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是学生接受规范化和系统性物理教育的起点,教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掌握和学习物理知识的效果。培养学生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了初中物理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已经成为了教师所共同面临的一项课题。要想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物理知识的方式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就应该合理选择物理教学方式。本文就学生有效性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有效性学习;初中物理;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0-0110-02
初中物理课程中包含的很多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能被经常应用,很多物理理论能对生活行为提供指导作用。针对这样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情境中,使学生能从更加直观的角度接受和理解物理知识。当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已经得到了新的定义,强调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相结合。因此,将学生有效性学习作为着手点,根据初中物理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1.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学习现状
首先,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兴趣能在学习方面为学生提供较强的驱动力。但是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物理学习兴趣不足的现象,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导致这种学习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物理课程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尽管初中物理课程的内容较为简单,但是其所体现出来的抽象化特点仍然不容忽视,涉及的公式和定律较多,使得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枯燥性,学生很难从字面的意思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点。第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单一性。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初中物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难以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很容易对这门课程形成畏难心理。
其次,学生承受的学习负担较重。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较为零散,其跨度也较广。初中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起点,对课程的内容完全不熟悉,没有形成能灵活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加之课程内容的复杂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承受较大的压力。一些教师一味采用“题海战术”,希望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却容易达到相反的教学效果。大多数学生会利用固定思维来分析所有的物理问题,以敷衍的态度完成习题。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没有效率的,更加难以达到突出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目标。
2.提升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
初中物理课程中包含的很多知识点都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这样的课程特点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于初中生而言,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和乏味。在生活化的情境当中,能使物理知识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以一些生活现象或者问题作为背景,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运用物理思维分析问题的学习意识,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讲解到“光的折射”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准备一个较大的器皿,在里面倒入清水,在放入几个石块。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在动画中,一个人在小河里捕鱼,但是他无论怎样瞄准都无法用木棍准确的插到鱼。通过这样动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让学生到讲台上,拿筷子尝试夹出玻璃器皿中的石子,学生会发现明明已经看准石子的位置,可是却很难夹起石块。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将“光的折射”知识点导入进来。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光的折射”这个章节的相关内容,教師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才能准确夹出玻璃器皿中的小石子呢?并走上讲台进行实验。
(2)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实验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学生直接探究物理知识的主要渠道。要想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讲解到“浮力”这个部分时,涉及到“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对班级的学生实施分组,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用具,比如,烧杯、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等,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公式F浮=G液排=ρ液gv排。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和探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等。在这样的学习形式中,学生能通过自主实验和直观操作对“浮力”知识形成更加透彻的理解。每个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完毕,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结论和所形成的实验报告进行总结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真正掌握物理知识点。
(3)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现代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进行单项传输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和互动的过程。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现代初中生应该具备的一项素养。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开放性的问题作为着手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其思维空间,逐渐形成创新意识。例如,教师讲解到“重力”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为什么?”每个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互相讨论和进行实验的过程也是思维发生互相启发的过程,有利于形成创新意识。有的学生认为与质量有关,有的学生则认为没有,学生要举出实际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
(4)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先学后教”模式
当前,“先学后教”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模式,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突出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翻转课堂,将课前、课上与课后形成一个学习体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提高其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讲解到“串联和并联”这个部分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将本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下来,比如,串联和并联的概念、连接方式、串联与并联的异同点等,将这些内容的讲解过程分别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上传于网络当中,供学生进行观看和自主预习。学生可以将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结合微课重点为学生讲解其反馈的学习难题,为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在课后,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扎实掌握物理知识。
3.结语
综上所述,侧重学生有效性学习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初中物理教师所选择的一项教育方法,也是一项教学目标。当前,出现了多样化的创新教学理念,对其实施合理运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先学后教”模式。通过本文对学生有效性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展开的一系列探讨,希望能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任国栋.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61-162
[2]齐冬建.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112
[3]敖玉柱.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06):114
关键词:有效性学习;初中物理;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0-0110-02
初中物理课程中包含的很多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能被经常应用,很多物理理论能对生活行为提供指导作用。针对这样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情境中,使学生能从更加直观的角度接受和理解物理知识。当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已经得到了新的定义,强调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相结合。因此,将学生有效性学习作为着手点,根据初中物理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1.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学习现状
首先,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兴趣能在学习方面为学生提供较强的驱动力。但是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物理学习兴趣不足的现象,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导致这种学习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物理课程本身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尽管初中物理课程的内容较为简单,但是其所体现出来的抽象化特点仍然不容忽视,涉及的公式和定律较多,使得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枯燥性,学生很难从字面的意思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点。第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单一性。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初中物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难以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很容易对这门课程形成畏难心理。
其次,学生承受的学习负担较重。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较为零散,其跨度也较广。初中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起点,对课程的内容完全不熟悉,没有形成能灵活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加之课程内容的复杂性,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承受较大的压力。一些教师一味采用“题海战术”,希望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却容易达到相反的教学效果。大多数学生会利用固定思维来分析所有的物理问题,以敷衍的态度完成习题。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没有效率的,更加难以达到突出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目标。
2.提升初中物理课堂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
初中物理课程中包含的很多知识点都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大的关联性,这样的课程特点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于初中生而言,物理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和乏味。在生活化的情境当中,能使物理知识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以一些生活现象或者问题作为背景,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运用物理思维分析问题的学习意识,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讲解到“光的折射”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准备一个较大的器皿,在里面倒入清水,在放入几个石块。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在动画中,一个人在小河里捕鱼,但是他无论怎样瞄准都无法用木棍准确的插到鱼。通过这样动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让学生到讲台上,拿筷子尝试夹出玻璃器皿中的石子,学生会发现明明已经看准石子的位置,可是却很难夹起石块。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将“光的折射”知识点导入进来。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光的折射”这个章节的相关内容,教師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才能准确夹出玻璃器皿中的小石子呢?并走上讲台进行实验。
(2)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实验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学生直接探究物理知识的主要渠道。要想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讲解到“浮力”这个部分时,涉及到“浮力产生的原因”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对班级的学生实施分组,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为每个小组的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用具,比如,烧杯、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等,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公式F浮=G液排=ρ液gv排。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和探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等。在这样的学习形式中,学生能通过自主实验和直观操作对“浮力”知识形成更加透彻的理解。每个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完毕,由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结论和所形成的实验报告进行总结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真正掌握物理知识点。
(3)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现代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进行单项传输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和互动的过程。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现代初中生应该具备的一项素养。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开放性的问题作为着手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其思维空间,逐渐形成创新意识。例如,教师讲解到“重力”这个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为什么?”每个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互相讨论和进行实验的过程也是思维发生互相启发的过程,有利于形成创新意识。有的学生认为与质量有关,有的学生则认为没有,学生要举出实际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
(4)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先学后教”模式
当前,“先学后教”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模式,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突出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翻转课堂,将课前、课上与课后形成一个学习体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提高其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讲解到“串联和并联”这个部分时,在课前,教师可以将本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下来,比如,串联和并联的概念、连接方式、串联与并联的异同点等,将这些内容的讲解过程分别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上传于网络当中,供学生进行观看和自主预习。学生可以将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结合微课重点为学生讲解其反馈的学习难题,为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在课后,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扎实掌握物理知识。
3.结语
综上所述,侧重学生有效性学习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初中物理教师所选择的一项教育方法,也是一项教学目标。当前,出现了多样化的创新教学理念,对其实施合理运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先学后教”模式。通过本文对学生有效性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展开的一系列探讨,希望能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任国栋.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61-162
[2]齐冬建.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112
[3]敖玉柱.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06):114