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有规则的探索,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奥秘,获取数学的知识与经验,感受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的教育目标。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坚实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塑造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转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式的说教模式,让学生在愉悦、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无拘无束地学习,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教学《乘减混合运算》时,该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和退位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苹果1千克8元,葡萄1千克7元,6千克葡萄比1千克苹果多多少元?这时我让学生尝试着进行计算,并根据教学的需要,让一名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上台板演,该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列出算式:7×6-8,并这样算出结果,7×6-8=42-8=46(元)。结果一出来,不少学生窃笑不已,我却在指出了这名学生在退位减法计算上错误的同时,表扬了这名学生审题认真,注意分析题意,不会见“多”就用加法计算,并能正确确定运算顺序和熟练运用乘法口诀的做法。肯定了这名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这就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放开思维,畅所欲言,兴致勃勃地参与了自主探究,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支柱,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从交流中受益,在交流中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效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必须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數》时,我把全班组成三个大组,一个大组研究用1─5根小棍子摆成的数中有哪些能被3整除,另一个大组研究6─10根小棍摆成的数中各有哪些能被3整除,另外一组找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数,用小木棍子摆一摆,同时让三个大组的同学分别观察讨论归纳有什么规律。学生经过十几分钟的动手操作、互相交流后,第一大组归纳出用3根小木棍摆成的数能被3整除,第二大组归纳出用6根和9根小木棍摆成的数也能被3整除,第三大组归纳出能被3整除的数摆的木棍的总数是3的倍数。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很快得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个位数上的和能被3整除”。由此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究和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三、点拨引导和增强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自主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思维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时,及时加以点拨疏导,引导学生走出思维死角,重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长,增加1厘米,宽减少1厘米,面积会与原来相等吗?这一问,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讨论纷纷,各有看法,但又都不能对看法做出充分有力的说明,思维陷入停顿。这时我把握住时机,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图形进行比较、分析,很快大家就得出了答案。又如在教学完《能被3整除的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3×1354=4052让学生判断正误。学生纷纷按照正常的思维进行计算,并很快得出该题计算是错误的结论。这时我再提问:“除了用计算的方法外,你还能用其他的办法判断出正误吗?”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冥思苦想。在大多数学生都无法找出其他方法,思路陷入死胡同时,我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恍然大悟,积极思维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钻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学习锻炼,进一步增强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为爱学习、会学习、勤思维的新世纪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诏安县南诏镇城内小学 福建】
一、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坚实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塑造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转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式的说教模式,让学生在愉悦、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无拘无束地学习,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例如教学《乘减混合运算》时,该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和退位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苹果1千克8元,葡萄1千克7元,6千克葡萄比1千克苹果多多少元?这时我让学生尝试着进行计算,并根据教学的需要,让一名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上台板演,该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列出算式:7×6-8,并这样算出结果,7×6-8=42-8=46(元)。结果一出来,不少学生窃笑不已,我却在指出了这名学生在退位减法计算上错误的同时,表扬了这名学生审题认真,注意分析题意,不会见“多”就用加法计算,并能正确确定运算顺序和熟练运用乘法口诀的做法。肯定了这名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这就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放开思维,畅所欲言,兴致勃勃地参与了自主探究,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取感性知识,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支柱,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从交流中受益,在交流中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效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必须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數》时,我把全班组成三个大组,一个大组研究用1─5根小棍子摆成的数中有哪些能被3整除,另一个大组研究6─10根小棍摆成的数中各有哪些能被3整除,另外一组找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数,用小木棍子摆一摆,同时让三个大组的同学分别观察讨论归纳有什么规律。学生经过十几分钟的动手操作、互相交流后,第一大组归纳出用3根小木棍摆成的数能被3整除,第二大组归纳出用6根和9根小木棍摆成的数也能被3整除,第三大组归纳出能被3整除的数摆的木棍的总数是3的倍数。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很快得出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个位数上的和能被3整除”。由此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究和理解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三、点拨引导和增强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自主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思维陷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时,及时加以点拨疏导,引导学生走出思维死角,重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前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讨论:一个长方形长,增加1厘米,宽减少1厘米,面积会与原来相等吗?这一问,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讨论纷纷,各有看法,但又都不能对看法做出充分有力的说明,思维陷入停顿。这时我把握住时机,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图形进行比较、分析,很快大家就得出了答案。又如在教学完《能被3整除的数》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3×1354=4052让学生判断正误。学生纷纷按照正常的思维进行计算,并很快得出该题计算是错误的结论。这时我再提问:“除了用计算的方法外,你还能用其他的办法判断出正误吗?”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冥思苦想。在大多数学生都无法找出其他方法,思路陷入死胡同时,我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学生恍然大悟,积极思维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钻研,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学习锻炼,进一步增强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为爱学习、会学习、勤思维的新世纪新型人才。
【作者单位:诏安县南诏镇城内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