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保证贫困生能够在上学期间实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借助中国知网数据平台以"贫困生"、"心理健康"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发现学者对中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研究成果颇丰,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我国学者对于中学贫困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关键词:中学贫困生;心理健康;对策;生活压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全国各中学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非常健全,"奖、助、减、免、补"等资助办法有效实施。在经济上对贫困生的扶持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对贫困生的心理帮扶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中学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自卑情绪、人际关系敏感多数学校贫困往往因经济困难在与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会有自己就不如别人的错误认知,进而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有自卑心理的贫困生通常表现为不爱讲话,很少参与集体活动,容易害羞,自尊心强,没有主见等。由于他们的自卑、敏感、谨小慎微等心理造成他们在人际关系上的敏感和紧张。所有同学来自不同家庭,成长环境、经济条件和人生价值观的差异,让贫困生担心自己被看不起,很少甚至不愿和他人敞开心扉,将自己"保护"起来,甚至有的时候被他人误解也不愿解释。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总是显得力不从心。
(二)焦虑情绪、依赖心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很多贫困生为了选择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帮助父母干活,难免会影响学业,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家庭生活和学业的双重压力给贫困生带来焦虑情绪。此外,在接受国家、社会、学校以及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后,会担心自己无法回报这些帮助,进而导致贫困生有非常大的精神压力。还有部分贫困生认为自己应当得到国家的资助,国家和学校的各项奖助学金的评定理应向贫困生倾斜。在困难学生认定时,倘若取消贫困生的受助资格,这些贫困生就会产生低落不满、恼怒甚至愤恨等情绪。
二、中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个人因素中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之一来自部分贫困生自身的错误认知。在面对同样的困难和问题时,有些学校的贫困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而有些贫困生却不能够很好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处理方式,在困难面前显得烦躁不安、自卑低落。这也是导致部分中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二)家庭因素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都不好,且家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生计上,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甚少。能够进入学校读书的贫困生,家里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学生能有一个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學校,所以学生会在无形中给自己强加压力。而新时代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一个学生是否成功不能只靠成绩来衡量,贫困生只靠学习成绩好不一定能够在毕业时就能考上理想的高中,学业的压力也会带给中学贫困生一定的焦虑和心理压力。
(三)社会因素中学贫困生多数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农村父母在城市务工,教育资源和其他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并不完善,与城市发达的地区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差距导致贫困生的思想意识较城市学生的思想意识有一定的落后,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
二、中学贫困生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完善中学贫困生资助体系,为了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压力,学校应该真正为贫困生着想。,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贫困生提供经济帮扶,在创新完善"奖、助、减、免、补"等资助办法的基础上,,既能够让贫困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又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二)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帮助贫困生提高心理素质新生入学后为贫困生建立档案,对于调查中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学生,班主任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还可以建立宿舍—班级—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反馈制度,在班级中设置心理委员职务,充分调动宿舍管理老师、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动态。此外,学校也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相关讲座,提高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对宣讲内容的信任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帮助贫困生树立信心学校要充分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与第一课堂做好链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演讲比赛、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并在活动中,引导贫困生学会处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沟通能力。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公益活动,鼓励贫困生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解决贫困中学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寻其根源,从各个维度来切实解决大学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当前学校以及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对于贫困生的帮扶,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上,也要切实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进行教育和疏导,真正做到扶贫、扶智、扶心。转变认识,培养贫困生积极人格特质:改变不合理认知,引导贫困生正确对待贫困,正确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1〕詹书汇.“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究〔J〕.科技资讯,2018,(21):205-208.
〔2〕余翔.“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方法研究.〔J〕.才智,2019,(99):90.
关键词:中学贫困生;心理健康;对策;生活压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全国各中学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非常健全,"奖、助、减、免、补"等资助办法有效实施。在经济上对贫困生的扶持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对贫困生的心理帮扶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中学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自卑情绪、人际关系敏感多数学校贫困往往因经济困难在与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会有自己就不如别人的错误认知,进而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有自卑心理的贫困生通常表现为不爱讲话,很少参与集体活动,容易害羞,自尊心强,没有主见等。由于他们的自卑、敏感、谨小慎微等心理造成他们在人际关系上的敏感和紧张。所有同学来自不同家庭,成长环境、经济条件和人生价值观的差异,让贫困生担心自己被看不起,很少甚至不愿和他人敞开心扉,将自己"保护"起来,甚至有的时候被他人误解也不愿解释。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总是显得力不从心。
(二)焦虑情绪、依赖心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很多贫困生为了选择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帮助父母干活,难免会影响学业,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家庭生活和学业的双重压力给贫困生带来焦虑情绪。此外,在接受国家、社会、学校以及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后,会担心自己无法回报这些帮助,进而导致贫困生有非常大的精神压力。还有部分贫困生认为自己应当得到国家的资助,国家和学校的各项奖助学金的评定理应向贫困生倾斜。在困难学生认定时,倘若取消贫困生的受助资格,这些贫困生就会产生低落不满、恼怒甚至愤恨等情绪。
二、中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个人因素中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之一来自部分贫困生自身的错误认知。在面对同样的困难和问题时,有些学校的贫困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而有些贫困生却不能够很好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处理方式,在困难面前显得烦躁不安、自卑低落。这也是导致部分中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二)家庭因素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一般都不好,且家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生计上,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甚少。能够进入学校读书的贫困生,家里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学生能有一个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學校,所以学生会在无形中给自己强加压力。而新时代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学生,一个学生是否成功不能只靠成绩来衡量,贫困生只靠学习成绩好不一定能够在毕业时就能考上理想的高中,学业的压力也会带给中学贫困生一定的焦虑和心理压力。
(三)社会因素中学贫困生多数来自经济不发达的农村父母在城市务工,教育资源和其他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并不完善,与城市发达的地区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差距导致贫困生的思想意识较城市学生的思想意识有一定的落后,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
二、中学贫困生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完善中学贫困生资助体系,为了帮助贫困生减轻经济压力,学校应该真正为贫困生着想。,通过适当的方式给予贫困生提供经济帮扶,在创新完善"奖、助、减、免、补"等资助办法的基础上,,既能够让贫困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又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安慰。
(二)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帮助贫困生提高心理素质新生入学后为贫困生建立档案,对于调查中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学生,班主任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还可以建立宿舍—班级—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三级反馈制度,在班级中设置心理委员职务,充分调动宿舍管理老师、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动态。此外,学校也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相关讲座,提高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对宣讲内容的信任度。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帮助贫困生树立信心学校要充分发挥好第二课堂的作用,与第一课堂做好链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演讲比赛、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并在活动中,引导贫困生学会处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沟通能力。此外,还可以定期开展公益活动,鼓励贫困生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提升贫困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解决贫困中学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寻其根源,从各个维度来切实解决大学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当前学校以及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对于贫困生的帮扶,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上,也要切实在思想上和心理上进行教育和疏导,真正做到扶贫、扶智、扶心。转变认识,培养贫困生积极人格特质:改变不合理认知,引导贫困生正确对待贫困,正确认识自我。
参考文献
〔1〕詹书汇.“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探究〔J〕.科技资讯,2018,(21):205-208.
〔2〕余翔.“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方法研究.〔J〕.才智,2019,(9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