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所以加强创新意识,已成为我国教学探讨中的新热点。国家的兴旺需要创新,民族的昌盛需要创新,现代化的实现更离不开创新,所以,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
【关键词】创新意识;教学;培养
Teaching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the sense of innovation
Li Fengling
【Abstract】Currently,China's nee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so to strengthen their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new hot spots.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need to innovate,the nation's prosperity,the need for innovation and modernization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achievement of a more innovative,so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in teaching and hold a major position.
【Key words】Innovation;Teaching;Cultivation
随着教育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趋激烈,对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培养人才的新问题。目前我国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所以加强创新意识,已成为我国教学探讨中的新热点。国家的兴旺需要创新,民族的昌盛需要创新,现代化的实现更离不开创新,所以,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
现代化教学研究理论认为“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动手参与”,劳技课教学应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实践操作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得到实践、提高,因此,有效地、比较系统的弥补“自我实践”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在意识这种创造意识是人人都有的。创造意识是蕴藏在学生中的宝贵资源,但长期的传统模式教学缺少的教学方法是教学中最应该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教师的责任之一。开启人类创造性的思维,让人们更有效地去搞一些创造性劳动,是当前该课程教学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教学。
1.通过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创新意识
一位名人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是形成提高创意活动的主要条件之一,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力创设比较好的情境,主要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积极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提出问题,然后再启发他们去解决。这也是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笔者教《自制蜡烛》这一课时,首先出示各种各样精美的蜡烛制品,独特的蜡烛造型先作展示,并说明谁制作的作品精致独特,就能被选上优秀作品做展览。直观性的竞争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的意识。课堂制作结束将有一批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作品参加展览活动,既强化了学生积极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取向,又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本课的教学有就地取材的局限性,有些地方需要活学活用。这关键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作品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主要途径就是保证需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情境因素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欲望。
2.鼓励学生质疑,挖掘创新能力
质疑精神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般问题的解决,到重大发明的创造,都离不开质疑,所以,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养成质疑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善于发明和提出问题是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例如:在教《纸伞模型》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制作简单的小纸伞模型,在此基础上再制作结构比较复杂的纸伞模型,学生创新多种方法,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言语激励诱导,调动他们发表意见的积极性,有时学生回答的不符合情理时,笔者没有用“不对”、“太差”之类的言语去扼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是用勉励的言语婉转地说出:“不对”之类的话。鼓励学生勇于发问,表扬他们的点滴思维成果,以引起探求结果的兴趣,挖掘创新能力。
3.引发学生想象,激励学生标新立异
新课程教学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激励学生搞创意。因为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火花。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用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教学中打破常规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教《茶杯袋》这一课时,教学时并没千篇一律地让学生照范例样子做,而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制作中你看有的学生给小茶杯袋镶上了小花边,有的同学把茶杯布袋制作成几何图形,有的同学更有创意感,给茶杯袋贴上内袋,而且还贴上了卡通图片。学生做出的作品千姿百态,各有各特点。所以通过想象,创造出了比范例实用,更美观的布袋。又如在教《自制蜡烛》一课时,在学生制作好一支小蜡烛时,教师要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从形状的角度去想象,去动手做,再让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想象,去试一试,做一做。找出色彩搭配方面最佳组合,达到最佳组合效果。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从不同角度去摸索,去探索,获得新创意识。
4.让知识回归生活,激励实践创新
在劳技课教学中,并不是专门为上课而上课,最终目的使劳技课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为现实生活服务。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知识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生活劳动教学效率,不仅是立足课堂,更要面向课堂,面向生活,走向生活。这就是更进一步的说明,在劳动技术教学中,把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提高到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高度规划,组建一条训练的教学“驿道路”。由校园——家庭——社会——课堂。按照课中学——学中练——在生活中实践的这条直线训练系列,发挥多方面的优势特点,互补共存,在操作实践中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譬如在教学《厨房保洁》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堂上要先让学生了解厨房有哪些设置、怎样做好厨房的保洁工作。先通过看图让学生认一认,回家让学生做一做,进一步巩固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操作实践。从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回归课堂总结出解决的办法。生活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激励学生从实践中得到创新。
5.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引发创意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教学中引发学生再度创新,让学生体验过去的创新成果的愉悦感,总结经验,教学中多鼓励,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获得新一层的创新。如教《茶杯袋》这一课时,当学生在实践中提出了多种制作茶杯袋的方法,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在同学们的啧啧赞叹声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接着从教学中的另一个角度去启发学生,把当前的愉悦之感转化为再度创新的动力。
总而言之,目前我们教师的伟大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创意精神,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无法抗拒的。也是素质转轨的进一步深入。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结果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们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的。”现代教育告诉我们,创造思维训练,积极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从心理得到收获和思想上的准备,正是培养21世纪生力军不可缺少的。教育学生勇于创新、实现共同进步。
收稿日期:2008-10-23
【关键词】创新意识;教学;培养
Teaching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e the sense of innovation
Li Fengling
【Abstract】Currently,China's nee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so to strengthen their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new hot spots.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need to innovate,the nation's prosperity,the need for innovation and modernization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achievement of a more innovative,so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in teaching and hold a major position.
【Key words】Innovation;Teaching;Cultivation
随着教育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趋激烈,对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培养人才的新问题。目前我国需要培养创新人才,所以加强创新意识,已成为我国教学探讨中的新热点。国家的兴旺需要创新,民族的昌盛需要创新,现代化的实现更离不开创新,所以,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
现代化教学研究理论认为“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动手参与”,劳技课教学应使学生的观察、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实践操作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得到实践、提高,因此,有效地、比较系统的弥补“自我实践”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在意识这种创造意识是人人都有的。创造意识是蕴藏在学生中的宝贵资源,但长期的传统模式教学缺少的教学方法是教学中最应该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教师的责任之一。开启人类创造性的思维,让人们更有效地去搞一些创造性劳动,是当前该课程教学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教学。
1.通过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提高创新意识
一位名人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乐观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是形成提高创意活动的主要条件之一,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力创设比较好的情境,主要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积极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提出问题,然后再启发他们去解决。这也是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笔者教《自制蜡烛》这一课时,首先出示各种各样精美的蜡烛制品,独特的蜡烛造型先作展示,并说明谁制作的作品精致独特,就能被选上优秀作品做展览。直观性的竞争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的意识。课堂制作结束将有一批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作品参加展览活动,既强化了学生积极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取向,又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本课的教学有就地取材的局限性,有些地方需要活学活用。这关键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作品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主要途径就是保证需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情境因素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欲望。
2.鼓励学生质疑,挖掘创新能力
质疑精神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般问题的解决,到重大发明的创造,都离不开质疑,所以,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养成质疑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善于发明和提出问题是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例如:在教《纸伞模型》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制作简单的小纸伞模型,在此基础上再制作结构比较复杂的纸伞模型,学生创新多种方法,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言语激励诱导,调动他们发表意见的积极性,有时学生回答的不符合情理时,笔者没有用“不对”、“太差”之类的言语去扼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是用勉励的言语婉转地说出:“不对”之类的话。鼓励学生勇于发问,表扬他们的点滴思维成果,以引起探求结果的兴趣,挖掘创新能力。
3.引发学生想象,激励学生标新立异
新课程教学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激励学生搞创意。因为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火花。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用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教学中打破常规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教《茶杯袋》这一课时,教学时并没千篇一律地让学生照范例样子做,而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在制作中你看有的学生给小茶杯袋镶上了小花边,有的同学把茶杯布袋制作成几何图形,有的同学更有创意感,给茶杯袋贴上内袋,而且还贴上了卡通图片。学生做出的作品千姿百态,各有各特点。所以通过想象,创造出了比范例实用,更美观的布袋。又如在教《自制蜡烛》一课时,在学生制作好一支小蜡烛时,教师要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从形状的角度去想象,去动手做,再让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想象,去试一试,做一做。找出色彩搭配方面最佳组合,达到最佳组合效果。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从不同角度去摸索,去探索,获得新创意识。
4.让知识回归生活,激励实践创新
在劳技课教学中,并不是专门为上课而上课,最终目的使劳技课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为现实生活服务。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知识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生活劳动教学效率,不仅是立足课堂,更要面向课堂,面向生活,走向生活。这就是更进一步的说明,在劳动技术教学中,把学生的课外、校外生活提高到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高度规划,组建一条训练的教学“驿道路”。由校园——家庭——社会——课堂。按照课中学——学中练——在生活中实践的这条直线训练系列,发挥多方面的优势特点,互补共存,在操作实践中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譬如在教学《厨房保洁》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堂上要先让学生了解厨房有哪些设置、怎样做好厨房的保洁工作。先通过看图让学生认一认,回家让学生做一做,进一步巩固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操作实践。从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回归课堂总结出解决的办法。生活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激励学生从实践中得到创新。
5.让学生体验成功快乐,引发创意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教学中引发学生再度创新,让学生体验过去的创新成果的愉悦感,总结经验,教学中多鼓励,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获得新一层的创新。如教《茶杯袋》这一课时,当学生在实践中提出了多种制作茶杯袋的方法,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在同学们的啧啧赞叹声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接着从教学中的另一个角度去启发学生,把当前的愉悦之感转化为再度创新的动力。
总而言之,目前我们教师的伟大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创意精神,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无法抗拒的。也是素质转轨的进一步深入。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结果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们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的。”现代教育告诉我们,创造思维训练,积极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从心理得到收获和思想上的准备,正是培养21世纪生力军不可缺少的。教育学生勇于创新、实现共同进步。
收稿日期:200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