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包括规划执行目标、规划执行过程和规划执行结果三个层面,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存在着目标不清、执行不力和结果不彰的问题。大学生自我管理力及校内外支撑系统的不足是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体,以职业规划服务体系、学校管理机制建设为重点的校内支持系统和以实习基地、实习机制建设为标志的校外支持系统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模式,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提升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支撑体系;“一体两翼”模式
作者简介:吴坚(1975-),男,浙江义乌人,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讲师。(浙江 湖州 31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2010年科研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及其支撑体系的思考”(项目编号:Y2010184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164-03
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已引入我国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大学生们开始懂得规划,学会规划。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规划执行并不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不佳导致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因此以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为研究主线,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支撑体系的改善,是一条切合社会实际的,有效、可行的途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的界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任务是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社会认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两个方面。[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系统的动态过程,包括理想职业目标的确定、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制定行动计划以及反馈调整等五个步骤,大学生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正处于萨帕的“职业生涯阶段论”的探索阶段,自我认知、社会认知、职业目标等正处于不断探索而逐渐发展的过程。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不仅仅是努力完成既定目标,执行规划行动方案的过程,更是大学生深化自我认识、进一步分析环境和反馈调整规划方案的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包括了三层含义:第一,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目标是否具有明确性、阶段性和全面性。明确性指目标是否简单可行,阶段性指目标在不同阶段是否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全面性指目标是否涵盖了规划的整体战略;第二,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过程能否具有连续性、整体性和创新性。连续性是指大学生在执行规划过程中是否有持之以恒的行为表现,整体性是指大学生在执行规划过程中是否有全盘兼顾的行为表现,既有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也有对现实社会的学习和认知,创新性是指大学生在执行规划过程中遇到不协调或困难时能否表现出一定的创新能力,以解决不协调或困难。第三,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结果如何,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有无进步、学业成绩是否合格、是否取得了标杆性的重大成绩或经历,这些是判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成败的最重要标准。
执行力就是一种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执行力包括个人执行力,团队执行力和组织(系统)执行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是个人执行力,是大学生把生涯规划行动方案转变成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在实际行动中塑造正确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社会认知的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三个层次的综合体现。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评估
依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三个层次的理解,通过专家函调法,确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情况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规划目标(权重15%)、执行过程(权重30%)和执行结果(权重55%)三个指标;二级指标为:目标的明确性、全面性和阶段性,过程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创新性,结果方面的职业成熟度、学业成绩和重大成果或经历九个指标(如表1)。
目标的明确性依据大学生职业理想、阶段目标的清晰度分为明确、较明确、一般和不明确四个等级;目标的全面性依据大学生专业学习、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毕业论文写作等方面目标的齐全度分为全面、较全面、一般和不全面四个等级;目标的阶段性依据大学生阶段目标时间限制的清晰度分为有重点、较有重点、一般和无重点四个等级,通过等级量表的方法收集大学生职业规划目标制定方面的具体情况。
执行过程连续性通过阶段(学期)重点目标能否保证每天一小时的学习或工作时间、一学期完整阅读的课外书籍是否有两本及以上、每周是否有三天是七点前早起、每周是否有三个半天呆在图书馆或教室自习这四个行为特征进行判断;执行过程整体性通过让学生描述最典型一天的工作日志法进行判定;执行过程创新性以学生在认知不协调的冲突和困境下逃避(习惯、放弃目标等)、从众、询问及权衡三种行为方式的选择进行判断,学生规划执行过程的表现主要通过行为锚定法进行收集。
执行结果的职业成熟度主要通过职业成熟度量表来测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也较成熟,[2]学习成绩主要通过有无不及格现象,能否按期毕业,学习奖学金的次数和其他方面的获奖加以衡量,重大成果或经历则是在规划期内获得校级以上的奖励次数、校内外重大活动或工作经历的次数来加以评价,主要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加以评估。
根据已有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力的研究成果和对国内某一高校的个案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存在困难,效果不明显。
第一,从规划目标层次上看,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目标科学性与明确性有待提高。大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理想),在大学学习生涯中目标不清晰、学习动力不足。不少学生开始产生喘口气,歇一歇的想法,想不起来要去设定新的人生坐标体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茫然无知乃至惊慌失措,不知大学的生活何去何从,只好随波飘荡。于是往往就把时间浪费于看小说杂志、打牌、上网、游戏、过度的社会交往、发呆等等行为之中,怀抱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3]从笔者的调研结果看,大学生职业规划目标也存在模糊性、不全面性以及时间限制性不强的问题,但没有发现“不去设定新的人生坐标系”这么严重的学生,而且学生目标的不清晰与学生正处于生涯探索期有很大关系,战略模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调研结果中学生“职业理想明确”的同学占30%左右,“阶段目标明确”的学生占60%左右,说明了学生原有学习模式与大学现有学习模式的冲突,职业理想的不好树立,为了减轻内心压力或路径依赖或从众或“摸着石头过河”;“目标全面”的同学占了很大部分,接近90%的同学都有在人际、社会实践、管理经验和学习成绩上的全方位目标,都知道大学阶段需要学习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有在多方面发展的朴素愿望。但计划与备用方案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很多大学生认为备选方案应多多益善,又是准备考公务员,又是准备考研,又参加不同职业的岗位招聘,看起来似乎很保险,实际上是浪费时间。“目标需有时间限制”意识的学生不多,只占25%左右,他们是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强的学生,一般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目标。
第二,从规划执行过程看,当代大学生规划执行参差不齐,有好有坏。规划执行的连续性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理想、人生定位只停留于口头上、脑海中,“光说不练”、“动口不动手”、“光响雷不下雨”的现象屡见不鲜。现实中,总是急于求成,碰见困难就闪、躲、回避。在具体执行计划时,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然而遇到挫折,经过艱难的挣扎搏斗后容易退怯,没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执行计划。[3]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没有依据自我拟定的规划进行实施,也没有外部环境对其跟踪指导与监控,生涯规划往往成为一纸空文,一部分大学生根本就没有反馈修正这个步骤,每天晚上没有评估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布置第二天的任务。甚至没有在一段时期阶段性的回顾自己的行为,检验自己的目标。[4]然而部分学生,尤其是部分女同学学习勤奋刻苦,意志力强大,365天如一日,天天如此。能保证每天一小时的学习或工作时间用在阶段(学期)重点目标上,一学期完整阅读两本及以上课外书籍,每周有三天及以上七点之前起床,每周有三个半天及以上呆在图书馆或教室自习的同学占了40%左右。而能够在一天内合理分配学习、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时间、安排活动的同学占30%左右,但大多数学生没能做到全面发展,甚至有不少同学回到了高中的学习模式中,这一方面说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在认知不协调的冲突中,理想和现实巨大差距的困境下,选择询问及仔细权衡的同学占了38%左右,在权衡后进行规划创新的占25%。说明有部分学生能够持恒、合理、全面的执行职业规划,在执行中做出调适,创新规划及其行动方案。但这部分同学并不占多数,却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创造和传播者,也影响其他同学的选择。
第三,从规划执行结果看,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绩效不显著,职业成熟度不高。大学生群体中职业投入、职业自信和职业独立性得分相对较高,表明学生们较充分意识到求职的困难,且职业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学生有了较多的职业投入。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职业自信,且能较独立做出自身的职业选择和安排。但是,职业确定性、职业抗挫性以及职业自我认知维度得分相对较低。说明大学生未能正确地认知自我,对工作世界的了解较缺乏,且对于未来要做什么比较模糊不清,尤其是面对挫折的抵御能力较差。而职业妥协性的得分居于前两者之间,反映出大学生已开始逐渐意识到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差距,但由于学生群体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缺乏职业领域的经验,往往未能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应对二者差距。[5]笔者的调查也说明了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渐进性和困难性,学生普遍自我认识不清,缺乏对职业目标的必要了解,占到了65%左右,学生能有重大成绩或经历的不多,只占12%,但不能毕业的学生基本没有,说明学校教育激励机制有待改进,教育效果的评估需要改进。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的因素分析
按照组织行为学的观点,个体的行为(B)是所处的环境(E)和他的心理特性(P)的函数(F),即B=F(E·P),这个公式解释了每个人的行为都不一样的,随着主体人与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人的行为是基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受需要、动机目标的支配,人类的行为是基于特定的欲求,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并选择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实现目标的活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是一种人的行为,也是大学生所处环境和大学生的心理特性的共同作用结果。因此,影响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主体自身和外部支持系统两大因素(见图1)。
四、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力的模式和基本策略
依据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结合执行力提升的相关影响因素,我们认为,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为主体,校内支撑系统和校外支撑系统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模式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力的良好途径。该模式结合了校园内外因素,物质和精神动力,适合于中国高校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以發展自我管理能力为根本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的内驱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提升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只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同学,才谈得上规划良好的执行,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明确以下理念:
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正处于探索期,在确定目标时必须处理:长远目标与中、短期目标的区别,目标多元性与目标专一性的冲突,目标理想性与现实性合理尺度的把握。长远目标是对自己的长期未来进行规划,大学生的素质、能力、价值观、行为模式各方面都处于形成发展之中,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很难做好远景规划。当然不是说不去设计长远未来,而是说模糊的“远方”需要用抽象概括地描述,以抽象的价值观来规划,需要的是战略规划,而不适用中短期目标所要求的“SMART”原则;鼓励大学生多元探索是说大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听说写办多种能力共同培育,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但在大学任何阶段都需要明确自己的主要目标、重点目标,保证重点投入,优先实现重点目标。大学四年最重要的目标还是学习目标;今天的大学非常强调教育为市场和社会服务,要求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社会的需求下把“我想做的事情”与“我能做的事情”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个大方向下学生的职业目标基本上都非常现实,适应社会现实的成分多了一些,而改造与引领社会的成分少了一些。大学生不妨自信一些、激情一些、热情一些,能为职业理想而努力拼搏,而不是为找工作而努力拼搏,这样人生的成就也可能更大些。
其次,大学生要学会磨练自我意志。意志力是执行力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力才会有良好的执行力。如果做一件事就是开始那阵子热,过了第三天就开始松懈了,再过段时间就撒手不管了,放弃了,一旦这种习惯已经形成,那么以后的任何具体目标都无法彻底执行下去。意志力和知识一样,不是想有就会有的,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意志力需要训练才会获得和加强。因此大学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意志力训练方法。
最后,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方式。良好的自我管理方式是执行力的重要保证和催化剂,是良好执行力的重要表现。在学生访谈中,有两条经验很值得推荐:一是在每天睡前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总结一天目标完成情况,寻找差距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有这五分钟总结调整的同学比没有这五分钟的同学,学习效果及其职业规划执行情况都要表现的好得多。二是把确定了的目标及其原因准确、清晰地写在纸上,把它列为一种永久性记录,有助于自己今后回顾比较,有利于提高自我认知的准确性,同时也有利于自己或别人督促、激励自己。因为头脑中对自己或环境的印象往往是不精确甚至失实的,书面的记录更准确,更有利探求事务的因果关系。
第二,以职业规划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建设为重点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的校内支撑系统。
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的校内支持系统是指有利于学生规划执行的所有物质和文化环境,主要指大学的职业规划服务体系和学校管理机制。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发展大学职业规划服务体系是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的校内支持系统的重点。
首先,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学校的管理机制必须从根本上清楚界定学校管理机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地位,清楚地说明大学生在大学管理中的地位及其权利,学生各种活动场所及其经费如何保证。另一方面需要科学建构学校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健全教师与学生的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监督机制,从而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其次,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应该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除专任教师外,还应有系专业负责人,班级辅导员,学校招生就业工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学生心理咨询部门的人员以及必要的企业界有关人士。大力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各种工具,包括职业信息与服务系统。积极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评价体系,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益进行评价,并由此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论体系、实践体系、服务体系的不断变化和完善。
第三,以实习基地和实习机制建设为标志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的校外支撑系统。
校外支持系统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认知的完善和对社会环境的了解,有利于大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从而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另一方面完善的校外支持系统也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等学业目标的执行,否则离开社会的支持,四年大学生涯很多学生可能都没有真正融入过社会,还是过着象牙塔的生活。
首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应该有企业参与、协作与支持,有着工作背景的各行各业工作人员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指导,充当职业辅导教练,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执行都有很大的好处。
其次,要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探讨和建设多种模式的校内外实习教学基地,形成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实习教学基地体系,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学校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专项基金,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双方共建项目的资助和研究成果的奖励,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的表彰和研讨活动等支出。完善学校和实习教学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习教学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许新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任务与特征[J].职业时空,2009,(4):68-69.
[2]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6.
[3]祝治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困难的干预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10-112.
[4]丁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
[5]谢雅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9-22.
(责任编辑:刘丽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支撑体系;“一体两翼”模式
作者简介:吴坚(1975-),男,浙江义乌人,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讲师。(浙江 湖州 31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2010年科研项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及其支撑体系的思考”(项目编号:Y2010184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2-0164-03
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已引入我国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大学生们开始懂得规划,学会规划。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规划执行并不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不佳导致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因此以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为研究主线,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支撑体系的改善,是一条切合社会实际的,有效、可行的途径。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的界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任务是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社会认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两个方面。[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系统的动态过程,包括理想职业目标的确定、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制定行动计划以及反馈调整等五个步骤,大学生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正处于萨帕的“职业生涯阶段论”的探索阶段,自我认知、社会认知、职业目标等正处于不断探索而逐渐发展的过程。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不仅仅是努力完成既定目标,执行规划行动方案的过程,更是大学生深化自我认识、进一步分析环境和反馈调整规划方案的过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包括了三层含义:第一,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目标是否具有明确性、阶段性和全面性。明确性指目标是否简单可行,阶段性指目标在不同阶段是否有不同的侧重点,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全面性指目标是否涵盖了规划的整体战略;第二,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过程能否具有连续性、整体性和创新性。连续性是指大学生在执行规划过程中是否有持之以恒的行为表现,整体性是指大学生在执行规划过程中是否有全盘兼顾的行为表现,既有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也有对现实社会的学习和认知,创新性是指大学生在执行规划过程中遇到不协调或困难时能否表现出一定的创新能力,以解决不协调或困难。第三,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结果如何,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有无进步、学业成绩是否合格、是否取得了标杆性的重大成绩或经历,这些是判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成败的最重要标准。
执行力就是一种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执行力包括个人执行力,团队执行力和组织(系统)执行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是个人执行力,是大学生把生涯规划行动方案转变成大学生的实际行动,在实际行动中塑造正确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和社会认知的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三个层次的综合体现。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评估
依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三个层次的理解,通过专家函调法,确立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情况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规划目标(权重15%)、执行过程(权重30%)和执行结果(权重55%)三个指标;二级指标为:目标的明确性、全面性和阶段性,过程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创新性,结果方面的职业成熟度、学业成绩和重大成果或经历九个指标(如表1)。
目标的明确性依据大学生职业理想、阶段目标的清晰度分为明确、较明确、一般和不明确四个等级;目标的全面性依据大学生专业学习、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毕业论文写作等方面目标的齐全度分为全面、较全面、一般和不全面四个等级;目标的阶段性依据大学生阶段目标时间限制的清晰度分为有重点、较有重点、一般和无重点四个等级,通过等级量表的方法收集大学生职业规划目标制定方面的具体情况。
执行过程连续性通过阶段(学期)重点目标能否保证每天一小时的学习或工作时间、一学期完整阅读的课外书籍是否有两本及以上、每周是否有三天是七点前早起、每周是否有三个半天呆在图书馆或教室自习这四个行为特征进行判断;执行过程整体性通过让学生描述最典型一天的工作日志法进行判定;执行过程创新性以学生在认知不协调的冲突和困境下逃避(习惯、放弃目标等)、从众、询问及权衡三种行为方式的选择进行判断,学生规划执行过程的表现主要通过行为锚定法进行收集。
执行结果的职业成熟度主要通过职业成熟度量表来测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也较成熟,[2]学习成绩主要通过有无不及格现象,能否按期毕业,学习奖学金的次数和其他方面的获奖加以衡量,重大成果或经历则是在规划期内获得校级以上的奖励次数、校内外重大活动或工作经历的次数来加以评价,主要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加以评估。
根据已有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力的研究成果和对国内某一高校的个案调查结果,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存在困难,效果不明显。
第一,从规划目标层次上看,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目标科学性与明确性有待提高。大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理想),在大学学习生涯中目标不清晰、学习动力不足。不少学生开始产生喘口气,歇一歇的想法,想不起来要去设定新的人生坐标体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茫然无知乃至惊慌失措,不知大学的生活何去何从,只好随波飘荡。于是往往就把时间浪费于看小说杂志、打牌、上网、游戏、过度的社会交往、发呆等等行为之中,怀抱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3]从笔者的调研结果看,大学生职业规划目标也存在模糊性、不全面性以及时间限制性不强的问题,但没有发现“不去设定新的人生坐标系”这么严重的学生,而且学生目标的不清晰与学生正处于生涯探索期有很大关系,战略模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调研结果中学生“职业理想明确”的同学占30%左右,“阶段目标明确”的学生占60%左右,说明了学生原有学习模式与大学现有学习模式的冲突,职业理想的不好树立,为了减轻内心压力或路径依赖或从众或“摸着石头过河”;“目标全面”的同学占了很大部分,接近90%的同学都有在人际、社会实践、管理经验和学习成绩上的全方位目标,都知道大学阶段需要学习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都有在多方面发展的朴素愿望。但计划与备用方案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很多大学生认为备选方案应多多益善,又是准备考公务员,又是准备考研,又参加不同职业的岗位招聘,看起来似乎很保险,实际上是浪费时间。“目标需有时间限制”意识的学生不多,只占25%左右,他们是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强的学生,一般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目标。
第二,从规划执行过程看,当代大学生规划执行参差不齐,有好有坏。规划执行的连续性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大学生理想、人生定位只停留于口头上、脑海中,“光说不练”、“动口不动手”、“光响雷不下雨”的现象屡见不鲜。现实中,总是急于求成,碰见困难就闪、躲、回避。在具体执行计划时,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然而遇到挫折,经过艱难的挣扎搏斗后容易退怯,没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执行计划。[3]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没有依据自我拟定的规划进行实施,也没有外部环境对其跟踪指导与监控,生涯规划往往成为一纸空文,一部分大学生根本就没有反馈修正这个步骤,每天晚上没有评估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布置第二天的任务。甚至没有在一段时期阶段性的回顾自己的行为,检验自己的目标。[4]然而部分学生,尤其是部分女同学学习勤奋刻苦,意志力强大,365天如一日,天天如此。能保证每天一小时的学习或工作时间用在阶段(学期)重点目标上,一学期完整阅读两本及以上课外书籍,每周有三天及以上七点之前起床,每周有三个半天及以上呆在图书馆或教室自习的同学占了40%左右。而能够在一天内合理分配学习、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时间、安排活动的同学占30%左右,但大多数学生没能做到全面发展,甚至有不少同学回到了高中的学习模式中,这一方面说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在认知不协调的冲突中,理想和现实巨大差距的困境下,选择询问及仔细权衡的同学占了38%左右,在权衡后进行规划创新的占25%。说明有部分学生能够持恒、合理、全面的执行职业规划,在执行中做出调适,创新规划及其行动方案。但这部分同学并不占多数,却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创造和传播者,也影响其他同学的选择。
第三,从规划执行结果看,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绩效不显著,职业成熟度不高。大学生群体中职业投入、职业自信和职业独立性得分相对较高,表明学生们较充分意识到求职的困难,且职业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使得学生有了较多的职业投入。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职业自信,且能较独立做出自身的职业选择和安排。但是,职业确定性、职业抗挫性以及职业自我认知维度得分相对较低。说明大学生未能正确地认知自我,对工作世界的了解较缺乏,且对于未来要做什么比较模糊不清,尤其是面对挫折的抵御能力较差。而职业妥协性的得分居于前两者之间,反映出大学生已开始逐渐意识到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差距,但由于学生群体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缺乏职业领域的经验,往往未能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应对二者差距。[5]笔者的调查也说明了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渐进性和困难性,学生普遍自我认识不清,缺乏对职业目标的必要了解,占到了65%左右,学生能有重大成绩或经历的不多,只占12%,但不能毕业的学生基本没有,说明学校教育激励机制有待改进,教育效果的评估需要改进。
三、影响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的因素分析
按照组织行为学的观点,个体的行为(B)是所处的环境(E)和他的心理特性(P)的函数(F),即B=F(E·P),这个公式解释了每个人的行为都不一样的,随着主体人与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人的行为是基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受需要、动机目标的支配,人类的行为是基于特定的欲求,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并选择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实现目标的活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是一种人的行为,也是大学生所处环境和大学生的心理特性的共同作用结果。因此,影响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主体自身和外部支持系统两大因素(见图1)。
四、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力的模式和基本策略
依据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情况,结合执行力提升的相关影响因素,我们认为,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为主体,校内支撑系统和校外支撑系统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模式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力的良好途径。该模式结合了校园内外因素,物质和精神动力,适合于中国高校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以發展自我管理能力为根本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的内驱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提升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只有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同学,才谈得上规划良好的执行,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明确以下理念:
首先,大学生职业生涯正处于探索期,在确定目标时必须处理:长远目标与中、短期目标的区别,目标多元性与目标专一性的冲突,目标理想性与现实性合理尺度的把握。长远目标是对自己的长期未来进行规划,大学生的素质、能力、价值观、行为模式各方面都处于形成发展之中,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很难做好远景规划。当然不是说不去设计长远未来,而是说模糊的“远方”需要用抽象概括地描述,以抽象的价值观来规划,需要的是战略规划,而不适用中短期目标所要求的“SMART”原则;鼓励大学生多元探索是说大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听说写办多种能力共同培育,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但在大学任何阶段都需要明确自己的主要目标、重点目标,保证重点投入,优先实现重点目标。大学四年最重要的目标还是学习目标;今天的大学非常强调教育为市场和社会服务,要求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社会的需求下把“我想做的事情”与“我能做的事情”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个大方向下学生的职业目标基本上都非常现实,适应社会现实的成分多了一些,而改造与引领社会的成分少了一些。大学生不妨自信一些、激情一些、热情一些,能为职业理想而努力拼搏,而不是为找工作而努力拼搏,这样人生的成就也可能更大些。
其次,大学生要学会磨练自我意志。意志力是执行力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力才会有良好的执行力。如果做一件事就是开始那阵子热,过了第三天就开始松懈了,再过段时间就撒手不管了,放弃了,一旦这种习惯已经形成,那么以后的任何具体目标都无法彻底执行下去。意志力和知识一样,不是想有就会有的,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意志力需要训练才会获得和加强。因此大学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意志力训练方法。
最后,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方式。良好的自我管理方式是执行力的重要保证和催化剂,是良好执行力的重要表现。在学生访谈中,有两条经验很值得推荐:一是在每天睡前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总结一天目标完成情况,寻找差距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有这五分钟总结调整的同学比没有这五分钟的同学,学习效果及其职业规划执行情况都要表现的好得多。二是把确定了的目标及其原因准确、清晰地写在纸上,把它列为一种永久性记录,有助于自己今后回顾比较,有利于提高自我认知的准确性,同时也有利于自己或别人督促、激励自己。因为头脑中对自己或环境的印象往往是不精确甚至失实的,书面的记录更准确,更有利探求事务的因果关系。
第二,以职业规划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建设为重点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的校内支撑系统。
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的校内支持系统是指有利于学生规划执行的所有物质和文化环境,主要指大学的职业规划服务体系和学校管理机制。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发展大学职业规划服务体系是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执行的校内支持系统的重点。
首先,改革学校管理机制。学校的管理机制必须从根本上清楚界定学校管理机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地位,清楚地说明大学生在大学管理中的地位及其权利,学生各种活动场所及其经费如何保证。另一方面需要科学建构学校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健全教师与学生的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监督机制,从而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其次,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应该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除专任教师外,还应有系专业负责人,班级辅导员,学校招生就业工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学生心理咨询部门的人员以及必要的企业界有关人士。大力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各种工具,包括职业信息与服务系统。积极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评价体系,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效益进行评价,并由此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论体系、实践体系、服务体系的不断变化和完善。
第三,以实习基地和实习机制建设为标志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的校外支撑系统。
校外支持系统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认知的完善和对社会环境的了解,有利于大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从而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另一方面完善的校外支持系统也有利于学生社会实践等学业目标的执行,否则离开社会的支持,四年大学生涯很多学生可能都没有真正融入过社会,还是过着象牙塔的生活。
首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应该有企业参与、协作与支持,有着工作背景的各行各业工作人员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指导,充当职业辅导教练,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执行都有很大的好处。
其次,要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探讨和建设多种模式的校内外实习教学基地,形成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实习教学基地体系,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学校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专项基金,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双方共建项目的资助和研究成果的奖励,实习基地建设工作的表彰和研讨活动等支出。完善学校和实习教学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实习教学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1]许新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任务与特征[J].职业时空,2009,(4):68-69.
[2]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6.
[3]祝治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困难的干预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10-112.
[4]丁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
[5]谢雅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9-22.
(责任编辑:刘丽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