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欣赏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uo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通过舞蹈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幼儿理解、感受、鉴赏、品评舞蹈艺术作品的过程,是幼儿园舞蹈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幼儿园舞蹈教学往往忽视了舞蹈欣赏活动,只是单一地依据教材内容,通过“教师教、幼儿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某个幼儿舞蹈的教学活动。日久,不少幼儿对舞蹈学习兴趣不高,在舞蹈创编活动中动作语汇贫乏,思路不开阔。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舞蹈欣赏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特殊作用,以舞蹈欣赏来丰富幼儿舞蹈教学,使舞蹈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舞蹈欣赏;舞蹈教学;作用;幼儿园
  
  舞蹈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通过舞蹈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幼儿理解、感受、鉴赏、品评舞蹈艺术作品的过程,是幼儿园舞蹈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幼儿园舞蹈教学往往忽视了舞蹈欣赏活动,只是单一地依据教材内容,通过“教师教、幼儿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某个幼儿舞蹈的教学活动。日久,不少幼儿对舞蹈学习兴趣不高,在舞蹈创编活动中动作语汇贫乏,思路不开阔。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舞蹈欣赏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特殊作用,以舞蹈欣赏来丰富幼儿舞蹈教学,使舞蹈教学取得好的效果。
  
  1 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舞蹈作品,培养舞蹈感受能力,激发舞蹈的兴趣
  
  选择贴近幼儿生活,能引起幼儿情绪反映,使之产生向往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的舞蹈作品是舞蹈欣赏教学的前提。每学期初,我园教师都会精心选择不同的作品作为舞蹈欣赏内容,并制定到舞蹈教学计划中。比如:幼儿较熟悉的中央春节晚会舞蹈精品节目《千手观音》、《侨夕阳》;富有情趣拟人化的舞蹈《担鲜藕》和音乐剧《猫》;节奏欢快、富有童趣的儿童舞蹈《向前冲》、《健康歌》以及给幼儿多种情绪体验的杂技芭蕾《梁祝》等,这些节目不仅激起了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感知力。
  舞蹈感受能力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活动,它关系着一个人从审美情感的角度和理性的角度去理解感受舞蹈的程度,它是接受舞蹈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幼儿在舞蹈欣赏过程中是注意观看舞蹈,并且有鲜明的情绪反映和动作反映,还是看而不见无动于衷,这是判断儿童舞蹈感受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多数有舞蹈感受能力的儿童,都是积极主动地去观看舞蹈,同时有明显的与舞蹈内容相关的情绪和动作反映的。比如在欣赏杂技芭蕾《梁祝》时,孩子们看到两位杂技演员在优美的小提琴曲《梁祝》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孩子们享受着芭蕾舞带给大家的艺术美,当看到女演员穿着芭蕾鞋立在男演员的头上时,孩子们发出惊叫,并开始议论芭蕾鞋是不是有魔力,孩子们纷纷站起来尝试立脚尖的动作,最后,孩子们对两位演员的表演表示赞叹:“叔叔力气大,阿姨长得好漂亮,舞跳得真好,本领高,这个舞蹈真好看!……”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地给幼儿讲解了关于芭蕾舞的一些小知识,从此孩子们对芭蕾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地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已有经验、兴趣爱好、感受方式不同,所以在面对同一作品时他们的感受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欣赏舞蹈作品时,教师要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活动氛围,尊重和了解每个幼儿的内心感受和想法,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不能用简单的评价标准或教师个人感受的解释替代幼儿的独特感受。在反复欣赏中,首先引导他们对作品的音乐、动作、队形、服装、情绪进行体验和感知,再从欣赏作品的具体、形象的外在美,到由浅入深地关注作品的内在美,在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的同时激起幼儿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欣赏舞蹈的兴趣和能力。
  
  2 培养模仿能力,丰富动作语汇
  
  模仿是幼儿园舞蹈教学的主要方法,通常是教师示范,幼儿模仿。但是,由于教学计划、教材内容、教师舞蹈能力水平等原因,使教师教学示范有局限性。比如:多人的配合;技能技巧的演示;服装、道具的特征和运用等。同时,根据幼儿的思维比较具体形象性,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节奏欢快、动作夸张的舞蹈作品让幼儿欣赏,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和锻炼幼儿的模仿能力。比如我园选择了舞蹈《侨夕阳》供幼儿欣赏:在欣赏第一遍舞蹈时,幼儿就被舞蹈演员夸张、滑稽的动作深深地吸引,他们都目不转睛地观看演员的每一个动作,不一会儿就不由自主地模仿起演员的动作。通过两三遍的观察、模仿,几个代表动作已被孩子们学得惟妙惟肖,幼儿基本掌握了皮影动作节奏的顿、挫、强、弱规律;头、手、脚步的协调方法。不同能力的幼儿分别掌握了不同的舞蹈动作,极大丰富了幼儿的动作语汇。在整个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由动作的示范者、教授者变成了幼儿学习舞蹈的伙伴和支持者,不断对幼儿进行观察和鼓励。这样,不仅免去了教师课前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舞蹈的环节,还避免了因教师不够规范、正确的动作示范,对幼儿学习、兴趣产生的不利影响。
  通过欣赏各种舞蹈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幼儿动作语汇及想象空间。例如幼儿观看过音乐剧《猫》后,在进行舞蹈《森林的清晨》创编过程时,幼儿将在《猫》剧中看到的猫的各种动作、姿态运用到了舞蹈创编中,出现了睡懒觉的猫,伸懒腰的猫,并发挥想象创作出了边唱边跳的猴子,爱打扮的黄鹂鸟,老得走不动路的老虎等。
  
  3 培养观察力,提升和美化动作
  
  在舞蹈反复欣赏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对幼儿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从而提升和美化幼儿的动作。比如欣赏舞蹈《担鲜藕》第一遍时,要求幼儿注意观察舞蹈中有几个角色,分别是谁,在干什么?第二遍要求幼儿注意观察并模仿出担藕人的主要动作(挑担、擦汗、洒水等)和藕娃娃的动作(蹲步前进、站立、扇扇子等);第三遍要求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跟随画面演员一起做动作(片断),并注意观察演员的表情并进行模仿、体验;第四遍要求幼儿自由结合,三人一组通过观察并利用道具表演片断;最后,鼓励幼儿跟随舞蹈音乐进行舞蹈表演,使幼儿从对动作的关注转移到对音乐的倾听和动作与音乐的融合上,加强幼儿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协调、反应能力的训练,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最终,幼儿的舞蹈表现力得到了提升。
  
  4 培养舞蹈审美能力,对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
  
  舞蹈,是一种浓缩的艺术,也是综合的艺术。它集音乐、体育、美术于一身,它能给幼儿美的感受,陶冶幼儿的情操,锻炼幼儿的体质,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表现能力。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又是多角度、多方位的,通过欣赏成品舞蹈,可以使幼儿得到全方位的舞蹈艺术感受。例如通过欣赏演员们的表情、动作、队形变化,使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内容、情绪;演员的服装,舞台布景可以使幼儿得到美术熏陶;音响、灯光使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等等。事实表明,幼儿经过一段时期对不同舞蹈作品的欣赏教学活动后,幼儿的舞蹈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能够感知舞蹈作品不同的情绪类型;感知舞蹈作品中音乐、动作的不同风格特点;感知艺术表现手法和舞蹈内容的关系等等,并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喜好对作品进行评议。比如有的幼儿说喜欢幼儿舞蹈《向前冲》,因为演员都是小朋友,他们表演的动作很有劲,音乐很欢快;有的幼儿喜欢《梁祝》,因为舞蹈的音乐很好听,叔叔、阿姨很了不起,她喜欢芭蕾鞋;有的幼儿说喜欢《侨夕阳》,因为奶奶们表演得很好,很滑稽,很像皮影,她也想表演这个舞蹈;有的幼儿喜欢《猫》,因为演员化的妆和衣服很像猫咪;有的幼儿喜欢芭蕾舞《天鹅湖》,因为舞台很漂亮,演员的衣服很漂亮……
  
  5 舞蹈创编注重情感表达
  
  情感是舞蹈的灵魂,也是幼儿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的体现。幼儿在欣赏作品时,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舞蹈的情感除了通过动作、音乐、舞台布景来表现之外,还会通过眼神、表情来表达。比如在欣赏舞蹈《母爱》时,幼儿从演员幸福的微笑、亲吻孩子等动作、表情中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喜爱;通过背孩子、抚孩子学走路等动作感受到母亲抚养孩子的辛苦;通过演员焦虑的眼神、擦眼泪的动作感受到母亲已把孩子养大,送孩子出家门的心情等等。于是,教师启发幼儿回忆生活中妈妈是怎么爱自己的?都是用什么动作来表达爱的?幼儿的情感被唤起,有了即兴表演的愿望和舞蹈创编的兴趣。当幼儿听到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时,一群孩子跪坐成一排,仰望星空,企盼上夜班的妈妈快快回家,却困倦地一个挨着一个睡着了,梦中,出现了可亲的妈妈,孩子们快乐地围住妈妈,妈妈、慈爱地将孩子们搂入怀中,久久不能分开……这个舞蹈题材来源于幼儿生活,容易引起观众小朋友的感情共鸣。在表演时,幼儿的眼神、表情、动作都是真情流露,感情真挚、朴实无华,而且,由于孩子们参与了舞蹈的创编,表现起来特别投入,使感情成为了这个舞蹈的灵魂,也成为了幼儿创编舞蹈的成功之作。
  总之,通过舞蹈欣赏活动,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观察力、模仿力、情感的发展,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以及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它作为舞蹈教学的一部分,发挥了独特的教育作用,使幼儿园舞蹈教学取得了良好实效。
其他文献
一、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1.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
期刊
一、亦师亦母,不厌其烦  曾几何时,“问题学生”几乎是老师的弃儿,有时是自己的“破罐子破摔”或某种“逆反”的心理在作祟。所以,有的时候“问题学生”的问题会因为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原因而变得更多。那么,怎样做才能让他们“回心转意”呢?  不要仅做学生的老师,更要学生的第二个母亲。有道是“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不妨一试。  他们最不愿做的恐怕是写作业,这就需要我们不厌其烦每天不断督促他们,而不是一味地批评
期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我们的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想这里的“乐之者”“激励、唤醒、鼓舞”,都可以归结为“人积极地、主动地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而这正是心理学“兴趣”的含义。近几年的“愉快教学研究”“素质教学探讨”,许多专家和业内人士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在教
期刊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语文课堂提问的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由于初中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认识水平低,教师在备课时需根据心理学原理和教育学“可接受性”原则,对课文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做一些巧妙处理,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巧在时机。文章才看一遍就让学生分析艺术特色为时过早,教完议论文全文再叫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
期刊
还记得当上教师的第一堂公开课,上的是朱自清先生的美文《荷塘月色》,上课之前我听取了前辈们的意见,公开课就是要“精彩”要“热闹”,绝对不能冷场,所以我事先跟学生一起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还给了学生设计好的问题和答案。课堂情况可想而知,课程内容进行地非常顺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对我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对答如流且都是非常好的“标准答案”。整堂课我都自我感觉良好,看到听课的领导和同事们那
期刊
一、知识能力并重,避免两者最佳发展阶段的倒置  在新授课上,一些文科老师常常只注意对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在新授课上培养学生的能力,需要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施教能力,二者缺一,则难以济事。个别教师做不到,又不努力去做,因此使得学生在能力发展上,出现欠缺。  还有一种现象,必须引起注意,那就是在一些学校,出现了知识和能力最佳发展阶段严重的倒置现象。就是说,本来应该以传授知识为重点的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一直以来占据语文教学重要地位的作文教学,依然如故,作文教学研究的角度还只是理论的东西是死的,技巧固然巧妙,方法固然很多,而学生真正领悟并运用到作文中的太少。而在作文方面,找出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只停留简短的评语,对于学生的再次修改,帮助不大。
期刊
文言文的课堂,应是书声琅琅的课堂。我国的传统教学对于诵读也是十分重视的,并且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格言,诸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古训充分证明了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作用。  一、仔细诵读,有利于学生对文言字词及文言句式的积累  我们强调诵读,并不是让学生忽视对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点的掌握,而是通过不断诵读,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在语文教学领域涌现了一批致力改革的语文专家,北京一百八十中的宁鸿彬老师,上海育才中学的于漪老师,华东师大附中的陆继椿老师,嘉定的钱梦龙老师,辽宁盘锦的魏书生老师,还有安徽芜湖蔡澄清,江西的张富,广东的钟德赣,四川的李镇西等老师,还有这几年的教改新秀程翔、程红兵等。他们的教改成绩斐然,令广大语文教师敬佩。然而,“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几
期刊
郭思乐教授所提倡的“生本教育”理念中强调“以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爱学习,并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把“教能”转化为“学能”,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的过程,那么承载着人类文明传递责任的教师在这里应当充当什么角色呢?生本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这里的帮助者便是教师在生本教育中的角色。  一、教师是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把课堂变成自己的一言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