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websyst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包括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审美元素、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等。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语文为凭借。”因此,把握美的特征,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乃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要求。如何通过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呢?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
  
  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名篇,是艺术性、人文性、科学性的统一,是美的形象、美的景观、美的境界、美的情感、美的理念、美的风物的综合,它赏心悦目,多姿多彩。在学生初触作品时淡化认知的目标意识,着力于创设审美情境,唤醒学生沉睡的审美意识,并逐渐形成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直觉,促使审美心境、审美态度的生成。
  
  
  (一)通过语言创设审美情境。
  美的事物就该用美的语言来表达,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做到简略而明白,含蓄而深远。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化的语言调动修辞手段,使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让学生如沐春风。而精心设计导语与结语不失为一条使教师的语言诗化的捷径。一节课的导语与结语皆可让学生陶醉在浓郁的教学情境之中享受审美乐趣。
  
  (二)利用多种媒介创设审美情境。
  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审美情境的创设。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进入文中之境,又将此情此景转化为我情我景,从而使教学中充满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体现着情知的交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播放配乐音频,通过一定的节奏、旋律、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再通过数师充满感情的语言启迪导引,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欣赏到教材中美的因素,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得到道德的感化、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
  
  二、帮助学生感知审美元素
  
  语文教育是集知识、思想、情感和艺术于一体的一个总体性教育,既深刻、丰富地体现内容,又有形象、优美的表现方式。文章之美就是内容、形式诸美的和谐统一。
  
  (一)人物美。
  人物美主要是人物的情操与人格之美,它体现着作家的人生体验和审美理想。阅读鉴赏者受到美的感染,产生一种向善、向美的内驱力,实现人格的逐渐完善。
  
  (二)自然美。
  描写自然环境的作品都给人以美感,作为审美对象的日月星辰、高山巨川、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一旦出现在文章中,就融进了作者独特的感情,是一种人化了的自然美。这种美往往同作者健康的情趣、积极向上的精神意志融为一体,从而焕发出令人陶醉的强烈的美感。
  
  (三)结构美。
  文章构思的精巧别致给读者以峰回路转、叠象横生的美的感受。好的文章结构精巧,与主题、情节的和谐表现为一种美。读作品我们要善于发现那些异峰突起、妙不可言的构思,体会构思之美。
  
  (四)语言美。
  很多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尤其是诗歌和散文中的语言,处处闪烁着美的光华。他们或者精炼含蓄,或者优美生动。而初中生刚从小学生转变过来,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强,甚至更多地表现为语言拖沓和不准确。因此,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品中语言的不同风格,不仅可以提高其语言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其美的感受力。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如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浓缩的诗句中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具有极强的美感与表现力。
  
  三、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语文是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学科,语文课首要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情感丰富的人,而情感本身就是美感的重要因素,因而情感体验中的审美教育实际上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那么,怎样激活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欣赏美呢?
  
  (一)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
  教育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根据作品中系列的描写而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如读《海燕》时,我们若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浮现海燕搏击风浪的意象,就会体会到该文逼真的形象和精当的描写。没有想象,读者就无法理解作品,无法进入作家营造的艺术世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力,以进入作家创造的优美的艺术情境。
  
  (二)感悟作品中的形象。
  美总是以生动可感的形象出现的,这是美的第一特性。美更多的是形式,是直观的表现,因此,马克思才说眼睛对美的追求最坚决。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仅用二十八个字,既无夸张,又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瑟中的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整个画面涂上了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之处。这样的笔法相比于任何一幅高山奇石图也不逊色。诗歌中类似的美的画面的赏析不仅令人怡情悦目,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开拓人的思维,进而净化人的心灵。教师在分析诗歌形象美的同时,也就给予了学生一种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归宿,是最高阶段,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最佳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
  
  (一)创设美的意境。
  艺术是相通的,语文教师经常可以借用其他艺术形式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音乐在此起了重要作用。因此,配乐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手法。比如学习《纸船》时在迁移拓展的环节中可这样设计:“冰心把诗歌折成了一只纸船,你们又可以把你们的爱折成什么呢?”只有学生的情感之弦被文本拨动了,才能跳出文本用真情去再创造。所以恰到好处的深情音乐往往能够触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二)合理运用“空白”。
  “空白”是语文教学艺术性的表现之一。从心理学角度和美学角度来看,“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之匀称、完美的倾向,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空白”,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在作品解读流程中,要以自己的“灵眼”觑得作品中的似是而非的模糊处,语微旨隐的含蓄处,启发学生的想象。
  初中生正是审美意识的形成期,由于个体知识范围的扩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加上情感的丰富,其审美心理结构有了飞速的发展,包括审美感受、审美评价、审美欲望和审美理想在内的审美意识初步形成。因此,初中生的审美教育是重要的、关键的。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改变学生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优美的感情,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赵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审美体验能力的培养[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7.
  [3]马子亮.浅谈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保山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其他文献
摘 要: 意象是诗歌创作和审美都不可回避的重要概念,它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解读诗歌的要旨,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古代诗歌里描写杜鹃意象的诗歌很多,它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内蕴是丰富深刻的,积淀、丰富了千古文人的审美情趣。透过“杜鹃”意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杜鹃 意象 审美
摘 要: 朱熹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著作很多,内容丰富,在其后的几百年里对各朝代与各时期的读书人皆有深远的影响,很多读书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本文在整体透视的基础上,着重论述其关于读书态度、读书方法与读书体会等方面的见解,研究其对于我们当今教育教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朱熹 朱子教育思想与读书法 现实意义    朱熹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个热爱教学工作,几乎把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
摘 要: 由于课程性质和培养层次的不同,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以石河子大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比较,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设计 比较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教学媒介等的系统规划,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发挥专业优势的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永远留有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探索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不断产生大量学习信息。其中,学生随时发生的错误是每位教师必然遇到且需要面对的学情信息。教师要凭借着自身的教学机智,应时制宜,积极应变,善于将学生的“错误”合理利用起来,挖掘“错误”中合理的成分,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使课堂在预设中生成,
摘要: 在贫困地区,由于环境、硬件设施的原因,网吧是青少年了解网络的主要场所。这一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有多方面的,本文以文山城区为例,就这个方面展开了相关的讨论。  关键词: 文山城区网吧青少年影响    1.前言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网络。对青少年而言,“网络”这一新颖的概念更是富有神秘的色彩。现在的青少年了解网络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学校的信息技术
摘 要: 本文从学前教育的现状谈起,以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范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大致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美国及日本学前教育的介绍,提出了我国学前教育继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苏州工业园区 学前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    在人力资本理论深入人心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近年来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大脑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是个
摘 要: 心理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各层级的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C级学生英语学习遇到的问题和阻碍,探讨了心理语言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启发,以及教师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组织学生英语学习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心理语言学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C级 对话式英语学习    一、心理语言学简介  心理语言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门研究语
当前,“教师中心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而“学生中心论”则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利于学生培养和发展的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科学探究实践,采用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有创造性的、能适应21世纪激烈竞争的全新人才。    一、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概述  
摘要: 教师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参与、去体验、去探索,那么初中数学课堂就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学生就会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 数学课堂科学探究思维自主探究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愿望,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生命体验和生活体验。教师应更多地关注研究性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带着问题
摘 要: 随着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寄宿制学校为农村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寝室的建设无疑对寄宿学校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寝室文化建设这个角度去思考如何培养并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自主能力。  关键词: 寝室文化 农村中学 寄宿生 自主能力    寝室文化是近几年来寄宿制学校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学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方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