针的引导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教低年级的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会学习: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潜力是教育引导的关键。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的,我们所用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就是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并能认真学习,以致有新的收获。
而著名教育大师朱永新教授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使我们的学校、师生都沐浴在这种浓浓的书香氛围中,享受着新教育带给我们的全新的体验,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和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梦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教育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驱力与实用性来提高教育的质量,更应该思考如何去简化传授的过程,提升接受者的理解效率,来提升人类的学习效率。一般学一个东西,作为一个初学者,一定会问的,学这个有什么用?我为什么要学它?然后老师说这个很重要,你要好好学习,你要努力,我布置的作业你得完成。作为一个学生,像一个“容器”一样被动,似乎这个传统就是大人说的话我们就得听,老师说的话我们就得照做,虽然有许多人也做不到,然后这种被动的做的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在问自己这个学了有什么用,十几年的数学,英语,从小学开始老师告诉我们很有用,但不见得每个人会学好,然后学得好的就成为人们口中的"学霸","天才",也深受老师爱戴,周围亲戚朋友的夸奖,成为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然后似乎大家都在用成功学去宣扬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会得到应有的成绩,当然我不否认这一点,而且完全同意,我们做每一件事都需要付出努力,但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这一个思维角度去看待问题不是吗?
结语:新教育形势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还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做教育的有心人。有心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用心教育,不断总结教育的得失。记教育日记、记录教育现象、总结反思教育方法、记录自我的思考和感受。不断探索创新,创造适合自我的教育方法,打造自我的教育品格,不断总结自我的教育经历,逐步建立起自我的教学特色,让学生有着终生对未来社会的梦想和追求,有着对学习知识无止境的渴求,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这是我的奋斗目标。我明白目标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也要趁现在努力地当好一个会思考的“容器”。为了能给学生有因材施教的引导效果,我将不断地学习,吸收更多的教学方法,更广泛的知识,在今后的时间我将努力地扮演一个会思考的“容器”:只有海纳百川的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的运用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